【2014中考语文夺分】专题讲练:中考作文开头技巧(课件+精讲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语文夺分】专题讲练:中考作文开头技巧(课件+精讲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13 11:11:44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第六节:春云初展即倾人
——中考作文之开头技巧
主题解说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写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文,开头很重要,古人云“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倾心”。一篇作文,只有开头写得如初展的春云,引人注目,人们才愿意读下去,才会在脑海里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作文的开头在文章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奠定全文基调的关键所在,因此也是最需斟酌之处。21·cn·jy·com
名师支招
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即文章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观点,点明中心,统率全文。 21cnjy.com
片段一:我一定得选择沈从文,选择沈从文的小说。
 初识沈从文先生,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无意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班主任读过他的文章。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被深深感动的神情凝驻在眼晴里。那种感觉,让我终身难忘,就像一叶扁舟突然闯进宁静的池塘,有一丝波澜和一份惊喜。先生文中散发出淳朴而又独特的乡村气息,像田园牧歌般荡涤着我的心灵;那精彩的人性描绘,就像刚发生在我们身边,时刻浮现在眼前。
    ——选自《我可以选择沈从文吗》
技巧点拨:作者直接将文题亮相于开头,开门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直接入题,语言清新、流畅、自然、优美,既点出了“我”选择沈从文的原因,又紧扣题目,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写作能力。
二、景物描写,烘云托月。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铺垫。
片段二: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波涟漪,夕阳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晖,秋霜目送最后一只归雁。当许许多多的美丽都已凋尽,我们仍要对自己说:别伤心,一切逝去的,都会在阳光照耀时,重新回来!www.21-cn-jy.com
  ——选自《留在记忆深处的……》
技巧点评: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的技法,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精彩而美妙的小河夕照图,既又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又巧妙引出下文。21·世纪*教育网
三、设计悬念,吊人胃口。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
片段三: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选自《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一开头设计了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 他得了什么病 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 【版权所有:21教育】
四、引用化用,助澜推波。
在文章开头引用古诗词、现代诗歌、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格言、流行歌曲、童谣、谜语、俗语、谚语等,不但能引出下文,还能帮助把握文章主旨,引起阅读兴趣。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定能使文章倍增气势,给人练达、高远之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片段四: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汶川大地震之前,我们国人的凝聚力何曾有现在这般强过?而如今,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选自《战胜自己,坚强起来》
技巧点拨:作者开篇即以诗人艾青的诗句,表达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以名言警句开头,不仅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还能提高文章的品位,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2·1·c·n·j·y
五、比兴排比,渲染蓄势。
文章开头即运用比兴或排比的表现手法,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这样便可迅速将读者带到特定的氛围当中,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来源:21cnj*y.co*m】
片段五:夸父逐日,道渴而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倒下了——向着太阳的方向;愚公移山,箕畚肩挑,成功了——为着心中的目标;子长著书,惨遭腐刑,身残了——不渝的是坚定的信念;苏武牧羊,茹毛饮血,人老了——难忘的是祖国的重托。而我呢? 21*cnjy*com
  ——选自《向前!向前!向前!》
 技巧点拨:此文开头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紧扣中心,以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引入,赋予文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描写自如,行文潇洒,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氛围之中。
六、题记开篇,带入意境。
即在文章开头写一段带有哲理性的、扣人心弦的话,将读者尽快带入文章意境、表现文章的中心。
片断六:我是一只小小鸟,一只被剪断翅膀的小小鸟,我扑腾在凄迷的风雨中,却不想因此迷失方向,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我要飞,要飞——题记。  21*cnjy*com
——选自《我要高飞》
技巧点拨:作者以题记的形式写出发自内心的呼唤“要高飞”,要当学习的主人,从不堪重负的作业堆里录找回丢失的个性,这样的开头,令人眼前一亮。
七、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就是开篇由对现实中景物或人事的描写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或者直接引出回忆,让情感悠悠绵长。
片段七: 三年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今天,我已经坐在了中考的考场上。蓦然回首,一切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张清晰的面孔真切浮现出来。
——选自《清晰的面孔》
技巧点拨:这篇作文的开头,作者从“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坐在了中考的考场上”却“蓦然回首”写起,自然引起“正文”对“那张清晰的面孔”的“回忆”,切题自然,导入快捷,又能使作文在一开始就形成悬念。
写好作文的开头,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文章内容而定,也要结合自己的表达能力,切不可因好高骛远或标新立异而弄巧成拙,只要是新颖独特,符合文章内容并且能吸引读者的开头,就是不错的开头。21教育网
【作文升格】
◆文题设计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病文展示
充满活力的岁月
活力,是灿烂的阳光,是斑斓的花朵。在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下面,我来描述几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校园——
4×100米接力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赛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点根火柴就能引爆。“A班同学刷新校记录!”赛场沸腾起来了。哈,这便是校园的一个缩影。我们在教室中会自在地吟几句“杜陵诗”,赏几幅“王维画”,也会为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摩擦力是否就是阻力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挥洒汗水……
家庭——
咱家的活力表现在:妈妈总是忙些锅碗瓢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事,老爱唠叨这唠叨那的,也算活力的一种元素吧;奶奶爱穿些“青春”靓丽的衣服,一夸她年轻她就笑脸如花……我家时而忙碌时而闲适,有时会有几声斗嘴,可这亲情,却愈吵愈浓。 【出处:21教育名师】
活力是生活的强力剂,是快乐的催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剂。因为活力,我们年轻;因为活力,我们激情勃发!岁月刻就的尺子,量得出我们长了多高,量得出黑板的长度,却量不出我们有多少活力,因为活力将岁月都充满了,怎么量呢?
◆病情诊断
这是篇生活气息较为浓郁的考场作文,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出在开头上。初一看,它形式上彰显了语言的整齐美和形象美;从内容上看,也抓住了考题的一个重点词语,即“活力”。但细细探究不难发现,考生忽视了题目的中心词“岁月”——某个时间段。开头部分就将文章的陈述中心引向了“充满活力的地方”——某个地点,这与题目要求显然是不相符的。由于这样的语言在文章开头,很容易导致文章偏离写作文题。 www-2-1-cnjy-com
另外,围绕“充满活力的岁月”这个题目,最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将选材视野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去,从不同侧面表达主题,也就是说要透过这个开头,从不同角度展示青春岁月的美好,文章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成功升格
充满活力的岁月
“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道破了生活的真谛。我在生命路上走过了15年,蓦然回首,发现这15载岁月盈满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力量——那不正是活力!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不错,这便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而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且看——
(开篇引用名言,并巧妙比喻:把“岁月”比作“翠蔓”,把“活力”笔作“花朵”,给读者带来美感。)
校园活力版:反比例函数图像
“加油!”A班方阵队一声震天呼喊。“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住,冲呀!”B班啦啦队不甘示弱,一声“幼虎啸谷”。哇!4×100米接力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赛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点根火柴就能引爆。“A班同学刷新校记录!”霎时赛场沸腾。哈,这便是校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活”在体育赛场上,教室、考场,留下了我们活跃的身影:我们在教室里会自在地吟几句“杜陵诗”,赏几幅“王维画”,也会为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摩擦力是否就是阻力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挥洒汗水……校园活力,就像反比例曲线图——跌宕起伏,色彩缤纷!
(从赛场、教室、考场几个方面来写校园生活,画面丰满。用词也较准确生动。)
家庭活力式:二次函数抛物线
“胸中长竹子了吗?”爸爸问。“长了!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长官,还长了不少呢!”我调皮一笑,冲爸爸扮了个鬼脸,自信地走出家门。这情景就出现在几个小时前。每次上考场,爸爸都会用这个奇怪的问题来看我是否“胸有成竹”。咱家的活力丝毫不逊色于校园里的:妈妈总是忙些锅碗瓢盆的事,老爱唠叨这唠叨那的,也算活力的一种元素吧;奶奶爱穿些“青春”靓丽的衣服,一夸她年轻她就笑脸如花……我家时而忙碌时而闲适,有时会有几声斗嘴,可这亲情,却愈吵愈浓。充满活力的家,就像根抛物线,时而进入高潮(忙碌时),时而落入低潮(清闲时)。此喻不亦精乎!
(写家庭生活,在“我”、、爸爸、妈妈、奶奶身上突出“活力”二字。)
社区活力式:正比例直线图
进入小区大门,保安叔叔一笑:“丫头,明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考好好考呀!”径直走去,隔壁家的女孩询问道:“听说你们家的种子发芽了,真的吗?”拐个弯儿,爷爷奶奶们在健身器材区养身健体;又一个直道,哥哥姐姐们在滑旱冰,跳街舞。小区总是热热闹闹的,热闹里透出份活力,这活力持久而张驰有度,用根平稳的直线来描述它,再恰当不过! 2-1-c-n-j-y
(写社区,由保安、隔壁家的女孩、爷爷奶奶们、哥哥姐姐们组成一幅“活力图”。)
活力是生活的强力剂,是快乐的催化剂。因为活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年轻;因为活力,我们激情勃发!岁月刻就的尺子,量得出我们长了多高,量得出黑板的长度,却量不出我们有多少活力,因为活力将岁月都充满了,怎么量呢?
◆亮点扫描
与原文相比,升格文无论是在细节描写的生动性、语言描写的趣味性上,均有较大突破。就开头而言,重点作了两方面的修改:
1.借名言引出。“活着,火着”,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只引用了白岩松所说的一句话,但这四个字却道破了青春生活的真谛,语言可谓形象生动而极具说服力。从形式上看,白岩松的这句话简洁而整齐,仿佛也染上了青春的律动与生机;从内容上看,前为本体,后为喻体,一实一虚,借一个“火”字将青春的内涵展示得淋漓尽致。
2.用比喻展开。比较原文,升格文开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美多了,一句“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将开篇妆扮得美不胜收,作者将生命的过程比作一条“翠蔓”,再将“活力”比作它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这个比喻句不仅精美恰当,而且能够给读者带来无限美好的思绪。
◆升格启示
由此可见,写好作文,掌握一些出彩的开篇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是十分必要的,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第一要“明”,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思想。第二要“巧”,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等等。第三要“美丽”,要学会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语言妆扮得精彩诱人。
【小试牛刀】
中考真题
(2013·武汉)看山水,如何看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的灵性?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2013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命题依然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续了去年材料作文格局,采用“材料+命题”的形式。材料前半部分,列举了四种情况,提出了四个“如何看”,后半部分用“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点睛作结。要写好这道命题作文,一定得仔细咀嚼其中的含义,审准题。
一、细读材料,领会题旨。如何理解材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命题“看见”深刻的内涵?先不妨仔细咀嚼材料中的文字:“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材料将“看”与“看见”巧妙对比,力图让考生明白,看问题不仅要用眼仔细观察,更要运用脑髓,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才能透过事物或现象的表象管窥到问题或现象实质。材料后半部分“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更是画龙点睛,一针见血,将“看见”的内涵诠释得通俗明白,明晰告之考生“看见”与“看”有明显的区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此外,不能简单地将“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与“细心观察”混为一谈,因为“细心观察”只是强调用眼,没能包含“用头脑过滤”“用头脑感悟”“用大脑思考”,缩小和降低“头脑和灵魂”的内涵。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见”的引申义。其实,管窥人世间诸多人间真相、人性善恶,还有对人世间诸多问题的大彻大悟,莫不是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判断,深刻认识的结果。
二、把握侧重,突出重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作文要出色出彩,就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明白了“看见”的内涵,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写能“看见”何其丰富的世界,写能“看见”何其多彩的生活,如何“看见”何其多的事件真相或人性的善恶,而不重点叙写“看见”的经过或过程,不仅有重点失之偏颇之忧,也有跑题之殆。因而,需要仔细写长“看见”的经过或过程,将其“透过事物或现象的表象管窥到问题或现象实质”一一展示,让人物自己在具体场景、具体事件中,一一活动或登台亮相,亮明题旨,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巧用议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认识或看法。
三、选择擅长,巧展才情。“文体不限”给考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供了展示才情与特长的舞台。仔细审视材料,写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显然更容易出彩;如果你曾经写过小小说,擅长想像与虚构,也一定容易出彩;如果长于逻辑,善于议论,写写议论文也行。当然,最好是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写记叙文一定锁定重点,曲折情节;或采用插叙或倒叙,或采用误会法;行文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腻刻画,用事实说话,让人物自己登台表演。当然,考场作文,要在作文开头、中间和结尾,用抒情议论性的文字,画龙点睛,直接点明“看见”的意义或认识,便于阅卷老师锁定主旨,也是不错的想法。
2014模拟
某件事情发生以后,人们会对生活、对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生深刻的感悟;某段时间消逝以后,在人们的记忆里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听到老师的教诲以后,和朋友分别以后,一场大雨以后,天亮以后……请以“ 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抒写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从时间意义上说,“以后”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表示的是事情发生以后的情况,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斟酌好,要将笔墨泼在事情发生“以后”,而不是“以前”。
  另外,写好这篇文章,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胆地运用对比手法。和“以后”相对的即是“以前”,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把“以后”写得更具体、更细腻。如“考试以前”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考试以后”看到糟糕的成绩,才懂得时间的可贵,才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通过对比,突出中心,揭示文章主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篇文章宜写成记叙文,通过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某件事情发生以后的种种情况。且要尽可能选取积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情从正面来写。如写“重读《水浒传》以后”,可以论述自己对这部书的新的看法;“获得比赛第一名以后”可以重点抒发自豪与喜悦之情。 【来源: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第六节
中考作文之 开头技巧
主题解说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写好作文,开头很重要,古人云“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倾心”。一篇作文,只有开头写得如初展的春云,引人注目,人们才愿意读下去,才会在脑海里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作文的开头在文章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奠定全文基调的关键所在,因此也是最需斟酌之处。
名师支招
一、 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即文章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观点,点明中心,统率全文。
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技巧点拨:作者直接将文题亮相于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语言清新、流畅、自然、优美,既点出了“我”选择沈从文的原因,又紧扣题目,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写作能力。
片段一:我一定得选择沈从文,选择沈从文的小说。
初识沈从文先生,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无意间听班主任读过他的文章。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被深深感动的神情凝驻在眼睛里。那种感觉,让我终生难忘,就像一叶扁舟突然闯进宁静的池塘,有一丝波澜和一份惊喜。先生文中散发出淳朴而又独特的乡村气息,像田园牧歌般荡涤着我的心灵;那精彩的人性描绘,就像刚发生在我们身边,时刻浮现在眼前。
——选自《我可以选择沈从文吗》
二、 景物描写,烘云托月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铺垫。
片段二: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晖,秋霜目送最后一只归雁。当许许多多的美丽都已凋尽,我们仍要对自己说:别伤心,一切逝去的,都会在阳光照耀时,重新回来!
——选自《留在记忆深处的……》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的技法,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精彩而美妙的小河夕照图,既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又巧妙引出下文。
三、 设计悬念,吊人胃口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
片段三: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选自《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一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
四、 引用化用,助澜推波
在文章开头引用古诗词、现代诗歌、名言、格言、流行歌曲、童谣、谜语、俗语、谚语等,不但能引出下文,还能帮助把握文章主旨,引起阅读兴趣。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定能使文章倍增气势,给人练达、高远之感。
片段四: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汶川大地震之前,我们国人的凝聚力何曾有现在这般强过?而如今,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选自《战胜自己,坚强起来》
技巧点拨:作者开篇即以诗人艾青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力度。以名言警句开头,不仅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还能提高文章的品位,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
五、 比兴排比,渲染蓄势
文章开头即运用比兴或排比的表现手法,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这样便可迅速将读者带到特定的氛围当中,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片段五: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倒下了——向着太阳的方向;愚公移山,箕畚肩挑,成功了——为着心中的目标;子长著书,惨遭腐刑,身残了——不渝的是坚定的信念;苏武牧羊,茹毛饮血,人老了——难忘的是祖国的重托。而我呢?
——选自《向前!向前!向前!》
技巧点拨:此文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紧扣中心,以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引入,赋予文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描写自如,行文潇洒,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氛围之中。
六、 题记开篇,带入意境
即在文章开头写一段带有哲理性的、扣人心弦的话,将读者尽快带入文章意境,表现文章的中心。
片段六:我是一只小小鸟,一只被剪断翅膀的小小鸟,我扑腾在凄迷的风雨中,却不想因此迷失方向,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我要飞,要飞——题记。
——选自《我要高飞》
技巧点拨:作者以题记的形式写出发自内心的呼唤“要高飞”,要当学习的主人,从不堪重负的作业堆里寻找回丢失的个性,这样的开头,令人眼前一亮。
七、 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就是开篇由对现实中景物或人事的描写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或者直接引出回忆,让情感悠悠绵长。
片段七: 三年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今天,我已经坐在了中考的考场上。蓦然回首,一切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张清晰的面孔真切浮现出来。
——选自《清晰的面孔》
技巧点拨:这篇作文的开头,作者从“今天”“我”“坐在了中考的考场上”却“蓦然回首”写起,自然引起“正文”对“那张清晰的面孔”的“回忆”,切题自然,导入快捷,又能使作文在一开始就形成悬念。
写好作文的开头,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文体和文章内容而定,也要结合自己的表达能力,切不可因好高骛远或标新立异而弄巧成拙,只要是新颖独特,符合文章内容并且能吸引读者的开头,就是不错的开头。
作文升格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文题设计
◆病文展示
充满活力的岁月
活力,是灿烂的阳光,是斑斓的花朵。在少年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下面,我来描述几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校园——
4×100米接力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赛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点根火柴就能引爆。“A班同学刷新校记录!”赛场沸腾起来了。哈,这便是校园的一个缩影。我们在教室中会自在地吟几句“杜陵诗”,赏几幅“王维画”,也会为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摩擦力是否就是阻力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挥洒汗水……
家庭——
咱家的活力表现在:妈妈总是忙些锅碗瓢盆的事,老爱唠叨这唠叨那的,也算活力的一种元素吧;奶奶爱穿些“青春”靓丽的衣服,一夸她年轻她就笑脸如花……我家时而忙碌时而闲适,有时会有几声斗嘴,可这亲情,却愈吵愈浓。
活力是生活的强力剂,是快乐的催化剂。因为活力,我们年轻;因为活力,我们激情勃发!岁月刻就的尺子,量得出我们长了多高,量得出黑板的长度,却量不出我们有多少活力,因为活力将岁月都充满了,怎么量呢?
这是篇生活气息较为浓郁的考场作文,问题首先出在开头上。初一看,它形式上彰显了语言的整齐美和形象美;从内容上看,也抓住了考题的一个重点词语,即“活力”。但细细探究不难发现,考生忽视了题目的中心词“岁月”——某个时间段。开头部分就将文章的陈述中心引向了“充满活力的地方”——某个地点,这与题目要求显然是不相符的。由于这样的语言在文章开头,很容易导致文章偏离写作文题。
另外,围绕“充满活力的岁月”这个题目,最好要将选材视野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去,从不同侧面表达主题,也就是说要透过这个开头,从不同角度展示青春岁月的美好,文章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
◆病情诊断
充满活力的岁月
“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道破了生活的真谛。我在生命路上走过了15年,蓦然回首,发现这15载岁月盈满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力量——那不正是活力!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不错,这便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而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且看——
(开篇引用名言,并巧妙比喻:把“岁月”比作“翠蔓”,把“活力”笔作“花朵”,给读者带来美感。)
校园活力版:反比例函数图像
“加油!”A班方阵队一声震天呼喊。“坚持住,冲呀!”B班拉拉队不甘示弱,一声“幼虎啸谷”。哇!4×100米接力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赛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点根火柴就能引爆。“A班同学刷新校记录!”霎时赛场沸腾。哈,这便是校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活”在体育赛场上,教室、考场,留下了我们活跃的身影:我们在教室里会自在地吟几句“杜陵诗”,赏几幅“王维画”,也会为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摩擦力是否就是阻力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挥洒汗水……校园活力,就像反比例曲线图——跌宕起伏,色彩缤纷!
(从赛场、教室、考场几个方面来写校园生活,画面丰满。用词也较准确生动。)
◆成功升格
家庭活力式:二次函数抛物线
“胸中长竹子了吗?”爸爸问。“长了!报告长官,还长了不少呢!”我调皮一笑,冲爸爸扮了个鬼脸,自信地走出家门。这情景就出现在几个小时前。每次上考场,爸爸都会用这个奇怪的问题来看我是否“胸有成竹”。咱家的活力丝毫不逊色于校园里的:妈妈总是忙些锅碗瓢盆的事,老爱唠叨这唠叨那的,也算活力的一种元素吧;奶奶爱穿些“青春”靓丽的衣服,一夸她年轻她就笑脸如花……我家时而忙碌时而闲适,有时会有几声斗嘴,可这亲情,却愈吵愈浓。充满活力的家,就像根抛物线,时而进入高潮(忙碌时),时而落入低潮(清闲时)。此喻不亦精乎!
(写家庭生活,在“我”、爸爸、妈妈、奶奶身上突出“活力”二字。)
社区活力式:正比例直线图
进入小区大门,保安叔叔一笑:“丫头,明天中考好好考呀!”径直走去,隔壁家的女孩询问道:“听说你们家的种子发芽了,真的吗?”拐个弯儿,爷爷奶奶们在健身器材区养身健体;又一个直道,哥哥姐姐们在滑旱冰,跳街舞。小区总是热热闹闹的,热闹里透出份活力,这活力持久而张弛有度,用根平稳的直线来描述它,再恰当不过!
(写社区,由保安、隔壁家的女孩、爷爷奶奶们、哥哥姐姐们组成一幅“活力图”。)
活力是生活的强力剂,是快乐的催化剂。因为活力,我们年轻;因为活力,我们激情勃发!岁月刻就的尺子,量得出我们长了多高,量得出黑板的长度,却量不出我们有多少活力,因为活力将岁月都充满了,怎么量呢?
与原文相比,升格文无论是在细节描写的生动性、语言描写的趣味性上,均有较大突破。就开头而言,重点作了两方面的修改:
◆亮点扫描
1. 借名言引出。“活着,火着”,虽然作者只引用了白岩松所说的一句话,但这四个字却道破了青春生活的真谛,语言可谓形象生动而极具说服力。从形式上看,白岩松的这句话简洁而整齐,仿佛也染上了青春的律动与生机;从内容上看,前为本体,后为喻体,一实一虚,借一个“火”字将青春的内涵展示得淋漓尽致。
2. 用比喻展开。比较原文,升格文开篇的语言美多了,一句“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将开篇妆扮得美不胜收,作者将生命的过程比作一条“翠蔓”,再将“活力”比作它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这个比喻句不仅精美恰当,而且能够给读者带来无限美好的思绪。
由此可见,写好作文,掌握一些出彩的开篇技法是十分必要的,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第一要“明”,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思想。第二要“巧”,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等等。第三要“美丽”,要学会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语言妆扮得精彩诱人。
◆升格启示
小试牛刀
(2013·武汉)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中考真题
【思路点拨 】
2013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命题依然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格局,采用“材料+命题”的形式。材料前半部分,列举了四种情况,提出了四个“如何看”,后半部分用“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点睛作结。要写好这道命题作文,一定得仔细咀嚼其中的含义,审准题。
一、细读材料,领会题旨。如何理解材料中和命题“看见”深刻的内涵?先不妨仔细咀嚼材料中的文字:“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材料将“看”与“看见”巧妙对比,力图让考生明白,看问题不仅要用眼仔细观察,更要运用脑髓,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才能透过事物或现象的表象管窥到问题或现象实质。材料后半部分“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更是画龙点睛,一针见血,将“看见”的内涵诠释得通俗明白,明晰告之考生“看见”与“看”有明显的区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此外,不能简单地将“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与“细心观察”混为一谈,因为“细心观察”只是强调用眼,没能包含“用头脑过滤”、“用头脑感悟”、“用大脑思考”,缩小和降低“头脑和灵魂”的内涵。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看见”的引申义。其实,管窥人世间诸多人间真相、人性善恶,还有对人世间诸多问题的大彻大悟,莫不是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判断,深刻认识的结果。
二、把握侧重,突出重点。中考作文要出色出彩,就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明白了“看见”的内涵,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写能“看见”何其丰富的世界,写能“看见”何其多彩的生活,如何“看见”何其多的事件真相或人性的善恶,而不重点叙写“看见”的经过或过程,不仅有重点失之偏颇之忧,也有跑题之殆。因而,需要仔细写“看见”的经过或过程,将其“透过事物或现象的表象管窥到问题或现象实质”一一展示,让人物自己在具体场景、具体事件中,一一活动或登台亮相,亮明题旨,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巧用议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认识或看法。
三、选择擅长,巧展才情。“文体不限”给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与特长的舞台。仔细审视材料,写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显然更容易出彩;如果你曾经写过小小说,擅长想象与虚构,也一定容易出彩;如果长于逻辑,善于议论,写议论文也行。当然,最好是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写记叙文一定锁定重点,曲折情节;或采用插叙或倒叙,或采用误会法;行文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腻刻画,用事实说话,让人物自己登台表演。当然,考场作文,要在作文开头、中间和结尾,用抒情议论性的文字,画龙点睛,直接点明“看见”的意义或认识,便于阅卷老师锁定主旨,也是不错的想法。
某件事情发生以后,人们会对生活、对人生产生深刻的感悟;某段时间消逝以后,在人们的记忆里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听到老师的教诲以后,和朋友分别以后,一场大雨以后,天亮以后……请以“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抒写真情实感。
【2014模拟】
从时间意义上说,“以后”明确表示的是事情发生以后的情况,所以,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斟酌好,要将笔墨泼在事情发生“以后”,而不是“以前”。
另外,写好这篇文章,可大胆地运用对比手法。和“以后”相对的即是“以前”,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把“以后”写得更具体、更细腻。如“考试以前”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考试以后”看到糟糕的成绩,才懂得时间的可贵,才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通过对比,突出中心,揭示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宜写成记叙文,通过记叙某件事情发生以后的种种情况。且要尽可能选取积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事情从正面来写。如写“重读《水浒传》以后”,可以论述自己对这部书的新的看法;“获得比赛第一名以后”可以重点抒发自豪与喜悦之情。
【思路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