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2综合测试题 (A卷)(范围:第1-2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2综合测试题 (A卷)(范围:第1-2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8 11:14:31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2综合测试题 (A卷)(范围:第1-2单元)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邢台期中)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行政区域,新区内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行政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 B.利用综合指标进行划分的
C.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差异明显 D.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2.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
①技术水平先进②地理位置优越③现有开发程度低,空间充足④湖面广阔,水运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B.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
C.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
D.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点评】区域具有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差异性是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整体性是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具有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1.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A错误。行政区域利用综合指标进行划分的,B正确。 自然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错误。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D错误。故答案为:B。
2.雄安新区目前技术水平不先进,①错误;雄安新区距离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城市较比较近,地理位置优越,②正确;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低,未来发展空间充足,③正确;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附近,但是白洋淀的水运不便利,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应合理进行产业分工,产业不宜向核心城市集聚,A不可取,符合题意。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应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实现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B可取,不符合题意。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利于京津冀地区加强交流与联系,促进协同发展,C可取,不符合题意。区域之间既竞争又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D可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2高三上·南康期中)北非国家摩洛哥在较小的国土范围内呈现出雪山、沙漠、海洋等多种景观,是自驾游的胜地。下图示意摩洛哥经典自驾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沿自驾环线最难看到(  )
A.大片油棕林 B.海滨渔村 C.仙人掌沙滩 D.葡萄采摘园
5.与马拉喀什相比,瓦尔扎扎特(  )
①昼夜温差大②气候海洋性强③极端天气少④冬季降水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0月逆时针自驾摩洛哥环线,几乎不用担心太阳光对驾驶造成干扰的路段是(  )
A.丹吉尔——卡萨布兰卡 B.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
C.马拉喀什——瓦尔扎扎特 D.瓦尔扎扎特——海尼夫拉
【答案】4.A
5.B
6.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旅游规划;设计旅游活动
【解析】【点评】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4.依据图中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知,北非国家摩洛哥大部分属于地中海气候,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属于沿海岸地带环线,油棕林属于热带经济树木,自驾环线最难看到,A正确;北非西部海域的加那利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故该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有可能看到海滨渔村,排除B项;“国土范围内呈现出雪山、沙漠、海洋等多种景观”,故自驾环线有可能出现仙人掌沙滩,排除C;地中海气候,适宜柑橘、葡萄和橄榄等经济林木的生长,故自驾环线有可能出现葡萄采摘园,排除D。故答案为:A。
5.由图可知,与马拉喀什相比,瓦尔扎扎特距海较远,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东南侧,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①正确,②错;阿特拉斯山脉东南侧属于冬季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正确;马拉喀什降水较多,瓦尔扎扎特临近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极端天气相对较多,③错。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故答案为:B。
6.10月太阳直射南半球,逆时针自驾摩洛哥环线,向北骑行时,可以不用担心太阳光对驾驶造成干扰,四个选项中,只有瓦尔扎扎特——海尼夫拉属于面向北骑行的路段,故D项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
(2022高三上·临汾期中)城市经济圈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城市是(  )
A.成都、德阳 B.西安、成都
C.重庆、攀枝花 D.成都、重庆
8.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  )
A.提高核心城市的等级 B.拓展核心城区的范围
C.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 D.人口向核心城市集聚
9.为顺利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主要发展核心城市 B.优化城市等级体系
C.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D.均衡布局主导产业
【答案】7.D
8.C
9.B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7.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等级最高的两个城市是成都、重庆,是省会、直辖市。故答案为:D。
8.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不能提高城市等级,A错误,C正确;促进城市化进程,分散核心城市职能和人口,不能拓展核心城市范围,BD错误。故答案为:C。
9.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应该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培育中小城市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A错误,B正确;提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C错误;应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并非均衡布局,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上·邢台期中)2022年上半年,我国在经受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三次产业的占比依次为5.2%、40.6%和54.2%。下图为2021—2022年我国经济十强城市H1(上半年)GDP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名次 城市 2022年H1 GDP(亿) 2021年H1 GDP(亿)
1 北京 19352.20 19228.00
2 上海 19349.31 20102.53
3 深圳 15016.91 14324.47
4 重庆 13511.64 12903.41
5 广州 13433.80 13101.89
6 苏州 10962.40 10684.66
7 成都 9965.55 9602.72
8 杭州 9003.00 8646.00
9 武汉 8904.10 8251.50
10 南京 7879.40 7622.77
10.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阶段属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以工业化阶段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D.以创新驱动为主体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11.有关“北上广深”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应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B.2022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最严重
C.广州应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发展加工贸易
D.深圳应加快产业转型提升, 提高石化工业的规模效益
12.苏州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下列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
①接受上海辐射,实现错位发展②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淘汰传统制造业③依托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纺织工业④围绕先进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0.C
11.B
12.B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异同;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区域发展阶段:①传统农业阶段——低水平的均衡阶段,主要表现为区域内部差异小;网络系统欠发达,产业结构以“一、三、二”为主;对外开放程度较低。②工业化阶段——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核心区发展迅速,区域内部差异大;网络系统日益完善;产业结构以“二、三、一”为主;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如我国。③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水平均衡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生逆城市化现象;区域内部差异小;网络系统发达;产业结构以“三、二、一”为主;对外开放程度高。如发达国家。
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三次产业的占比依次为5.2%、40.6%和54.2%,表明此时二三产业基本呈均衡发展的态势,属于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C正确。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不符合题意,A错误。以工业化阶段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不符合题意,B错误。以创新驱动为主体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答案为:C。
11.北京科学技术水平高,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是高新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A错误。据表格内容可知,与其他城市相比,只有上海 2022年H1 GDP比2021年H1 GDP降低,结合疫情实际情况可知,
2022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最严重,B正确。广州应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不是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C错误。深圳应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深圳石油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石化工业,D错误。故答案为:B。
12.苏州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也是距离上海最近的地级市,因此可以接受上海辐射,并实现错位发展,①正确;苏州可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但是作为最强地级市,不需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也不需要淘汰传统制造业,②错误;苏州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不适合发展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大的纺织工业,③错误;苏州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围绕先进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④正确。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金坛期中)20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将石油、天然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20世纪80年代初期,天然气资源趋向桔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城市中可能会出现“荷兰病”的是(  )
A.石家庄 B.淮南 C.拉萨 D.桂林
14.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
B.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
C.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D.关停资源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15.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中小城镇
②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③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3.B
14.D
15.B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点评】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天然国土)。资源型城市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
13.根据材料可知,会形成“荷兰病”的城市一般是资源型城市,石家庄属于省会城市,现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并非资源型城市,A选项错误。淮南市一座因煤炭资源兴起的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B选项正确。拉萨属于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C选项错误。桂林属于旅游城市,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14.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应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A选项属于可采取的措施。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外联系,利于改善本地投资环境,B选项属于可采取的措施。资源型城市带来的污染严重,要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C选项属于可采取的措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不能“一刀切”地关停资源型企业,这样会导致经济衰退,不符合实际,D选项不可取。故答案为:D。
15.利于县区的优势,建设特色中小城镇,符合可持续发展措施,①正确。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会导致城市衰落,城市化水平下降,②错误。利用现有技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是产业转型的合理方向,③正确。向我国西部有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不符合现实,④错误。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上·新疆期中)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发生土地沙漠化。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低于10℃,昼夜温差14~17℃。高原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原东南部最高降水量超过4000mm,而西北部最低降水量仅为17.6mm。畜牧业是青藏高原农业中的主导产业,纯牧业县就有57个,牧区土地总面积1421473km2。下图为青藏高原沙漠化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青藏高原沙漠化区中沙漠化最严重的是(  )
A.I B.Ⅱ C.Ⅲ D.IV
17.影响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水分②植被③地形④热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为缓解人类活动加剧青藏高原沙漠化的趋势,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搬迁河谷地带人口,减少人类活动
B.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均衡水资源时空分布
C.实施全域植树造林,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D.控制畜牧业的规模,防止过度放牧
【答案】16.A
17.C
18.D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绿洲农业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等发展农业生产,过度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枯竭,使得荒漠化发生发展。
16.I 柴达木盆地面积大,地形平坦开阔,盆地内松散沉积物丰富,地质疏松,且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在风力侵蚀作用下沙漠化最严重。Ⅱ Ⅲ IV地区高原山地为主,受地形阻挡,风力作用较小,高山冰雪融水使地表较湿润,冻土分布广,沙源缺乏,沙漠化程度更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7.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降水差异大,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递减;图中青藏高原沙漠化分区为: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区、藏北青南高寒高原沙漠化区、雅鲁藏布江半干旱高山宽谷沙漠化区、黄河上游半干旱河流盆地沙漠化区、三江流域湿润半湿润高山荒漠化区,主要从水分、地形加以划分,①③正确;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热量和植被差异较小,②④错误。故答案为:C。
18.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牧区土地面积占比高。由于畜牧业发展过度,对天然草场的破坏程度加大,加剧了沙漠化发展趋势,所以控制畜牧业规模可缓解沙漠化加剧的趋势,D正确。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人类活动,不应搬迁;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缺乏,难以做到水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水源缺乏,实施植树造林难以成活,违背自然规律,可通过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新乡期中)地处金沙江谷地的攀枝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矿产资源(煤、铁、钛等)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城市建设沿金沙江两侧布局。下图示意攀枝花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展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关系(用地拓展强度指数越大,城市用地扩展越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攀枝花(  )
A.经济的主要贡献产业依然为工业
B.工业用地出现波动性减少
C.城市用地出现“摊大饼”式增加现象
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0.近年来,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最可能得益于(  )
A.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 B.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C.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 D.房地产开发业的兴起
【答案】19.A
20.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攀枝花是依赖于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发展初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而随着矿产资源趋于枯竭,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大,城市也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所以近年来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最有可能是城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康养等第三产业,使得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而并不是继续依赖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
19.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经济的主要贡献产业依然为工业,第三产业并没有成为主导产业,A正确,D错。工业用地拓展强度指数波动下降,但强度指数依然大于0,表明工业用地拓展速度变慢,但工业用地并没有减少,B错。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强度指数波动下降,且目前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强度指数相对较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速度减慢,城市并没有出现摊大饼式的增加现象。C错。故答案为:A。
20.攀枝花是依赖于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发展初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而随着矿产资源趋于枯竭,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大,城市也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所以近年来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最有可能是城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康养等第三产业,使得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而并不是继续依赖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A错,C正确。第一产业的经济附加值相对较低,对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B错。攀枝花地处金沙江谷地,人口总数相对不大,并非由于房地产开发业的兴起导致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D错。故答案为:C。
二、图文分析题
21.(2022高三上·镇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山东省,泰山雄踞中部,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图为“浙江地形图”。
材料二2021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分居全国第三、第四位。图为“2021年浙江省和山东省各地级市GDP统计图”。
(1)归纳浙江省的地形特征。
(2)在与山东省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
(3)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为浙东北和浙西南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山地、丘陵面积大,平原面积小;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南,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
(2)整体水平略低于山东:区域内地区差异较大:浙西南地区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山东比,前两名的城市水平高于山东。
(3)浙东北: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加强对浙西南地区的帮扶力度。
浙西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浙东北地区产业转移: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中国的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相对较小;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北部。
(2)根据材料信息“2021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分居全国第三、第四位。”可知,浙江省的经济总量略低于山东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浙江省内部区域差异较大,西南部地区整体水平较低,宁波、杭州、温州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山东省相比,宁波和杭州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青岛和济南。
(3)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应该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分工,减少内部竞争,促进区域发展;应该充分发挥经济带动作用,加大对浙西南地区的帮扶力度。
浙西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积极承接浙东北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浙东北地区对口帮扶,实现共同发展;畅通人才、资金、技术流通渠道,加大人才、资金、技术引进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点评】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差异 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
工业化差异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22.(2022高二上·恩施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云衫是中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也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的建群种,耐寒、较耐旱、耐瘠薄,根系呈明显的水平分布,无主根,青海云杉呈斑块状或条状分布在祁连山中段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3300m的阴坡和半阴坡地带。该区属大陆性高寒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年均气温-0.6~2.0℃;年降水量291.3~453.8mm;年蒸发量1081.7mm,流域内不同海拔水热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和植被类型随山地地形和气候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下图示意排露沟流域植被分布类型和不同月份青海云杉林0~6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动态变化。
(1)简述排露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指出影响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的自然因素。
(3)分析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5~6月较低的原因。
(4)推测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并说出理由。
【答案】(1)排露沟流域的气候是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年均温低,温差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区河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土壤较为贫瘠,土层浅薄;植被以云杉等针叶林、灌木为主。
(2)光照、热量、水分、土壤肥力等自然因素。
(3)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降水量少,5、6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变长,光照增强,气温持续变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而7、8、9月份降水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条件较5、6月好。
(4)该流域降水随海拔梯2600~3300m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人类活动影响小,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700~2800m、2900~3100m和3100~3300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2500~2600m之间低海拔主要是人为干扰所致,当然加上此海拔段的水分匮乏的缘故,青海云杉林呈现斑块化、片段化分布。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区域的特征
【解析】【分析】(1)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土壤、生物等方面分析。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排露沟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气候应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该流域为山地,地势起伏大,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山区河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受气温影响,冰雪融化量多少的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浅薄贫瘠;该流域的植被以云杉、灌木为主。
(2)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由图示可知随着海拔高度变化降水发生变化,在光照的影响下土壤水分也会发生变化,而云杉植物生长的特性是耐寒,因此其可以分布在海拔较高处;较耐旱、耐瘠薄,因此土壤肥力、水分等也会影响其分布。
(3)结合图示可知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降水量少,对应时间为5-6月。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昼长变长,光照增强,且此时降水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持续增高,土壤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减少。而7、8、9月份降水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条件较5、6月好。
(4)2500~2600m之间低海拔主要是人类活动频繁,该流域降水2500~2600m之间降低且较少,当然加上此海拔段的土壤水分匮乏的缘故,青海云杉林呈现斑块化、片段化分布。而2600~3300m之间,随海拔的增加降水呈递增趋势,云杉有耐寒、较耐旱、耐瘠薄,根系呈明显的水平分布的特性,因此该海拔高度范围内,云杉植物生长条件较好于2500-2600米处,因此云杉分布呈聚集分布,条带状分布格局。
【点评】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具体表现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应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
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
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
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
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
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
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
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23.(2022高三上·南康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斯加州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主要经济产业为渔业、矿业、林业。该地区自然景观独特,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图为阿拉斯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1)阿拉斯加州南部沿海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冬季气温差异巨大,试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美国阿拉斯加州主要经济产业的形成条件。
(3)该地区景观独特,试指出每年前往阿拉斯加州旅游的黄金时段并说明原因。
【答案】(1)纬度、地形、洋流。
(2)阿拉斯加州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多山地,林木资源丰富;阿拉斯加海域冷海水与阿拉斯加暖流交汇,海水扰动,渔业资源丰富;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金等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3)时段:5~9月。原因:5~9月气温较高,舒适宜人;白昼时间长,适合出行。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1)阿拉斯加州北部沿海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南部沿海地区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高;南部沿海地区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气温较高。
(2)由材料可知,阿拉斯加州主要经济产业为渔业、矿业、林业。根据阿拉斯加州的地理位置与图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即可。阿拉斯加唯独较高,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少,但是图中显示有来自中纬度的洋流流经,海域冷海水与阿拉斯流交汇,海水扰动,营养盐类上泛,渔业资源丰富;阿拉斯加州气候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多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林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业;由图例可知,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金等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采矿业。
(3)阿拉斯加州纬度较高,冬季严寒且白昼时间短,不适宜旅游,而夏季气候适宜,且白昼时间长,适宜旅游,5~9月气温较高,舒适宜人。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24.(2022高二上·日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德累斯顿市是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和第一大城市,是德国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德国重要的科研中心。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传统工业停滞,随后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制定了半导体工业、制药工业等的经济促进计划。2000年之后,德累斯顿利用网络化协作组织,成立萨克森产业创新集群,并逐渐细分出数个子集群。2012年之后,德累斯顿与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其他国家的产业创新集群在微电子工业、节能电子产品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萨克森硅谷”。下图示意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1)分析“萨克森硅谷”研究机构众多的原因。
(2)阐述德累斯顿地区的产业转型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答案】(1)有众多大学,科研人员较多,科技水平高;是德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企业众多,产品研发、设备更新对科研的需求旺盛;国家政策制定,引导科研机关聚集;资金支持长期稳定,能够满足技术研发需求。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增加附加值;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提高技术水平。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分析】(1)高科技产业的区位主要从科技,人才,交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中可知,该地有众多大学,为研究机构提供人才和技术;由材料可知,该地是德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企业众多对科研机构的成果需求旺盛;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资金稳定且雄厚;90年代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政策支持。
(2)德累斯顿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经验措施,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
【点评】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需求量的大小、环境生态因素影响区域工业的发展。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
一是产业延伸型。即围绕原来的石油、煤炭、森林、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这一主体,拓展延伸到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领域,把产业链条向高端环节延伸。
二是产业替代型,即通过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产业不相关的其他产业来逐步替代自然资源开发在GDP中的重要性,一般通过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工制造业、医药等产业来弥补。
三是产业复合型,即既有产业延伸,也有产业替代,做到产业延伸和产业替代共同发展的城市转型。
1 / 1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 选择性必修2综合测试题 (A卷)(范围:第1-2单元)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邢台期中)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行政区域,新区内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行政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 B.利用综合指标进行划分的
C.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差异明显 D.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2.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
①技术水平先进②地理位置优越③现有开发程度低,空间充足④湖面广阔,水运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B.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
C.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
D.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2022高三上·南康期中)北非国家摩洛哥在较小的国土范围内呈现出雪山、沙漠、海洋等多种景观,是自驾游的胜地。下图示意摩洛哥经典自驾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沿自驾环线最难看到(  )
A.大片油棕林 B.海滨渔村 C.仙人掌沙滩 D.葡萄采摘园
5.与马拉喀什相比,瓦尔扎扎特(  )
①昼夜温差大②气候海洋性强③极端天气少④冬季降水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0月逆时针自驾摩洛哥环线,几乎不用担心太阳光对驾驶造成干扰的路段是(  )
A.丹吉尔——卡萨布兰卡 B.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
C.马拉喀什——瓦尔扎扎特 D.瓦尔扎扎特——海尼夫拉
(2022高三上·临汾期中)城市经济圈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成渝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城市是(  )
A.成都、德阳 B.西安、成都
C.重庆、攀枝花 D.成都、重庆
8.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  )
A.提高核心城市的等级 B.拓展核心城区的范围
C.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 D.人口向核心城市集聚
9.为顺利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主要发展核心城市 B.优化城市等级体系
C.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D.均衡布局主导产业
(2022高二上·邢台期中)2022年上半年,我国在经受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三次产业的占比依次为5.2%、40.6%和54.2%。下图为2021—2022年我国经济十强城市H1(上半年)GDP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名次 城市 2022年H1 GDP(亿) 2021年H1 GDP(亿)
1 北京 19352.20 19228.00
2 上海 19349.31 20102.53
3 深圳 15016.91 14324.47
4 重庆 13511.64 12903.41
5 广州 13433.80 13101.89
6 苏州 10962.40 10684.66
7 成都 9965.55 9602.72
8 杭州 9003.00 8646.00
9 武汉 8904.10 8251.50
10 南京 7879.40 7622.77
10.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阶段属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以工业化阶段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D.以创新驱动为主体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11.有关“北上广深”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应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B.2022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最严重
C.广州应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发展加工贸易
D.深圳应加快产业转型提升, 提高石化工业的规模效益
12.苏州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下列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
①接受上海辐射,实现错位发展②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淘汰传统制造业③依托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纺织工业④围绕先进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高二下·金坛期中)20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将石油、天然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20世纪80年代初期,天然气资源趋向桔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城市中可能会出现“荷兰病”的是(  )
A.石家庄 B.淮南 C.拉萨 D.桂林
14.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
B.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
C.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D.关停资源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15.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中小城镇
②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③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高二上·新疆期中)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发生土地沙漠化。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低于10℃,昼夜温差14~17℃。高原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原东南部最高降水量超过4000mm,而西北部最低降水量仅为17.6mm。畜牧业是青藏高原农业中的主导产业,纯牧业县就有57个,牧区土地总面积1421473km2。下图为青藏高原沙漠化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青藏高原沙漠化区中沙漠化最严重的是(  )
A.I B.Ⅱ C.Ⅲ D.IV
17.影响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水分②植被③地形④热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为缓解人类活动加剧青藏高原沙漠化的趋势,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搬迁河谷地带人口,减少人类活动
B.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均衡水资源时空分布
C.实施全域植树造林,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D.控制畜牧业的规模,防止过度放牧
(2022高二下·新乡期中)地处金沙江谷地的攀枝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矿产资源(煤、铁、钛等)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城市建设沿金沙江两侧布局。下图示意攀枝花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展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关系(用地拓展强度指数越大,城市用地扩展越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攀枝花(  )
A.经济的主要贡献产业依然为工业
B.工业用地出现波动性减少
C.城市用地出现“摊大饼”式增加现象
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20.近年来,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最可能得益于(  )
A.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 B.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
C.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 D.房地产开发业的兴起
二、图文分析题
21.(2022高三上·镇江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山东省,泰山雄踞中部,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图为“浙江地形图”。
材料二2021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分居全国第三、第四位。图为“2021年浙江省和山东省各地级市GDP统计图”。
(1)归纳浙江省的地形特征。
(2)在与山东省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
(3)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为浙东北和浙西南提出合理建议。
22.(2022高二上·恩施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云衫是中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也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的建群种,耐寒、较耐旱、耐瘠薄,根系呈明显的水平分布,无主根,青海云杉呈斑块状或条状分布在祁连山中段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3300m的阴坡和半阴坡地带。该区属大陆性高寒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年均气温-0.6~2.0℃;年降水量291.3~453.8mm;年蒸发量1081.7mm,流域内不同海拔水热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和植被类型随山地地形和气候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下图示意排露沟流域植被分布类型和不同月份青海云杉林0~6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动态变化。
(1)简述排露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指出影响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的自然因素。
(3)分析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5~6月较低的原因。
(4)推测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并说出理由。
23.(2022高三上·南康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斯加州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主要经济产业为渔业、矿业、林业。该地区自然景观独特,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图为阿拉斯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1)阿拉斯加州南部沿海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冬季气温差异巨大,试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美国阿拉斯加州主要经济产业的形成条件。
(3)该地区景观独特,试指出每年前往阿拉斯加州旅游的黄金时段并说明原因。
24.(2022高二上·日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德累斯顿市是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和第一大城市,是德国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德国重要的科研中心。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传统工业停滞,随后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制定了半导体工业、制药工业等的经济促进计划。2000年之后,德累斯顿利用网络化协作组织,成立萨克森产业创新集群,并逐渐细分出数个子集群。2012年之后,德累斯顿与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其他国家的产业创新集群在微电子工业、节能电子产品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萨克森硅谷”。下图示意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1)分析“萨克森硅谷”研究机构众多的原因。
(2)阐述德累斯顿地区的产业转型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点评】区域具有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差异性是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整体性是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具有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1.区域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A错误。行政区域利用综合指标进行划分的,B正确。 自然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错误。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D错误。故答案为:B。
2.雄安新区目前技术水平不先进,①错误;雄安新区距离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城市较比较近,地理位置优越,②正确;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低,未来发展空间充足,③正确;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附近,但是白洋淀的水运不便利,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应合理进行产业分工,产业不宜向核心城市集聚,A不可取,符合题意。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应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实现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B可取,不符合题意。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利于京津冀地区加强交流与联系,促进协同发展,C可取,不符合题意。区域之间既竞争又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D可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4.A
5.B
6.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旅游规划;设计旅游活动
【解析】【点评】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4.依据图中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知,北非国家摩洛哥大部分属于地中海气候,从丹吉尔到卡萨布兰卡,属于沿海岸地带环线,油棕林属于热带经济树木,自驾环线最难看到,A正确;北非西部海域的加那利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故该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有可能看到海滨渔村,排除B项;“国土范围内呈现出雪山、沙漠、海洋等多种景观”,故自驾环线有可能出现仙人掌沙滩,排除C;地中海气候,适宜柑橘、葡萄和橄榄等经济林木的生长,故自驾环线有可能出现葡萄采摘园,排除D。故答案为:A。
5.由图可知,与马拉喀什相比,瓦尔扎扎特距海较远,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东南侧,受海洋影响较小,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①正确,②错;阿特拉斯山脉东南侧属于冬季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正确;马拉喀什降水较多,瓦尔扎扎特临近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极端天气相对较多,③错。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故答案为:B。
6.10月太阳直射南半球,逆时针自驾摩洛哥环线,向北骑行时,可以不用担心太阳光对驾驶造成干扰,四个选项中,只有瓦尔扎扎特——海尼夫拉属于面向北骑行的路段,故D项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D。
【答案】7.D
8.C
9.B
【知识点】长江经济带战略
【解析】【点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7.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等级最高的两个城市是成都、重庆,是省会、直辖市。故答案为:D。
8.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不能提高城市等级,A错误,C正确;促进城市化进程,分散核心城市职能和人口,不能拓展核心城市范围,BD错误。故答案为:C。
9.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应该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培育中小城市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A错误,B正确;提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C错误;应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并非均衡布局,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0.C
11.B
12.B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异同;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区域发展阶段:①传统农业阶段——低水平的均衡阶段,主要表现为区域内部差异小;网络系统欠发达,产业结构以“一、三、二”为主;对外开放程度较低。②工业化阶段——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核心区发展迅速,区域内部差异大;网络系统日益完善;产业结构以“二、三、一”为主;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如我国。③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水平均衡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生逆城市化现象;区域内部差异小;网络系统发达;产业结构以“三、二、一”为主;对外开放程度高。如发达国家。
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三次产业的占比依次为5.2%、40.6%和54.2%,表明此时二三产业基本呈均衡发展的态势,属于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C正确。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不符合题意,A错误。以工业化阶段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不符合题意,B错误。以创新驱动为主体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答案为:C。
11.北京科学技术水平高,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是高新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A错误。据表格内容可知,与其他城市相比,只有上海 2022年H1 GDP比2021年H1 GDP降低,结合疫情实际情况可知,
2022年上半年,上海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最严重,B正确。广州应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不是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C错误。深圳应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深圳石油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石化工业,D错误。故答案为:B。
12.苏州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也是距离上海最近的地级市,因此可以接受上海辐射,并实现错位发展,①正确;苏州可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但是作为最强地级市,不需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也不需要淘汰传统制造业,②错误;苏州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不适合发展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大的纺织工业,③错误;苏州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围绕先进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④正确。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B
14.D
15.B
【知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点评】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天然国土)。资源型城市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
13.根据材料可知,会形成“荷兰病”的城市一般是资源型城市,石家庄属于省会城市,现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并非资源型城市,A选项错误。淮南市一座因煤炭资源兴起的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B选项正确。拉萨属于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C选项错误。桂林属于旅游城市,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14.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应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A选项属于可采取的措施。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外联系,利于改善本地投资环境,B选项属于可采取的措施。资源型城市带来的污染严重,要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C选项属于可采取的措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不能“一刀切”地关停资源型企业,这样会导致经济衰退,不符合实际,D选项不可取。故答案为:D。
15.利于县区的优势,建设特色中小城镇,符合可持续发展措施,①正确。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会导致城市衰落,城市化水平下降,②错误。利用现有技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是产业转型的合理方向,③正确。向我国西部有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不符合现实,④错误。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6.A
17.C
18.D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绿洲农业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等发展农业生产,过度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枯竭,使得荒漠化发生发展。
16.I 柴达木盆地面积大,地形平坦开阔,盆地内松散沉积物丰富,地质疏松,且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在风力侵蚀作用下沙漠化最严重。Ⅱ Ⅲ IV地区高原山地为主,受地形阻挡,风力作用较小,高山冰雪融水使地表较湿润,冻土分布广,沙源缺乏,沙漠化程度更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7.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降水差异大,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递减;图中青藏高原沙漠化分区为: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区、藏北青南高寒高原沙漠化区、雅鲁藏布江半干旱高山宽谷沙漠化区、黄河上游半干旱河流盆地沙漠化区、三江流域湿润半湿润高山荒漠化区,主要从水分、地形加以划分,①③正确;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热量和植被差异较小,②④错误。故答案为:C。
18.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牧区土地面积占比高。由于畜牧业发展过度,对天然草场的破坏程度加大,加剧了沙漠化发展趋势,所以控制畜牧业规模可缓解沙漠化加剧的趋势,D正确。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人类活动,不应搬迁;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水资源缺乏,难以做到水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水源缺乏,实施植树造林难以成活,违背自然规律,可通过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9.A
20.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攀枝花是依赖于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发展初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而随着矿产资源趋于枯竭,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大,城市也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所以近年来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最有可能是城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康养等第三产业,使得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而并不是继续依赖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
19.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经济的主要贡献产业依然为工业,第三产业并没有成为主导产业,A正确,D错。工业用地拓展强度指数波动下降,但强度指数依然大于0,表明工业用地拓展速度变慢,但工业用地并没有减少,B错。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强度指数波动下降,且目前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强度指数相对较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速度减慢,城市并没有出现摊大饼式的增加现象。C错。故答案为:A。
20.攀枝花是依赖于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在城市发展初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而随着矿产资源趋于枯竭,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大,城市也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所以近年来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最有可能是城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康养等第三产业,使得产业和城市协同发展,而并不是继续依赖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A错,C正确。第一产业的经济附加值相对较低,对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B错。攀枝花地处金沙江谷地,人口总数相对不大,并非由于房地产开发业的兴起导致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D错。故答案为:C。
21.【答案】(1)山地、丘陵面积大,平原面积小;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南,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
(2)整体水平略低于山东:区域内地区差异较大:浙西南地区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山东比,前两名的城市水平高于山东。
(3)浙东北: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加强对浙西南地区的帮扶力度。
浙西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浙东北地区产业转移: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中国的南方地区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相对较小;整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北部。
(2)根据材料信息“2021年,山东省和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分居全国第三、第四位。”可知,浙江省的经济总量略低于山东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浙江省内部区域差异较大,西南部地区整体水平较低,宁波、杭州、温州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山东省相比,宁波和杭州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青岛和济南。
(3)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应该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分工,减少内部竞争,促进区域发展;应该充分发挥经济带动作用,加大对浙西南地区的帮扶力度。
浙西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积极承接浙东北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浙东北地区对口帮扶,实现共同发展;畅通人才、资金、技术流通渠道,加大人才、资金、技术引进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点评】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差异 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
工业化差异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22.【答案】(1)排露沟流域的气候是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年均温低,温差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区河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土壤较为贫瘠,土层浅薄;植被以云杉等针叶林、灌木为主。
(2)光照、热量、水分、土壤肥力等自然因素。
(3)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降水量少,5、6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变长,光照增强,气温持续变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而7、8、9月份降水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条件较5、6月好。
(4)该流域降水随海拔梯2600~3300m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人类活动影响小,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700~2800m、2900~3100m和3100~3300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2500~2600m之间低海拔主要是人为干扰所致,当然加上此海拔段的水分匮乏的缘故,青海云杉林呈现斑块化、片段化分布。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区域的特征
【解析】【分析】(1)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土壤、生物等方面分析。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排露沟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气候应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该流域为山地,地势起伏大,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山区河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受气温影响,冰雪融化量多少的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浅薄贫瘠;该流域的植被以云杉、灌木为主。
(2)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由图示可知随着海拔高度变化降水发生变化,在光照的影响下土壤水分也会发生变化,而云杉植物生长的特性是耐寒,因此其可以分布在海拔较高处;较耐旱、耐瘠薄,因此土壤肥力、水分等也会影响其分布。
(3)结合图示可知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降水量少,对应时间为5-6月。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昼长变长,光照增强,且此时降水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持续增高,土壤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减少。而7、8、9月份降水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条件较5、6月好。
(4)2500~2600m之间低海拔主要是人类活动频繁,该流域降水2500~2600m之间降低且较少,当然加上此海拔段的土壤水分匮乏的缘故,青海云杉林呈现斑块化、片段化分布。而2600~3300m之间,随海拔的增加降水呈递增趋势,云杉有耐寒、较耐旱、耐瘠薄,根系呈明显的水平分布的特性,因此该海拔高度范围内,云杉植物生长条件较好于2500-2600米处,因此云杉分布呈聚集分布,条带状分布格局。
【点评】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具体表现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应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
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
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
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
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
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
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
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23.【答案】(1)纬度、地形、洋流。
(2)阿拉斯加州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多山地,林木资源丰富;阿拉斯加海域冷海水与阿拉斯加暖流交汇,海水扰动,渔业资源丰富;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金等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3)时段:5~9月。原因:5~9月气温较高,舒适宜人;白昼时间长,适合出行。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解析】【分析】(1)阿拉斯加州北部沿海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南部沿海地区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高;南部沿海地区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气温较高。
(2)由材料可知,阿拉斯加州主要经济产业为渔业、矿业、林业。根据阿拉斯加州的地理位置与图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即可。阿拉斯加唯独较高,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少,但是图中显示有来自中纬度的洋流流经,海域冷海水与阿拉斯流交汇,海水扰动,营养盐类上泛,渔业资源丰富;阿拉斯加州气候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多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林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业;由图例可知,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金等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采矿业。
(3)阿拉斯加州纬度较高,冬季严寒且白昼时间短,不适宜旅游,而夏季气候适宜,且白昼时间长,适宜旅游,5~9月气温较高,舒适宜人。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24.【答案】(1)有众多大学,科研人员较多,科技水平高;是德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企业众多,产品研发、设备更新对科研的需求旺盛;国家政策制定,引导科研机关聚集;资金支持长期稳定,能够满足技术研发需求。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增加附加值;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市场占有率;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提高技术水平。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解析】【分析】(1)高科技产业的区位主要从科技,人才,交通,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中可知,该地有众多大学,为研究机构提供人才和技术;由材料可知,该地是德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企业众多对科研机构的成果需求旺盛;作为重要的经济中心,资金稳定且雄厚;90年代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政策支持。
(2)德累斯顿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经验措施,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
【点评】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需求量的大小、环境生态因素影响区域工业的发展。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
一是产业延伸型。即围绕原来的石油、煤炭、森林、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这一主体,拓展延伸到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领域,把产业链条向高端环节延伸。
二是产业替代型,即通过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产业不相关的其他产业来逐步替代自然资源开发在GDP中的重要性,一般通过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工制造业、医药等产业来弥补。
三是产业复合型,即既有产业延伸,也有产业替代,做到产业延伸和产业替代共同发展的城市转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