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夺分】专题讲练:中考作文拟题技巧(课件+精讲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语文夺分】专题讲练:中考作文拟题技巧(课件+精讲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13 11:11:0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节:未成曲调先有情
——中考作文之拟题技巧
 【主题解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好的标题配合,一个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标题也可以成就一篇好的文章。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呢 一个好标题应具备下述几个特点:①准确、鲜明。标题要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②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③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④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21教育网
【名师支招】
考试时拟出别具一格、赏心悦目的好标题将会为自己的考场作文设置一扇美丽的窗户,给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 21cnjy.com
 1. 引用化用,韵味无穷。
  引用或化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典诗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语俗语、歌词书名、影视剧名、广告词等作为标题,典雅大方,新颖别致,韵味无穷,具有独特魅力,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
 【示例】①“众里寻他千百度”(201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东莱西卷,以“关爱”为话题);②“跟马蜂斗,其乐无穷”(2011年湖北宜昌卷,以“好玩”的经历、想法或制作为材料作文);③“学而习之,不亦智乎?”(2011年湖北武汉卷)。
  【解析】标题①,引用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显示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具有浓郁的抒彩。标题②,化用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的篇末点睛句,典雅而深刻。标题③,活用《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新颖别致。
  2. 善用修辞,生动文题。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对比、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拟题,能增强文题的美感与文采,使题目生动形象,贴切鲜明;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示例】①寒雨,暖爱(201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建莆田卷,以“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忽然一声闷响”开头);②生活,因什么而精彩(2012山东潍坊卷,半命题““生活,因 而精彩”);③我与大海的亲密接触(2012年河北,半命题“我与 的亲密接触”);
 【解析】标题①,运用对比修辞,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雨反衬了爱的饿温暖;标题②,运用设问修辞,引发读者思考,化平淡为神奇;标题③,采用拟人手法,追述游玩大海的日子,生动活泼。
  3. 压缩话题,以小见大。
  就是在宽泛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缩小写作的范围。锁定自己最有感受、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从而顺利展开作文思路。
  【示例】①记叙文标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习惯,你到底在哪里”(2010年山东青岛卷,以“习惯”为话题);②“我们家的红色经典演唱会”(201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以“红色”为话题)。
  【解析】标题①,用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方式拟题,表达出了对好习惯的渴望,情感真切;标题②,将视线锁定在家庭生活方面,显得很新颖,也使选材变得更容易。由此可看出,在话题前后添加修饰性词语,能使文章的选材范围指向更加明确,更集中,也使文章的切入点更小,便于写作。
  4. 反弹琵琶,妙趣横生。
生活中有些观念已在人们心中形成共识,在拟题时,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反弹琵琶,追求陌生效果,能引人阅读。    21*cnjy*com
【示例】①“感谢你——我的‘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2010广西梧州卷,以“成长,需要竞争”为话题);②“这个‘六一’有点冷”(2010年天津卷,以“六一”为材料作文)。
  【解析】标题①,拟题为“感谢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人们一般对敌人憎恨心理相反,令人耳目一新,想一探究竟;标题②,“六一”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本应该是快乐的、温暖的一天,但作者却拟出这个让人觉得有点冷的题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长一厢情愿的给予的漠然,发泄着对畸形亲情的不满,告诫成人:金钱不等于快乐。2·1·c·n·j·y
  5. 巧借标点,耐人寻味。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语句的性质和作用。有人说,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无声的语言”。在题目中巧借标点符号表达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有时甚至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示例】①“红船·红星·红土·红旗”(201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以“红色”为话题);
②“我拒绝你,句号”(2011年福建泉州卷,以标点符号生发联想)。
 【解析】标题①,用间隔号拟题,标明了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的思路与写作重点,暗含了历史的推进与发展,构思精巧;标题②,句号表示结束,用在此处表示拒绝结束,表意含蓄,引人思考。
6.拓展领域,别开生面。
  拟题要有创新,富有情趣,给人新颖的感觉。可以结合文章所涉及到的领域,把该领域中的专业术语嫁接到作文题目中。www-2-1-cnjy-com
  【示例】①“音乐没有‘休止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音乐”为话题);②“复制幸福”“幸福格式化”(2011年山东淄博卷,以“幸福”为话题);③“患者吴诚信诊断书”(2011年四川内江卷,以“诚信”为材料作文)
 【解析】标题①,借用“音乐”术语,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标题②,借用网络技术语拟题,新颖时尚,能吸引同龄人的眼球;标题③,借用医学用语,鞭挞社会上无诚信之人,讽刺意味强。
7.主副双标,平实严谨。
  这种标题主要由“主标题十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题”组成。主标题或揭示文章的中心,或揭示论述范围;副标题限定文章内容的范围,使文章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形式上给人平实严谨的感觉。此法适用于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示例】①“关于自由的自我反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裂的‘自由’”(2011年山东青岛卷,以“自我反省”为话题);②“生存的路——动物王国会议记录”(2011年贵州遵义卷,半命题作文——的路)
  【解析】标题①,主标题确定了写作的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由”的“自我反省”,副标题点名了文章的中心——无限追求“自由”,自由最终会“破裂”。标题②,主标题圈定了大的写作范围——“生存”的路。谁生存的路?副标题进一步缩小写作范围——动物生存的路;“动物王国会议记录”,令人看了便想一探究竟——动物们会讨论什么。21·cn·jy·com
  总之,不管是半命题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题作文,抑或是材料作文,拟题时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紧扣话题和材料的内容,在准确简洁的前提下,力求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作文升格】
◆文题设计
阅读下列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士兵的故事。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非常高兴见到他。”
  儿子又继续说下去:“可是,有件事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告诉你们,朋友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像他这样的残障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记他。”儿子挂了电话,就此没有了消息。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察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断定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于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的带领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只脚。
  读完这个故事,你会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病文展示
心灵深处的真情呼唤
大街上,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侧身坐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破椅子上,我仔细一瞧:天啊,他的右脚是畸形的!我瞥了一眼他面前的破碗,里面装着少得可怜的几毛钱,我动了恻隐之心,摸了摸口袋中的20元钱。我正欲掏钱,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现:不能给,这是妈妈给我买书的钱,若是这时施舍,回家还不是一顿“笋子炒肉”?我心里好乱,到底该不该救济他呢?
正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位老太太缓缓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她慢慢走到小男孩面前,她要干什么?我凑过去,只见老太太轻轻蹲下,将自己碗中仅有的三个硬币倒进了小男孩的碗中,然后用目光注视着小男孩。
目睹这一切,我的心像被什么重重地击了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把自己仅有的三个硬币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了小男孩。三个硬币,对于乞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了它,也许能解决她一天的伙食,也许再加上一点钱,她的生活可以更好一些,她完全可以将那三个硬币积攒下来,但是她没有这样做。
看着老太太迈着蹒跚的步履渐行渐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转身望着天边的夕阳,那么柔和,那么美。于是,我大步走上前,将手中的20元钱放在了小男孩的碗里。我长舒一口气,似乎如释重负。(此处写景烘托很好,如果开篇也以写景导入,前后呼应就更好了。)
  ◆病情诊断
  本文的优点是选材真实,立意深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有些地方还值得推敲。首先是本文的标题欠妥。由于本文的内容是要表现人的爱心,歌颂人间真爱,因此应该紧扣“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旨来拟题。其次是缺乏生动具体的描写。比如“我”的心理与动作,老人的行动与神态等,还应作更细腻的描写,在“我”的侧面烘托之中更加突出老人行为的高尚。再次是本文结构不完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升格作文
别把爱心藏起来(改后比原题更贴和内容)
   夕阳的余晖懒洋洋地洒在大地上,我独自在大街上漫步,浏览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牌,随意听着不时从店里飘出来的免费音乐。
   无意间,一位小男孩的身影映入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帘:这个男孩十岁左右,头发蓬松,衣服破烂,一身脏兮兮的,侧身坐在一张破椅子上。我睁大眼睛仔细一瞧:天啊!他的右脚是畸形的。小小年纪就遭受如此的不幸,真是可怜啊!我瞥了一眼他面前的破碗,里面装着少得可怜的几毛钱,我动了恻隐之心,摸了摸口袋中的20元钱。正欲掏钱时,一个念头迅速在我脑海中闪过:不能给,这是妈妈给我买书的钱,若是施舍给他,回家一定会挨一顿“笋子炒肉”。我心里好乱,到底给不给他呢?还是给吧,你瞧人家多可怜呀!自己怎能袖手旁观呢?不,谁知道他是真的还是装的,现在社会上以乞讨手段行骗的人多呢,万一被骗了怎么办?两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激烈地斗争着。(此段心理刻画细腻)
  正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缓缓走来,她拄着一根拐杖,慢慢走到小男孩面前,她要干什么?我凑过去,只见老奶奶伸出手中的瓷碗,颤巍巍地将碗中仅有的三枚硬币倒进了小男孩的碗中,然后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小男孩,又轻轻地拍了拍小男孩的肩膀,似乎在告诉他要学会坚强。(写老奶奶,主要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个性化强。)
  目睹这一切,我的心像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重重地击了一下。我见过富人救济穷人,幸福的人帮助不幸的人,乞丐施舍乞丐却还是第一次见到。同样面临着贫困与不幸,老奶奶却看到了比她更需要关爱的人,出于这种感情,她把自己仅有的三枚硬币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了小男孩。三个硬币,对于做乞丐的老奶奶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了它,也许她能解决一天的食物,如果再加上一点钱,兴许就能买到一件新衣裳。她完全可以将那三个硬币攒下来,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的心灵是多么善良啊。(再次写“我”的心理,从侧面衬托老奶奶的善良品质。)【版权所有:21教育】
  看着老奶奶迈着蹒跚的步履渐行渐远,我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望向天边,夕阳那么柔和,那么美。于是,我大步走上前,将手中的20元钱放在了小男孩的碗里。我长舒了一口气,似乎如释重负,心灵之门也好像被一声爱的呼唤慢慢推开。我对自己说:别把爱心藏起来!(“我”由先前的犹豫不决到果断地把20元钱娟给小男孩,是老奶奶的善举感动了“我”。)
◆亮点扫描
升格后,本文的标题较能贴合内容,并且使得暗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旨,使中心更为突出。作者巧用心理描写,细腻真实,通过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以景物渲染烘托,更衬托出人物精神的高尚,使文章对爱心的呼唤越发真切感人。有真情实感,议论与心理描写巧妙地融为一体,是本文一大亮点。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升格启示
由此可见,写一篇文章,首先要拟定好标题,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标题可以暗含一篇文章的主旨,也可一是一篇文章的行文线索,或鲜明或新颖,都有利于提升文章的品位。
再次,要把文章写生动,要把人物形象写丰满,语言、动作、肖像等细节描写必不可少。当然,写好侧面人物进行衬托,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试牛刀】
中考真题
(2013·广西柳州)请以“ 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以填写具体的人、事、物、景等等)。
写作要求:
(1)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3)全文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5)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思路点拨】
  一、发散思维,补好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作时补题是第一步。补题时要打开思路,选择自己最熟悉、体悟最深的内容补题,尽量使补题部分出彩出新,利用新颖的标题对读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具体的补题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思路:自然方面,可写“如画的江南让我着迷”“绿让我着迷”“雪花让我着迷”“落叶让我着迷”“四季之美让我着迷”等;生活方面,可写“下棋让我着迷”“滑旱冰让我着迷”“魔方让我着迷”“写作让我着迷”等;文学历史方面,可写“林妹妹让我着迷”“《论语》让我着迷”“苏轼让我着迷”“李清照让我着迷”“美丽的诗词让我着迷”等。总之,拟题要做到精练、醒目、新奇、生动,让人一看题目便眼前一亮,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www.21-cn-jy.com
二、认真审题,确定重点。补好题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要认真审题,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确定表达的重点。就这个文题而言,题目中有“我”字,这就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同时还要注意文题中的另外一个词语“着迷”。所谓“着迷”,就是说所写的事物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写作时可重点围绕“我”怎么被吸引的以及“我”被吸引的表现两个方面内容来写。
三、精心选材,体现个性。就本题而言,其实补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过程就是选材的过程。只不过在具体选材和组材时,要遵循“取新不取旧、取小不取大、取实不取虚、取深不取浅”的原则。如同是写景,写“四季之美让我着迷”,就不如写“雪花让我着迷”来得小巧;同是叙事,写“电视真让我着迷”,就没有“林妹妹让我着迷”富有个性。2-1-c-n-j-y
2014模拟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对某些(个)人、某些(件)事或某些(种)社会现象特别关注。这种特别的关注往往体现了关注者的素养、情感与责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要求:①请以“关注”为话题,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得套写、抄袭【来源:21cnj*y.co*m】
【思路点拨】
如何运写好这一话题作文呢?
一、把握话题,选准立意角度。“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的意思简单明了,在理解上不成问题。从关注的角度来思考,你可以尽展奇思妙想,描写未来人类生产生活的美好图景;也可以从“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关注中认识未来,鞭策社会、鞭策个人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着眼于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污染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提醒人们,在考虑现实发展的同时,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命运,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等。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以一个小角度或一个具体的问题,作为作文的切入点,写自己熟悉的事,如“关注教育” “关注成长” “关注诚信”“关注军事”“关注环境”“关注语文”“关注人才”等等,揭示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21·世纪*教育网
二、选择文体,恰当表达。可以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本文写成一篇童话,如例文通过两节电池的对话,表达了环保的主题,就很新颖;当然本文还适合写成议论文,可以列举空巢老人生活悲凉这一社会现象引出“关注亲情”这一观点,然后列举社会中种种亲情缺失的现象,说明亲情的重要性,最后归结论点。如果,你善于写小说,你还可以“关注自我”为标题,构思一篇情节生动的小说,来说明自我骄傲自大、自我封闭的危害。无论写成什么体裁,都要紧紧围绕“关注”这一主题。21*cnjy*com
籍带给自己的快乐,并领起下文。此外,为了使中心突出,还应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或景物的描写过程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出处:21教育名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第五节
中考作文之 拟题技巧
主题解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好的标题配合,一个好的标题也可以成就一篇好的文章。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呢?
一个好标题应具备下述几个特点:
①准确、鲜明。标题要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②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起阅读兴趣。
③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④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
名师支招
考试时拟出别具一格、赏心悦目的好标题将会为自己的考场作文设置一扇美丽的窗户,给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觉。
【示例】①“众里寻他千百度”(2010年山东莱西卷,以“关爱”为话题);②“跟马蜂斗,其乐无穷”(2011年湖北宜昌卷,以“好玩”的经历、想法或制作为材料作文);③“学而习之,不亦智乎?”(2011年湖北武汉卷)。
【解析】标题①,引用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显示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具有浓郁的抒彩。标题②,化用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的篇末点睛句,典雅而深刻。标题③,活用《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新颖别致。
1. 引用化用,韵味无穷。
引用或化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典诗词、成语俗语、歌词书名、影视剧名、广告词等作为标题,典雅大方,新颖别致,韵味无穷,具有独特魅力,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
【示例】①寒雨,暖爱(2012年福建莆田卷,以“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忽然一声闷响”开头);②生活,因什么而精彩(2012山东潍坊卷,半命题“生活,因 ________而精彩”);③我与大海的亲密接触(2012年河北,半命题“我与________的亲密接触”)。
【解析】标题①,运用对比修辞,以寒雨反衬了爱的温暖;标题②,运用设问修辞,引发读者思考,化平淡为神奇;标题③,采用拟人手法,追述游玩大海的日子,生动活泼。
2. 善用修辞,生动文题。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对比、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拟题,能增强文题的美感与文采,使题目生动形象,贴切鲜明;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 压缩话题,以小见大。
就是在宽泛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缩小写作的范围。锁定自己最有感受、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从而顺利展开作文思路。
【示例】①记叙文标题:“好习惯,你到底在哪里”(2010年山东青岛卷,以“习惯”为话题);②“我们家的红色经典演唱会”(201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以“红色”为话题)。
【解析】标题①,用呼告方式拟题,表达出了对好习惯的渴望,情感真切;标题②,将视线锁定在家庭生活方面,显得很新颖,也使选材变得更容易。由此可看出,在话题前后添加修饰性词语,能使文章的选材范围指向更加明确,更集中,也使文章的切入点更小,便于写作。
4. 反弹琵琶,妙趣横生。
生活中有些观念已在人们心中形成共识,在拟题时,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反弹琵琶,追求陌生效果,能引人阅读。
【示例】①“感谢你——我的‘敌人’”(2010广西梧州卷,以“成长,需要竞争”为话题);②“这个‘六一’有点冷”(2010年天津卷,以“六一”为材料作文)。
【解析】标题①,拟题为“感谢敌人”,与人们一般对敌人憎恨心理相反,令人耳目一新,想一探究竟;标题②,“六一”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本应该是快乐的、温暖的一天,但作者却拟出这个让人觉得有点冷的题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长一厢情愿的给予的漠然,发泄着对畸形亲情的不满,告诫成人:金钱不等于快乐。
5. 巧借标点,耐人寻味。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语句的性质和作用。有人说,标点是“无声的符号,无声的语言”。在题目中巧借标点符号表达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有时甚至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示例】①“红船·红星·红土·红旗”(2011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以“红色”为话题);②“我拒绝你,句号”(2011年福建泉州卷,以标点符号生发联想)。
【解析】标题①,用间隔号拟题,标明了作者的思路与写作重点,暗含了历史的推进与发展,构思精巧;标题②,句号表示结束,用在此处表示拒绝结束,表意含蓄,引人思考。
6. 拓展领域,别开生面。
拟题要有创新,富有情趣,给人新颖的感觉。可以结合文章所涉及的领域,把该领域中的专业术语嫁接到作文题目中。
【示例】①“音乐没有‘休止符’”(以“音乐”为话题);②“复制幸福”、“幸福格式化”(2011年山东淄博卷,以“幸福”为话题);③“患者吴诚信诊断书”(2011年四川内江卷,以“诚信”为材料作文)
【解析】标题①,借用“音乐”术语,形象;标题②,借用网络技术语拟题,新颖时尚,能吸引同龄人的眼球;标题③,借用医学用语,鞭挞社会上无诚信之人,讽刺意味强。
7. 主副双标,平实严谨。
这种标题主要由“主标题+副标题”组成。主标题或揭示文章的中心,或揭示论述范围;副标题限定文章内容的范围,使文章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形式上给人平实严谨的感觉。此法适用于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示例】①“关于自由的自我反省——破裂的‘自由’”(2011年山东青岛卷,以“自我反省”为话题);②“生存的路——动物王国会议记录”(2011年贵州遵义卷,半命题作文“________的路”)
【解析】标题①,主标题确定了写作的范围——“自由”的“自我反省”,副标题点名了文章的中心——无限追求“自由”,自由最终会“破裂”。标题②,主标题圈定了大的写作范围——“生存”的路。谁生存的路?副标题进一步缩小写作范围——动物生存的路;“动物王国会议记录”,令人看了便想一探究竟——动物们会讨论什么。
总之,不管是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抑或是材料作文,拟题时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紧扣话题和材料的内容,在准确简洁的前提下,力求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作文升格
阅读下列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越战归来士兵的故事。儿子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非常高兴见到他。”
儿子又继续说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告诉你们,朋友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像他这样的残障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记他。”儿子挂了电话,就此没有了消息。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察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断定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于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的带领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只脚。
读完这个故事,你会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文题设计
◆病文展示
心灵深处的真情呼唤
大街上,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侧身坐在一张破椅子上,我仔细一瞧:天啊,他的右脚是畸形的!我瞥了一眼他面前的破碗,里面装着少得可怜的几毛钱,我动了恻隐之心,摸了摸口袋中的20元钱。我正欲掏钱,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现:不能给,这是妈妈给我买书的钱,若是这时施舍,回家还不是一顿“笋子炒肉”?我心里好乱,到底该不该救济他呢?
正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位老太太缓缓走来,她慢慢走到小男孩面前,她要干什么?我凑过去,只见老太太轻轻蹲下,将自己碗中仅有的三个硬币倒进了小男孩的碗中,然后用目光注视着小男孩。
目睹这一切,我的心像被什么重重地击了一下,她把自己仅有的三个硬币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了小男孩。三个硬币,对于乞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了它,也许能解决她一天的伙食,也许再加上一点钱,她的生活可以更好一些,她完全可以将那三个硬币积攒下来,但是她没有这样做。
看着老太太迈着蹒跚的步履渐行渐远,我转身望着天边的夕阳,那么柔和,那么美。于是,我大步走上前,将手中的20元钱放在了小男孩的碗里。我长舒一口气,似乎如释重负。(此处写景烘托很好,如果开篇也以写景导入,前后呼应就更好了。)
本文的优点是选材真实,立意深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有些地方还值得推敲。首先是本文的标题欠妥。由于本文的内容是要表现人的爱心,歌颂人间真爱,因此应该紧扣“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旨来拟题。其次是缺乏生动具体的描写。比如“我”的心理与动作,老人的行动与神态等,还应做更细腻的描写,在“我”的侧面烘托之中更加突出老人行为的高尚。再次是本文结构不完整。
◆病情诊断
别把爱心藏起来(改后比原题更贴合内容)
夕阳的余晖懒洋洋地洒在大地上,我独自在大街上漫步,浏览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牌,随意听着不时从店里飘出来的免费音乐。
无意间,一位小男孩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这个男孩十岁左右,头发蓬松,衣服破烂,一身脏兮兮的,侧身坐在一张破椅子上。我睁大眼睛仔细一瞧:天啊!他的右脚是畸形的。小小年纪就遭受如此的不幸,真是可怜啊!我瞥了一眼他面前的破碗,里面装着少得可怜的几毛钱,我动了恻隐之心,摸了摸口袋中的20元钱。正欲掏钱时,一个念头迅速在我脑海中闪过:不能给,这是妈妈给我买书的钱,若是施舍给他,回家一定会挨一顿“笋子炒肉”。我心里好乱,到底给不给他呢?还是给吧,你瞧人家多可怜呀!自己怎能袖手旁观呢?不,谁知道他是真的还是装的,现在社会上以乞讨手段行骗的人多呢,万一被骗了怎么办?两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激烈地斗争着。(此段心理刻画细腻)
正在我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奶奶缓缓走来,她拄着一根拐杖,慢慢走到小男孩面前,她要干什么?我凑过去,只见老奶奶伸出手中的瓷碗,颤巍巍地将碗中仅有的三枚硬币倒进了小男孩的碗中,然后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小男孩,又轻轻地拍了拍小男孩的肩膀,似乎在告诉他要学会坚强。(写老奶奶,主要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个性化强。)
◆成功升格
目睹这一切,我的心像被什么重重地击了一下。我见过富人救济穷人,幸福的人帮助不幸的人,乞丐施舍乞丐却还是第一次见到。同样面临着贫困与不幸,老奶奶却看到了比她更需要关爱的人,出于这种感情,她把自己仅有的三枚硬币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了小男孩。三个硬币,对于做乞丐的老奶奶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了它,也许她能解决一天的食物,如果再加上一点钱,兴许就能买到一件新衣裳。她完全可以将那三个硬币攒下来,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的心灵是多么善良啊。(再次写“我”的心理,从侧面衬托老奶奶的善良品质。)
看着老奶奶迈着蹒跚的步履渐行渐远,我转身望向天边,夕阳那么柔和,那么美。于是,我大步走上前,将手中的20元钱放在了小男孩的碗里。我长舒了一口气,似乎如释重负,心灵之门也好像被一声爱的呼唤慢慢推开。我对自己说:别把爱心藏起来!(“我”由先前的犹豫不决到果断地把20元钱捐给小男孩,是老奶奶的善举感动了“我”。)
升格后,本文的标题较能贴合内容,并且使得暗含主旨,使中心更为突出。作者巧用心理描写,细腻真实,通过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以景物渲染烘托,更衬托出人物精神的高尚,使文章对爱心的呼唤越发真切感人。有真情实感,议论与心理描写巧妙地融为一体,是本文一大亮点。
◆亮点扫描
由此可见,写一篇文章,首先要拟定好标题,因为它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标题可以暗含一篇文章的主旨,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的行文线索,或鲜明或新颖,都有利于提升文章的品位。
再次,要把文章写生动,要把人物形象写丰满,语言、动作、肖像等细节描写必不可少。当然,写好侧面人物进行衬托,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升格启示
小试牛刀
(2013·广西柳州)请以“________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以填写具体的人、事、物、景等等)。
写作要求:
(1)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3)全文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5)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中考真题
【思路点拨 】
一、发散思维,补好题目。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作时补题是第一步。补题时要打开思路,选择自己最熟悉、体悟最深的内容补题,尽量使补题部分出彩出新,利用新颖的标题对读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具体的补题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思路:自然方面,可写“如画的江南让我着迷”、“绿让我着迷”、“雪花让我着迷”、“落叶让我着迷”、“四季之美让我着迷”等;生活方面,可写“下棋让我着迷”、“滑旱冰让我着迷”、“魔方让我着迷”、“写作让我着迷”等;文学历史方面,可写“林妹妹让我着迷”、“《论语》让我着迷”、“苏轼让我着迷”、“李清照让我着迷”、“美丽的诗词让我着迷”等。总之,拟题要做到精炼、醒目、新奇、生动,让人一看题目便眼前一亮,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三、精心选材,体现个性。就本题而言,其实补题的过程就是选材的过程。只不过在具体选材和组材时,要遵循“取新不取旧、取小不取大、取实不取虚、取深不取浅”的原则。如同是写景,写“四季之美让我着迷”,就不如写“雪花让我着迷”来得小巧;同是叙事,写“电视真让我着迷”,就没有“林妹妹让我着迷”富有个性。
二、认真审题,确定重点。补好题之后,要认真审题,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确定表达的重点。就这个文题而言,题目中有“我”字,这就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同时还要注意文题中的另外一个词语“着迷”。所谓“着迷”,就是说所写的事物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写作时可重点围绕“我”怎么被吸引的以及“我”被吸引的表现两个方面内容来写。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对某些(个)人、某些(件)事或某些(种)社会现象特别关注。这种特别的关注往往体现了关注者的素养、情感与责任。
要求:①请以“关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④不得套写、抄袭。
【2014模拟】
一、把握话题,选准立意角度。“关注”的意思简单明了,在理解上不成问题。从关注的角度来思考,你可以尽展奇思妙想,描写未来人类生产生活的美好图景;也可以从“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关注中认识未来,鞭策社会、鞭策个人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着眼于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污染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提醒人们,在考虑现实发展的同时,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命运,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等。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以一个小角度或一个具体的问题,作为作文的切入点,写自己熟悉的事,如“关注教育”、 “关注成长”、 “关注诚信”、“关注军事”、“关注环境”、“关注语文”、“关注人才”等等,揭示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思路点拨】
如何写好这一话题作文呢?
【思路点拨】
二、选择文体,恰当表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本文写成一篇童话,如例文通过两节电池的对话,表达了环保的主题,就很新颖;当然本文还适合写成议论文,可以列举空巢老人生活悲凉这一社会现象引出“关注亲情”这一观点,然后列举社会中种种亲情缺失的现象,说明亲情的重要性,最后归结论点。如果,你善于写小说,你还可以“关注自我”为标题,构思一篇情节生动的小说,来说明自我骄傲自大、自我封闭的危害。无论写成什么体裁,都要紧紧围绕“关注”这一主题。
此外,为了使中心突出,还应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或景物的描写过程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和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