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C.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选出正确答案。
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动作描写的一项是( )
A.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
B.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
C.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D. 他紧张得不住地喘气,脸色灰白,双眉紧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二、判断题
3、《村晚》一诗描写的是秋天的季节。 ( ______ )
A. 正确 B. 错误
4、根据课文《祖父的园子》内容判断正误。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这是动作描写的句子,通过“瞎闹”,“踢飞”等动作,体现出我的淘气、调皮,感受“我”与祖父的亲密,我的自由。( ______ )
A. 正确 B. 错误
5、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联诗通过静态描写突出夜色的宁静。__________(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三、客观填空题
6、补充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
7、古诗文默写
( ),( )。这两句诗出自《村晚》,描写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8、同音字组词。
zhì
幼( )
( )慧
甚( )
四、主观填空题
9、描写秋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范成大是宋朝( )之一。
11、梅花的秉性是怎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②一饷,片刻。饷,通“晌”。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13、2.《乡村四月》中,歌咏江南初夏繁忙农事,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题
14、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雪霜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在成长的路上,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请以“成长”为话题,写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划分。通读全诗,理解诗的内容,结合句意及古诗词的节奏划分规律进行辨析。
【解题过程】
结合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通通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根据句意并结合诗词划分规律,应划为: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故此题答案为: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D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常用的描写手法的熟悉程度。
【解题过程】
D项运用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D
二、判断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此题考察的是小学语文必会的古诗词的概述,仔细读题,获取题中已知条件,结合相关知识,即可解答此题
【解题过程】
“草满池塘水满陂”写出春山春水春草的美丽,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见,别有趣味,所以是乡村的春景
故选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熟读全文,对经典段落要能达到诵读,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即可。
【解题过程】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这是动作描写的句子,通过“瞎闹”,“踢飞”等动作,体现出我的淘气、调皮,感受“我”与祖父的亲密,我的自由。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准确理解诗词的意思。要在结合全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根据诗文的意思选取合适的选项,注意结合全句来看。
【解题过程】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是: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写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有以动衬静之美。
故答案为:×
三、客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敲成玉磬穿林响
【思路分析】
此题考察的是小学语文必会的古诗文默写,仔细读题,获取题中已知条件,结合相关知识,即可解答此题
【解题过程】
根据日常知识积累可知,结合小学语文必会的古诗文,即可得出答案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故答案为:敲成玉磬穿林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题过程】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村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这两句诗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默写时注意汉字正确书写。
故此题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稚; 智; 至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同音字。根据所学知识及词语语义,即可解答此题。
【解题过程】
幼稚,读音为yòu zhì,本指还未系统接受教育的小朋友,思想天真无邪,简单不复杂,说话总是很直接,自我意识较强。后引申为成人思想不成熟,见识不够开阔,看问题难以洞悉实质,心智未开,总是喜欢主观想象。
智慧,拼音是zhì huì,一指聪明才智,二指梵语“般若”(音bo-re)的意译。
甚至,拼音是shèn zhì,意思是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故答案为:稚 智 至
四、主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解题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的积累和识记。根据题干的要求写出描写秋天的诗句,例如有: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中兴四大诗人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范成大相关的文学常识,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积累的知识进行解答,注意准确性。
【解题过程】
范成大是南宋人,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故此题应填:中兴四大诗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题
参考答案: 作者描写了土地、雨、草、花、荒地、竹笋。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词作者的情感能力。作答此类型的题目,首先要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其次要把握关键句、分析艺术形象,进而领悟思想感情。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解题过程】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四时田园杂兴春日》是宋代的一首诗,作者是范成大。全诗译文:春回大地,泥土变得滋润润的;春雨频频,催动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下子都出芽、抽叶、开花了。屋后的那片荒地也长满了野花野草,一片葱绿秀美;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过来,钻出了嫩嫩的竹笋。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作者描写了土地、雨、草、花、荒地、竹笋。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故此题答案是:作者描写了土地、雨、草、花、荒地、竹笋。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题
参考答案: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思路分析】
考查了诗歌默写和课内文章理解。作答此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识记相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题过程】
《乡村四月》中,歌咏江南初夏繁忙农事,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的诗句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故答案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作文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题
参考答案: 范文:
我不再寒冷
“哦,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到中雪,你注意点,别弄感冒了。在学校不比在家,感冒了,也只有自己照顾着自己。”妈妈放下手中的东西叮嘱我道。
我忙点点头,不耐烦地看着母亲,嗔怪她的啰唆。妈妈显然意识到了,笑着摸摸我的脑袋,转过身,走下车去。车子正欲启动,妈妈忽然转过身来,慌慌张张地丢过一袋东西,便跌跌撞撞地走下车去。车开了,我回头一看,妈妈还站在原处,不停地朝我挥着手。外面的风非常大,妈妈那好看的发型此时已不成样子,头发随着狂风恣意地翻腾。我的心不禁猛地抽搐了一下。
我忙转讨脸,默默地打开妈妈刚刚放下的东西,噢,是一条围巾,我翻了翻,还有一副手套,我拿起手套,意从里面滑落出一张小纸条,妈妈那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天冷了,注意身体。
妈妈的这句话如那春日里的一道阳光,使我全身温暖无比。我捧着那手套,心中满是感动。
我抬起头,视线早已模糊,眼前又浮现出了与妈妈相外时的那一个场景:我坐在台灯下,写着作业,妈妈突然走过来,坐在我身边,抬起头,发现妈妈正满眼慈爱地望着我,沉默了一会儿,妈妈突然说:“你冷不冷,我给你拿个电暖器来吧!"我忙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手中拿着个红色包裹,右手提个电暖器。我正欲脱掉鞋子,母亲却抢先了一步,小心翼翼地帮我脱下鞋子,又将它放到电暖器上,然后又将那包裹递给我:“拿着吧!为了你做作业拿着方便,我将热水袋缝在了里面。应该不冷了。"然后妈妈才满心欢喜地走开。
想起那一个场景,此时我已是热泪盈眶。
望着窗外,寒风疯狂地席卷着大地,路上的行人步履艰难,我戴上母亲编织的手套,全身暖洋洋的。因为有了母亲的爱,这个冬天我不再寒冷。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写作,解答时需要注意所写的事件要符合作文话题,同时注意写作要生动形象。
【解题过程】
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写一写在成长的路上,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解答时选择最想表达的一件事去写,写作时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