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夺分】专题讲练:中考作文细节描写技巧(课件+精讲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语文夺分】专题讲练:中考作文细节描写技巧(课件+精讲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13 11:31:5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八节:作文有你更精彩
——中考作文之细节描写技巧
主题解说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是指对文中的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文章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对于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21*cnjy*com
细节描写可分为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进行正面刻画。景物细节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动物、静物的描写。生活细节描写指对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出处:21教育名师】
名师支招
记叙文写作,尤其应注重细腻深刻的细节描写。如何写好细节呢?我们可借鉴以下方法。
一、细致观察,细化动作。刻画人物,动作细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能体现人物个性和精神,因而对于所写之人,我们一定要细致观察,对其行为要用一系列动词,分层细绘,使人物神韵鲜明凸显。  
片段一:吃饭时,母亲总是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版权所有:21教育】
——选自江湖一刀的《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技巧点拨:文段分层细绘母亲吃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细节,抓住母亲只坐挂角的位置和慢腾腾的动作与内心的矛盾,细腻刻画出母亲对我们不能吃饱的“愁苦与讪然”,其观察细致、描写精准,写活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读来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由此可见,细节之美,美在精心打造,美在饱含深情,用精准细微的刻画,拨动读者的心弦。
二、感觉叠加,多重体验。要想写活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我们还须开通听、味、触、视、嗅等“五觉”,从多个角度来细腻描绘个人的内心体验,让真实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间,以此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片段二: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
   ——选自柯灵《巷》
技巧点拨:在这一片段中,作者从视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觉等角度描绘出了小巷的幽静与美丽,对小巷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使人读来不禁有向往之感。因此,写景状物的精彩就在于调动感觉,写活体验,立体呈现,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之感。 www-2-1-cnjy-com
  三、合理联想,修辞添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节之美还在于描摹生动,因此写细节时,我们还要善于驱遣想象,妙用辞格,传神地展现当时的情状,唯此才能让细节历历在目,深深烙在读者心中。
  片段三:母亲确实坚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出奇。有时我要替她去扫街,她总是从我手里抢过扫帚,亲自去干扫街的活儿。她的腰弓得很低很低,侧面看去就像一个大大的“ ”号。那样子像是在叩问大地,这个岁月哪一天才能结束 这污迹斑斑曲折的路,哪儿才是它的尽头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79年元月6日,我终于回到了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如同鬼使神差一般,她从那一天起又开始打鼾了。我睡在上铺,静听着母亲在下铺打的鼾歌,内心翻江倒海,继而为之泪落。后来,我们从十平方米的小屋搬到了团结湖,我常常和母亲同室而眠,静听她像摇篮曲一样的鼾歌。
   ——节选自从维熙《母亲的鼾歌》
技巧点拨:作者运用比喻、反问、对比等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生动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与快乐,更表现出母亲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它们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印象。21教育网
由此看来,细节之美,美在生动形象,写作时要巧用修辞,灵动表达。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生动出彩!
【作文升格】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驰是一种姿态,悠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么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病文展示2·1·c·n·j·y
最美的姿态
  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住在城区。这是一个喧闹嘈杂的城市。很早以前,我就想有一个盆景,以抚慰自己的内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盆小文竹,我郑重其事地把它种到了自己天天站立的窗前。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文竹开始了它的成长。
  望着它飒爽的姿态,我不禁想到它刚来到我家的细弱的模样,怀疑它是否能茁壮成长。
  那年夏天,一场异常猛烈的台风登陆本地,从那天下午起,台风从大街小巷里穿过,接着便是一场似乎无穷无尽的滂沱大雨,夹杂着电闪雷鸣。我突然想起了我的那盆小文竹。在阳台上,它正与狂风暴雨搏斗。它瘦弱的身躯被狂风撕扯着,娇小的身体被暴雨一番又一番地打击着。我连忙将它搬下,放在角落里。看着它垂头丧气的模样,我担心它的生命就此夭折。
台风过后,我将病蔫蔫的小文竹放在阳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心里想着就让它最后一次享受一下阳光的温暖——它那残破的样儿铁定是完蛋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再次来到阳台上,却惊奇地发现,小文竹竟然冒新芽了。原先的枝叶已枯黄,但在一片残枝败叶上赫然冒出了绿色的希望,那么鲜嫩,那么新绿,简直就在昭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我愕然了:经历过台风打击的文竹竟然又重生了。
  后来的小文竹,变得比以前更加有生命力了——小小的花盆已束缚不住它那颗向上伸长的心,它渐渐地爬上了窗户,渐渐地蔓延开来。我的小文竹终于长大了。
  这就是生命的美丽吧!只有经历一番痛苦与磨砺,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更美丽。正如蛹变成蝴蝶要走过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文竹从弱小到长大也要穿过风雨的考验。而我的人生,也必将会在经历痛苦考验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成就坚毅的性格与不平凡的人生道路。每个人、每个生命都会在痛苦中慢慢成长,显示自己的价值。 21·世纪*教育网
窗外的文竹依旧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病情诊断
作者的作文功底尚可,但写作过于随意,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缺少一些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开头啰嗦,入题不快;二是一些重点的地方,如台风的疯狂、小文竹的生长等缺少细致的描写,文章的重点得不到应有的突出;三是语言不够优美,需加以适当的润色。 
◆成功升格
   最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姿态
  去年夏天,一场异常猛烈的台风登陆本地。狂风呼啸,带来了滂沱大雨,夹杂着电闪雷鸣。台风过后,窗台上的小文竹病蔫蔫的,我心里想,小文竹这一副缺胳膊断腿的样儿,铁定是完蛋了。(写“我”的心理,为后文铺垫)www.21-cn-jy.com
 一个月后,我却惊奇地发现,小文竹竟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冒新芽了。在一片片残枝败叶上,小文竹赫然冒出了绿色的希望,那么鲜嫩,那么新绿,简直就在昭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我愕然了:台风打击后的文竹怎会如此顽强?2-1-c-n-j-y
(过渡句)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书籍。原来,在外力打击面前,小文竹为了抵抗,拼命将自己的根须深入到土壤深处,与泥土长相厮守。那些根须,有着极其柔韧的质地,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不论碰到坚硬的土块还是水泥的缝隙,不论是炎热的骄阳还是呼啸的夜风,它们义无反顾地向下伸展着,伸展着。(解释文竹顽强的原因)
  文竹众多的根须顽强地伸向四面八方,在地下盘根错节。它们不事张扬,它们默默无闻,最后,它们与泥土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它们从不计较环境的恶劣,也不怕土地的极其贫瘠。为了生命的茁壮成长,为了花儿的完美绽放,它们自愿舍弃了泥土外的光明,舍弃了向上发展的荣光,将那些崭露头角的机会让给了枝叶,将那些引人誉美的机会让给了花儿,自己一直向下,再向下,与虫子、石头、灼热等恶劣环境作顽强的斗争,一天,两天,三天…… 在这个过程中,炎炎烈日可以烧灼它,漫天风沙可以肆虐它,小虫子可以噬咬它,干旱可以折磨它,然而那些根须没有气,没有放弃。它们默默地忍耐着,默默地等待着,默默地生长着。它们知道,总有一天,根须深入到一定的程度,自己家族的生长可以绚烂一夏。那些根须用生命的轨迹向我们昭示,只有忍耐,才能美丽,是它们,将生命的苦难与美丽推向了极致。(此段补添了细节描写,赞美了文竹顽强坚忍的精神)
  就这样,小文竹通过自己的根须,吸取了足够的养分,供给着自己的生命。所以,当台风过后,小文竹积贮的养分足以使它生长得更茂盛。
  这就是生命的美丽吧!只有经历一番痛苦与磨砺,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更美丽。而我的人生,也必将会在经历痛苦考验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成就坚毅的性格与不平凡的人生道路。每个人、每个生命都应学会让自己生命的根须深入到“土壤”深处,在痛苦中慢慢成长,显示自己的价值。
  窗外的文竹依旧在风中摇曳,而我对最美的姿态的领悟也更深了一层……
  ◆亮点扫描21*cnjy*com
与原文相比,升格后的文章开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从台风角度切入,并增加一段小文竹生长的语句,为下文描写文竹的顽强作铺垫。对于文章的一些重点段落,作者补添了一些描写性的句子,并能作适当的联想想象,如文中对文竹顽强生存姿态的描绘,从而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主旨。
◆升格启示
  作者抓住升格前作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文竹为了抵抗,拼命将自己的根须深入到土壤深处,吸取更多的养分供给自己”一语展开细细描写,升格前作文只写小文竹经受了台风的考验,升格后作文则详细地写了小文竹为了生长,忍受着恶劣的环境,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养分,维持生命的营养的过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文章需要根据主旨,突出重点。与主旨有关的部分,需深入展开,写细写透。
【小试牛刀】
中考真题
(2013·浙江丽水)相遇是一首诗,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请以“那一天,我与 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来源:21cnj*y.co*m】
要求:
(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2)文章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审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提示性材料,它启示考生要把文章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品味人生的丰富多彩。其次要明确文体,这是篇记叙性的文章。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思考“那一天”这个特定的时间,与什么相遇了,而这个相遇是如何改变“我”的。当然,主题思想要健康向上,亲情、友情、师生情都可以写。尽量不要写早恋题材的,因为不容易驾驭。最讨巧的,当然是相遇恩师,写老师的谆谆教诲影响、改变了“我”,从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与蚂蚁、蝴蝶、蜘蛛等大自然的景物相遇,从蚂蚁搬东西上学到了团结,从雨中奋飞的蝴蝶身上学会了坚强,从风中织网的蜘蛛身上学会了坚韧等等。还可以与困难、挫折等抽象的概念相遇,记叙自己的成长经历……相遇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是相遇之后,“让人生色彩斑斓”。
2014模拟
2012年,由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唱响全国,那些风格各异的“好声音”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么,你心目中的“好声音”是什么呢?请以“好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一、准确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题中的“好声音”指什么呢?第一层面,指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动听的声音,包括人类的音乐,自然界的鸟语虫鸣,等等。第二个层面,指人的某些日常话语,声音虽然不一定动听,却包含着真挚的情感,传递着感染人心的正能量,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让人从中深受感动和启发。第三个层面,是指“另类的声音”,比如人的批评声、忏悔声、呐喊声等,这些声音虽然听起来不一定顺耳,但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同样可以视为“好声音”。 21cnjy.com
二、明确方向。全面理解和把握了文题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着该做两件事,一是确定写什么样的好声音,二是考虑选用什么文体。三个层面的“好声音”都可以写,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对素材的掌握情况来确定。当然,由于第一层面的声音非常普遍,也相对好写,“撞车”的现象不可避免,所以要尽量避开。至于文体,根据“好声音”这个题目的特点,记叙文、散文是首选,议论文次之,说明文慎写。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精心选材。如果写第一层面的“好声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材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你对所要描绘的声音要非常熟悉,有美词、美段、美诗等方面的积累,能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把描写对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譬如你写某个人的笛声之美,那你就要对笛声的特点、常见的笛曲名、描写笛声的一些古诗词,甚至连演奏技巧都要有所了解,这样写起来才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如写第二层面、第三层面的“好声音”,选材时则要注重正确的价值取向,故事要生动,人物要鲜活,要能给人以启迪、震撼,以突出声音之“好”。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2张PPT)
第八节
中考作文之 细节描写技巧
主题解说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是指对文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文章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对于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细节描写可分为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和生活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进行正面刻画。景物细节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动物、静物的描写。生活细节描写指对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名师支招
一、细致观察,细化动作。
刻画人物,动作细节最能体现人物个性和精神,因而对于所写之人,我们一定要细致观察,对其行为要用一系列动词,分层细绘,使人物神韵鲜明凸显。
记叙文写作,尤其应注重细腻深刻的细节描写。如何写好细节呢?我们可借鉴以下方法。
名师支招
技巧点拨:文段分层细绘母亲吃饭的细节,抓住母亲只坐挂角的位置和慢腾腾的动作与内心的矛盾,细腻刻画出母亲对“我”们不能吃饱的“愁苦与讪然”,其观察细致、描写精准,写活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读来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由此可见,细节之美,美在精心打造,美在饱含深情,用精准细微的刻画,拨动读者的心弦。
片段一: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选自江湖一刀的《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名师支招
二、感觉叠加,多重体验。
要想写活细节,我们还须开通听、味、触、视、嗅等“五觉”,从多个角度来细腻描绘个人的内心体验,让真实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间,以此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名师支招
片段二: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
——选自柯灵《巷》
技巧点拨:在这一片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绘出了小巷的幽静与美丽,对小巷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使人读来不禁有向往之感。因此,写景状物的精彩就在于调动感觉,写活体验,立体呈现,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之感。
三、合理联想,修辞添色。
细节之美还在于描摹生动,因此写细节时,我们还要善于驱遣想象,妙用辞格,传神地展现当时的情状,唯此才能让细节历历在目,深深烙在读者心中。
片段三:母亲确实坚强得出奇。有时我要替她去扫街,她总是从我手里抢过扫帚,亲自去干扫街的活儿。她的腰弓得很低很低,侧面看去就像一个大大的“?”号。那样子像是在叩问大地,这个岁月哪一天才能结束?这污迹斑斑曲折的路,哪儿才是它的尽头?
1979年元月6日,我终于回到了北京。如同鬼使神差一般,她从那一天起又开始打鼾了。我睡在上铺,静听着母亲在下铺打的鼾歌,内心翻江倒海,继而为之泪落。后来,我们从十平方米的小屋搬到了团结湖,我常常和母亲同室而眠,静听她像摇篮曲一样的鼾歌。
——节选自从维熙《母亲的鼾歌》
技巧点拨:作者运用比喻、反问、对比等手法,生动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与快乐,更表现出母亲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它们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印象。
由此看来,细节之美,美在生动形象,写作时要巧用修辞,灵动表达。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生动出彩!
作文升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驰是一种姿态,悠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么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设计
◆病文展示
最美的姿态
我的家住在城区。这是一个喧闹嘈杂的城市。很早以前,我就想有一个盆景,以抚慰自己的内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盆小文竹,我郑重其事地把它种到了自己天天站立的窗前。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文竹开始了它的成长。
望着它飒爽的姿态,我不禁想到它刚来到我家的细弱的模样,怀疑它是否能茁壮成长。
那年夏天,一场异常猛烈的台风登陆本地,从那天下午起,台风从大街小巷里穿过,接着便是一场似乎无穷无尽的滂沱大雨,夹杂着电闪雷鸣。我突然想起了我的那盆小文竹。在阳台上,它正与狂风暴雨搏斗。它瘦弱的身躯被狂风撕扯着,娇小的身体被暴雨一番又一番地打击着。我连忙将它搬下,放在角落里。看着它垂头丧气的模样,我担心它的生命就此夭折。
台风过后,我将病蔫蔫的小文竹放在阳台上,心里想着就让它最后一次享受一下阳光的温暖——它那残破的样儿铁定是完蛋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再次来到阳台上,却惊奇地发现,小文竹竟然冒新芽了。原先的枝叶已枯黄,但在一片残枝败叶上赫然冒出了绿色的希望,那么鲜嫩,那么新绿,简直就在昭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我愕然了:经历过台风打击的文竹竟然又重生了。
后来的小文竹,变得比以前更加有生命力了——小小的花盆已束缚不住它那颗向上伸长的心,它渐渐地爬上了窗户,渐渐地蔓延开来。我的小文竹终于长大了。
这就是生命的美丽吧!只有经历一番痛苦与磨砺,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更美丽。正如蛹变成蝴蝶要走过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文竹从弱小到长大也要穿过风雨的考验。而我的人生,也必将会在经历痛苦考验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成就坚毅的性格与不平凡的人生道路。每个人、每个生命都会在痛苦中慢慢成长,显示自己的价值。
窗外的文竹依旧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作者的作文功底尚可,但写作过于随意,文章缺少一些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开头啰唆,入题不快;二是一些重点的地方,如台风的疯狂、小文竹的生长等缺少细致的描写,文章的重点得不到应有的突出;三是语言不够优美,需加以适当的润色。
◆病情诊断
最美的姿态
去年夏天,一场异常猛烈的台风登陆本地。狂风呼啸,带来了滂沱大雨,夹杂着电闪雷鸣。台风过后,窗台上的小文竹病蔫蔫的,我心里想,小文竹这一副缺胳膊断腿的样儿,铁定是完蛋了。(写“我”的心理,为后文铺垫)
一个月后,我却惊奇地发现,小文竹竟然冒新芽了。在一片片残枝败叶上,小文竹赫然冒出了绿色的希望,那么鲜嫩,那么新绿,简直就在昭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我愕然了:台风打击后的文竹怎会如此顽强?
(过渡句)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相关的书籍。原来,在外力打击面前,小文竹为了抵抗,拼命将自己的根须深入到土壤深处,与泥土长相厮守。那些根须,有着极其柔韧的质地,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不论碰到坚硬的土块还是水泥的缝隙,不论是炎热的骄阳还是呼啸的夜风,它们义无反顾地向下伸展着,伸展着。(解释文竹顽强的原因)
◆成功升格
文竹众多的根须顽强地伸向四面八方,在地下盘根错节。它们不事张扬,它们默默无闻,最后,它们与泥土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它们从不计较环境的恶劣,也不怕土地的极其贫瘠。为了生命的茁壮成长,为了花儿的完美绽放,它们自愿舍弃了泥土外的光明,舍弃了向上发展的荣光,将那些崭露头角的机会让给了枝叶,将那些引人誉美的机会让给了花儿,自己一直向下,再向下,与虫子、石头、灼热等恶劣环境作顽强的斗争,一天,两天,三天…… 在这个过程中,炎炎烈日可以烧灼它,漫天风沙可以肆虐它,小虫子可以噬咬它,干旱可以折磨它,然而那些根须没有气,没有放弃。它们默默地忍耐着,默默地等待着,默默地生长着。它们知道,总有一天,根须深入到一定的程度,自己家族的生长可以绚烂一夏。那些根须用生命的轨迹向我们昭示,只有忍耐,才能美丽,是它们,将生命的苦难与美丽推向了极致。(此段补添了细节描写,赞美了文竹顽强坚忍的精神)
就这样,小文竹通过自己的根须,吸取了足够的养分,供给着自己的生命。所以,当台风过后,小文竹积贮的养分足以使它生长得更茂盛。
这就是生命的美丽吧!只有经历一番痛苦与磨砺,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更美丽。而我的人生,也必将会在经历痛苦考验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成就坚毅的性格与不平凡的人生道路。每个人、每个生命都应学会让自己生命的根须深入到“土壤”深处,在痛苦中慢慢成长,显示自己的价值。
窗外的文竹依旧在风中摇曳,而我对最美的姿态的领悟也更深了一层……
与原文相比,升格后的文章开头直接从台风角度切入,并增加一段小文竹生长的语句,为下文描写文竹的顽强作铺垫。对于文章的一些重点段落,作者补添了一些描写性的句子,并能作适当的联想想象,如文中对文竹顽强生存姿态的描绘,从而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主旨。
◆亮点扫描
作者抓住升格前作文中“小文竹为了抵抗,拼命将自己的根须深入到土壤深处,吸取更多的养分供给自己”一语展开细细描写,升格前作文只写小文竹经受了台风的考验,升格后作文则详细地写了小文竹为了生长,忍受着恶劣的环境,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养分,维持生命的营养的过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文章需要根据主旨,突出重点。与主旨有关的部分,需深入展开,写细写透。
◆升格启示
小试牛刀
2013·浙江丽水)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请以“那一天,我与________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
(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2)文章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中考真题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审读提示性材料,它启示考生要把文章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品味人生的丰富多彩。其次要明确文体,这是篇记叙性的文章。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思考“那一天”这个特定的时间,与什么相遇了,而这个相遇是如何改变“我”的。当然,主题思想要健康向上,亲情、友情、师生情都可以写。尽量不要写早恋题材的,因为不容易驾驭。最讨巧的,当然是相遇恩师,写老师的谆谆教诲影响、改变了“我”,从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可以与蚂蚁、蝴蝶、蜘蛛等大自然的景物相遇,从蚂蚁搬东西上学到了团结,从雨中奋飞的蝴蝶身上学会了坚强,从风中织网的蜘蛛身上学会了坚韧等等。还可以与困难、挫折等抽象的概念相遇,记叙自己的成长经历……相遇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是相遇之后,“让人生色彩斑斓”。
2012年,由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唱响全国,那些风格各异的“好声音”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么,你心目中的“好声音”是什么呢?请以“好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2014模拟】
一、准确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文题中的“好声音”指什么呢?第一层面,指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动听的声音,包括人类的音乐,自然界的鸟语虫鸣,等等。第二个层面,指人的某些日常话语,声音虽然不一定动听,却包含着真挚的情感,传递着感染人心的正能量,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让人从中深受感动和启发。第三个层面,是指“另类的声音”,比如人的批评声、忏悔声、呐喊声等,这些声音虽然听起来不一定顺耳,但只要有意义,有价值,同样可以视为“好声音”。
【思路点拨】
二、明确方向。全面理解和把握了文题之后,接着该做两件事,一是确定写什么样的好声音,二是考虑选用什么文体。三个层面的“好声音”都可以写,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对素材的掌握情况来确定。当然,由于第一层面的声音非常普遍,也相对好写,“撞车”的现象不可避免,所以要尽量避开。至于文体,根据“好声音”这个题目的特点,记叙文、散文是首选,议论文次之,说明文慎写。
三、精心选材。如果写第一层面的“好声音”,选材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你对所要描绘的声音要非常熟悉,有美词、美段、美诗等方面的积累,能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把描写对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譬如你写某个人的笛声之美,那你就要对笛声的特点、常见的笛曲名、描写笛声的一些古诗词,甚至连演奏技巧都要有所了解,这样写起来才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如写第二层面、第三层面的“好声音”,选材时则要注重正确的价值取向,故事要生动,人物要鲜活,要能给人以启迪、震撼,以突出声音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