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 绿色植物的作用课件(共10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 绿色植物的作用课件(共10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03 11:1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9张PPT)
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
 绿色植物的作用
考点1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2020福建,5,2分)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答案 C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上的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2.(2020山东德州,5,1分)德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为给中心城区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
量树木(如图)。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  )

A.降低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答案 A 移栽树木时,能否有效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成活的关键。地上部分主要通过降低蒸腾作用
减少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因此,剪去部分枝叶能降低蒸腾作用,从而提高成活率。
思路点拨 明确移栽时提高成活率措施: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地上部分降低蒸腾作用。
3.(2020北京,4,1分)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和生物圈的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
B.增加周围环境湿度
C.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
D.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答案 A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可以
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表面温度、增加大气湿度,故B、C、D正确;蒸腾作用不能释
放氧气,无法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而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故A错误。
方法技巧 明确蒸腾作用只与水有关,与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无关。
4.(2020山东青岛,25,1分)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叶片由①②④⑤组成
B.②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③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D.⑤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答案 A 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分析题图可知,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
表皮,⑤是气孔,因此,叶片由①②③④组成。
思路点拨 先据图示确定各项结构,在细化各自的功能。
5.(2020山东菏泽,7,1分)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叶片结构及叶片下表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一 图二
A.1和5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7和8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2和4属于营养组织
D.通过6进出叶片的气体只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 C 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叶脉,4是海绵组织,5是下表皮,6是气孔,7是
保卫细胞,8是表皮细胞。1上表皮和5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7保卫细胞中有叶绿
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8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通过6气孔进出叶片的气体
除了氧气和二氧化碳,还有水蒸气,D错误。
6.(2019北京,5,1分)裂叶山楂是比较耐旱的植物,观察发现其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
低 (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储藏作用  D.光合作用
答案 A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7.(2019湖南长沙,9,2分)取一支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
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
A.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D.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答案 D 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从下往上运输。实验现象无法说明水分是导管
运输的,因为花瓣的“经络”中也有筛管。
易错警示 解答实验题一定要根据实验现象得结论,实验中只能由“花瓣的经络变红”得知红墨水被
从下往上运输了,没法看出导管。
8.(2019江苏南通,17,2分)在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的相对湿度大,这主要与植物何种生理作用有关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答案 C 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从而提高大气湿度。
解题关键 明确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9.(2019江西,7,1分)下列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
A.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根尖的结构: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
C.有机物的运输:叶→叶脉→茎中导管→根
D.水的运输:根毛→根→茎中导管→叶
答案 D 植物体没有系统,A错误;根尖的结构中由下而上的顺序是先分生区后伸长区,即根冠→分生
区→伸长区→成熟区,B错误;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C错误。
思路点拨 对每个图示按箭头所指方向逐一分析。
10.(2018广东,11,2分)下列有关植物参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根吸收水分
B.通过筛管运输水分
C.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D.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答案 B 植物主要通过根的成熟区吸收水分,A正确;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
输,有机物可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B错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C正确;植物
进行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D正确。
解题关键 熟记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11.(2018安徽,4,2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主要通过叶上下表皮的气孔进行
B.散失的水分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
C.可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能提高大气的湿度从而增加降水
答案 B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
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
12.(2020湖南长沙,27,5分)图一为植物叶片的结构模式图,数字表示不同结构;图二为叶片生理活动示意
图,字母表示不同物质。请据图回答:
图一 图二
(1)①和③细胞排列紧密,属于    组织。
(2)C、D两种物质由图一标号    所示结构运输。
(3)②是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在该细胞的    中完成。
(4)在黑暗环境下,A代表的是    ,通过图一中的[④]    进入叶片。
答案 (1)保护 (2)⑤ (3)叶绿体 (4)氧气 气孔
解析 (1)图一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下表皮,④是气孔,⑤是叶脉。①上表皮和③下表皮的细胞
都排列紧密,对叶肉细胞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2)C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依靠叶脉中的筛管
运输;D是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叶脉是图中的⑤,其内有导管和筛管。(3)叶绿
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②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4)在黑暗环境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代表的是氧气,通过叶片上的④气孔进入叶片。
13.(2018湖南长沙,30,5分)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锋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
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    ,羽毛球拍中
的网格细线模拟    。
(2)用透明塑料板模拟表皮是因为表皮无色透明,这有利于绿豆模拟的结构接受充足的    进行光
合作用。
(3)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    ,这是    的“门户”和气体交换
的“窗口”,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答案 (1)叶肉(叶肉细胞) 叶脉 (2)光照 (3)气孔 蒸腾作用
解析 (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肉细胞)和叶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为绿色;叶脉内有导管和
筛管,具有运输作用。(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透明的塑料板模拟表皮以便绿豆模拟的叶肉接
受充足的光照。(3)气孔是叶片蒸腾作用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
思路分析 制作的模型、各部分都是在模拟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只要针对各自主要特
点即可一一对应。
考点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2020山东德州,24,1分)如图所示“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是防止温度过高破坏叶绿素
D.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
答案 B 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见光部分可
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A错误。步骤②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目的是
设置对照实验,B正确。步骤③隔水加热主要是防止酒精直接加热发生危险,C错误。步骤①是为了消耗
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有机物),D错误。
2.(2020山东德州,3,1分)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
源于 (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答案 D 用于做课桌的木材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它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被吸收,水主要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3.(2020云南昆明,7,1.5分)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的措施是 (  )
A.农田松土  B.合理密植
C.带土移栽  D.人工授粉
答案 B 合理密植能保证植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提高
产量的目的。
知识归纳 明确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的方法有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延
长光照时间等。
4.(2020江苏连云港,1,1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无关
答案 C 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A错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
主要场所,B错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D错
误。
方法技巧 明确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以及在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5.(2020山东德州,25,1分)甜瓜是葫芦科黄瓜属中的栽培种,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在甜瓜生长期,甲、乙两地的气温如表,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原因是 (  )
平均气温(℃)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A.甲地白天呼吸耗能低于乙地
B.甲地夜间呼吸耗能低于乙地
C.甲、乙两地呼吸作用时间不同
D.甲、乙两地光合作用时间不同
答案 B 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的原因是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较弱,有机物分解较少,因此
体内剩余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比乙地的多。
6.(2019江苏连云港,3,1分)下列关于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只需要水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B.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C.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
D.产生的氧气都释放到体外,不能被呼吸作用利用
答案 C 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和水,A错误;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
少的条件,B错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首先在细胞内被线粒体利用进行呼吸作用,如果光合作用较弱,释
放的氧气不够呼吸作用利用,再从外界吸收,D错误。
思路点拨 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要有清晰的认识。
7.(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8,2分)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
下实验,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甲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
B.装置甲中①和②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装置乙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装置丙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熄灭
答案 B 装置甲中因为有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所以①和②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①和②对照
不能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解题关键 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场所。
8.(2019四川乐山,26,3分)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通过合理密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适时松土有利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C.白天,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产量
D.农作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保证了有机物的生产
答案 D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农作物白天、黑夜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白天既进行光
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但光照较强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方法技巧 明确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理活动。
9.(2019湖南娄底,14,2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出错误的一项是 (  )
A.图甲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B.图甲③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通过叶脉的导管和筛管运输
C.图乙中的M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图乙中的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P点
答案 D 图乙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应至少大于N点,N点开始积累有机物,而在P点时,
光照强度达到饱和点。
思路点拨 首先明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对于图乙应具有准确的识图能力,以判断各点
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10.(2018山东德州,3,2分)小麦是我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你认为贮藏小麦的最佳环境条件应该是 (  )
A.高温、潮湿  B.低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高温、干燥
答案 C 贮藏种子时要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正常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越高、
温度越适宜,种子的呼吸作用越强。因此,需要在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下贮藏种子。
11.(2020山东青岛,39,10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回答下
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乙瓶和丁瓶内的现象分
别是        、      。
(2)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过程。先将小麦幼苗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通过    (填
数字)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然后把幼苗移到阳光下照
射几小时。摘下叶片Ⅰ,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片Ⅰ的b处的现象是  
,能得出的结论是            、                   。
(3)兴趣小组在密闭温室种植小麦幼苗并绘制了如图三、图四所示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

图三 图四
①图三表示温室一昼夜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18~24时内,通过曲线可知光合速率   呼吸速
率。0~24时内,有机物积累最多、氧气浓度最低的时间分别是    时左右。
②图四表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夜间温度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
在同一时间范围内,                。可见,增加小麦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1)不变浑浊 变浑浊 (2)① 不变蓝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或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光是绿
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或光合作用需要光) (3)①小于 18、6 ②温度越高,小麦幼苗的
呼吸作用越强(或温度越低,小麦幼苗的呼吸作用越弱) 适当降低夜间温度(或提高昼夜温差)
解析 (1)图一中,乙瓶内的气体是经甲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过的,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
碳,因此,乙瓶内的气体无二氧化碳,故乙瓶内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丙瓶内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从丙瓶内通入丁瓶内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丁瓶内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2)图二中,生理过程①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为呼吸作用;②释放水蒸气,因此为蒸腾
作用;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为光合作用。在暗处,植物不能进行②光合作用,植物会通过①
呼吸作用不断分解有机物,从而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叶片Ⅰ的b处由于被遮光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无法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a处叶片见光,能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
蓝。由此得出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或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
的条件(或光合作用需要光)。(3)①分析图三曲线,0~6时和18~24时,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上升,说明单位
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不包括
B、D点);6~18时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降低,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不包括B、D点),制造的有机物
一直多于分解的有机物,所以6~18时,植物一直在积累有机物(不包括B、D点),在18时达到最高值;氧气
浓度最低的点也就是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点,即图中的6时。②白天条件相同,说明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
二氧化碳量相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也相同,则最终二氧化碳浓度不同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从
图四看,温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说明小麦幼苗的呼吸作用越强(或温度越低,小麦幼苗的呼吸作用
越弱),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分解的有机物也越多。所以,适当降低夜间温度(或提高昼夜温差),可降低夜
间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可增加有机物积累量。
12.(2019湖南邵阳,33,5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种植大棚蔬菜,获得
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图所示,图一是晴朗的夏季一昼夜内大棚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二中
A、B、C、D为大棚蔬菜叶肉细胞内的四种生理状况,图中①②分别为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
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大棚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主要用于         。
(2)某同学在图一中曲线上标注了a、b、c、d、e五点,其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大时对应的点是  
。在曲线的bd段,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原因是              。
(3)叶肉细胞在图一a点的生理状况与图二中   (填字母)所示的生理状况相匹配。
(4)请你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为大棚蔬菜种植户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      。
答案 (1)蒸腾作用 (2)d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B (4)增加光照强度,白天增加二氧
化碳浓度,夜间降低温度等(一条即可)
解析 (1)大棚蔬菜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少部分可参与光合作用。
(2)某同学在图一中曲线上标注了a、b、c、d、e五点,一天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是二氧化碳浓度最低
的时候,对应曲线中的d点。在曲线的bd段,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3)叶肉细胞在图一a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还处于上升阶段,此时没有光照,植物没有进行光合
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与图二中 B所示的生理状况相匹配,因为只有B图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4)为
提高大棚蔬菜种植的产量,可以增加光照强度,白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夜间降低温度等。
解题思路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
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2)图二中,①为线粒体,②
为叶绿体。
解题关键 提高接受图表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点1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师专用题组
1.(2018四川德阳,6,2分)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
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答案 B 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由根尖成熟区的根毛吸收的。水分在茎内通过导管运输,除茎外,根
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然后通过叶片的
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抢分妙招 明确水分可通过导管在植物体内依次经过根→茎→叶运输。
2.(2018山东济宁,20,2分)如图为“鲲鹏”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其中不科学的是 (  )

答案 D D图中塑料袋包住了花盆内的土壤,而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会干扰实验。
3.(2018湖北黄冈,21,1分)如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
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答案 C 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
4.(2017山东威海,7,1分)将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白花都变红了。下列
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最先变红的是茎的表面
B.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
C.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D.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
答案 A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产生的向上的拉力,C、
D正确;叶片中的导管在叶脉中,所以首先变红的是叶脉,然后是整个叶片,B正确;茎中的导管在木质部,木
质部位于茎的里面,从表面看不出变红,需要对枝条进行横切或纵切才能看到变红的导管,A错误。
解题关键 熟练掌握探究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的实验过程。
5.(2017山东德州,13,1分)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B.叶片由叶肉和叶脉组成
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答案 C 叶片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B错误;叶片表皮上的气孔
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气孔开放越多,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部
分气孔会关闭,以降低蒸腾作用,D错误,C正确。
6.(2016山东德州,8,1分)植物体在进行下列生理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⑤无机盐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窗口”,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会受到气
孔开闭的影响;蒸腾作用会产生巨大的拉力,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同时,无机盐溶解在水中也跟
着一起被运输了,故D符合题意。
解题关键 明确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蒸腾作用促进了植物对水和
无机盐的运输。
7.(2019湖南长沙,33,5分)盛夏时节,人们感觉城市中心比相邻郊区热,为了求证这一点,某校学生在长沙
市中心和市郊两区域进行了观测,结果如表:
两区域7、8月份平均温度和平均湿度
观测区域 7月 8月 平均温度(℃) 平均湿度(%) 平均温度(℃) 平均湿度(%)
城市中心 33.9 56 34.5 56
河西郊区 32.9 64 32.7 59
(1)据表可知,同时段郊区的平均气温比市中心  ,平均湿度比市中心    。
(2)有同学分析两区域植被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为:
①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吸收了热量。
②植物能吸收太阳能,通过自身的    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显著减少。
(3)增加绿化面积能缓解夏季城区温度过高的状况,但城市用地紧张,有什么措施既能增加绿化面积又能
节约用地             (写一条即可)。
答案 (1)低 大 (2)蒸腾 光合 (3)阳台、屋顶绿化(垂直、立体绿化、合理搭配植物种类等,合理
即可)
解析 (1)利用表中数据对比看出,无论是7月还是8月,河西郊区的平均温度都比城市中心的温度低,平均
湿度都比城市中心的大。(2)①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叫蒸
腾作用;水分的汽化过程吸收热量,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温度。②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
机物,储存能量(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通过阳台种植,甚至阳台上可以立体
种植,或者充分利用屋顶绿化、楼顶平台绿化等措施来增加绿化面积,且能节约用地。
考点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2019湖南娄底,4,2分)小丽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周末经常去地里帮忙干农活,她还记录了多种
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哪一项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  )
A.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
B.收获的稻谷及时晒干
C.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
D.经常给农作物松土
答案 B 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经常给农作物松土均属于促进根
部的呼吸作用;收获的稻谷及时晒干是抑制呼吸作用的措施。
解题关键 明确抑制呼吸作用的措施及促进呼吸作用的方法。
2.(2019四川乐山,24,3分)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
上的。”这句话道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B.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
C.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
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
答案 C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用于构建植物体自身外,还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了地球上其他
的生物。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盐主要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3.(2018广东,12,2分)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
的。”依据是光合作用 (  )
①消耗二氧化碳  ②产生氧气
③消耗水  ④产生有机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
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解题关键 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包括有机物和氧气。
4.(2018四川德阳,3,2分)没有晒干又放置过久的玉米堆会发热,那么与玉米细胞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
用是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运输作用
答案 B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
5.(2017四川德阳,5,2分)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C.该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
答案 C 由题可知,题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①表示吸收的气体,即二氧化碳,②表示释放的气体,即氧
气,A错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B错误。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因此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光能,C正确。种
植过密,植物的枝叶会互相遮挡,一部分叶片无法接受充足的光照,使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被呼吸作用消耗得过多,从而造成作物减产;因此种植过密,作物的产量会减少,
其主要原因是光照下,植物遮挡部分叶片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
解题关键 明确光合作用的实质。
6.(2017山东济宁,5,2分)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民田间松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  )
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缺少水影响蒸腾作用
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
答案 C 经常给农作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农作
物的生长。
解题关键 明确田间松土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7.(2017江西,6,1分)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D.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
答案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维持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正
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C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
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并不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能量,D错误。
8.(2016江苏连云港,6,1分)人们在清晨刚进入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主要原因是 (  )
A.蔬菜的呼吸作用使温度降低
B.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蔬菜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答案 B 夜间无光,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种植蔬菜的密
闭大棚内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人们在清晨刚进入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
9.(2019江西模拟,14)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氧气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C.bc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递增而增强
D.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D 从a点之后有光照开始,就有了光合作用,D错误;ab段(不包括a点)和bc段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
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C正确;b点表示消耗氧气的量和释放氧气的量相等,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
作用强度,B正确;a点无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即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A正确。
方法技巧 ①首先明确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②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
之前消耗氧气,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10.(2019山东青岛,41,7分)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
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 1~6 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大棚中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
于      ,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
      。
(2) 图一中, 当光照强度为 f 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    (填
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填
“多于”“等于”或“少于”) 乙植物。
(3)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
5 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 每天中午 12:30 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
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 表示)。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①上述实验中的    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
时,           。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判断的
依据是在     的条件下,    改变时,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大。
答案 (1)蒸腾作用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1、2、5、6 多于
(3)①1、2、3 (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相对湿度(或湿度)的增大而升高(合理即可) ②相对湿
度 相同温度(36 ℃) 相对湿度
解析 (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约99%)用于蒸腾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提高大
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来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2)图一中, 当光照强
度为 f 时,甲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线粒体产生的
CO2全部被叶绿体利用(生理过程6),叶绿体还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生理过程2),产生的氧气供给线
粒体呼吸作用(生理过程5)后,剩余的氧气排到大气中去(生理过程1),因此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
中的1、2和5、6。图一中a、b点表示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则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从
二氧化碳释放量起始点看,a>b,说明甲的呼吸作用大于乙的呼吸作用,因此,在f点光照强度下,当两者吸
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同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二氧化碳释放量)多于乙植
物。(3)①分析题表数据可知,1、2、3 组的温度相同,相对湿度不同,即变量是相对湿度,所以1、2、3组
作对照,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从三组的实验结果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升高,得出
的实验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相对湿度(或湿度)的增大而升高。②
中午时(时间一定,温度相同),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原因是在相同温
度(36 ℃)的条件下,1、2、3组作对照,相对湿度改变时,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大,而且一定范围内
相对湿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高。
思路点拨 仔细看图,特别是曲线图的纵坐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反映的是植物体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
化碳量减去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对于表格给出的数据,要注意通过比较找出实验的变量,并通
过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
考点1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2020天津河西模拟,5)观察示意图,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结构是 (  )

A.叶肉  B.表皮  C.气孔  D.叶脉
答案 A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图中叶
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 明确含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2020云南曲靖马龙模拟,12)关于植物生理作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B.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一直同时进行
C.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蒸腾作用的强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 B 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只是有光的时候蒸腾作用较
强。因此,夜间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方法技巧 明确光合作用只在光下进行,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3.(2020山东青岛市南模拟,1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B.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C.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 D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因此,绿色植物主
要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错误。
方法技巧 明确蒸腾作用与水有关,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主要与碳—氧平衡有关。
4.(2019山东青岛莱西模拟,13)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
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 (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答案 C 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故给移栽的绿化树补充水和无机盐的“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
导管,C正确。
解题关键 把握“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5.(2019浙江温州苍南六校联考,1)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并将该装置放在
阳光直射处,10分钟后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B.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C.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D.植物吸收了无机盐
答案 B 图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使植物吸收水分,导致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
思路点拨 理解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
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
6.(2018江苏镇江一模,8)叶片的结构中,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是  (  )
A.表皮细胞  B.气孔
C.叶肉细胞  D.叶脉
答案 B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
方法技巧 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控制着植物散失水分的多少。
7.(2018山东菏泽模拟,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
A.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C.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大气湿度,减少降水量
答案 D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8.(2020四川成都西航港实验一中模拟,27)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贫困户因
大棚蔬菜种植而脱贫。番茄是常见的大棚种植蔬菜,因为它富含维生素,很受人们青睐。两年前,某校的
生物老师为帮助贫困户尽快增产,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番茄的生命活动规律。
图甲是他们总结的番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图乙是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内番茄
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番茄的一生中,发育的起点是    。
(2)图甲中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图甲中的2是由3(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来的。2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是由1通过    合
成,并通过叶脉和3中的筛管运输而来的。
(4)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番茄植物体的     。
(5)分析图乙可知,对大棚中的番茄采取               两项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6)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发现温度与番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将番茄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
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3.5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控制在    ℃时,番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因此,他们根据上述的探究结
果,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了合理的增产建议。
答案 (1)受精卵 (2)器官 (3)子房 光合作用 (4)蒸腾作用 (5)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6)25
解析 (1)一株番茄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2)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
知,C为器官。(3)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情况如图:
分析可知,2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由1通过光合作用合成。(4)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
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
失到大气中,因此,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5)由图乙可知,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均影
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大棚中的番茄产量。(6)黑暗下释
放二氧化碳表示的是植物的呼吸速率,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表示的是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由表中的数
据可知,温度在25 ℃时,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方法技巧 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过程。
9.(2019安徽模拟,11)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如图是叶片的结
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表皮上分布的    是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气体交换的
“窗口”。叶脉有运输和支持功能。
(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这不仅满足绿色植
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生态系统的       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应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
答案 (1)气孔 (2)光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3)合理密植、提高光照强度、施有机肥、增大昼夜温差
解析 (1)气孔是叶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
的场所,光合作用是指叶片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满
足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和能量。(3)由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要提高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
用、抑制呼吸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合理密植、提高光照强度、施有机肥、增大昼夜温差
等。
解题关键 明确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意义;提高产量的原理是促
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
考点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2020山东青岛崂山模拟,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
是 (  )
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把叶绿素溶解到水中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答案 D 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D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 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要求掌握实验步骤及目的。
2.(2020江西九江模拟,15)把一株牵牛花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
用于验证 (  )
A.光合作用需要CO2  B.光合作用能产生O2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答案 B 图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瓶内绿叶和瓶外绿叶对比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A不
符合题意;本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O2,B符合题意;铝箔遮住的叶片和暴露在光下的叶片进行对
比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C不符合题意;白斑叶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对比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叶绿体,D不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3.(2020山东联考,7)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30分钟后,会看到金鱼藻上冒出许多气泡,当气体充
满试管一半时,从水中取出,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插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
物有 (  )

A.氧气  B.淀粉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 A 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颈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
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
地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可以看到木条复燃,因氧气具有助燃的特点,所以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A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 掌握“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氧气”的实验原理,并知道氧气有助燃的特性。
4.(2020山东青岛市南模拟,22)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D.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 C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由图可知,N点(该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吸
收量为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NP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
误;曲线的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从曲线不断上升的趋势可看出,MP表
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正确;MN段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负值,说明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D错误。
5.(2020四川宜宾长宁模拟,18)通过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蔬菜
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白天适当升温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适当降温以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加光照强度可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答案 B 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白天适当升温可以提高
光合作用速率,A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
夜晚降温可以减弱蔬菜的呼吸作用,从而使有机物得到积累,C错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增加光照强度
可增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无关,D错误。
方法技巧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2019四川南充嘉陵模拟,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步骤与对应的目的不
相符的是 (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B.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C.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检验有无淀粉生成
D.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把淀粉运走耗尽
答案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光,因此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
起来,是为了形成叶片一边见光一边不见光的对照实验,A错误。
解题关键 明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牢记实验的步骤和原理是解
题的关键。
7.(2019广东一模,7)图中装置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是(  )

答案 B 利用金鱼藻光合效率高的特点,在光下,用漏斗和试管把金鱼藻罩起来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或卫生香等复燃,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思路点拨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验证“产生氧气”需要有收集气体的装置,如“试
管”。
8.(2019广东一模,8)习近平总书记谈生态文明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
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以下对森林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C.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 D 大氧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矿物能源的燃烧、森林被大量砍伐等,A错误;植物制
造的有机物还可用于构建自身,B错误;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C错
误。
9.(2018安徽太和一中教育联盟一模,10)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
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答案 A 银边天竺葵的边缘部分由于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而中间绿色部分
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叶片A边缘部分不变蓝而中间部分变蓝,说明叶绿体是光合
作用的场所,A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C错误;叶片A的绿色
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进行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有无,证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错
误。
解题关键 明确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含量越多,蓝色越深。
10.(2018山东济南槐荫一模,7)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装置是
(  )

答案 A 蜡烛熄灭说明瓶中氧气含量降低,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B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
化碳,C装置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装置验证蒸腾作用。
解题关键 牢记氧气助燃的特性是检验氧气的好方法。证明消耗氧气,现象为火焰熄灭。
11.(2018四川绵阳涪城一模,26)下面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
A.幼苗带土移栽可保护根毛
B.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作用
C.合理密植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D.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抑制光合作用
答案 D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
解题关键 牢记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2.(2020山东青岛李沧一模,37)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的谜。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们进行了
一系列的生物实验探究,请根据探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一)甲组的同学们利用樱桃幼苗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1)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图中A处应滴加等量的      。若探究过程顺利且成功,则该探究
实验的结论是                        。
(2)樱桃幼苗的叶芽中有    组织,因此叶芽可以发育成枝条。该组同学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樱桃
属于被子植物,你认为它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二)乙组的同学们探究大棚内草莓植株的生理活动。图一为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草莓植株叶肉细胞
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二为草莓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草莓植株的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       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
(2)根据图一分析,草莓植株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     点(填字母),若大棚内氧气浓度
降低,图一中的A点会       。叶肉细胞在图一I点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图二中     
  (填字母)。
(3)请你为大棚草莓种植户提出一条建议,该建议能够保证草莓植株有效地进行图二中的生理过程B,从
而提高草莓的产量。                。
答案 (一)(1)油滴 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2)分生
 樱桃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二)(1)筛管 (2)G 上移 A、C (3)适当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适当提高大棚内的光照强度;适
当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对大棚内的草莓植株施有机肥等(合理即可,前提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一)(1)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图中A处应滴加等量的油滴,保证单一变量。若探究过程顺利
且成功,则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2)樱桃幼苗的叶芽中有分生组织,不
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叶芽可以发育成枝条;樱桃属于被子植物,主要依据是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二)(1)草莓植株的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2)由图一分析,草莓植株一昼
夜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G点,因为从C点到G点,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处于积
累状态,G点之后,有机物开始减少。若大棚内氧气浓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则图一中的A点会上移。叶肉细胞在图一I点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则对应图二中
A、C。(3)提高草莓产量的措施:适当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适当提高大棚内的光照强度;适当延
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对大棚内的草莓植株施有机肥等。
解题思路 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实质、意义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发生的时间。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0山东联考,6)如图为我市某封闭的蔬菜大棚在一天中测得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当植
物能够正常生长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时间段有 (  )

A.AB段和DE段  B.BC段和CD段
C.AC段   D.CE段
答案 B 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而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图中曲线AB段二氧
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曲线BC段、CD段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
低,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曲线DE段二氧化碳的含量又逐渐增加,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又
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植物才能够正常生长,因此,曲线上对应这一
生理状况的时间段有BC段和CD段,故B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识图。
2.(2020山东青岛市南模拟,4)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是 (  )
A.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答案 A 要提高蔬菜产量,需要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合成更多的有机物;需要抑制呼吸作用,以减少
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可通过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措施来促进光合作
用,而提高氧气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降低产量,故A符合题意。
3.(2020山东潍坊模拟,6)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 ℃和30 ℃。如图曲线表
示该植物在30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整到25 ℃条件下(其他环境因素如
光照强度、CO2浓度保持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变化是 (  )
A.a点上移,b点左移,m点上升
B.a点上移,b点右移,m点下降
C.a点下移,b点不移,m点上升
D.a点不移,b点左移,m点不变
答案 A 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该曲线是30 ℃时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
如果温度调整到25 ℃,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因此,a点上移,b点左移,m点上升,A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4.(2020山东青岛李沧一模,7)植物如同一个个可爱的精灵,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茫茫的戈壁滩上,漫漫的
海岸线边,高高的山峰上,深深的峡谷里……下列关于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植物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全部“奉献”给了其他生物
B.所有植物需要的无机盐只有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
C.植物制造的氧气多于自身需要时,其余氧气会释放到大气中
D.没有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就不能进行
答案 C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也养育了生
物圈中的其他生物,A错误;植物需要的无机盐有很多,其中对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需求量比
较多,B错误;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循环的途径之一,因此,地球上没有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依然可以进
行,D错误。
方法技巧 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掌握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5.(2019北京海淀一模,6)如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①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 B ①为气孔张开状态,②为气孔闭合状态。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窗口”,因此①气孔张
开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B正确,A、C错误;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会产
生向上的拉力,拉动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输,D错误。
思路点拨 首先看清图示①为气孔打开,②为气孔关闭,然后据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体进出
植物体的“窗口”得出,①气孔打开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6.(2019湖南湘潭一模,21)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为道路边的绿化树剪枝——降低绿化树的蒸腾作用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
答案 B 为道路边的绿化树剪枝,主要是为了修剪树形。
7.(2019四川南充嘉陵模拟,5)下列生产生活中采取的措施,不是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
A.农田适时松土
B.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C.田间及时排涝
D.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
答案 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农作物
提高产量,B符合题意。农田适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作
用;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可以
延长贮藏时间,故A、C、D不符合题意。
解题关键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8.(2019湖北黄冈模拟,15)如图表示叶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和叶在夏季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命
活动情况。请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a、b表示的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分别在线粒体、叶绿体
B.结构[5]的作用是通过它运来曲线a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和运走产生的废物
C.12时附近,[6]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全部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
D.与曲线a所示的生命活动相比,曲线b生命活动具有的特点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答案 D 由图可看出,a曲线白天6 h~18 h有光照时有活动强度,在夜间无光的时候停止,说明a曲线表示
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b曲线显示此活动白天、黑夜都能进行,可见b表示的是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
线粒体,D正确,A错误。结构[5]是叶脉,其作用是运来需要的水和无机物,运走制造的有机物,B错误。12
时附近,[6]气孔受保卫细胞的控制部分关闭,以减少水分的散失,C错误。
解题关键 明确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
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9.(2019河南郑州,21)下列措施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无关的是 (  )
A.合理密植,使农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增加原料二氧化碳
答案 C 降低夜间温度,可抑制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效提高产量,应用的是呼吸作
用原理。
方法技巧 明确提高产量需要促进光合作用,适当抑制呼吸作用。
10.(2019湖北黄冈模拟,21)下列有关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苔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有淀粉
C.晴朗多风的天气能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因为蒸腾作用增强
D.春季浸种催芽时,堆放的水稻种子会发热,这是种子发霉导致的
答案 C 苔藓植物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为假
根,没有输导组织,A错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和蔗糖,B错误;堆放的种子发热是因为
种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D错误。
解题关键 准确把握蒸腾作用的意义。
11.(2018江西赣州中心城六校联盟,12)如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曲线是
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c段
(不包括b、c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  )

答案 D 图A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对应曲线图的ab段(不包括a、b点),A不符合题意;
图B中,叶绿体不工作,只有线粒体在释放二氧化碳,说明植物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对应曲线图的
a点,B不符合题意;图C中,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正好供给叶绿体利用,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
强度,对应曲线图的b点,C不符合题意;图D中,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不仅来自线粒体,还来自外界,说明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曲线图的bc段(不包括b、c两点),故D符合题意。
解题关键 明确图中的关键点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释放二氧化碳的是线粒体,吸
收二氧化碳的是叶绿体,两者首先是互相利用彼此释放的气体,不够时才从外界摄取。
12.(2018江西,7)如图表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均增强
B.种植密度越大,农作物产量越高
C.种植密度为m2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D.种植密度在m4之后,有机物积累继续增多
答案 C 从图中曲线图的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增强,但光合作用强度先
增加后不变,A错误;种植密度达到m4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当种植密度大于m4后,呼吸作用
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农作物产量会降低,B错误;种植密度为m2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差值最大,
有机物积累最多,C正确;种植密度在m4之后,呼吸作用占优势,有机物积累量逐渐减少,D错误。
解题关键 把握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就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差值最大的点。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3.(2019广东一模,31)(15分)小薇热爱生物学,她栽培了菠菜和大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下面是她的探
究过程。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五
(1)小薇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一)和下表皮
结构示意图(图二)。
①小薇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后,转动    换上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在看到清晰的物像后,她发现2
所示细胞中的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这是因为叶肉细胞中的    是    方向流动的。
②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与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图一中的5对应二中的
  (填数字),水分通过该结构散失到大气中,拉动了               。
(2)小薇培育了蒜黄(叶片中不含叶绿素)和蒜苗,用水瓶制作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装置。她要证明植物
在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就选用了甲装置放在光下。1小时后将甲装置袋内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
图四
到         ,实验成功。她不用乙装置的原因是 。
(3)小薇整理笔记,绘制了24小时植物叶肉细胞释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况的曲线图(图四)和叶肉细胞中
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示意图(图五)。
①图四中植物叶片有机物积累最快和有机物积累最少的点分别是曲线上的    ;当图五只有过程
③④时,对应图四中的时间段是         。
②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图四中的a点会向    (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 (1)①转换器 细胞质 顺时针 ②线粒体 8 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装置蒜苗细胞内有叶绿体,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观察结

(3)①d、c 0~6时和18~24时 ②下
解析 (1)①因为物镜镜头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所以要通过转动转换器才能换高倍物镜;细胞中的叶绿体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叶绿体的流动方向同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一样,叶绿体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细胞质也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②图一中的2所示细胞是叶肉细胞,内含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图二中的6所示细胞是表皮细胞,只含一种能量转换器,即线粒体,因此,两者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图一中的5是气孔,对应图二中的8气孔,即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称为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会产生向上的拉力,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输。(2)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装置内是蒜黄(叶片中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不受影响。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袋内气体(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内是蒜苗,细胞内有叶绿体,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而且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植物体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不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不出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3)①图四中曲线横轴以上,叶肉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为正值,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曲线横轴以下,叶肉细胞吸收二氧化碳,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与横轴的交点,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积累最快的点就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的点,即图四中的d点;在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的时间段内,植物体的有机物一直在分解,直到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分解的有机物达到最大值,也就是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最少时,此时在图四中对应的点为c点。当图五只有过程③④时,此时只有呼吸作用,没有光合作用,植物释放二氧化碳,对应图四中的时间段是0~6时和18~24时。②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呼吸作用会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会减少,因此,图四中的a点会向下移动。
14.(2019江西模拟,18)(11分)某学生用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一叶片做如图一处理,
然后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2~3小时。将叶片取下,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漂洗后放入培
养皿中,滴加碘液,观察叶片变色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成功,图一叶片不变蓝的部位是    (填字母),原因是切断主叶脉,导致植物缺少   
作为原料,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有同学提出疑问,认为实验不严谨,因为主叶脉切断后,分支叶脉也可以提供水分。于是该同学利用水生
植物金鱼藻设计如下实验:
取两只量筒编号甲、乙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然后加入碳酸水(用于补充二氧化碳)至满刻度,并在筒口
覆盖透气不透水的保鲜膜,将甲放在光照下,乙放在黑暗中,12小时后观察量筒水位变化(实验环境温度
相同)。
(2)对照甲、乙组量筒水位变化,由甲量筒水位下降的现象,可确定           。
(3)为了进一步确定甲量筒水位下降只和金鱼藻有关,那么增加丙量筒与甲进行对照,量筒内仅加入碳酸
水至满刻度,应该放在    条件下。
(4)金鱼藻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茎细柔,花小,种子经休眠后才能萌发。从分类的角度分析,金鱼藻
属于    (A.藻类 B.裸子 C.被子)植物。
答案 (1)B 水 (2)金鱼藻光合作用消耗了水分 (3)光照 (4)C
解析 (1)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切断主叶脉,也就把导管给切断了,
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B部位,B部位因无水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变
蓝。(2)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甲在光下,金鱼藻可以吸收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位下
降,而乙由于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消耗水分,因此,甲、乙对照,说明光合作用消耗水分。(3)要证
明甲量筒水位下降只和金鱼藻有关,利用甲和丙作对照,变量是有无金鱼藻的光合作用,除此之外,其他条
件应该都相同,所以应该都放在光照下。(4)从题目叙述“花小,种子经休眠后才能萌发”得知,金鱼藻有
种子,有真正的花,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故C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 首先明确“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证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由切断主叶脉,把导管运输水分
的途径切断,得知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