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0张PPT)
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
综合部分
第一讲 核心概念综合
一、生态系统
1.(2020江苏连云港,6)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
答案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错误;“春雨贵如油”体现了植物生长都需
要水,B错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体现了这两种动物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
2.(2020湖南永州模拟,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
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答案 A 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既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生物因素,B错误;生物圈中的生物指包括动
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C错误;生物圈的生物部分还包括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包括在食物链
和食物网中,D错误。
方法技巧 明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2020陕西韩城模拟,3)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③可将②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①利用
C.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②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答案 A ③是分解者,不存在于食物链中。
方法技巧 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及构成。
4.(2019山东潍坊模拟,5)某大型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昆虫→小鸟→蛇
B.图中的6种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被水稻重新利用
C.田鼠和昆虫储存的能量之和大于水稻储存的能量
D.小鸟与蜘蛛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答案 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小鸟→蛇,A错误;因为相邻两个营养级
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所以田鼠和昆虫储存的能量之和小于水稻储存的能量,C错误;小鸟与
蜘蛛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错误;图中6种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被水稻重新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
B正确。
5.(2019海南,35)图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图乙是在该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
相对含量的直方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草
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必须保护好b,把a全部杀掉
C.图甲中生理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答案 B 把a(狼)全部杀掉,必然导致b(羊)失去天敌,会使b(羊)短时间内大量繁殖,造成c(草)迅速减少退
化,甚至使草场荒漠化,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b(羊)也就大大减少,B错误;因为沿着食物链,有
毒物质会逐级积累,所以根据图乙写出的食物链是c→b→a,c是生产者,对应图甲中的草,A正确;②吸收二
氧化碳,说明是光合作用,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④表示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把
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D正确。
6.(2019山东青岛崂山一模,2)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如图体现了生态
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
B.甲、乙、丙、丁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C.甲是分解者,是营寄生的细菌和真菌等
D.丙、丁能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C 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
7.(2020山东德州,3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我市的
齐河黄河水乡、禹城徒骇河(如图)、夏津九龙口三处试点建设的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
公园。
禹城徒骇河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较为丰富,共有植物54科121属194种。湿地以水质净化为主,兼顾景观、
生态、科教、休闲功能,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生命活力的生态天堂已经形成。
(1)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生活在这里的 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
(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部分),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 ,归还到环境中,促
进了 循环。
(3)水生植物的根还可以 水体中的重金属盐,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素有“地
球之 ”之称。
(4)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使用价值。
(5)我市已经建立了多个湿地生态公园,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这样做保护了物种的
。
答案 (1)生物 (2)无机物 物质 (3)吸收 肾 (4)间接 (5)多样性
解析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微生物能将污水中的有机
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等),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作为制造有机物的原
料,可见,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3)水生植物的根可吸收水和无机盐,还可以
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盐,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
之称。(4)湿地除了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它还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河川径流,蓄水防洪;为动植物提供栖息
地等,这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使用价值。(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也就保护了其中的生物,即保护了
物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8.(2020甘肃白银靖远二模,13)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图中的字母代表不
同的生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 是生产者。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3)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
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4)E体内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最终来自 。
(5)如果该草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通过 ,E体内积累有毒物最多。
答案 (1)A (2)4 (3)分解者 (4)太阳能 (5)生物富集
解析 (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A是食物链的起点,因此可以判断A为生产者。(2)食
物链是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有①A→B→
C→E、②A→D→E、③A→D→G→E、④A→F→G→E,共4条食物链。(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
生物部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图中没有
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
阳能。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能。(5)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
解、排出,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升高,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在该生态系统中E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解题关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生物富集的特点等。
9.(2019山东滨州,30)打渔张森林公园,位于滨州市博兴县境内,动植物种类丰富,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
高。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打渔张森林公园研学旅行,利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对该公
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图一表示打渔张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
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一
二
三
(1)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与图三中的 (填字母)相对应。
(2)图一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3)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图三中 (填数字)过程开始的。在绿色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
中,若鹰获得1千焦的能量,最多需要绿色植物提供 千焦能量。
(5)农田生态系统与打渔张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 。
(6)打渔张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答案 (1)C (2)5 (3)昆虫 (4)① 100 (5)弱(或小) (6)生物影响环境(或生物改变环境)
解析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要表示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图三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因此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与图三中的
C相对应。(2)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
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3)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
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与图一中的食物链
“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相对应,可见乙对应图一中的昆虫。(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因
此,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即图三中的①光合作用。能量流动是逐级
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在绿色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获得1千焦的能量,最多需要
绿色植物提供的能量为1÷10%÷10%=100(千焦)。(5)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
调节能力弱。(6)打渔张森林公园由于植被较多,因此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10.(2018山东青岛市南一模,36)图一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图,图二是该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
生物体内的总能量示意图,图三中①②③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图四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部分是 ;可与A、B、C代表的生物对应的是
(填选项)。
A.鼠、蛇、鸟 B.鸟、鼠、蛇
C.鸟、蛇、鼠 D.蛇、鸟、鼠
(2)图二中,若甲、乙、丙分别表示图一中C所在的最短的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
图二中丙相对应的生物是 ;若甲的数量增加,则短时间内乙、丙的数量变化分别是
。
(3)生态系统中的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节能力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是 。
(4)图三中②的主要作用是 。
(5)从图二中的乙和丙中分别取出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结果如图四所示,其中表示乙的体细胞是
图 ,表示丙的体细胞是图 。与图二中甲的细胞比较,乙的叶肉细胞多出的结构是图四中
的 (写字母)。
答案 (1)分解者 C (2)鹰 减少、增多(顺序不能颠倒) (3)物质和能量 生物种类较少(或营养结
构简单) (4)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5)
(二) (一) A、E、F
解析 (1)图一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
分解者,其中缺少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鼠是杂食性动物,可放在C位置,蛇是肉食性动物,但不吃昆虫,推
知B为蛇,则A为鸟。(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据图二写出的食物链:乙→甲→丙,
对应图一中C所在的最短的食物链:绿色植物→C→鹰,因此,丙对应的生物是鹰;若甲的数量增加,则短时
间内乙的数量减少,而丙的数量由于食物的增多而增多。(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
物网流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就会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反之,则越弱。该农田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种类较少。(4)图三中,据①与大气之
间双箭头可知,①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则①为生产者;据图中①和③都有箭头指向②可
知,②为分解者,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
质循环)。(5)图四所示(一)为动物细胞,表示丙(鹰)的体细胞,其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二)为植物细胞,表示乙(绿色植物)的体细胞。与动物甲的细胞比较,乙(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多出的结
构有A(细胞壁)、E(液泡)、F(叶绿体)。
解题关键 明确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会判断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各成分。
二、绿色开花植物
1.(2020山东菏泽,6)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一中的3在发育成果实前需经过传粉和受精
B.图二所示器官是由图一中的4发育而来的
C.图三中的a和b是由图二中的1发育而来的
D.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可用图四中箭头来表示
答案 C 图一中1为柱头,2为花柱,3为子房,4为胚珠,5为花药,6为花丝;图二中1为胚轴,2为胚芽,3为胚
根,4为子叶,5为种皮;图三中a为叶,b为茎,c为根。一朵花在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一中3子房可发育成果
实,A正确。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图二所示器官是种子,由图一中的4胚珠发育而来,B正确。图
三中的a叶和b茎是由图二中的2胚芽发育而来的,1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C错误。导管的主要
功能是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因此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可用图四中
箭头来表示,D正确。
2.(2020山东济南历下二模,20)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植株、雌蕊和果实示意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的①是由图甲中的②发育形成的
C.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丙中的④会发育成图丁中的a
D.图丁中的b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答案 C 经过传粉、受精后,图丙中的④胚珠会发育成图丁中的b种子。
方法技巧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2020北京顺义二模,7)如图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⑨是胚珠,未来会发育成果实
B.⑤花药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结构
C.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昆虫来完成
D.该图表示桃的无性生殖过程
答案 C 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种子,A错误;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B错
误;该图表示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因为有传粉受精过程,D错误。
方法技巧 熟记植物的传粉、受精过程及花的结构。
4.(2019湖南张家界,10)如图是植物体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甲图中①②③④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B.乙图中c由丙中③发育而成
C.丙图中②将来可发育成乙图中b
D.丁图中结构A使根不断伸长
答案 D 图甲中①胚根、②胚轴、③胚芽和④子叶共同组成了胚,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A正确;乙图
中的c是芽,由丙图中的③芽原基发育而成,B正确;丙图中的②是芽轴,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b茎,C正确;丁
图中的结构A是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生长依靠的是B伸长区(细胞的生长)和C分
生区(细胞的分裂),而且伸长区是幼根伸长最快的部位,D错误。
5.(2019山东烟台,7)学完“被子植物的一生”后,晓杰在姥姥的院子里种了两株丝瓜,观察并记录其生长
发育的过程。以下记录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丝瓜藤的触须遇到硬物即会缠绕攀缘生长,说明植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丝瓜的花是单性花,只有乙花能结果
C.丝瓜的果实有多枚种子,推测花中应该有多枚雌蕊
D.果实成熟后,去掉果皮的丝瓜瓤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
答案 C 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因此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丝瓜的果实中有多粒
种子,是因为花的结构中有多个胚珠。
6.(2019山东菏泽,9)如图表示豆科植物的一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②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B.③的地上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胚轴发育而来的
C.过程④→⑤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D.⑤所示豆荚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答案 C 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不是胚芽,A错误。胚轴发育成根、茎连接处;地上
部分的茎和叶都是由胚芽发育来的,B错误。植物要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先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
过程,C正确。豆荚是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豆荚内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D错误。
7.(2020广东中山模拟,34)如图为菜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不属于胚的组成部分的是[ ]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图甲种子将发育成图乙的植株,
在此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图甲中的[ ] ,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
(2)图乙e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它是由图甲中的[ ] 发育而来的,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
图乙c结构中的 向上运输。
(3)图乙a由图甲中的[ ] 发育而来,它是进行 的主要场所,从而制造有机物,同时对维
持生物圈中的 起重要作用。
(4)图乙[a]中的 既是绿色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绿色植物进行 的“窗口”。
答案 (1)1 种皮 5 子叶 2 胚根 (2)2 胚根 导管 (3)4 胚芽 光合作用 碳—氧平衡
(4)气孔 气体交换
解析 (1)胚由3胚轴、2胚根、4胚芽、5子叶组成,1种皮不属于胚的组成部分;菜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
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因此种子发育成植株的过程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5子叶;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
种皮的是2胚根。(2)图乙中的e根由图甲中的2胚根发育而来,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3)图乙中a叶由图甲中4胚芽发育而来,叶片中有叶绿体,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同时对维持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4)a叶中的气孔既是绿色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绿色
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方法技巧 掌握植物的叶片结构特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原理、种子的萌发过程。
8.(2019湖北随州,20)甲、乙、丙为随州市特色蔬菜——泡泡青(青菜)科研小组绘制的三幅图,图甲表示
大棚内泡泡青叶片气孔的气体交换情况,图乙为泡泡青叶肉细胞结构图,图丙为泡泡青大棚内(测试期大
棚呈关闭状态)一天24小时所测到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甲
乙
丙
(1)结合图甲、图乙的信息,写出泡泡青叶肉细胞内能量转化器: 。(用文字填写)
(2)在图甲所示的三大生理活动中,白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夜晚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2个空都用图甲中的字母来填写)
(3)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其中18~24时曲线变化
的含义是 ,24小时中,泡泡青植株中有机物积累最少的时刻是 时左
右。
答案 (1)叶绿体和线粒体 (2)ABC AB (3)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 4
解析 (1)泡泡青叶肉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
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2)图中A为呼吸作用,B为蒸腾作用,C为光合作用。白天有光照,三大作用都
能进行,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即ABC;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进行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即AB。(3)18~24时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
用速率。0~4时(不包括4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说明植物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4~18时(不
包括4时),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说明植物呼吸作用速率小于光合作用速率,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而4时左
右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因此,在4时左右有机物积累最少。
9.(2019山东临沂,27)如图描述的是油桃种子萌发成幼苗及植株的花和果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图1中,完成①~④过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 。
(2)图2所示结构的主要部分是 ,由图2到图3必须经过的生理活动是 ,图3中的
B是由图2中的[ ] 发育而来的。
(3)大棚种植给农民带来了可喜的收入。图甲是油桃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
的不同点是有 。图乙所示为大棚内油桃植株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d点产
生的原因与甲图中[ ] 的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一天内油桃植株
有机物积累量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乙图中的 (填字母)。
甲
乙
(4)提高油桃产量是桃农非常关心的问题,请你根据所学光合作用知识,帮农民伯伯提出两条在农业生产
上提高油桃产量的建议: 。
答案 (1)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雌蕊和雄蕊 传粉和受精 b 胚珠 (3)叶绿体
④ 气孔 降低蒸腾作用 b、f (4)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
解析 (1)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2)花的主要部分是雄
蕊和雌蕊,因为雌蕊能产生卵细胞,雄蕊能产生精子。一朵花要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历的生理活动是
传粉和受精,因为只有传粉、受精后,子房才会继续发育成果实,其内的胚珠才能发育成种子。(3)①是表
皮细胞,起保护作用,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是叶肉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图乙中d点由于光照过强,大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减弱;大部分气孔关闭,主要
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以保证植物体内的水分不会大量散失。从6点到18点(不包括6点和18点),光合作
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一直大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速率,所以有机物一直处在积累过程中,6点和18
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则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f点,有机物
积累最少的点是b点。(4)要提高产量,需要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即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主要措
施包括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等。
解题关键 明确花的各部分与果实和种子各部分的对应关系;明确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
解有机物。
三、人体各大系统
1.(2020云南昆明,1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小动脉
答案 C 毛细血管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方法技巧 明确毛细血管最细,管腔最小。
2.(2020湖南株洲,7)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动脉一定都比静脉粗大,有利于推动血液流动
B.肾小管缠绕着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重吸收的进行
C.肺泡壁薄,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小肠很长,上有小肠绒毛,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消化吸收
答案 A 一般并行的动脉比静脉粗大,并不是所有的动脉都比静脉粗大,例如,入球小动脉比上腔静脉
和下腔静脉都细,A错误。
3.(2020北京西城二模,2)下列器官属于同一系统的是 ( )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①是脑,②是肺,③是肝脏,④是胃,其中③和④都是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
方法技巧 识别人体的器官图形。
4.(2019湖南邵阳,23)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一个生物学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B表示心脏,则A为静脉,C为动脉
B.若B表示神经中枢,则A为传入神经,C为传出神经
C.若B表示神经元的细胞体,则C为树突
D.若B表示胃,则A为食道,C为十二指肠
答案 C 如果B表示神经元的细胞体,根据信号传导方向可知,A为树突,C为轴突。
5.(2019山东潍坊,15)如图表示青少年部分活动对能量需求的相对值(与静卧时相比),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
A.睡觉时,脉搏变快,组织细胞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
B.静坐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增强
C.跑步时,呼吸加快,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D.跑步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排汗增多
答案 C 由图可看出睡觉时需要的能量为0.9,对比其他组最少,说明此时呼吸较弱,组织细胞对氧气的
需求量减少,血液循环较慢,脉搏变得较慢,A错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静坐时,甲状
腺激素水平降低,神经兴奋性减弱,B错误;跑步时,呼吸、心跳都加快,肺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此时
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舒张,C正确,D错误。
6.(2020海南三模,37)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科学认识自身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保证我们健康
地生活。图甲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内部分器官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丙是反射弧模式
图,请据图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模拟的是呼吸运动的 过程,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
(2)图乙中,属于消化腺的有[6]肝脏和[ ] ,它们分泌的消化液进入[8] ,然后流入小肠,小
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是人体健康的保证,因此人一日三餐中摄入食物的能量比为早餐∶午餐∶晚餐=
比较合理。
(4)人体的各种系统和器官的协同合作,使人体这台“智能机器”能够完美运转,起主要调节功能的是
系统,其基本调节方式是 ,由图丙所示结构完成。
(5)若图丙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如果刺激A时,此人有感觉,但小腿不能弹起,可能的原因是该反射弧中
处受损(填字母)。
答案 (1)吸气 收缩 (2)7 胰腺 十二指肠 (3)3∶4∶3 (4)神经 反射 (5)D或E
解析 (1)图甲气球膨胀,膈肌顶部下降,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的容积扩大,肺
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2)图乙中6肝脏和7胰腺
属于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8十二指肠,然后流入小肠。(3)人早、中、晚三餐
的合理比例为3∶4∶3。(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5)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刺激A感受器,人有感
觉,但小腿不能弹起,说明B、C处完好,D传出神经或E效应器受损。
方法技巧 掌握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及原理。
7.(2019广东,31)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
(1)A系统为 系统。过程①中,胸廓容积扩大时,人体处于 (填“吸气”或“呼气”)状
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的氧气含量将会 。
(2)B系统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为 ,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过程③中,无
机盐由B系统进入C系统的过程称为 。
(3)C系统运输的物质最终经过 血管供给组织细胞利用,C系统的动力器官是 。
(4)在D系统中,血液经过⑤的 作用和④的 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答案 (1)呼吸 吸气 增加 (2)葡萄糖 小肠 吸收 (3)毛细 心脏 (4)过滤 重吸收
解析 (1)A为呼吸系统,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
容积扩大;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
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过程
③中,无机盐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吸收。(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有动脉、静脉和
毛细血管三种,其中动脉将心脏内的血液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所以C循环系统运输的物质最终经过毛
细血管供给组织细胞利用。(4)在D泌尿系统中,血液经过⑤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④肾小
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8.“我运动,我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如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
分器官和系统,图中序号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①] ,经小肠吸收后,该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 。
(2)物质②是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血,氧气至少随血液流经心
脏 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 。
(4)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 (填“降低”或“升高”),形成④排出体外。
(5)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 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答案 (1)葡萄糖 右心房 (2)动脉 1 (3)能量 (4)降低 (5)神经
解析 (1)淀粉的最终分解产物是葡萄糖,经小肠吸收由肠静脉送出小肠后最终经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
右心房。(2)人体吸入的氧气,经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使血液中氧的含量增加,成为含
氧丰富的动脉血;吸进的氧气首先由左心房进入心脏,然后经过左心室由主动脉输出,就可由各级动脉送
到各个组织器官被利用了,因此氧气至少经过心脏1次就可由体循环送到骨骼肌被利用。(3)在线粒体
中,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4)血液流经肾脏,其中的尿素会进入尿液
排出体外,所以由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大大降低。(5)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
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9.(2018山东青岛市南二模,40)如图甲、乙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进行的生理过程“1”是通过 实现的,图中表示人体排泄途径的有
(用图中数字表示)。与血浆相比,液体c中不含的成分是 。小强的尿液中出现
了蛋白质,医生给他开了消炎药物治疗,请问小强口服消炎药物到达其患处要进出“B” 次。
请你写出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写出一条)
(2)图乙中的曲线表示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
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
①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 内的血管,BC段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四
腔中的 。
②如果OC表示肺部血管,则该曲线表示 含量的变化。AB段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
构特点是 。
答案 (1)呼吸运动 1、3、4 葡萄糖和大分子蛋白质 1 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倒
流(合理即可)
(2)①肾脏 右心房 ②二氧化碳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解析 (1)图甲中进行的生理过程“1”是指外界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图中表
示人体排泄途径的有1呼气(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3排汗(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4排尿(排出
水、无机盐、尿素等)。液体c是尿液,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葡萄糖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出现蛋白
质,说明肾小球发炎,通透性增强。口服的消炎药物经小肠吸收入血,依次经过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
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到肾脏处消炎),可见消炎药
物到达小强患处要进出“B”(右心室)1次。心脏的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倒流,体现了
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图乙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
碳或尿素)含量的变化,①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说明血液流经了肾脏,BC段血管表示肾静脉,
经下腔静脉流入心脏的右心房。②如果OC表示肺部血管,由于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静脉血
变为动脉血,血液中氧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因此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AB段是毛
细血管,与其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思路分析 先分析确定图甲中主要结构,再根据其他结构与其联系确定其他结构及生理过程,明确图乙
曲线在AB处含量下降,再根据题干信息判断相关生理过程。
四、健康地生活
1.(2020北京,13)新冠疫情期间,每个人都需要注重防护避免感染。下列措施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
A.测量体温 B.酒精消毒
C.佩戴口罩 D.减少聚集
答案 A 测量体温的目的是找出可能是患者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因此属于控制传染源,A符合题意。酒
精消毒、佩戴口罩、减少聚集均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归纳 常见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小结
呼吸系统传染病:空气和飞沫;消化系统传染病:饮水和食物;血液传染病:媒介生物;体表传染病:接触传
播。凡是针对这些途径采取的措施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如,勤洗手、各种消毒工作、戴口罩、开窗通
风、各种卫生工作、食物煮熟煮透、生吃要洗净、消灭蚊蝇等。
2.(2020山东菏泽,15)2020年5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间特殊的隔离病房里,住着65岁的新冠肺炎(感
染新冠病毒所致)患者——崔安(化名),他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4天,其恢复状态令所有人惊喜和欣
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隔离病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移植的双肺相当于抗原
D.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答案 B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人属于传染源,
因此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3.(2020湖南株洲,19)以下“俗话”较符合健康生活习惯与行为的是 ( )
A.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
B.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开心
C.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D.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答案 C 抽烟和喝酒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A、B不符合健康生活习惯和行为;不干不净的食物,往
往含有较多的寄生虫卵、细菌和病毒等,吃了容易诱发各种传染病,D不符合健康生活习惯和行为。
4.(2020山东济南历下二模,18)懂得一些医学常识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下列哪种意外事故不需要进
行人工呼吸 ( )
A.溺水 B.触电
C.骨折 D.煤气中毒
答案 C 人工呼吸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病人暂停呼吸,骨折患者并不会因为单纯的骨折而造成呼吸暂
停,因此不需要人工呼吸。
5.(2020湖南永州二模,7)某学校在组织教职员工体检时,发现有4名教职工分别患有沙眼、肺结核、甲型
流感、乳腺癌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不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 )
A.乳腺癌 B.甲型流感
C.肺结核 D.沙眼
答案 A 乳腺癌是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迅速分裂增殖的结果,不属于传染病,其他三种疾病均具有传染
性。
方法技巧 区分常见的传染病。
6.(2020湖南永州二模,9)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
A.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B.适量吸烟、饮酒
C.为了提高成绩,通宵学习
D.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节食
答案 A 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但不能吸烟、饮酒熬夜、节食等。
方法技巧 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7.(2019湖北黄冈,16)下列有关健康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开展高危人群艾滋病免费筛查活动,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B.有计划地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所有传染病的抵抗力
C.患病时,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若同时服用几种药,则疗效更好
D.有的人对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发生过敏反应,这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答案 D 开展高危人群艾滋病免费筛查活动,属于控制传染源,A错误;疫苗可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有计划地接种疫苗后,能提高人体对某种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因抗体具有特异性,所以不能提高对所有
传染病的抵抗力,B错误;是药三分毒,吃药越多,副作用越多,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能会很大,因此疗效未
必好,C错误。
8.(2019山东枣庄,30)下列有关急救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对于突发心梗的病人,不要随意搬动、采取半卧位并及时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等药物
B.对于煤气中毒和溺水导致的呼吸暂停,进行人工呼吸前的处理方式一样
C.对于血液从伤口渗出的外伤患者,应在伤口处贴创可贴或用纱布止血
D.对于被毒蛇咬伤的人,要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
答案 B 遇到突发心梗者,不要随意搬动,而是采取半卧位,给其服用硝酸甘油片等药物,要尽快拨打12
0急救电话求助,A正确;给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前,应检查溺水者呼吸道内是否有污物,而给煤气中毒者进
行人工呼吸前不需要进行此处理,B错误;对于血液从伤口渗出的外伤患者,应在伤口处贴创可贴或用(无
菌)纱布止血,C正确;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血液流至心脏,因此要迅速扎紧伤口近心端,D正确。
9.(2019山东临沂,24)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下列有关血压、心血
管疾病、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B.高血压病人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后立刻停药
C.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答案 D 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A错误;高血压病人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
后应遵照医嘱决定是否需要停药,B错误;高血压和低血压都会影响身体健康,C错误;心血管健康的四大
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D正确。
解题关键 明确血压是指动脉的血压,血压高或低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10.(2018安徽,20)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的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静脉出血的人应立即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B.危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应先做胸外心脏按压
C.感冒时可以自行服用抗生素等处方药进行治疗
D.新特药和进口药比普通药的疗效更好也更安全
答案 B 静脉出血应压迫伤口的远心端止血,A错误;处方药需按照医师处方购买和使用,C错误;对症
下药可以获得最好的疗效,所以要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
最佳效果,D错误。
11.(2020福建龙岩质检,32)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其主要的传
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包括:①对新冠肺炎患者早
发现、早隔离、早治疗;②出门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手肘掩捂口鼻;③勤洗手、按规范
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④加强锻炼。目前已有新冠疫苗开展临床试验。分析回答:
(1)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 的特点,因此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对“新冠肺炎”联合防控,才能有效
控制疫情。
(2)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 ,它结构简单,主要由RNA(遗传物质)和 构成。
(3)从新冠肺炎流行的基本环节看,新冠肺炎患者属于 。
(4)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资料中介绍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 。(填序号)
(5)临床试验中,健康人接种疫苗后,若体内能产生 ,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免疫力,这属于
免疫。
答案 (1)流行性 (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蛋白质 (3)传染源 (4)②③ (5)抗体 特异性
解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新冠肺炎是由新型
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
和寄生虫等。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它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
RNA(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3)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
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从新冠肺炎流行的基本环节看,新冠肺炎患者属于传染源。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资料
中介绍的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②出门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手肘掩捂口
鼻;③勤洗手、按规范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5)病原体、疫苗等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抗体在人体内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抵抗病原体,从而达到免疫的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题关键 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传染病流行的特点、流行的环节和预防措施、抗体的概念、特异性
免疫的特点。
12.(2019广东东莞,32)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的去世备受关注。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
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轻症仅有低热而无瘫痪;重症时发热
较严重,肢体疼痛,数天内出现软瘫,偶尔也可危及生命。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患者多为
1~6岁儿童。可通过在婴幼儿时期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来有效预防,从婴儿出生2
个月开始,每月服用一次,连服三次。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 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
。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儿童属于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中的 。
(2)婴幼儿通过有计划地口服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称为 ,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的 ,从而提高机体对该病毒
的抵抗力,这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答案 (1)遗传物质 病原体 传染源 (2)计划免疫 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 特异性
解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引发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
菌、寄生虫等生物叫病原体,携带并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2)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
计划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称为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是对
没得病的免疫力低的易感人群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在疫苗(相当于抗原)的刺
激下,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抗原的特殊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与抗原之间是一
一对应关系,即一种抗体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13.(2019山东泰安一模,20)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检验各级防空防灾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某中学决定于5月12日组织防空防灾警报试鸣并开
展防灾减灾活动进行演习。在逃生过程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1)听到警报声,同学们迅速逃生,位于 内的听觉感受器能够感受声波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听
觉,这一过程离不开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是由 组成的。
(2)为保证同学们顺利逃生,某同学推开门,让后面的同学通过,他伸肘推门时,上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
肌的运动情况是 。
(3)快速奔跑时,通过 为肌肉收缩提供大量的能量,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的 完
成。
(4)火灾发生时,很多物质因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阻碍了呼吸全过程中的
环节,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
(5)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急情况。这说明人体能调节
,更好地适应环境。
答案 (1)耳蜗 骨、关节、骨骼肌 (2)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3)呼吸作用 线粒体 (4)氧
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5)激素的分泌
解析 (1)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组成。(2)伸肘时,肱二头肌
舒张、肱三头肌收缩,与屈肘时正相反。(3)呼吸作用为肌肉收缩提供大量的能量,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是线粒体。(4)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很强,而且一旦结合,很难分离,就使得血红蛋白失去了结
合氧气并运输氧气的能力,使细胞缺氧而窒息。(5)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大脑皮层的感知导致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急情况,这说明人体能调节激素的分泌,更好
地适应环境。
第二讲 图文转换综合
五、生理结构图
1.(2020云南昆明,25)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①子宫;输卵管是受精的部位;卵巢能产生卵细胞;成熟胎儿和胎盘可
从阴道产出。
方法技巧 对应图示熟记生殖系统的各个组成及功能。
2.(2020江苏连云港,3)如图是消化系统的某些器官。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
A.① B.② C.③ D.⑤
答案 D 图中①是肝脏,②是大肠,③是胃,④是胰腺,⑤是小肠。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
主要器官。
3.(2020湖北宜昌,37)如图为小明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图中④指的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
方法技巧 看解剖图,相当于看对面的人,左右相反。
4.(2020山东聊城高唐一模,11)如图是被子植物有关器官的结构图。图中标注有错误的是 ( )
答案 D D中标注位置为胚芽,不是子叶。
方法技巧 掌握菜豆种子、根尖、花、叶片的结构及功能。
5.(2020北京丰台二模,10)线上学习的同学们每天用电脑上课的间隙,要注意预防近视。下面说法正确的
是 ( )
A.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角膜
B.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C.患近视眼后,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D.在适度的光线下学习或远眺能保护视力
答案 D 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A错误;视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B错误;近视应用凹
透镜来矫正,C错误。
方法技巧 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预防。
6.(2020山东潍坊文昌中学质检,9)如图为血液流经肺泡时的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静脉,其内含有静脉血
B.b为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到组织细胞
C.②内a物质的浓度大于①
D.③的管壁厚、弹性大
答案 B 根据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可判断,①是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A错误。血液流经肺泡周
围的毛细血管时,b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运到组织细胞;a二氧化碳通过气
体的扩散作用由血液进入肺泡,排出体外,导致②静脉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小于①动脉,B正确,C错误。③
是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弹性很小,D错误。
方法技巧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管的特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7.(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12)如图是与生殖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所示的生殖结构属于组织层次,图中1、2、3、4构成了新生植物体的幼体
B.图乙Ⅰ所示的生殖结构属于细胞层次,Ⅱ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图丙结构中,④含细胞核,是发育成雏鸟的结构
D.丙、丁所示结构反映了卵生和胎生两种生殖方式,其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丁
答案 B 图甲所示的种子属于器官层次,而不是组织层次,A错误;图丙的③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受精
后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能发育成雏鸟,C错误;丙、丁所示的卵生和胎生两种生殖方式,都需要经过两
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8.(2020福建龙岩质检,32)李想的爸爸是一名交警。他觉得爸爸是平凡工作岗位上的英雄,烈日下,寒风
里,迎朝阳,送晨曦,在变幻的红绿灯下,站在小小的岗台上,预防事故,惩治违法行为,无畏无私地为人民维
护稳定。如图是李想的爸爸夜间工作中常见的一幕,结合图回答问题:
(1)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摩托车由远而近驶来,摩托车反射的光线,通过折射作用在甲图
(填标号)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驾驶员看到“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后将车停下,这属于 反射。
(3)李警官细心地发现该摩托车驾驶员的手臂有轻微擦伤,但血流已自行停止,这主要是血液中
作用的结果。
(4)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的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刻缩手。请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
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
答案 (1)4 (2)条件 (3)血小板 (4)a→b→f→e→d
解析 (1)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
玻璃体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
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
摩托车由远而近驶来,摩托车反射的光线,通过折射作用在甲图4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形
成视觉。(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因此,驾驶员看到“靠边停车”的交
通手势后将车停下,这属于条件反射。(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板,其中血小板无细胞核,体积最小,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李警官细心地发现该摩托车驾驶员的
手臂有轻微擦伤,但血流已自行停止,这主要是血液中血小板作用的结果。(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
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检查车
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的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刻缩手,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
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a(感受器)→b(传入神经)→f(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d(效应器)。
解题关键 理解反射的类型及特点、反射弧的结构、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下图是被子植
物种子、植株、花、果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一粒种子萌发时,图甲中的 (填序号)会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2)图乙中③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 和伸长区。
(3)图丙中,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 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4)图丁中②由图丙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
(5)某人在采摘园的一株桃树上尝到了多种口味的桃子,这株桃树是通过 (繁殖方式)繁育的。
答案 (1)② (2)分生区 (3)传粉和受精 (4)⑥ (5)嫁接
解析 (1)种子萌发时胚芽即图甲中的②发育成芽,再进一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2)幼根的生长主要
依靠根尖的伸长区(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和分生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3)从开花到结果,
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因为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4)图丁
中的②是种子,是由图丙中的⑥胚珠发育来的。(5)嫁接后成活的植物体所结果实与接穗相同,因此采用
多种不同的接穗,可实现一株桃树上结出多种口味的桃子。
10.如图甲表示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图乙表示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请据图回答:
(1)在图甲中,卵细胞与精子相遇的场所是 (填序号),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在 (填序号)。
(2)图乙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填数字编号)。
(3)图乙中,标号④表示胎儿,若胎儿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则其中的Y染色体来自双亲中的 。
(4)此胎儿分娩后长成的幼儿是单眼皮,则控制单眼皮的基因位于细胞内成对的 上。
答案 (1)A C (2)② (3)父亲 (4)染色体
解析 (1)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并结合的部位在输卵管,即图中的A。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即图中
的C。(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即图乙中的②。(3)因为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性染色
体为X,所以胎儿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亲。(4)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11.(2019山东聊城,29)膝跳反射检查是神经外科检查的常规步骤,图甲为膝跳反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膝
关节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在对正常人进行该项检查时会出现膝跳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是 (用图甲中的标号和
箭头表示),调节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产生“韧带被叩击感觉”的结构位于 。
(2)膝跳反射之所以迅速,除了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外,也与膝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由图乙可知,关节周围由
[ ] 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 ] ,且该密闭结构中含有 ,可以减少骨与
骨之间的摩擦,确保关节的灵活性。
(3)反射弧中的[ ] 是由传出神经的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在膝跳反射发生时,肌肉[a]
,肌肉[b] ,从而牵动小腿骨绕关节活动,发生小腿弹跳现象。
答案 (1)3→4→5→2→1 脊髓 大脑皮层 (2)7 关节囊 8 关节腔 滑液 (3)1 效应器 收缩
舒张
解析 由题图可知,1表示效应器,2表示传出神经,3表示感受器,4表示传入神经,5表示神经中枢,6表示关
节头,7表示关节囊,8表示关节腔,9表示关节窝,10表示关节软骨。(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即3→4→5→2→1。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产生“韧带被叩击感觉”
的结构位于人的大脑皮层中。(2)关节周围由关节囊包裹着,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关节腔,关节
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3)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构
成效应器。在膝跳反射发生时,肌肉a收缩,肌肉b舒张,从而牵动小腿骨绕关节活动,发生小腿弹跳现象。
六、曲线图
1.(2020山东青岛,29)如图曲线表示血液流经身体某部位时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红细胞含量(个/100毫升)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处尿素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答案 C 原尿流经肾小管后,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尿素被浓缩,因此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
高,而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时,尿素没有重吸收进入血液,而大量的水会重吸收进入血液,所以血
液中尿素含量不会升高,C错误。
解题思路 先看图中曲线的横坐标(即自变量),再看纵坐标(即因变量),最后由曲线的上升或下降趋势确
定两者的关系。
2.(2020北京,5)京白梨是唯一冠以“京”字的北京特色果品。果实采收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呼吸高
峰,这是果实成熟的标志。图示为不同温度条件下果实呼吸速率与贮藏时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果实的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B.呼吸作用会消耗果实中的有机物
C.12 ℃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
D.6 ℃条件有利于果实贮藏
答案 C 由图可知,当温度为12 ℃时,在第9天时呼吸速率达到最大,而温度为20 ℃时,在第6天呼吸速
率达到最大,故20 ℃条件下贮藏的果实最先成熟,C错误;京白梨细胞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分
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B正确;由图可知,在温度为6 ℃时,呼吸速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速率,有机物分解
速率低,有利于果实贮藏,D正确。
3.(2020山东泰安,8)如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外界温度低于24 ℃时,人体尿液分泌量大于汗液分泌量
B.随着温度升高汗液分泌量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调节体温
C.随着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会导致体内尿素等废物积累过多,破坏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人体通过排尿和排汗将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
答案 C 尿素可通过排尿和排汗排出体外。由图看出,随着温度升高,虽然尿液分泌量减少,但是汗液
分泌量却急剧升高,通过汗液排出的尿素等废物也会增多,因此,随温度升高尿液分泌量减少时,尿素等废
物不会在体内积累。
4.(2020山东潍坊寒亭一模,19)对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如图。假定6
时、18时分别为日出、日落时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B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B~C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C.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A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答案 C A~B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B~C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
错误;B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少,D错误;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
方法技巧 能够判断一天中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
5.(2020北京丰台二模,7)为探究植被对环境的降温作用,研究人员测量了某地三种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温
度,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4:30时降温效果,树荫地面>草地>陶瓷地面
B.树可以通过遮挡太阳直射降低地面温度,与蒸腾作用无关
C.草地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环境热量使温度降低
D.增加城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
答案 B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表面温度,通过水蒸气蒸发可以降低局部温度,故与蒸腾
作用有关。
方法技巧 掌握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6.(2020山东潍坊文昌中学质检,8)如图是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他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
B.由a至b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从a至b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D.a点时膈肌位置高于b点时
答案 B 由曲线可知,此人20秒内呼吸了6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A正确。由a至b时,肺容量
逐渐增大,说明是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因此B错误,C正确。a点处
于呼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上升;b点处于吸气状态,膈肌舒张下降,所以a点时膈肌位置高于b点时,D正确。
解题关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具备图表的分析能力。
7.(2020山东青岛市南模拟,27)根据图中曲线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1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B.图2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则血管B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图3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吸气过程
D.图4是3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丙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答案 C 图1中,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因为胰岛素可调节糖的代谢,使血糖浓度降低,A
错误;图2中如果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血管B中浓度降低,则血管B应该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B
错误;图3中,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过程,C正确;图4中丙曲线最后
下降,说明最晚开始消化,因此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D错误。
8.(2020湖北襄阳襄州模拟,4)下列对甲、乙、丙三幅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表示健康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尿素浓度的变化
B.图乙是植物放氧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C.图丙中C表示的器官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D.图丙中物质Z会被胆汁乳化、被胰液和肠液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 D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
重新吸收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由图可以看出此物质流经肾小管后浓度变为了0,说明这种
物质为葡萄糖,尿素浓度应该是升高的趋势,A错误;图乙是植物放氧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AB段植物既
能进行呼吸作用,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错误;图丙中器官C是胃,因为胃能初
步消化蛋白质,器官D是小肠,三大有机物都能被小肠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错误。
9.(2019湖北荆门,5)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来影响植物的
生命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容器内的CO2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B段CO2浓度下降,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BC段CO2浓度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D.由于C点低于A点,所以T2时刻植物的有机物重量较T0时刻低
答案 D 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曲线AB段CO2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
作用强度,A正确;BC段CO2浓度上升,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正确;T0~T1(不包括T1时刻)
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得以积累,T1时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
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正确;C点低于A点,则AB段积累有机物的总量高于BC段有机物分解的
总量,因此T2时刻的有机物重量高于T0时刻,D错误。
10.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在强光照下生长
答案 D 从图中看出,光照强度为0时,甲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大于乙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A错误。光
照强度为a时,乙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错误。光照强度为c时,甲与乙两
条曲线相交,即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相同,说明两者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相等,由于甲的呼
吸作用速率更大,因此甲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比乙多,C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甲吸收二氧化碳的
速率更大,说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就更大,积累的有机物也就越多,因此甲更适合强光
照下生长。
11.(2019长沙模拟,12)在适宜条件下,甲、乙两种物质中都加入唾液和胃液进行处理,
两种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是淀粉,乙物质是蛋白质
B.甲物质是脂肪,乙物质是淀粉
C.甲物质是淀粉,乙物质是脂肪
D.甲物质是蛋白质,乙物质是脂肪
答案 B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分解淀粉,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
胃中的胃液能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唾液和胃液对脂肪无消化作用。由图可知,乙物质含量下降,说
明被消化,因此可以是蛋白质或淀粉;甲物质不变,说明不能被唾液和胃液消化,不是淀粉和蛋白质,因此
判断是脂肪。
12.如图是某人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处于呼气状态的是 ( )
A.0→t2 B.t1→t2
C.t1→t3 D.t2→t4
答案 D 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由图可看出,t2→t4,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为正值,说明肺
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处于呼气阶段。
13.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做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
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
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煮熟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的二氧化碳量,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答案 D 因为煮熟的种子已死亡,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瓶内温度、氧气的含量、种子的质量都不
会发生变化,A、B、C不符合题意;因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所以会不断消耗氧气,产生CO2,D符合
题意。
14.如图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A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强
度。据图可知,a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断增加,即光合作用不断增强,A正确;
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
B错误;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光合作用不
再增强,但光合作用仍在进行,D错误。
15.(2019山东青岛崂山一模,36)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市建成多个蓝莓生产基地,
开展休闲采摘,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图一表示蓝莓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
过程,甲、乙表示细胞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二表示光照强度与蓝莓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分析
作答:
图一 图一
(1)图一中甲表示的结构是 ,绿色植物通过该结构的生理活动,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结构[ ] 。
(2)图二中曲线AC段表示的是 。
(3)图三是扶贫小组技术人员测定的透明密闭蓝莓大棚内24小时氧气(O2)浓度的变化情况。其中表示蓝
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的点是 ;该蓝莓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
否积累了有机物 ,理由是 。
图三
(4)为提高产量,果农还要学会科学管理,尤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①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死亡。请解
释原因: 。
②蓝莓传粉不足会造成减产。为了增加产量,果农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条)。
答案 (1)叶绿体 碳—氧平衡 乙 线粒体 (2)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大
(3)B、C 否 一昼夜后密闭大棚内的氧气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植物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
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 (4)①积水会影响蓝莓根的呼吸作用 ②放
养蜜蜂等帮助其传粉(或人工辅助授粉)
解析 (1)图一中甲结构能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说明甲是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即叶绿体;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吸收②二氧化碳,释放①氧气,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乙结构能分解有机
物、释放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说明乙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即线粒体。(2)图二中横坐标是
光照强度,纵坐标是光合速率。AC段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
的增强而增大。(3)图三中,B、C两点都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的点。从
图中可看出D点的氧气含量小于A点,说明一昼夜后密闭大棚内的氧气含量比实验前低,推知植物细胞呼
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植物没有积累有机物。(4)①蓝莓根部
细胞需要呼吸,如果根部积水,会造成根部细胞缺氧,影响蓝莓根的呼吸作用。②蓝莓的花是虫媒花,放养
蜜蜂(或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帮助蓝莓提高传粉率,进而提高产量。
16.(2019湖南邵阳,28)图一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
管;图二是血液流经某器官时一种物质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甲、乙、丙表示器官中相连的三种血管;
图三中,A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在图一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有 (填序号)。
(2)如果图二的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丙血管对应图一中的 (填序号)血管。
(3)图三中的A血管对应图一中的 (填序号)血管。
答案 (1)①④ (2)② (3)⑤⑥
解析 由血液循环途径可判断图一中①④是毛细血管、②是肺静脉、③是上、下腔静脉、⑤是主动
脉、⑥是肺动脉。(1)毛细血管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图中①④为毛细血管。(2)由图二中二
氧化碳在乙处含量下降可知乙为毛细血管,因为在毛细血管处发生物质交换,二氧化碳含量才会下降。
由此可推测出甲中血液应为氧气含量少的静脉血,丙中血液为氧气含量高的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肺部
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多,而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中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
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含二氧
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由此判断丙血管对应图一
中的②肺静脉。(3)图三中的A血管中血液沿血流方向由主干到分支,故A属于动脉,对应图一中的⑤主
动脉、⑥肺动脉。
解题关键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较多,应认真审题,扎实的基本功是解题
的关键。
七、流程图
1.(2020湖北宜昌,3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规律、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
A.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B.尿液排出体外的方向: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
D.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胚胎的方向:母体→脐带→胎盘→胚胎
答案 C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A错误;尿液排出体外的方向:肾脏→输尿
管→膀胱→尿道,B错误;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胚胎的方向:母体→胎盘→脐带→胚胎,D错误。
2.(2020山东菏泽,14)关于人体生理活动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
A.吸气时:外界气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C.排尿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答案 D 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D错误。
知识拓展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
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
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3.(2020海南三模,4)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D.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
答案 C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
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是由丙原始的蕨类
植物进化来的,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C错误。
方法技巧 掌握生物进化历程,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2020山东潍坊文昌中学质检,20)如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D.若②为胃,则血液流经②后,氧气减少
答案 D 由图可知①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由血红蛋白把氧运往
全身各处,A错误;图中虚线由右心室出发,终止于左心房,为肺循环路径,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经过体
循环后,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B错误;若②为小肠,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
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所以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变多,氧气减少,C错误;若②为胃,则血液流经②后,氧
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氧气
减少,D正确。
方法技巧 理解并掌握血液循环路径及体循环和肺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
5.(2020福建龙岩质检,3)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A、B、C代表细胞形成的不同器官
D.A、B、C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 B 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A错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叫细胞分化。由图可知,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B正确。
分化可产生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
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A、B、C代表细胞形成的不同组织,C错误。A、B、C中的细胞虽然形态、结
构和功能不同,但其遗传物质是相同的,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方法技巧 区分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
6.(2020北京顺义二模,7)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C 根据图中箭头可知,X是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A正确。据图可知,图中存在两条反
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②→内分泌腺,B正确。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内分泌腺不能分泌激素,但通过X感受器→传入
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这条途径,肌肉可以收缩,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逃生是神经调节
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方法技巧 掌握人体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原理。
7.(2019云南昆明五华二模,8)如图表示动物细胞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1和2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同
B.B过程示意细胞分裂
C.受精卵和细胞1中染色体数量相同
D.经过A过程后细胞体积增大
答案 C 分裂和分化后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都不变,A错误;由B过程可看出,细胞的形态发生了
差异性的变化,说明B过程是细胞分化,B错误;经过A过程后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没有增大,D错误。
8.受精卵不断分裂,逐步形成胚泡,在此过程中胚泡的体积基本不变。胚泡缓慢移动,最终植入子宫内膜
与母体建立联系,进而发育成胎儿。胚泡早期发育过程如图所示,关于胚泡早期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胚泡形成的最初场所是输卵管
B.胚泡中的细胞的体积随分裂不断减小
C.胚泡中的有机物总量随分裂不断增加
D.胚泡中的DNA总数目随分裂不断增加
答案 C 胚泡阶段还没有形成胎盘,还不能从母体吸收营养物质和氧,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仍来自受
精卵本身的细胞质(或者说卵黄),由于细胞分裂也会消耗能量,需要分解有机物,因此胚泡中的有机物总
量随分裂会不断减少,C错误。
9.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中错误的是 ( )
A.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植物体再散失出去的过程:土壤→根毛→根部导管→茎部导管→叶脉中导管→叶
肉→气孔→大气
B.某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的“旅行路线”: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肛门
C.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中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淀粉、脂肪、蛋白质
D.胚胎发育的过程: 受精卵 胚泡 胚胎 胎儿 婴儿
答案 C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所以各类营养物质
在人体消化道中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是淀粉、蛋白质、脂肪,C错误;根尖的成熟区是植物体吸收水分的
主要部位,水分从土壤中进入植物体再散失出去的过程:土壤→根毛→根部导管→茎部导管→叶脉中导
管→叶肉→气孔→大气,A正确;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食道→胃→小
肠→大肠→肛门,B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胚泡进一步发
育成胚胎,再发育成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的阴道产出,D正确。
方法技巧 在复习过程中,要及时将课本的一些生理活动的知识构建成流程图,简化知识、形象记忆。
10.(2020 5·3原创)如图图示中,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表示进出的物质;图
乙是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题干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 。
(2)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要达到小腿肌肉细胞,需 次经过右心房。
(3)进行亲子鉴定时,需要选取血液中的 作材料。
(4)煤气中毒时,一氧化碳最先进入人体心脏的 (填序号)。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5)图甲中B物质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其中包括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 。
答案 (1)肾脏 (2)1 (3)白细胞 (4)A (5)水
解析 (1)由图乙柱形图可看出,经过本器官后,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氧气减少,说明变成了尿素减少的
静脉血,由此推断此器官为肾脏,形成的尿液含有大量的尿素。(2)经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需要先经过下腔
静脉回到右心房,然后再经过完整的肺循环,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经过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把葡
萄糖送至小腿肌肉细胞利用,可见,整个过程经过心脏2次,但经过每一个腔都只有1次。(3)亲子鉴定主要
是DNA鉴定,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所以选白细胞作亲子鉴定的材料。(4)一氧化碳由肺部毛细
血管进入血液,然后进入肺静脉→左心房,故A符合题意。(5)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少量
的水蒸气。
11.“橘”与“吉”音似,人们常将橘作为吉祥物和贺年赠品。橘的生命周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橘的生命周期,请写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相对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差别:
。
(2)E为香甜可口的橘子,人们食用的橘肉是由D橘花中的结构 发育而成的。
(3)我国有谚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B→C阶段将橘皮色泽鲜红、甘甜的川橘品种
的幼苗从四川移栽到随州某地,发现川橘植株长大、结果后橘皮颜色变浅、橘肉味变得酸涩,这两个事
例说明了生物体的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无系统 (2)子房壁 (3)基因和环境
解析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
官→系统→动物体,两者比较可见,最大的不同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无系统。(2)整个橘子是果实,而果
肉部分从发育结构来说,属于果皮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3)同样的橘树,由于栽种环境的不同,结
的橘子的颜色、口味有很大差异,这充分体现了环境影响性状,但无论差异多大,没有变成其他的水果,橘
子仍旧是橘子,这是由基因控制的,可见,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2.尝试含无毒化学物质苯硫脲(PTC)的品味纸,父母感觉味苦,属味觉者,小丽却不觉得苦,属味盲者。小
丽通过查阅资料证实,能品尝到苦味是由苦味基因(T)控制的,其遗传过程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推测自己的基因组成为tt,则其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
(2)苦味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①] 和[②] 。
(3)母亲 (填“能”或“不能”)产生含苦味基因T的生殖细胞。
(4)父亲传给女儿小丽的性染色体是 (填“X”或“Y”)染色体。
答案 (1)Tt (2)精子 卵细胞 (3)能 (4)X
解析 (1)小丽的一对基因tt,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因此其父亲的细胞中一定有t基因,又由题目叙
述知,其父亲属味觉者,则他一定有T基因。综上,小丽父亲的基因组成是Tt。(2)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
桥梁是生殖细胞,分别是父亲提供的精子和母亲提供的卵细胞。(3)母亲的基因组成是Tt,因此她能产生
两种类型的卵细胞,一种含T,一种含t。(4)小丽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其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
亲。
八、概念图
1.(2020山东菏泽模拟,15)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图甲中Ⅳ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
答案 B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
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昆虫、两栖类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昆虫、两栖类都进行有性生殖,A正确;蝗虫
等昆虫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而两栖类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错误;家蚕、蚊、蝇、蜜蜂等昆虫的发育
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C正确;青蛙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
成蛙四个时期,D正确。
方法技巧 掌握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2020山东潍坊寒亭一模,4)某同学绘制了动物分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处填体温恒定 B.海狮属于类群②
C.水蛭属于类群⑤ D.④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 D 变态发育有两种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节肢动物昆虫纲中有翅的昆虫不一
定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方法技巧 掌握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及特征。
3.(2020山东菏泽模拟,3)概念图能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图是
植物细胞相关知识的概念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功能,①表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表示细胞分裂 B.甲表示细胞质
C.乙表示细胞核 D.a表示保护和支持
答案 A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而①过程指由细胞形成组织,属于细胞分化,A错误;
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因此甲可表示细胞质,B正确;乙
表示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C正确;a表示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D正确。
方法技巧 熟记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的特点。
4.通过学习,你会发现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表中的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
甲 乙 丙
A 神经系统 脑 脑神经
B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C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D 血管 静脉 肺静脉
答案 D 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丙三个概念间的关系应该是甲包含乙,乙包含丙。血管包括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而静脉包括肺静脉等,D正确;脑不包括脑神经,A错误;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它们是血
液的两种不同成分,是并列关系,B错误;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反射弧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没有包含关系,C
错误。
5.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
A.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
B.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维生素
C.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D.肾单位、肾小管、肾动脉、肾静脉
答案 C 由图可看出,四个概念间的关系应是甲包含乙、丙、丁,而乙、丙、丁三个概念是并列关
系。呼吸道不包括肺泡,A错误;维生素不属于激素,B错误;肾单位不包括肾动脉和肾静脉,D错误。
6.(2019湖南衡阳,20)刘林同学学习《生物学》后,尝试用如图表示相关概念间的包含关系,下列选项中
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
1 2 3 4
A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 大脑
B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消费者
C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油松
D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注射疫苗
答案 C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油松属于裸子植物。
7.(2020湖北宜昌,56)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很多水果、蔬菜采摘园。结合所
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小小的采摘园都是由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将图1中的概念补充完整:
图1
A. B. C. D.
(2)图2表示弱光照下,采摘园植物叶肉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Ⅰ代表线粒体、Ⅱ代表叶绿体)之间、细
胞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情况(①②③④表示气体,箭头表示方向),则①是 ,②是 ,③是
。
图2
(3)若你是扶贫技术员,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摘园的品质和产量,请你提出三条好的指导意见。
(4)从生态环保的角度,你觉得在进行现场采摘中,有哪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