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课)说课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说课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属于实用性质的文章。科学文艺作品蕴涵丰富,体裁多样。有些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说明。
学习实用性的文章对于同学们认知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析 人与自然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
2、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分析课文
3、揣摩语言,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课文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课堂练习与评价,激发学生的深度解读,拓展延伸环节的话题训练,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提炼。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2、尝试运用说明文相关知识分析课文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该吸取哪些教训。
说课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
学情分析《敬畏自然》——宏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微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地理学科说课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和谐教学五环节
语文新课教学模式感知、品悟、探究 教学模式 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对后文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在整体感知环节以学生默读为主,“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在拓展延伸环节,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进而了解文体特点
在品析语言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说课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词语解释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
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
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
为20000平方公里,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五十年代
罗布泊仅为450平方公里。1972年罗
布泊完全干涸。说明文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总分式
并列式
层进式
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运用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分析课文。
体会语言特色,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吴岗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给下列重点字注音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无垠 边缘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
和煦:
干涸:
沧海桑田:
无垠:
学案中题目设计意图双基教学永远都要落实到实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从文中找出能点明现状的关键性词语。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找出关键性词语 。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找出关键词。
——文中还提到了哪些同样的悲剧? 学案中题目设计意图
在默读课文的同时,筛选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课文举事例、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
罗布泊 荒凉
逻辑顺序层进式品析语言 学习写法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品析下列句子设计意图从说明方法角度来体会语言特点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多立方米。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品析下列句子设计意图体会本文语言特点:真实性、准确性。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品析下列句子设计意图从修辞角度体会语言特点分析课文举事例、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
罗布泊 荒凉逻辑顺序真实性、准确性,(抒情性、形象性。)
层进式报告文学归纳概括 深化主题 教师提问:
作者对罗布泊的消逝怀着怎样的感情?(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题目设计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难点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面对作者的呼声,同学们又作何感想?你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面对日益变化的生态坏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题目设计设计意图对本文教学难点的巩固,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如果你是世纪老人,你该如何向人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要言之成文。题目设计设计意图在“说”的基础上,实现“写”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课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原因青海湖
月牙泉设计意图更加直观的触动学生的心灵。说课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自主学习
教师点拨小组探究大组汇报理解内容
参与学习自主发言夯实基础
感知文意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说课环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无处不在”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