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检测试卷(试卷+答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检测试卷(试卷+答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3 15:15: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宁波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孟子的人生抉择,唐雎的不畏强暴,宋濂的艰苦求学,以及范仲淹等词人的豪情壮志,在这场心灵之旅中,你有何收获?请跟随向导的步伐,让我们再次穿梭时空,丰富自己的行囊。
一、书写(3分)
在这场整理记录中,请你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梳理与探究(21分)
请阅读向导说的话,完成任务。(5分)
追求,是我们生命灿烂的法宝。既然可以负箧曳xǐ 寻找光明,那我们就没有理由被禁锢在黑暗中;既然可以展翅飞向辽阔的蓝天,那我们就没有理由惧怕霹 lì的阴遏;既然可以突破束缚驰骋原野,我们就没有理由裹足不前;既然可以冲入险境博击风浪,就没有理由苟且退缩。mǎng mǎng人世,唯有追求,方可为生命戴上桂冠。
⑴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分)
①xǐ ▲ ② lì ▲ ③mǎng ▲
⑵根据语义,为文中加点字“冠”选择正确读音:( ▲ )(1分)
guān B. guàn
⑶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1分)
▲ 改为 ▲
在旅途的间隙,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益智小游戏吧。
2.游戏一:主题词联想填空。(10分)
意象 联想 代表诗句 出处
霜 秋冬、恶劣环境 (1) ▲ , ▲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秋思》
苍鹰 (2) ▲ (3) ▲ ,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白发 衰老、壮志难酬 (4) ▲ , ▲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把酒问姮娥: ▲ , ▲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黄花 秋季、失意 (6) ▲ ,秋容如拭。 《满江红》
3.游戏二:请勾连课内语句,解释课外材料中的加点字。(4分)
课外材料 翻译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岘山亭记》) (1) ▲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三国演义》) (3)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饮马长城窟行》) (4) ▲
4.游戏三:大家来找茬,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C.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陈与义等。
D.秋瑾,近代民主革命战士,自称“鉴湖女侠”,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精彩阅读之旅(60分)
第一站 战国(29分)
在抗击疫情中,医护人员不顾生死、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在河南暴雨时,武警人员争分夺秒、义不容辞地抗洪抢险。“义”的理念一直流淌在中华人民的血脉里,让我们追溯往昔,梦回战国,感受先人的那份情怀。(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②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③劝我者也,何故止我?”(《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今:若,如。②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③如:应该。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2) 不可以不益急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7.比较【甲】【乙】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孟子和墨子在阐述“义”的理念时,观点和论证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战国也是一个群狼环伺,弱肉强食的残酷时代,而优秀的外交官却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灭强敌于谈吐之间,转成败于鼓舌之中,请你参与“品外交语句,赏人物魅力”活动,完成8-12 题。(19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 魏策》)
【乙】孟尝君①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②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③上,有土偶人与桃梗④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⑤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⑥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选自《战国策 齐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齐国宗亲。②人事:人世间的事情。③淄:淄水。④土偶人:用泥土捏的人;桃梗:用桃木枝刻的人。⑤挺:揉捏。⑥四塞:四面都有要塞。
【释文意】
8.根据文意,为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2分)
(1)固( ▲ )A.结实,牢固。 B. 坚决地;坚定地。 C.本来。 D.坚硬。
(2)如( ▲ )A.往;到……去。 B.依照;遵从。 C.像;如同。 D.如果;假如。
9.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分)
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品虚词】
11.参考示例,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语气和情感意味。(4分)
【示例】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一个“耳”字表限止语气,充分表达了秦王看不起平民的情感,他认为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赏人物】
12.唐雎成功制止秦王吞并安陵国的企图,苏秦劝阻孟尝君进入秦国的想法,两位都是极富智慧的臣子,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修辞手法,对比分析两位人物在说话方式上有何不同。(6分)

第二站 宋朝(7分)
▲ 湖上与张先①同赋
[宋] 苏轼 ( https: / / www. / chaxun / zuozhe / 9.html )
凤凰山②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③。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④。
【注释】①张先 ( https: / / www. / chaxun / zuozhe / 108.html" \t "https: / / www. / chaxun / list / _blank ):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②凤凰山:在杭州南。③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④“欲待”三句:化用钱起 ( https: / / www. / chaxun / zuozhe / 172.html" \t "https: / / www. / chaxun / list / _blank )《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句。
13.请为这首词选择合适的词牌名( ▲ )(2分)
临江仙 B.定风波 C.江城子 D.渔家傲
14.词中的“芙蕖”、“湘灵”均喻指 ▲ ,“双白鹭”则喻指 ▲ 。(2分)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关键词句简要分析。(3分)

(三)第三站 明清(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杂体(二首)》 ( https: / / www. / chaxun / list / 2949866.html" \t "https: / / www. / chaxun / zuozhe / _blank )宋濂
英英匣中剑,三尺秋水明。
上有七星文,时作龙夜鸣。
铸此双雌雄,云是欧冶生①。
鹈膏②久不施,绣涩玄痂成。
愿借赤凤雏,衔上白玉京③。
为国斩佞臣,坐见泰阶平。
【注释】①欧冶生:欧冶子,中国古代铸剑鼻祖古人。②鹈膏:用以涂刀剑,使不生锈。③白玉京:天帝所居之处。这里指朝廷。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喜欢) B.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C.既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D.援疑质理(询问)
1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既加冠 既出,得其船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其境过清
18.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 ( https: / / baike. / doc / 5352830-558828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结合【甲】【乙】两则材料,试分析为何宋濂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6分)

19.名著阅读(4分)
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名字都隐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位,结合名字含义和内容情节,仿照示例分析讽刺手法的运用。
A.《儒林外史》周进 B.《儒林外史》 匡超人
C.《儒林外史》王惠 D.《格列佛游记》慧骃 野胡
示例:范进的名字是“进”,有上进、考中进士的意思。范进一生追求功名,醉心科考,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但是中举后喜极而疯,被打清醒以后也没有追求人格的上进,反而走向贪污和放纵,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摧残人性的讽刺。

第四站 立足当下(10分)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聆听王稼琼校长的谆谆教诲,感受师者对学子亘古不变的人生期许。
选择与坚守——王稼琼在北京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典礼上讲话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2021届的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当思源碑前不断定格抛学位帽的瞬间,当毕业歌开始回响在天佑的舞台,属于同学们的毕业季,就这样如期而至。今天,大家最后一次以2021届在校生的身份欢聚在一起,既是与过去告别,也是向未来致敬。你们精研苦学、圆满完成学业,或继续深造,或开启职场人生,数载寒窗,终于走到“开花结果”的时刻。在此,我代表学校真诚地祝贺你们!并向辛勤培育你们成长的父母、师长致以崇高的敬意!
  校园生活虽短,却留下你们许多特殊的印记。打卡刷码、在线学习,你们为抗疫大局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你们在国庆70周年的天安门广场展现了交大学子的风采;你们在科研中增长了最前沿的知识,在实践中练就了过硬的本领,还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培养了全面的素质,面对远大前程,“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交大母校由衷地期待你们!
  对母校来说,学生的毕业就是孩子的远行,满怀期望的同时,也少不了挂念和担心,你们将逐渐融入社会,社会上的一些群体特征会在你们身上体现出来。大家所处的是一个负重前行、不进则退的竞争时代,非常理解社会上许多年轻人由于生存发展压力出现焦虑、困惑和彷徨情绪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全社会长期共同的努力才行。对于我们交大学子来讲,离别之际我想有两句话讲给大家,一起共勉。
  一是修炼格局、理性选择。
  我在一位年轻人的朋友圈里看见过这么一段转载: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眼界,站在2楼往下看,也许是一地鸡毛,登上20层高楼再看,却处处是美景,风光无限。修炼格局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修炼格局能够帮助我们遇事往高处站、往远处看,少一些纠结烦躁,多一些理性选择。大家在大学校园里收获了很多知识、掌握了许多才干,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收获就是选择能力的提高。大学中有一次次的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科选择、研究方向选择,乃至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在不断的选择过程中,大家逐步成熟起来,形成了更加成型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更加丰富的知识内涵、不断扩展的视野和对社会更加全面的认识。
  投身社会以后,大家可能还会面临多次职业和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我们国家的产业发展特征类似,我们社会习惯的学业和职业选择也存在“潮涌现象”,就是大家都往近期收益相对好的一些专业和行业聚集,较少考虑自己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当前,很多热门的行业和职业日趋饱和,同时又受到人工智能等新趋势、新业态的挑战,大家所感受到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很多就是来源于这种过度同质化的竞争。我希望交大学子投身社会以后能够不断修炼格局、坚定自我认知,发现内心热爱,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发展领域。母校也愿意搭建大家终身学习和交流的桥梁,尽力帮助大家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二是知行合一,矢志坚守。
  选择固然不易,但更难的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并为之日复一日地努力,哪怕暂时还看不到成功,也绝不气馁。我们现在都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如果没有历代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矢志不渝的坚守和奋斗,绝没有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强起来的辉煌历程。知行合一是交大人的精神,矢志坚守也是交大人的品格,学校“百岁院士”徐叙瑢教授为填补空白终生致力于发光学领域的研究,终于让中国发光学走向世界舞台;“全国劳动模范”、2000级硕士校友净文常,扎根雪域高原30多年,拉日铁路建设期间,他翻越雪山、走访村落、徒步勘察雅鲁藏布江峡谷200公里,终于攻克了拉日铁路建设的世界性难题。交大人在各自的领域中诠释了执着与坚守的价值。你们是交大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坚守是你们人生必需的历练,希望你们无论去往何方,都能坚守信念和选择,任凭风吹雨打,始终扎根土壤、心向阳光。
同学们,此刻我们站在操场上,未来正如眼前的这条跑道,请大家选好赛道、笃定出发,自信起跑。无论跑道上的你们近或者远、快或者慢,母校永远会为你们呐喊助威、永远是你们的加油站和避风港,人生路遥、让我们彼此守望!
20.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是王稼琼校长在北京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典礼上专门讲给那些即将要开启职场生涯的学子的讲话。
B.王校长认为当今是一个负重前行、不进则退的竞争时代,他非常理解社会上许多年轻人由于生存发展压力出现焦虑、困惑和彷徨情绪的现象。
C.王校长在朋友圈看到过一则转载:站在2楼往下看和登上20层高楼再看,所见到的景色是一样的。
D.我们社会习惯的学业和职业选择存在“潮涌现象”,就是大家都往长远收益相对好的一些专业和行业聚集,较少考虑自己的兴趣、特点和能力。
21.就“知行合一,矢志坚守”这一观点,作者举了徐叙瑢和净文常两个事例来证明,你能参照文章写法,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补充一个事例吗?(不一定要是交大人)(3分)

22.某新闻报刊想选用这篇文章,你觉得最适合放进哪一板块,并陈述理由。(4分)
A.人物通讯 B.要闻回顾
C.教育智慧 D.教学改革
我选择( ▲ )理由: ▲
写作实践(36分)
23.阅读下面漫画,描述画面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6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30分)
我们本次旅行伴随着王稼琼校长的毕业讲话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王校长送给即将毕业的学子两句话:一是修炼格局、理性选择;二是知行合一,矢志坚守。这两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本次时空之旅你的收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文言文常见语气(1)表疑问;(2)表陈述;(3)表感叹;(4)表祈使;(5)表停顿,舒缓语气;(6)表限止。(7)表反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三单元答案
1.(1)屣 雳 莽(2)A (3)博改为搏
2.(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2)拼搏、奋进、勇敢等合理即可
(3)左牵黄,右擎苍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被白发,欺人奈何?
(6)为篱下黄花开遍
3.(1)增广,扩大,扩充(2)停止(3)热水(4)赠送
4.B
5.(1)这(2)更加
6.(1)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2)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干这件事吗?
7.观点:甲文舍生取义,乙文万事莫贵于义,贵义于其身(找出一条依据就可以),两人都觉得义是最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
论证方法:都用了比喻论证。甲文把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乙文把为义比作耕地。
参考译文:墨子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帽、鞋不如手、脚珍贵。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自身珍贵。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所以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8(1)C(2)A
9.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
10.(1)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吗?
(2)这次(现在、如今、今天)臣来齐国,当我经过淄水时,看见一个泥偶和一个木偶在那儿说话。
11.(1)“也”表在这里感叹语气(陈述也算对),充分表达了秦王的色厉内荏,面对唐雎拔剑而起,担心自己生命受到威胁,也表现了对唐雎胆识的敬佩和欣赏。
(2)“矣”表陈述语气,您一旦进入虎口,臣就不知道您要从哪条路逃生了,充分表现了苏秦对孟尝君进秦国的担忧。
12.唐雎说话更加强硬、决然、刚强,(1分)面对强敌,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1分)列举几位刺客,表明自己斗争之心,体现出一种慷慨激昂、勇敢无畏的性格(1分);而苏秦说话比较委婉柔和,(1分)因为他是在给孟尝君提建议,采用了讲故事(寓言)的方式,(1分)把孟尝君比作桃梗来说明他进入秦国的下场,体现出苏秦的智慧。(1分)
参考译文:孟尝君田文准备前往秦国,劝他不去的人成百上千,可是他都一概不听.苏秦也要劝阻他,孟尝君说:“人间的事我已经都懂了,我所没听说过的,只有鬼神的事而已.”苏秦说:“臣这次来见贤公,本来也不敢谈人间的事,而是专门为讨论鬼的事求您接见.”
孟尝君就接见了苏秦.苏秦对孟尝君说:“这次臣来齐国,当我经过淄水时,看见一个泥偶和一个木偶在那儿谈话,木偶对泥偶说:‘你是西岸的土作的,用土把你捏成一个人,今年八月雨季时,淄水一上涨,您可就被冲坏了.’土偶说:“你的话不对,我是西岸的土不错,我冲坏后还是西岸的土.可是你是用东岸桃木所雕刻的木偶.就因为你是用木头雕刻的人,雨季一到淄水一来,水就会把你冲走,到那时你将不知道漂泊到何处.’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强国,恰如一个能生吃活人的虎口.您一旦进入虎口,臣就不知道您要从哪条路逃生了.”因此孟尝君就打消了西去秦国的打算.
C
弹琴女子 听琴人(或者苏轼和张先写出一个)
作者把弹琴女子比作湘水之神,充分体现了他对女子高超琴技的欣赏、仰慕,而结尾没有寻觅到女子又流露出淡淡的遗憾。
D
B
宋濂年少时渴求知识,勤奋用功,注重诚信,因为家里贫穷没有书可以看他就借别人的书抄写来读,手冻僵了也不懈怠,不敢超过还书时间;他尊敬老师,谦虚好学,去很远的地方求学,被斥责了也没有任何怨言,而是脸色更恭敬,礼节更周到,这成就了他的文学积累,而除此之外,他还有爱国忠贞,替朝廷除去奸佞的高尚品德,在诗中,宋濂想举剑斩佞臣,这种胆识气度是能列为文臣之首的重要原因。
示例:慧骃是马的名字,是作者理想中的完美生命形态。而野胡却是与人类相似的一种生物,没有思想、本性恶劣,它与品德高尚、能力卓越的“慧骃”形成了鲜明对比,智慧的名称被用于马,野蛮的名字却被用于人,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劣性、阴暗面的讽刺。
B
例如: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但是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坚持去做繁琐的工作,从不轻言放弃,终于发现了最美丽的颜色。
选择C,(1分)这是王校长给毕业学子的演讲,临别之际勉励他们要修炼格局、理性选择,要知行合一,矢志坚守,充分体现了一位教育者的教育智慧,(结合内容分析智慧2分),
人物通讯是报道某一人物的言行事迹,要闻回顾侧重重大事件,教学改革侧重新的变化,都不太适合。(排除其他选项1分)
23.画面中间是一位父亲,他拿着小刀在右边大佛的手臂上刻下了“到此一游”四个字,而他回过头,神色震惊,因为他的儿子背着书包,也拿着刀在他的背后刻下了“到此一游”四个字,并微笑着说:“爸爸,我是跟你学的。”漫画揭示了旅游中游客存在破坏景色、破坏文物的不良现象,而这种现象也会被带给下一代,呼吁了文明旅游,端正行为,重视身教,别把不良行为带给孩子。(内容4分,寓意2分)
24.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四) 23 24
得分
一、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梳理与探究(21分)
1.(5分)(1)①xǐ ② lì ③mǎng
(2)( ) (3)______改为________
2.(10分)(1) , 。
(2)
(3) , 。
(4) , 。
(5) , 。
(6)
3.(4分)(1) (2)          
(3) (4)          
4.(2分)( )
得分
评卷人
精彩阅读之旅(60分)
第一站 战国(29分)
(2分)(1) (2)
(4分)(1)
(2)
7.(4分)
8.(2分)(1)( ) (2)( )
9.(3分)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
10.(4分)(1)
(2)
11.(4分)(1)
12.(6分)
(二)第二站 宋朝(7分)
得分
评卷人
13.(2分)( )
14.(2分)
15.(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第三站 明清(14分)
16.(2分)( )17.(2分)( )
18.(6分)
19.(4分)
得分
评卷人
(四)第四站 立足当下(10分)
20.(3分)( )
21.(3分)
22.(4分)我选择( )理由:
三、写作(36分)
得分
评卷人
23.(6分)
得分
评卷人
24.按要求写作。(30分)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