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3 14: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课程标准
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等内容。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思考: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人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1.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机制
自然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流动的?
【思考】
1.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2)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人类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如何流动的?
【思考】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
※人类系统运行产生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
1.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2)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工业革命前: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全球变暖
根据人类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分析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思考】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 请说明理由。
思考:
3.分析图1.14,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系统类型 物质和能量来源 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性 系统的稳定状态
自然系统 太阳能 循环流动 丰富 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
人类系统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 单向流动 单一 不具有调节能力,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思考: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 请说明理由。
自然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物质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生物多样性也保证了自然系统的弹性,使自然系统能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人类系统的运转完全依赖于自然系统,人类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系统的运转条件和方式。大多数人类生活在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当中,维持人类系统所需的自然资源来自自然环境提供的供给服务,人类系统将无法消纳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由调节服务来降解。当人类索取和排放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能力时,就会干扰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转,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就会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臭氧洞、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这就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
思考:
3.分析图1.14,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类系统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活动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如果残留在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人类损害了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思考:
2.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案例一:科学研究人员表示,美国人成为地球上资源使用量最高的人群之一。平均而言,一个美国人的能源消费量相当于墨西哥人的6倍,中国人的13倍,印度人的31倍,孟加拉国人的128倍,坦桑尼亚人的307倍,埃塞尔俄亚人的370倍。此外,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加拿大,位居全球第二。美国人只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却制造了全球一半的固体废物。
案例二:非洲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长迅速,年均自然增长率超过了2%,人口快速增长,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粮食供应压力巨大,人们只能缩短轮种周期,从而导致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而且城乡主要生活燃料来自薪柴,为了获取更多薪柴只能砍伐森林。在草原牧区增加载畜量,最终使生态失衡,生态环境恶化。这样形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最终使粮食极度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制约,导致政局动荡。
以上两个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思考:
美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过度
非洲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
目前发达国家主要是消费过度引起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环境问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个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
根据材料 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思考】
2.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案例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煤的燃烧,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剧增;内燃机的出现造成了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案例四:科技应用于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使能耗降低,资源利用率提高,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得到改善。清洁技术的不断开发,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降低。
思考: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两个案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促进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资源和废弃物数量增加;
(2)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越大;区域差异显著。
(3)技术水平:一方面,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 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问题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关系
为了获取林木资源,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森林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出现了资源枯竭;同时森林的调节服务功能下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出现了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此外森林的文化服务功能下降,降低了人们的舒适感等。
举例说明环境的不同服务功能受到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
环境问题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关系
在干旱区过度引水,导致干旱缺水,水资源的供给服务功能受到影响,产生水资源知缺问题,同时又会导致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还会由于流域缺水而引发污染物质累积、水体净化能力减弱、调节功能下降等环境污染问题。从整体性的角度考虑,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一个整体,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危害也是多样的。
举例说明环境的不同服务功能受到危害会产生什么影响?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降低
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
降低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1.损害了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思考】
1.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例如人类排放的大气,大量细颗粒物等,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形成雾霾天气)
2.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例如,DDT在环境中难降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思考】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 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思考】
有些污染物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20世界60年代,科学家发现DDT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DDT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
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如何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考】
环境问题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例如:许多贫困地区生态破坏发展经济,容易导致自然环境退化退化的环境反过来又制约经济的发展,构成贫困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案例分析:日本琵琶湖的污染治理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日本的“母亲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琵琶湖附近人口大量增加,工厂大量出现。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湖中,琵琶湖出现严重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并在1971年至1972年达到高峰。水质恶化导致琵琶湖丧失了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的供给能力,也损害了琵琶湖的水质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功能,芦苇、河边森林的减少也表明琵琶湖支撑服务功能受到危害。
1.结合材料说明琵琶湖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说明琵琶湖污染产生的危害?
案例分析:日本琵琶湖的污染治理
1972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制定琵琶湖治理的相关政策,控制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组织全民参与琵琶湖的治理,同时注重对水源地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日本政府对琵琶湖周边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实行了综合整治。当地政府通过修建城市下水道、农村生活排水设施、联合处理净化槽,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制定鼓励环保型农业政策,与当地农民协商减少50%的化肥使用量,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在重点污染行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可再生和再循环使用的产品和材料,降低工业污染;还采取多种措施,如疏浚河底污泥、在河流入口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对入湖河流直接净化。
3.结合材料说明日本琵琶湖水污染的治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 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图1.19)。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环境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收入水平低的社会群体很少产生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贫穷会加剧环境恶化;
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关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不仅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拐点岀现。
▋活动●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思考:
2. 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
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唯一与经济水平相关联,也不会自动发生,而是有赖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政策的严格实施,以及技术进步的支持
3. 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不是
思考:
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 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图1.19)。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活动●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
全球环境变化
产生机制
影响因素
主要危害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过程示意图,此问题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图所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土壤酸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石漠化
2.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过度放牧 B.大水漫灌 C.大量施肥 D.围湖造田
C
B
珊瑚礁为全球10%的经济鱼类和近30%的其他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环境,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珊瑚礁出现严重退化。据此完成下列题。
3.下列造成珊瑚礁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季节变化,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B.药用价值高,珊瑚遭大量采挖
C.河流注入,陆地水使水质变差 D.经济鱼类多,珊瑚遭大量啃食
4.珊瑚礁退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危害有( )
A.海浪对海岸侵袭加剧 B.沿海地区水质下降
C.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 D.导致渔业发展停滞
B
A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