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清镇二中教育集团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二中教育集团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13 16:27:22

文档简介

清镇二中教育集团2013-2014学年02期期中质量监测卷
七年级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选择题,60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第一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从统一到灭亡只经历了( )
A、19年 B、29年 C、37年 D、47年
2.唐朝洛阳的一位商人,要到涿郡(今北京)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要经过(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沟通了涿郡和余杭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北宋兵败议和 B、增加北宋人民的负担
C、使宋辽之间长久和平 D、有利于宋辽两国经济文化交流
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
A、她的年号是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7.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和“武状元”,那么“武状元” 最早出现于(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8.唐朝制造的的农业工具有(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
10.“精忠报国”、 “直捣黄龙”、“莫须有”这些成语故事直接关联的人物是( )
A、杨家将 B、狄青 C、文天祥 D、岳飞
11.“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
1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3.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 )
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交子
1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
A、江西景德镇 B、河南汝州 C、河北曲阳 D、河南开封
15.“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 C、完颜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机
1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8.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张骞通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遣唐使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19.岳飞《满江红》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匈奴”指(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20.《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 )
①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②战国七雄 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④宋金南北对峙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题(21题14分,22题14分,共28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9%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具体有哪些发展?(2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何时完成(4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
(4)在南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今天我们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2分)
22.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材料二: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1)材料二所说的“太宗皇帝真长策”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这种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6分)
(2)请从以上图片、文字材料一二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这种制度的历史作用。(4分)
(3)唐朝时期这一政策促进了哪一文学形式的发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利用所学知识回答)(4分)
三、综合问答题(共12分)
23.历史探究题(12分)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探究,请回答: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反映了唐朝哪一位皇帝对民族关系的正确认识?他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首领共同拥戴为什么?(3分)
(2)列举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两例。(2分)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3)请列举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2分)
(4)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2分)
(5)深入探究:通过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3分)
清镇二中教育集团2013-2014学年02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卷
七年级   历史
姓 名
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区(居中)
缺考
违纪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公整,笔记清楚。
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二、材料分析题(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2分,共40分)
21.(1)


(2)
; ;
(3)


(4)


22. (1) ; ; ;
(2)


(3) ;


23.(1)
; ; ;
(2)


(3) 战: ;
和: ;
(4)



(5)




答案:
选择题
1-5:BACDA 6-10:DCBCD 11-15:DCDAB 16-20:BACAB
二、非选择题
21.(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任答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如果只回答南方比北方发达或南方超过北方只给2分)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南宋完成(2分)
(3)中原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2分)南方气候湿热,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发展;(2分)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分)
(4)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坚决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工业企业;制订环保举措,加强监督与管理。(言之有理即可)
22.(1)答:科举制(2分)。隋炀帝(2分)。皇帝或统治者(2分)
(2)答:有利于不同阶层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2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2分)
(3)诗歌;因为唐玄宗时规定进士科考试增加诗赋的内容。
23.(1)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回纥首领为封怀仁可汗;唐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任选其中两例)
(3)战:郾城大捷 和:澶渊之盟
(4)参考答案:有利于促进民族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5)参考答案:①历史上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地区发展。
③处理好民族关系,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