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重难点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 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结合各文明古国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理解古代文明多元发展特点形成的条件,增强时空观念。 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知识梳理
人类文明的产生
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代表性文明的特点
早期文明呈现的特点:多源性、多元性、独立发展
原因: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如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交通不便等的因素
难点突破
一、古代世界的多元文明
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古代东方地域特征为大河文明,经济上体现为农耕经济发达,政治上多实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罗马的地域特征为海洋文明,经济上体现为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古代文明 地理环境 主要文明成果
古巴比伦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古埃及 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古印度 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逐步得到开发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古希腊 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小国寡民 民主政治、哲学
2.如何认识多样性的世界文明
(1)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价值评价。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发展的一个积极和重要的因素。
(2)要正确认识文明差异与国际冲突的关系。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各种暴力冲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也不是不同文明相互关系的唯一方面。国家间的冲突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冲突,只要现实的利益问题得以解决,一切文明或文化问题的雾纱都会消退。
(3)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差异、矛盾、冲突的一面,更要看到它们统一、共存的一面,积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
(4)全面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长短优劣。
课时训练
1.在距今八千年前后的土耳其恰塔尔休于遗址中,出土了较昂贵的石钵、石镜,以及有物主符号的陶器等陪葬品。据此可推知该地( )
A.早期国家形成 B.文字体系出现
C.私有现象产生 D.阶级矛盾尖锐
解析 据材料“出土了较昂贵的石钵、石镜,以及有物主符号的陶器等陪葬品”可知,陪葬品比较昂贵,陶器刻有物主符号,这表明该地出现财产私有现象,故选C项;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标志着早期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物主符号不等于文字体系,排除B项;阶级矛盾指不同阶级之间因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和要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答案 C
2.古代埃及神化法老并设官员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古代印度以严格的种姓制度进行社会治理;古代希腊则出现了众多城邦,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早期世界文明不同发展特征的形成主要源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的时间不同 B.宗教信仰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别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被人为隔断 D.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解析 根据材料“古代埃及神化法老并设官员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古代印度以严格的种姓制度进行社会治理;古代希腊则出现了众多城邦,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说明古代印度形成宗教等级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根据所学古代印度位于恒河流域,以农业为主,形成中央集权,古代希腊位于地中海,以工商业为主,形成民主政治,故选D项;根据所学,古代希腊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工商业不是畜牧业,排除A项;宗教信仰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别是表现不是根源,排除B项;根据所学当时东西方受到自然的阻碍不是人为隔断 ,排除C项。
答案 D
3.(2022·唐山期末)《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这说明法典( )
A.具有鲜明的阶级特色
B.带原始同态复仇的痕迹
C.传递出公平正义理念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解析 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不同阶层的人的矛盾纠纷,制定了不同的惩罚措施,具有鲜明的阶级特色,故选A项;同态复仇是原始社会中一种复仇的习俗,当氏族部落成员遭受其他氏族部落成员的伤害时,则对后者施以同样的伤害,即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指法律予以保护的私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答案 A
4.(2022·襄阳期末)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此规定( )
A.保证了高级种姓血统的纯正
B.体现出种姓职业世袭化特征
C.说明印度的政治受宗教控制
D.强化了刹帝利与吠舍的差别
解析 据材料“假若任何出生低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对人的等级有严格的限制,即低等级的人不能进入高等级职业,否则将会被流放,故选B项;材料只是提到低等级的人从事高等级职业的规定,与种姓纯正无关,排除A项;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政治服务的,排除C项;此规定限制的是低等级人,不仅仅只有这两个等级,排除D项。
答案 B
5.(2022·承德期末)据记载,在古代雅典,公民不会因为照顾自己的家而忽视国家,即便是那些忙于业务的人也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观念。这些记载说明,在古代雅典( )
A.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B.公民参政意识强烈
C.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民主政治渐趋衰落
解析 根据材料“即便是那些忙于业务的人也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观念”,可知当时雅典公民热心关注城邦的政治生活,将城邦的政治理念融入内心,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意识强烈,故选B项;材料并未说明公民参政的具体方式,只是强调公民参政的意愿强烈,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权利,排除C项;材料中雅典公民积极关注城邦的政治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参政意识强烈,说明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依然处于繁荣阶段,排除D项。
答案 B
6.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收入低的下层公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刺激了他们的参政积极性,“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为城邦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保障,可见这种政策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A项;“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要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是手段,不是该政策的目的,不符合题旨,排除D项。
答案 C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诞生出来。
——[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上述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世界早期文明大多出现于大河流域,其次,我们还应该明确“文明”产生的标志,即国家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选择材料中所列举的任一文明进行论述,如果我们选择两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进行如下阐述: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下游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古代西亚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
(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世界早期文明大多出现于大河流域,即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有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生存和生产,有利于文明的产生;文明产生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
答案 (1)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下游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古代西亚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等。(从文字、城市、早期国家等角度回答)
(2)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生存和生产,有利于文明的产生;文明产生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