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07 离子检验专题突破(1)(讲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07 离子检验专题突破(1)(讲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04 10: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离子检验专题突破(1)
【方法与规律】
1、检验离子的“四种方法”
(1)生成气体,如NH4+、CO32-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 、SO42-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Fe3+、苯酚的检验
(4)焰色反应: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
2、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样,加入…… 有……生成  ……的是……
以SO42―的检验为例: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42-
3、常见阳离子的检验与推断依据
(1)H+
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②甲基橙溶液:变红色
③pH试纸:变红色
(2)NH4+
①试剂:浓NaOH溶液(加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NaOH浓溶液并加热,放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气体
③离子方程式:NH+OH-NH3↑+H2O
(3)Fe3+
①观察法:溶液呈棕黄色
②KSCN溶液: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溶液呈红色
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 (红色溶液)
③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或通入氨气或加入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红褐色沉淀)
④苯酚溶液:加入苯酚溶液,溶液呈紫色
离子方程式:Fe3++6C6H5OH →6H++[Fe(C6H5O)6]3-(紫色溶液)
(4)Fe2+
①观察法:溶液呈浅绿色
②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离子方程式:3Fe2++2FeCN)63—===Fe3[FeCN)6]2↓(蓝色沉淀)
③NaOH溶液: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离子方程式:Fe2++2OH-===Fe(OH)2↓(白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沉淀)
④KSCN溶液、氯水:加KSCN后无颜色变化,再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
离子方程式:2Fe2++Cl2===2Cl +2Fe3+ Fe3++3SCN ===Fe(SCN)3(红色)
⑤KMnO4法:分别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能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变浅
离子方程式:5Fe2++MnO4-+8H+===5Fe3++Mn2++4H2O
(5)Na+:Pt(Fe)丝和稀盐酸,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火焰呈黄色
①试剂或方法:Pt(Fe)丝和稀盐酸,焰色反应
②实验现象(证据):火焰呈黄色
(6)K+
①试剂或方法:Pt(Fe)丝和稀盐酸,焰色反应
②实验现象(证据):火焰呈浅紫色 (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滤去钠黄色的光)
(7)Al3+
①试剂:NaOH溶液
②实验现象(证据):生成白色沉淀,NaOH过量后沉淀逐渐溶解
③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白色) Al(OH)3↓+OH ===AlO2-+2H2O
(8)Mg2+
①试剂:NaOH溶液
②实验现象(证据):生成白色沉淀,NaOH过量,沉淀不溶解
③离子方程式:Mg2++2OH ===Mg(OH)2↓(白色)
(9)Ba2+
①试剂: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
②实验现象(证据):先加稀盐酸,不产生沉淀,然后加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白色)
(10)Ag+: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
①盐酸(或氯化物溶液)、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Ag++Cl ===AgCl↓ (白色)
②氨水:先生成白色沉淀,若氨水过量,沉淀逐渐溶解
离子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11)Cu2+
①观察法:溶液呈蓝色
②NaOH溶液: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若加热则沉淀变黑
离子方程式:Cu2++2OH ===Cu(OH)2↓(蓝色) Cu(OH)2CuO(黑色)+H2O
③H2S(或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Cu2++H2S===2H++CuS↓(黑色)
4、常见阴离子的检验与推断依据
(1)OH-
①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②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2)Cl-
①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离子方程式:Ag++Cl ===AgCl↓ (白色)
(3)Br-
①AgNO3溶液、稀硝酸: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离子方程式:Ag++Br ===AgBr↓ (淡黄色)
②氯水、CCl4(或苯):加入新制的饱和氯水,再加入CCl4(或苯),溶液分层,下层(或上层)呈橙红色
离子方程式:Cl2+2Br ===Cl +Br2
(4)I-
①AgNO3溶液、稀硝酸: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离子方程式:Ag++I ===AgI↓ (黄色)
②氯水、CCl4(或苯):加入新制的饱和氯水,再加入CCl4(或苯),溶液分层,下层(或上层)呈紫红色
离子方程式:Cl2+2I ===Cl +I2
③氯水、淀粉溶液:加入新制的饱和氯水(或双氧水),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离子方程式:Cl2+2I ===Cl +I2 H2O2+2I-+2H+===I2+2H2O
(5)SO42-
①试剂:稀盐酸和BaCl2溶液 [必须先用稀盐酸酸化]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6)CO32-
①试剂:BaCl2(或CaCl2)溶液和硝酸(或盐酸)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或盐酸)后白色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③离子方程式: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
(7)HCO3-
①试剂:BaCl2(或CaCl2)溶液和硝酸(或盐酸)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反应,无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或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③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
(8)SO32-
①试剂:氯化钡溶液、盐酸、品红溶液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后白色沉淀溶解,产生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③离子方程式:Ba2++SO32-===BaSO3↓ BaSO3+2H+===Ba2++SO2↑+H2O
(9)HSO
①试剂:氯化钡溶液、盐酸、品红溶液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BaCl2溶液反应,无白色沉淀产生,加盐酸后,产生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③离子方程式:Ba2++SO32-===BaSO3↓ BaSO3+2H+===Ba2++SO2↑+H2O
(10)S2-
①试剂:Pb(NO3)2溶液(CuSO4或CuCl2溶液)、稀硝酸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Pb(NO3)2溶液生成黑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③离子方程式:S2 +Pb2+===PbS↓(黑色) S2 +Cu2+===CuS↓(黑色)
(11)PO43-:加入AgNO3反应,生成黄色沉淀(Ag3PO4),该沉淀溶于硝酸
①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AgNO3溶液生成黄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稀硝酸
③离子方程式:3Ag++PO43-===Ag3PO4↓(黄色)
(12)NO3-
①试剂:稀硫酸、金属铜
②实验现象(证据):加入铜片、稀硫酸加热,溶液变蓝色,有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遇空气后气体变红棕色
③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 2NO+O2===2NO2
(13)SiO
①试剂:稀硝酸
②实验现象(证据):稀硝酸,产生白色絮状沉淀
③离子方程式:2H++SiO===H2SiO3↓
【题组训练】
1、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Cl-存在
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存在
D.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存在
2、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3、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4、为检验某种钠盐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SO、CO还是OH-、Cl-,下面设计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
A.检验CO:向待测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浓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检验SO: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至酸性,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检验OH-:向待测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D.检验Cl-:向待测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液,有白色浑浊物出现
5、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向X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X溶液中有Fe3+,无Fe2+
B.用硝酸酸化Y溶液,无现象,再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Y溶液中含有SO
C.用玻璃棒蘸取Z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再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无紫色,则Z溶液中有Na+,无K+
D.用盐酸酸化W溶液,无现象,再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W溶液中含有Cl-
6、向某无色溶液中分别进行下列操作,所得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氨水,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Al3+
B.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l-
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
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原溶液中存在NH
7、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SO42-
B.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Fe3+
C.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NH4+
D.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上层清液中,滴加盐酸出现白色沉淀,再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SiO32-
8、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滴加足量稀HNO3,若有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Ag+
B.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Cl,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3+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未见紫色,则说明原溶液中不含K+
9、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向待测溶液中先滴加几滴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B..向某盐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有NH4+
C.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D.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10、下列有关实验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以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11、取少量无机盐溶液试样对其中的离子进行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Ag+
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CO32﹣或HCO3﹣
C.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NH4+
D.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SO42﹣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节日燃放的烟花,是碱金属、锶、钡、铁等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呈现的
B.向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铁溶液会使浑浊的雨水变澄清
C.液态水汽化时,氢键断开,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
D.有六种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阳离子的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
1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少量的溴水滴入FeCl2、NaI的混合溶液中,再滴加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氧化性:Br2>Fe3+>I2
B.检验NH4Al(SO4)2溶液中的NH4+:取样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C.检验FeBr2溶液中的Fe2+:一般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检验Na2S2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的SO42-: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一定含有Fe2+
B.CO2中含少量SO2 ,可将该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中除去SO2
C.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X,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X可能是Cl2
D.将某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是BaSO3
15、下列对物质或离子的检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含有Fe3+
B.将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紫色褪色,证明气体为SO2
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证明气体为CO2
D.加入BaCl2溶液,沉淀不溶于盐酸,证明原溶液含有SO42-
16、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B.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加入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17、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将某无色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SO2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不含K+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18、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SO、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沉淀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1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则含NH4+
B.在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Fe2+
C.在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Cl-
D.在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SO42-
20、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滴加足量稀HNO3,若有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Ag+
B.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Cl,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3+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未见紫色,则说明原溶液中不含K+
2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沸水中滴加过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并不断搅拌,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该溶液一定含Fe2+
C.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D.用量筒取5.0mL 10.0mol·L-1H2SO4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1.0 mol·L-1H2SO4溶液
22、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SO2
23、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后该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将某白色固体粉末与氢氧化钠浓溶液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H
C.向某白色固体粉末中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O或HCO
D.某溶液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则该溶液一定为氯水或者溴水
24、下列离子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B.在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
C.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D.通入氯气后,溶液变为黄色,加淀粉液后溶液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有I-
2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X,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X可能是Cl2
B.CO2中含少量SO2,可将该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中除去SO2
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将SO2气体通入到Ba(N0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是BaSO3
26、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几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27、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验证Ksp (AgCl) 比Ksp (AgI)大: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Na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B.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从含I- 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D.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SO42-: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再加适量盐酸
【离子检验】答案
1、B。解析:Cl-、SO均能与Ag+形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A错;I2遇淀粉变蓝,通入Cl2后,溶液变为深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则溶液中有I-存在,B对;SO与Ba(NO3)2反应形成BaSO3沉淀,加入稀盐酸后在H+、NO的作用下可转化为BaSO4沉淀,C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或SO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CO、HCO、SO或HSO,D错。
2、D。解析:A项,一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除CO2外还有SO2,二是还可能是碳酸氢盐溶液,错误;B项,某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只能说明一定含有钠元素,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NaOH溶液,错误;C项,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除乙烯外还可能是其他不饱和气态烃如丙烯、乙炔等,还可能是还原性气体如SO2等,错误;D项,加KSCN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Fe3+,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说明生成Fe3+,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正确。
3、B。解析:A项,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只能证明一定存在Fe3+,不能证明是否含有Fe2+,错误;B项,无水 CuSO4遇水生成CuSO4·5H2O,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正确;C项,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能够证明原粉末中含有Na+,无法证明是否含有K+,因为要观察钾的火焰颜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排除钠的干扰,错误;D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以是SO2,错误。
4、B。解析:A项待测液与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浓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一定是CO,还可能是SO;C项溶液中若有OH-,则OH-会使溶液变成蓝色;D项中AgNO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液,就会有白色浑浊物出现,无法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Cl-。
5、B。解析:A项,亚铁离子与KSCN不反应,不能鉴别,若检验亚铁离子,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错误;B项,能与Ba2+反应生成沉淀的可能是CO、SO、SO,但先加入的硝酸无明显现象,可以排除CO、SO的干扰,然后加入硝酸钡,如果产生沉淀,则溶液中含SO,正确;C项,玻璃中含有钠离子,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不能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错误;D项,盐酸中也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错误。
6、D。解析:A项,加入氨水,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镁,原溶液中可能存在镁离子,不一定含有Al3+,错误;B项,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碳酸银或硫酸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或硫酸根,不一定含有Cl-,错误;C项,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不一定含有SO,错误;D项,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正确。
7、C。解析:A、当固体中含有SO32-时,在酸性条件下滴加Ba(NO3)2溶液会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看到相同现象,故不一定是SO42-,选项A错误;B、若固体为FeCl3和Fe的混合物时,也有相同的现象,故固体试样中可能存在Fe3+,选项B错误;C、检验NH4+为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选项中没有加热,故不能确定有没有铵根离子,选项C正确;D、盐酸出现白色沉淀,再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可能原固体中有AlO2-,不一定为SiO32-,选项D错误。答案选C。
8、C
9、B。解析:A.先滴加几滴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应先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检验亚铁离子,故A错误;B.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中含有NH4+,故B正确;C.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银氨络离子,但Ag+与NH3 H2O 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亚硫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够被NO3-氧化生成SO42-,从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SO32-,或二者都存在,故D错误;故选B。
10、B。解析: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是:与水互不相溶,被萃取的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且跟萃取物不发生化学反应,乙醇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乙醇做碘水分离的萃取剂,A错误;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其水溶液为氨水,显碱性,B正确;无法排除SO32-的干扰,因在酸性条件下SO32-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会产生同样的现象,C错误;浓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沉淀溶于苯中,无法除去杂质,D错误;正确选项B。
11、C。解析:A. 若溶液中存在SiO32 ,加盐酸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B. SO32 或HSO3 可以与酸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故B错误;C. 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NH4+,故C正确;D. 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也有可能是AgCl的沉淀,故D错误;故选C。
12、B。解析:A、节日燃放的烟花,是碱金属、锶、钡等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呈现的,但铁的焰色是无色的,故A错误;B、硫酸铁是一种高级净水剂,原理是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细小杂质和油污等,故B正确;C、液态水汽化时,氢键断开,干冰升华时,共价键不断裂,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D、有六种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阳离子的溶液,能用NaOH溶液鉴别,Na+中无明显现象、Mg2+生成白色沉淀、Al3+生成白色沉淀,碱过量后沉淀又溶解、Fe2+生成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3+生成红褐色沉淀、NH4+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明显,故D错误;故选B。
13、C。解析:A. 将少量的溴水滴入FeCl2、NaI的混合溶液中,再滴加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有碘离子被氧化为碘、Br2的氧化性强于I2,但是该实验没有检验有没有Fe3+生成,故无法证明Fe3+的氧化性是否比Br2弱,A不正确;B. 要检验NH4Al(SO4)2溶液中的NH4+,取样于试管中,应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只加入少量NaOH溶液,由于铝离子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则无法检验到NH4+,B不正确;C. 检验FeBr2溶液中的Fe2+,一般不能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为溴离子也有还原性、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D. 检验Na2S2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的SO42-,先加足量稀盐酸将溶液酸化后,溶液中会生成淡黄色的沉淀,静置,待上层澄清后,再加氯化钡溶液检验SO42-,若上层清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中有SO42-,D不正确。本题选C。
14、C。解析:A.滴加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应先滴加KSCN溶液,后加氯水,检验Fe2+,A错误;B.二者均与碳酸钠反应,应选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SO2,B错误;C.氯气、二氧化硫等使品红褪色,则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X,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X可能是Cl2,C正确;D.将某气体通入到Ba(NO3)2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该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D错误;答案选C。
15、A
16、D。解析:A、原溶液中含有HCO3—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故A错误;B、加入的稀盐酸,已经引入了Cl―,所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故B错误;C、原溶液中含有Ag+时,也有同样的现象,故C错误;D、只有Fe3+与SCN—反应使溶液呈血红色,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C。解析:试题分析:A、能是溴水褪色的气体有还原性,不一定是二氧化硫,错误,不选A;B、没有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能确定是否有钾离子,错误,不选B;C、加入硫氰化钾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没有铁离子,加入氯水后显红色,说明生成了铁离子,则确定原溶液中有亚铁离子,正确,选C;D、溶液可能是碳酸氢盐,不选D。考点:物质或离子的检验
18、B
19、D
20、C。解析:A、Ag+的检验要排除Ba2+的干扰;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C、可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D、K+的焰色反应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便滤去黄色光,避免干扰。详解:A、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沉淀,也可能为BaSO4沉淀,二者都不溶于稀稀HNO3,则说明原溶液中不一定含Ag+,A错误。B、CO32-和HCO3-都能与HCl反应生成CO2气体,不能判断出是否含有CO32-,应该用BaCl2或CaCl2来检验CO32-,且生成的气体也可能是二氧化硫,B错误。C、可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3+,二者反应溶液颜色变为红色,为Fe3+的特征反应,C正确。
D、实验室检验K+的存在用焰色反应,可以观察到紫色火焰,但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便滤去黄色光,避免干扰。D错误。答案选C。
21、B。解析:A.制备胶体不能搅拌;B.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C、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D.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详解:A.向沸水中滴加过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不能搅拌,否则发生胶体聚沉生成沉淀,选项A错误;B.能和KSCN溶液反应而生成血红色溶液是铁离子的特征反应,氯气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Fe2+,选项B正确;C、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为二氧化碳,则该溶液可能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或它们的混合物溶液,或亚硫酸盐等,选项C错误;D.用量筒取5.0mL10mol/LH2SO4溶液,先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答案选B。
22、C。解析:A. 在溶液中加酸化的BaCl2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B.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则该溶液可能是钠盐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误;C. 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发生反应:CuSO4+5H2O═CuSO4 5H2O,可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C正确;D. 二氧化硫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都会变浑浊,不能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D错误;本题选C。
23、B
24、D。解析: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氯化银难溶于盐酸,A错误;B、在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碳酸银、硫酸银等,需要再加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该沉淀一定是氯化银,一定含有Cl-,B错误;C、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应为二氧化碳,该溶液中可能为HCO3-或CO32-,C错误;D、通入氯气后,溶液变为黄色,黄色溶液可能是碘水,也可能是氯化铁,加淀粉液后溶液变蓝,则一定为碘水,则原溶液中一定有I-,D正确。
25、A。解析:A、氯气、二氧化硫等气体具有漂白性,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X,品红溶液褪色,则气体X可能是Cl2,故A正确;B、CO2中含少量SO2,可将该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SO2,饱和Na2CO3溶液也能吸收CO2,故B错误;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故C错误;D、将SO2气体通人到Ba(N03)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是BaSO4,故D错误。
26、B。解析:原溶液中加入硝酸钡和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SO或Ag+,A项错误;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加入盐酸引起的,C项错误;加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Fe3+可能是由原溶液中的Fe2+被NO、H+氧化而来的,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D项错误;因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B项正确。
27、A。解析:A. 往AgCl悬浊液中滴入几滴NaI溶液,如生成黄色沉淀,说明生成溶度积更小的物质,则证明Ksp(AgCl)>Ksp(AgI),故A正确;B. 可能结果为含有CO32-、HCO3-中的至少一种离子,B错误;C. 酒精与水相溶,不能用于萃取,C错误;D. 应该先加入BaCl2溶液除去SO42-,再加入Na2CO3溶液除去钡离子和钙离子,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