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知识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
1.(2022年江苏南通)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海战 C.平壤战役 D.旅顺战役
2.(2022年湖南长沙)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22年黑龙江大庆)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知识点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 【重难点】
4. (2022年四川南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5.(2022年江苏泰州)观察下图,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 (2022年四川自贡)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里记录到:“……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8.(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到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知识点三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9. (2022年江苏连云港)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 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 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 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 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10.(2022年四川广安)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绅商
A.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B.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D.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能力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易错点】
1.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I860年,中国的GDP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据此推知
A.经济总量对一国来说没有意义 B.GDP排名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C.中国国际地位与GDP排名背离 D.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2.黄海海战中,丁汝昌套用1866年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将战舰横排迎敌。但是丁汝昌忽视了30年来军舰速度的提升,又失去了纵向列队的最高火力和相对移动优势,最终落败。黄海海战的决策反映出
A.清朝积极借鉴、融合外国战例 B.观念陈腐导致战败
C.清朝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海军 D.外国战术不适合中国战场
能力点二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重难点】
3.(2022·江苏大丰·八年级期末)“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统治全面走向瓦解 B.中国封建社会完全崩溃
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4.(2022·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下表为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三次向列强借款的信息表。这些借款使清朝
借款项目 借款条件
1895年“俄法洋款” 借款4亿法郎,折银9800余万两,分36年还清
1896年“英德洋款” 借款1600万英镑,折银9700余万两,分36年还清
1898年“英德洋款” 借款1600万英镑,折银1.2亿余两,分45年还清
A.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B.对外财政依赖加深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政府债务负担减轻
5.(2021年泰安中考真题)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A.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香港岛
6.(2021年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7.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日本历史充满了残酷的铁血。19世纪末它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这场战役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走进战争,反思战争。
(黄海海战)
(1)地图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在这场战役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
(耻辱之约)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2)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耻辱之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要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能力点三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下面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从海岛上伸出来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而鱼身上写着“辽东”二字。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导致了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2022年湖南常德节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所指的战争是哪一次战争?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败仗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帝国主义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扩张的?
素养点一 《马关条约》的内容——历史解释
1.(2021年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素养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史料实证
2.(2020年青岛)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素养点三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时空观念
3.(2021年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知识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
1.(2022年江苏南通)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海战 C.平壤战役 D.旅顺战役
【答案】A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结束,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将士在黄海大战中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排除B项;平壤战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是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前,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旅顺战役,导致旅顺失陷,日本进行了大屠杀,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湖南长沙)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96年春、四万万人齐下泪”并结合材料可知,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190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年黑龙江大庆)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队沉着应战,壮烈殉国,C项正确;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排除A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B项;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1870年病逝于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知识点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 【重难点】
4. (2022年四川南充)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答案】B
【解析】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最能体现出列强资本输出的特点,不利于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割香港岛给英国属于领土主权丧失,排除A项;《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加重民众的负担,排除C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体现出列强控制清政府的行为,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年江苏泰州)观察下图,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图中的“平壤”“威海卫”“旅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中有平壤战役、威海卫之战、旅顺大屠杀等事件,战后,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2022年四川自贡)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里记录到:“……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1895年,战败的清王朝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等地,我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由材料“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可知与《马关条约》有关,排除ABD,C项正确。故选C项。
7.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到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左图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右图是《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中下游,故通商口岸示意图的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故选A;《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C错误;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知识点三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9. (2022年江苏连云港)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 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 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 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 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B项正确;A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C项;图片中不仅只有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2年四川广安)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绅商
A.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B.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D.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和西方开展“商战”及所学可知,伴随着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晚清绅商提出“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和西方开展“商战”的主张,体现了他们通过“商战”,御辱救亡的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兴办新式学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发展实业,排除D项。故选C项。
能力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易错点】
1.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I860年,中国的GDP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据此推知
A.经济总量对一国来说没有意义 B.GDP排名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C.中国国际地位与GDP排名背离 D.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详解】材料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并不差,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已经实现工业化,中国却仍然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说明中国近代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当时经济结构落后,反映了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D符合题意;A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择D。
2.黄海海战中,丁汝昌套用1866年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将战舰横排迎敌。但是丁汝昌忽视了30年来军舰速度的提升,又失去了纵向列队的最高火力和相对移动优势,最终落败。黄海海战的决策反映出
A.清朝积极借鉴、融合外国战例 B.观念陈腐导致战败
C.清朝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海军 D.外国战术不适合中国战场
【答案】B
【详解】根据“丁汝昌套用1866年利萨海战的冲撞战术”“丁汝昌忽视了30年来军舰速度的提升”可知,黄海海战的决策反映出观念陈腐导致战败,B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清朝积极借鉴、融合外国战例,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清朝政府没有全力支持海军,C排除;材料主旨没有体现外国战术不适合中国战场,D排除。故选择B。
能力点二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重难点】
3.(2022·江苏大丰·八年级期末)“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统治全面走向瓦解 B.中国封建社会完全崩溃
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争”应该指甲午中日战争,“新亚洲霸主”应该是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日本完成明治维新后,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获得巨额赔款和大片领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C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清政府统治全面走向瓦解,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但没有完全崩溃,排除B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广东南海·八年级期末)下表为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三次向列强借款的信息表。这些借款使清朝
借款项目 借款条件
1895年“俄法洋款” 借款4亿法郎,折银9800余万两,分36年还清
1896年“英德洋款” 借款1600万英镑,折银9700余万两,分36年还清
1898年“英德洋款” 借款1600万英镑,折银1.2亿余两,分45年还清
A.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B.对外财政依赖加深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政府债务负担减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95年‘俄法洋款’” “1896年‘英德洋款’”、 “1898年‘英德洋款’”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其中内容有赔款白银2亿两,清政府被迫政治贷款,导致清政府对列强的财政依赖,B项正确;清政府向列强借款,说明经济实力弱,排除A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从材料中三次借款说明政府债务负担加重,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1年泰安中考真题)有人曾感慨道:“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A.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香港岛
【答案】C
【详解】从材料的“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指的是1894-1895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故C符合题意;清政府被迫割让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指的是中俄《瑷珲条约》,排除A;清政府被迫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指的是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排除B;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指的是中英《南京条约》,排除D。故选C。
6.(2021年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可知,材料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D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与题干“瓜分中国”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瓜分中国”不符,排除B项;C项属于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与题干“历史评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日本历史充满了残酷的铁血。19世纪末它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这场战役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走进战争,反思战争。
(黄海海战)
(1)地图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在这场战役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
(耻辱之约)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2)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耻辱之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要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邓世昌。
(2)具体名称:《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4)启示:富国强军,增强复兴意识;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应对突变,增强危机意识;众志成城,增强国防意识;常备不懈,增强战备意识;敢打善打,增强必胜意识;捍卫和平,增强责任意识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成为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分析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因此在这场战役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是邓世昌。
(2)依据“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分析可知,这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所以“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是《马关条约》。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依据所学可知,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以“耻辱之约”中的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这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要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4)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富国强军,增强复兴意识;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应对突变,增强危机意识;众志成城,增强国防意识;常备不懈,增强战备意识;敢打善打,增强必胜意识;捍卫和平,增强责任意识等。
能力点三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8.下面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从海岛上伸出来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而鱼身上写着“辽东”二字。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导致了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B.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欧洲的干预”,“辽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后来由于欧洲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清政府赔偿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给日本,这次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划分中国的狂潮,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B项是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D项是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9.(2022年湖南常德节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所指的战争是哪一次战争?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败仗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帝国主义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扩张的?
【答案】(1)鸦片战争。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根本目的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失败的原因: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军事武器先进,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紧扩张: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人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目的:根据材料一“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可知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根本目的: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失败的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制度上进行对比。即英国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军事武器先进,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影响:根据材料二“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因此这次战争的影响就是甲午战争的影响,可从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行回答。加紧扩张:根据材料二“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可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进行回答。
素养点一 《马关条约》的内容——历史解释
1.(2021年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答案】B
【详解】“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素养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史料实证
2.(2020年青岛)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反映的“中国战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A符合题意;BCD都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的影响,排除。故选A。
素养点三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时空观念
3.(2021年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的主要原因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C正确;A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B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排除;D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