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训练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单选题
1.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是( )
A. 马克思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形成了“苏南”“温州”“珠江”等模式;9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向股份制新型企业发展,到1993年,其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以上。这表明( )
A. 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掀起农业合作化的热潮
C. 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D.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试点,决定()
A. 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 B. 坚持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生产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以“新发展理念”建设新农村
4.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出自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这份协议书出现的地点是( )
A. 北京玉渊潭公社 B. 新乡刘庄 C. 安徽凤阳小岗村 D. 西藏自治区
5. 据新华社报道,截止2022年3月,神舟十三号飞船已在太空停留5个月,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并计划于4月返回地面。下列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与之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
C. 籼型杂交水稻 D.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6.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C. 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普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消除各国基础设施赤字、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和强劲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这说明( )
A. “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新型全球化 B. 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 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动力 D. 生态和人口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8.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
A. 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9. 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李同学准备就此写一篇小论文,下列题目最为恰当的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B.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发展机遇》 D. 《支付创新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1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行、消费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简单的一日三餐到“绿色食品”,从粗衣土布到名牌服装,从自行车到私家车,无不体现了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B. 我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1. 如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饮食 单一 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服饰 黑灰蓝为主 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住房 拥挤,室内结构简单 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大幅度改善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国防科技的迅速壮大
C. 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 D. 杂交水稻的全面推广
12. 2022年是广西首府南宁开放30周年。如今的南宁,经济增长迅速。2021年进出口总额高达1231.9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94元。南宁这30年的变化说明()
A. 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B. 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C. 南宁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1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 以阶级斗争为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持重点发展工业 D. 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指导理论
14.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 计划经济的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 D.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6. 有人这样说: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就可以得出结论,是因为我们破除了“两个凡是”观念的羁绊,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纠结,才有了这四十年的经济大发展。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 B. 改革开放推动思想解放
C. 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 D. 经济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17. 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D.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8. 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 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19. 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
A.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20.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 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 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 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二、辨析改错题
2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实行公私合营。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改革开放后,厦门成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22. 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观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济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 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 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绩为例加以说明。
(3) 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复兴之路》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 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并分析在这种体制下国营厂长要权的原因。
(3) 据材料三,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经济手段及前提。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24.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一: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材料二:最初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与俄国一样,无产阶级要实行大罢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由此,共产党人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但这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暴动,都先后失败。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实行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模式,进行游击战争和武装割据的方式。
——摘编自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业绩
历程 相关史实 伟大历史贡献
第一个光辉历程 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等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人民民主
第二个光辉历程 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① ______ 为新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
第三个光辉历程 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 ______ ③ ______
材料四:2017年12月,习近平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奴役弱小民族。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和中国的局势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如:政治重心转移、经济实力演变、治理体系调整、中国快速崛起等。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大变局对中国的影响极为广泛、深刻、重大,机遇和风险并存。
(1) 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作品,介绍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3) 依据材料三,将表格补充完整。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为应对百年大变局提供的重大经验或条件。
25.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上了一条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改革开放 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 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因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人民出版社出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分别简述其"新"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的影响。此后,在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并说说这一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3)从材料三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国速度"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答案】D
【解析】据题干“9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向股份制新型企业发展,到1993年,其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表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故选:D。
3.【答案】C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改革开放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这一制度最先产生于安徽凤阳小岗村。
5.【答案】B
【解析】1970年4月,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与“神舟十三号飞船已在太空停留5个月”都属于航天领域。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解析】从图一购物票证到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退出历史舞台,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故选:D。
7.【答案】A
【解析】“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消除各国基础设施赤字、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和强劲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这说明“一带一路”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带一路”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带一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ACD不属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只有B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解析】从粮票布票的交换,到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消费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带钱包就能走遍天下。支付方式的改变,折射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一个大国的崛起。李同学准备就此写一篇小论文,本题给出的题目最为恰当的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粮票布票”属于计划经济;“现金交易、刷卡消费、网上银行,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简单的一日三餐到“绿色食品”,从粗衣土布到名牌服装,从自行车到私家车,无不体现了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这些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我国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是,排除ABD项。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据题干图片可知,题干表格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饮食、服饰、住房方面的巨大变化,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南宁这30年的变化,说明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故A正确。
B.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说法片面,排除B。
C.南宁这30年的变化不能说明南宁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排除C。
D.题干没涉及经济体制,排除D。故选A。
13.【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寻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而寻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所以两者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指导理论。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土地改革使土地由地主所有制转变为农民所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制基础上,农民只拥有土地的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因此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说法错误。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破除了‘两个凡是' 观念的羁绊, 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纠结, 才有了这四十年的经济大发展”表明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破除了“两个凡是”观念的羁绊是指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纠结是指1992年邓小平视察过程中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推动了经济发展。故选C。
17.【答案】A
【解析】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推广安徽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1980年,政府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采取特殊政策,发展迅速,为我国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因此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随着自1980年开始,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不断的发展,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这说明中国在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
19.【答案】C
【解析】A、材料未涉及土地信息,排除;
B、农业合作化未涉及,排除;
C、材料中指出“人民日报刊登信息的变化”,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正确;
D、经济体制的描述,范围过大,无法从材料中推出,排除。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中“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国家发展需要对外开放, 强调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属于对内改革方面,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B。
21.【答案】(1)×;改正:公私合营改成赎买政策。
(2)×;改正:政治协商制度改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4)×;改正:厦门改为深圳。
(5)×;改正:轻工业改为重工业。
22.【答案】【小题1】原因: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小题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小题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小题4】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小题1】特点:发展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
【小题2】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企业的发展活力,企业经营出现困难。
【小题3】经济手段:市场。前提: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一点保证我们的社会性质。
【小题4】趋势: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4.【答案】【小题1】图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小题2】从工人罢工到武装斗争,从城市暴动到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等。
【小题3】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②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等。
【小题4】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等。条件:有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有了创新的理论指导;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健全的制度保障;有了人民的强大支持;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有了先进的文化推动等。
25.【答案】(1)图一: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文等。图二: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等。图三: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等。图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领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等。
(2)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文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中国速度:经济快速发展;高科技成就竞相涌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文道路;坚持邓小平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