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在宁波初中科学检测中关于复习的讲座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在宁波初中科学检测中关于复习的讲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5-13 14:22:00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余姚市子陵中学 江益新
守候杏林中的一壶清水
生成学海中的方法智慧
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复习实践与思考
一、复习课应达成的目标
1、克服遗忘,强化基础;学生理解、迁移等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2、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关注学科主干和核心知识,在巩固中提升与拓展,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学以致用。
1.钻研教材
2.熟悉课程标准与
考试说明
3.了解学生情况(培优、提中、补后)
4.找准切入点
5.精心准备素材
二、上复习课前的准备
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给余姚带来极强降水,城区大面积被淹,城市交通基本瘫痪,部分区域停电停水。图为10月9日,市民在余姚阳明西路的积水路段通行。



游泳时,小亮从刚接触水面的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感觉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其原因是: 。
菲特台风降水使家中进水,冰箱随之翻倒的图示。这种迁移使该学生明白了物体所受浮力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找准切入点发现学生的困惑结点,从而引导生成。
创设情景
落实过程
应用提升
巩固知识建构体系
运用方法参与感悟
分析思考学以致用
三、复习课的流程
日出江花红胜火
同学们想象得出这样的美景吗?
章节复习课例
阳光
辐射能
巨大
光辐射
热辐射
传播
光源
规律
速度
色散
组成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小结
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还要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 综合训练。在选例与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总结学过的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的见解.
例如:科学方法的复习,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归纳法和综合法都有一定的认知。同时也感受到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重要性,掌握方法才能简单有效。
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物理量 速度 压强 密度 功率 电流
计算公式 I=Q/t
标准单位
上述五个计算公式都运用了一种科学方法是 法。
学业考试复习课例
v=s/t
p=F/S
比值法 ρ=m/V
p=w/t
I=Q/t
科学方法
基础题:
1、小红在800米的中长跑测试中跑出了3分20秒的好成绩,请问她的平均速度是 千米/小时。
2、两物体密度之比2:1,体积之比
5:4,求它们的质量之比 。
拓展题:3、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 –t1时间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用F=5.3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牛;若用F=5.8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牛。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17牛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牛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数据: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式为 。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N(牛) 17 18 19 20 21
水平拉力F(牛) 5.1 5.4 5.7 6.0 6.3
4、现有一种碱性调味液,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溶液。为了测定碱性调味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取三份碱性调味液各100g,分别缓慢加入到20g、40g和60g某盐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相对原子质量:Na 23 C 12 O 16)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 g 2.2
4.4 5.5
(1)100g碱性调味液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碱性调味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100g碱性调味液与该盐酸反应后溶液pH=7时,需要盐酸的质量为 g。
新课程的特点之一是主题式知识呈现,把握了主题就把握了重点,复习课应该寻找、建构知识框架与体系,复习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体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复习课应走出机械重复的圈子,就应该像上新课一样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教学的多元化,突出学科特色,科学复习中也应该有观察、实验、探究与科学思想等要素的融入,在复习课中学生也能积极参与,有所企盼;学生喜欢科学课的新课,也喜欢科学课的复习课。同时在复习课中实现综合与提升。
如宁波市初中科学教材选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从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是每个学期一个大主题。
华师大版科学教材 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九上 九下
主题 认知自然界 物质的形态 运动
形式 信息 物质和
能量 科学、人与自然
四、具体的做法
1.设计有亮点 : 复习课不能炒冷饭,应克服机械重复;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意。能够吸引学生。
2.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思考时间
3.学生有思维的空间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有实验、多思考。
北京时间2014年3月18日凌晨,哈佛大学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约翰·科瓦克博士向世界宣布,他和他的射电天文学团队,发现了来自宇宙大爆炸的引力波证据!
这是138亿年前,创造宇宙的大爆炸产生的痕迹,我们将因此“看到”宇宙是怎么诞生的;这是宇宙暴涨理论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近100年前的1916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爱因斯坦当时也指出引力波现象将极其微弱,他认为人类也许无法实际探测到它。
科学巨匠的思考引领着人类的前进;
学生学习的思考提升了的科学素养。
4.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设计有整体性、开放性,
把握有效性
5.问题的针对性
针对学生、针对内容、针对考点
(1).围绕教学目标; (2).难易适度;
(3). 切合学生实际; (4).面向全体学生;
(5).科学确定问题的指向。
6.在知识能力上有突破
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从而推陈出新,学以致用。
例1.如图所示,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科学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技术应用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
例2 .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
A B C D
例3 .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组织永久切片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下图左所示的物像,可能是下图右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复习课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进行精心设计,适度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如阅读、作图、讲授、对比、观察、实验、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培优、提中与补后的相得益彰,加强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升复习效果。
激发兴趣 把握体系 注重细节 厚积薄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