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貌类型——冲积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观察,了解冲积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设计和操作实验,模拟、观察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
3、感受美丽富饶的冲积扇,归纳原因,树立开发和保护、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并描述冲积扇形地貌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操作实验,模拟冲积扇的形成,并思考冲积扇形成的原理。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图片展示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让学生猜猜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通过卫星图介绍苹果长在富饶的阿克苏河的冲积扇上。进而引起学生思考:冲积扇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第二步【课前实验展示,观察实验结果】探究冲积扇的形成
附:课前实验设计及内容
实验工具:野外带斜面的坡地、泥沙、铁锹,有孔的水瓶、自来水
实验步骤:
1、用铁锹在野外松土,挖出一个斜波;
2、斜坡上挖出一个凹槽;
2、将有小孔的水瓶垂直倒立;对准斜面上顶端位置位置。
3、多次用瓶装水从斜坡顶端倒水,力度适中,形成连续水流。并控制好速度。
4、观察斜面及水平面的变化,当谷口下面形成明显堆积体,则实验停止。
实验报告:(小组合作,边观察,边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冲积扇沉积物厚度及颗粒大小变化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案:厚度: 颗粒:
2、思考沉积物颗粒大小如此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3、结合实验和材料一、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教师处理:
通过展示学生实验成果,引导并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并归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讲解升华】
老师讲解:当被峡谷所限的山区河流携带着从上游侵蚀的大量泥沙等物质,出谷口后,因河道变宽,河流水流分散,坡度减缓,流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所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出山口逐渐堆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叫冲积扇。它是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分布广泛,从湿润区、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干旱区都有分布。广义的冲积扇还包括洪积扇。
学生完成:1、概念:冲积扇是形成在河流 处的 堆积体。
2、思考:泥沙为什么会在出山口堆积,而不继续向前推进呢?
教师处理:
组织学生从文中提炼关键信息,得出冲积扇的的概念,并思考泥沙在出山口处堆积的核心因素是:流速减慢。由此归纳形成河流堆积地貌的一个共同因素:流速。
第三步【观察图片,归纳特点】
二、通过观察一组冲积扇的图片,归纳冲积扇在分布位置及形状上的特点;
1、分布位置:
2、形状:
第四步【前后呼应】
再次回到阿克苏,感受阿克苏的富饶;
抛出问题,阿克苏具体在冲积扇的什么位置?
通过谷歌地球,观察出其位于扇缘部分。并通过观看其他冲积扇,得出扇缘部分往往自然条件优越。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分析扇缘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第五步【总结提升】
一、认识冲积扇——概念
二、了解冲积扇——特点
形状、位置、沉积物厚度、颗粒大小
三、开发和保护
1、分析冲积扇扇缘的有利条件。
2、树立人地协调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六步【乡土实践】
利用周末或假期,寻找万源市周边是否有冲积扇地貌。
2、观察其特点及土地利用方式。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调查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验操作部分变数很大,为了保证实验质量,科学的引导非常重要。
本节课立足于对冲积扇地貌的特征描述及成因分析,培养学生描述地貌特点和分析成因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由简单现象到复杂现象的分析,由简单原理到复杂原理的升华,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