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7-05-15 10: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张松娜
一、教学目标
1、 使每个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努力渗透估计思想。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数的意义及组成。
三、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成为何是一个十和几个一。
四、教学的基本设想
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内容,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及多位数认识的基础,而学生一般在学前教育中也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对这些数其实在末学习之先已是熟视无睹。比如:老师经常叫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5面,这是在11~20各数的认识之前的时候,对于11~20各数的读写,由于是认识10这个两位数以后的教学,学生也知道应占两个数位,一般都会读。因此,这里的教学
完全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比如:在放大的田字格里写一个你最喜欢的数,你写的数你会读吗?请读给同桌听一听,你也读读同桌写的数,然后再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再把你们小组写的数排一下顺序,哪一组上来展示一下啊?等等,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数的顺序及读写。
  我认为11~20的组成为何要分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我想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这个知识是老师硬塞给学生呢,还是教师巧妙的引导,立足于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不仅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体验数的组成,这要动一番脑筋。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持久性差,但好奇、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我设计让学生看课件里面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出示一会儿就没有了,学生都说没看清,教师就引导学生动脑筋,怎样摆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几根小棒?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分别出示,让学生比较得出10根一捆和几根另外放的这种最容易看出,从而得出十几可以分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这样的引导真是水到渠成啊!
  总之,我想这节课的总体教学设计应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抽象的知识增添形象性,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刺激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让学生感到学数学既轻松又有趣。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现蓝猫图像,蓝猫文具专卖店的一些文具。
1、导语(略)谁能说说文具店里有哪些东西?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2、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一些数。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点。3、学生看着课件回答,其他学生作补充。学生可能会说:
(1)有13只书包 (2)有12把尺子 (3)有20瓶胶水 (4)有15支铅笔
4、学生可以回答: (1)都是两位数。(2)这些数都是十几到20的数……
二、探索讨论,展开新授
1、 数各数。
(1)这些数在生活中经常碰到,老师在课前要求大家收集,你们找到过吗?汇报一下。
(2)你们会数这些数吗?从大到小数一遍。
2、 读写。
(1)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数,用水彩笔写在放大的田字格里。
(2)轻轻读读你写的数,再读小组同学的数,还可以读其他组旁边小朋友的数。
3、 排序。
你们小组里这些数谁大谁小?请这组同学上来排一排,如果你写的和他们不一样,请你读出你写的数,再说说这个数应该排在哪?
下一页
返回
4、数的组成。 (1)电脑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小棒,马上消失,然后叫学生说一说共有几根?
(2)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到底有几根小棒?先自己摆一种能够一眼就看出的小棒图,然后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杰作,学生可能会有各种方法,教师都把它作到课件中去,让学生自觉比较,得出最佳的摆法,从而得出数的组成应分成一个十和几个一 。
(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画面,然后消失,问你们最喜欢哪种摆法?为什么?那么1捆是几根?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5、学生质疑问难。
返回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10个一 = 1个十
12
10 2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三、练习反思,巩固新知。
1、看着黑板上的这些数,谁愿意当小老师提个问题考考大家?
2、出示1-20的点子图。连一连,猜一猜。把1--20的点子图,按顺序连起来。
3、出示一大堆写有数的苹果图片。连出来的是一个巴布豆,它准备了一大堆苹果要送给大家,你得读准这个数,说出这个数的组成,才能拿走苹果,你行吗?学生大声读出数,说出数的组成,高兴地拿走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