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彭荆风
驿路梨花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代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古诗欣赏
与梨花有关的诗句: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深刻含义。2. 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3. 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二、教学目标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 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文化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坐了七年监狱,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
作者简介:
《驿路梨花》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写作背景哈尼族
字词积累
着( )急 露( )宿 喷( )香
菌( )子 麂 ( )子 撵( )走
修葺( ) 晶莹( ) 避( )风 驿( )路 立即( ) 竹篾( ) 陡峭( )
简陋( ) 恍惚( )
zháo
lù
pèn
jùn
jǐ
niǎn
qì
yíng
bì
yì
jí
miè
dǒu qiào
lòu
huǎng hū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徒然
陡峭
辨别
花瓣
蔑视
竹篾
高粱
桥梁
驿路:又叫驿道,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住宿的驿站。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请以“我”和老余为叙述视角复述故事内容。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按照他们出场的顺序列出他们的名字?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
以上人物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出现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时间
1
2
3
4
5
课文围绕着“茅屋主人是谁”这个问题作者设置了三处悬念,两处误会,请找出悬念与误会,并体会这么写的好处。
第一处悬念(第8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批注:傍晚深山见小屋,惊喜!只是不知屋主人是何人?疑惑
请同学朗读1——8节,找一找第一处悬念在何处?
第一次误会
“我们”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原来他是送粮食来的。(第14段)
第二次误会
“她一定是梨花。”误会哈尼小姑娘是小屋的主人。(第29段)
作用: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一个悬念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个悬念
主人家是谁?
第三个悬念
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屋呢?
究竟谁是茅屋的主人?
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解放军是建造者,其他人都在尽己所能地照管小茅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主人。
⑵作用:全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引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的故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引人入胜,同时也突出文章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
一、(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二、(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三、(13—27)主要写老猎人受助和感激,并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四、(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五、(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点题点人
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也就是说课文要以梨花作为线索,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各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一写梨花(在文章开头。我和老余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了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借助淡淡的月光,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的身上。)
实写,梨花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也把读者引入诗一般美的境界之中。写梨树林的美景衬托了小屋主人的心灵美。
二写梨花(在文章中间第二十七自然段。我梦见了哈尼小姑娘——梨花在清香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虚写,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三写梨花(在文章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实写,起到点题点人的作用,引用陆游诗句,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
题目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
结尾的作用:引用诗句点题,使“梨花”语义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了中心,结构上照应了题目。
记叙顺序的作用
顺叙作用: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作用: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作用: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概括主题
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因为在特殊年代“善”的缺失,作者才需要通过能够不断传递发扬的雷锋精神的弘扬,来激发社会对“善”的珍视与追求。
课后作业
1、完成新课程P54-P56中的能力提升和拓展创新。
2、每个同学须帮别人做一件好事,发扬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