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①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B.②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
C.③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D.④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
2.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以3﹣2击败韩国女足,勇夺亚洲杯冠军。如图所示为中国女足队员射门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脚对它的作用力
B.足球在空中运动时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球在空中运动过程,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足球将静止
D.足球撞击到网后被反弹出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4.小明在观赏世乒赛时,对乒乓球和球拍产生了下列四种想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仍然受到球拍的作用力
B.乒乓球改变运动方向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
C.乒乓球给球拍的力小于球拍给乒乓球的力
D.乒乓球与球拍接触时,乒乓球先给球拍一个力,然后球拍再给乒乓球一个力
5.图是运动员跳水的情景,下列关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使跳板发生形变 B.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一定等于运动员的重力 D.可以改变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6.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内,如果受到8 N的拉力,弹簧的长度为29 cm,如果受到5 N的拉力,弹簧的长度是26 cm,则不受任何力时弹簧的长度是( )
A.19 cm B.20 cm C.21 cm D.22 cm
7.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的大小
9.如图所示,某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6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牛 B.3牛 C.6牛 D.12牛
10.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1.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单位
1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一定是相互的
B.物体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3.为了研究弹簧受到拉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小明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A、B、C、D,其中弹簧A、C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D由另一种金属丝绕制而成。A、B原来的长度均为L0 , C、D原来的长度均为L0',且A、B、C、D的横截面均相同。实验操作如下: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自增加了△L1、△L2、△L3和△L4 , 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1)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受到A弹簧水平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的拉力。
(2)操作甲、乙、丙、丁中,比较________,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金属丝的材料有关。
(3)小明同学通过比较甲、丙和乙、丁,进一步得出“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14.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比原来伸长了 cm,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4)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
15.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 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的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拉力(钩码总重)F/牛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L/厘米 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像。
(3)由图像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 ;理由是 。
16.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丙、丁(图丁中施加在钢片的力的大小同图甲,只是方向不同)的四种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3)在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控制 不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做 法。
17.如图所示,请画出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F的示意图。
18.一个旅行包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人用手去拉它,此力与水平面成30°角,大小为40牛。请画出此拉力的力的示意图。
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①用力拉弓,弓弦弯了,即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加速前进,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用力垫球,球飞出去,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用力划水,人加速前进,即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其中与其它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①。 故选A。
2.D
【解析】A.球具有惯性,离开脚后在空中运动,此时脚不再对它施加力,故A错误;
B.足球在空中运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球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球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球在空中运动过程,若重力突然消失,不考虑空气阻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足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足球撞击到网后被反弹出来,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3.C
【解析】如图中,第一次压缩弹簧,第二次拉弹簧,两次力的大小相同,作用点也相同,但力的方向是相反,弹簧第一次变短,第二次被拉长,所以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4.B
【解析】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球拍与球没有接触,则此时不受球拍的作用力,故A错误;
B.乒乓球改变运动方向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故B正确;
C.乒乓球给球拍的力和球拍给乒乓球的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C错误;
D.乒乓球与球拍接触时,乒乓球给球拍的力和球拍给乒乓球的力同时产生,不分先后,故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A.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故A正确;
B.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故B错误;
C.运动员对跳板产生压力时,开始形变小压力小于重力,故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C错误;
D.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改变的是跳板的运动状态不是改变运动员的状态,故D错误。
6.C
【解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设不受任何力时弹簧的长度为l0,; 解得:l0=21cm。 故选C。
7.B
【解析】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我们的手会明显感觉到受到拉力,因此“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就是弹簧对手的拉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同一条弹性绳,两次都要套在相同的柱子上,那么伸长的长度相同,则前后两次弹性绳上受到的拉力F应该相同。图甲中一侧只有一个同学,那么小明和小忠时间的拉力等于F;图乙中,它们两个在绳子的同一端,那么每个人的的拉力等于。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挂钩上拉力的大小,根据图片可知,测力计挂钩上受到的拉力为6N,那么它的示数为6N,故C正确,而A、B、D错误。
10.B
【解析】人推小船的时候,人对小船有力的作用,人和自己乘坐的小船同时后退了,说明人也受到被推小船给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A
【解析】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
12.C
【解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一定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物体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因此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作用,因此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1)左
(2)甲和乙(或丙和丁)
(3)错误;没有控制弹簧原长相等
【解析】(1)甲实验中,弹簧向右伸长,因此弹簧产生的弹力方向向左,那么弹簧测力计受到A弹簧水平向左的拉力。
(2)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金属丝的材料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弹簧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拉力相等,因此选择甲和乙(或丙和丁)。
(3)甲和丙比较,它们受到的拉力相同,但是伸长量不同,因此不能得到弹簧伸长量越大产生弹力越大的结论,理由是:没有控制弹簧原长相等。
14.(1)2(2)6(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0~6 N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当弹簧受到的拉力为零时,弹簧的原长为2cm;
(2)当弹簧受到6N的拉力时,比原来伸长了:8cm-2cm=6cm。
(3)根据图片可知,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的变化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得到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根据图像可知,当拉力大于6N时,图像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即弹簧发生了塑性形变,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6N。
15.(1)刻度尺;4(2) (3)正确
(4)钩码;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不易确定
【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中要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因此还需要刻度尺。根据表格可知,当拉力每增大1N时,弹簧伸长0.4cm,则第4次实验时,弹簧的伸长量应该为:0.4cm×3=1.2cm≠1.7cm,则错误的数据是第4次实验。
(2)根据图2可知,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拉力,纵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将表格中每组数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像可知,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呈正比关系,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4)我认为用钩码更好一些,理由是: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不易确定。
16.(1)大小有关(2)方向有关(3)大小和方向不变;作用点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解析】(1)图甲中钢片的弯曲程度比乙中钢片的弯曲程度小,是因为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不同,是因为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1方向有关;
(3)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控制法。
17.如图:
【解析】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作用在绳与天花板的连接点、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18.解:如图
【解析】拉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拉力的大小是40N,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右上方, 如图所示:。
3.2 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