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晋教版)(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5 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晋教版)(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6 20: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9.5 极地地区
——冰封雪裹的世界
如果你有机会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你需要事先对南极地区做哪些了解,做哪些准备呢?
极地科考召集令
1.极地地区在哪里,怎么去?
2.极地环境怎么样,带什么装备?
3.科考的原因和价值
4.科学考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科考攻略
地球上最遥远的距离。。。
B
A
怎么识别南北极呢?
南极地区:
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南极大陆
三洋围一洲
大西洋







180°
北极地区:
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最北部及一些岛屿,陆地面积约800千米2,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千米2。

180°
北冰洋
三洲围一洋
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考考你:
南极考察者们,请选择极地地区的装备和必需物品:
矿泉水
南极冰盖面积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98%,白色冰雪的反射率高达30~80%,导致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较少。
南极旅行小贴士:
注意防寒
注意防风
注意保湿
注意防晒
冰雪覆盖,反射强
纬度高,太阳辐射少
干燥,“白色沙漠”
烈风,“世界风极”
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海陆热力性质:
地形、地势:
冰雪的反射作用:
合作探究
地形因素
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2350米,最厚的地方45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最高峰文森锋(5140米)
南极以大陆为主,而北极以海洋为主,陆地受热和冷却比海洋快;北极受暖流影响下,比南极更为“温暖”。
南极海拔比北极高,平均海拔 2 000米以上,受海拔的影响,气温低
南极地区冰川广布,对阳光的反射作用更强,获得的热量少
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海陆热力性质:
地形、地势:
冰雪的反射作用:
合作探究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
范围 气候特点 极昼出现的时间 极夜出现的时间 主要动物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酷寒、干燥、烈风
寒冷、干燥、大风
9月23日前后—次年3月21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次年3月21日前后
企鹅
北极熊
1.下列关于南极洲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洲气候的突出特点
B.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量很少
C.每年的6月到8月,是南极洲的暖季。
D.南极洲有“寒极”之称,其中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起了重要的作用。
考卷二
2.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蕴藏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B.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C.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D.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考卷二
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的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强的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等。
3. 列举几个南极洲的世界之最
考卷二
Q3:
极地科考的价值有哪些
暖季|极昼时期
北极:每年6—8月
南极:每年11月—次年3月
什么时候去科考?
怎么去科考?
极地考察船——雪龙号
极地考察船——雪龙二号
帝企鹅
阿德利企鹅
北极熊
极地*座头鲸
极地*虎鲸
极地*海象
极地*海豹
极地*磷虾
矿产资源
固体淡水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地区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实验室,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然实验室
科学考察的宝地
麦克默多站,由美国于1956年建成,有建筑200多栋,被称为"南极第一城",是南极洲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可容纳1,258名住民。
东方站是南极点附近的一个考察站, 海拔3400米,由前苏联建于1957年,属于俄罗斯,位于南极磁点附近,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罗斯海新站
1.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名称是( )
A.黄河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2.当南极科考人员紧张而忙碌工作的时候,北极地区正值( )
A.昼夜等长的时期 B.24小时不见太阳
C.一年中的温暖期 D.太阳24小时不落
考卷三
3.填空之我国科考站你知多少?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首个南极科学考察站________
我国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是__________
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科考站是____________
我国海拔最高的南极科考站是_____________
考卷三
长城站
长城站
昆仑站
昆仑站
Q4:
如何保护与
和平利用极地
全球变暖
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浮冰都化成了水,减少了冰山冰层的面积,而不论是企鹅还是北极熊,都是栖息在冰山冰层之上,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属于它们的栖息地,没有了栖息地,这让北极熊很难生存,生存环境的变换,让北极熊的数量也逐渐减少。
在北极,数十万头海象被逼上绝路。
海象原本栖息在冰面上,
可是随着全球变暖,冰面融化。
原来的栖息地附近,几乎没什么冰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海象被迫离开家园,
爬到了俄罗斯的海岸上,
很难想象,这里竟然聚集了几十万头海象。
环境污染
随着人类对南北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导致南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质量,科学家在北极圈地区发现了农药和工业化合物,处在食物链顶端的海洋哺乳动物油脂中积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可以说无与伦比,这些有害物质最终会影响到人类。
大规模的猎杀
海洋中的鲸鱼在过去数个世纪内遭到人类捕杀而数量锐减,日本的捕鲸活动可以追溯至绳文时代日本政府每年向捕鲸行动提供数十亿日元的资金支持。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从商业捕鲸禁令生效到2012年,日本“科研捕鲸”超过1.8万头,超过全球捕鲸量的40%。
也许有人说,
这是南极和北极发生的事情,
都离我们太远,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殊不知,
全球的生态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极地环境失控,
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发生变化。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类只是地球的匆匆过客,
但是人类的破坏却遍及地球每个角落。
人类千万不要用自己的侥幸,
去挑战自然的权威。
因为代价,我们真的承受不起。
极地地区保护行动
思考分析:阅读课本想一想《南极条约》的签订,可以给极地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南极条约】
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以及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