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2.小金正在参加体育中考测试的跳绳项目(如图),他在( )
A.起跳离地后,上升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向上的升力
B.在最高点时,运动速度为零是因为没有受到力
C.在最高点后,能下降落地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D.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同一节奏是因为小金受到平衡力
3.如图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条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对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重力大小等于木条对羽毛的支持力
B.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
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
4.有下列四种情况:①在光滑地板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②正在下落的石块;③天花板下的电灯;④用力推物体,加速运动。其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有(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0年2月11日一则“由于地球引力作用,2月11日是全年中唯一可将扫把立起来的一天”的消息席卷各大社交平台。朋友圏被“立扫把”的图片和视频刷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找重心的游戏。与“地球引力作用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没有任何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扫把受到的重力和扫把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B.扫把受到的重力和扫把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扫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和扫把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着陆器向下喷气获得反推力,以较小速度向月面匀速降落。着陆器匀速降落时,重力与反推力( )
A.施力物体相同 B.是相互作用力 C.是一对平衡力 D.其合力向下
7.如图1所示,物体M静止在电梯底部,其上表面通过轻质弹簧与电梯顶部相连。M对电梯底部的压力用F表示,忽略M和电梯的形变,0~t1内,电梯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t1时刻后电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0~t4内,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则( )
A.t1~t2内,电梯可能向上运动 B.t2~t3内,M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C.t3~t4内,电梯一定做加速运动 D.t1~t4内,弹簧对M的拉力不变
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可以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B.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时,应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C.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操作是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D.滑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改变力的大小
9.丰子恺的书画简朴,富有生活气息,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如图是他的四幅作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旭日初升——以旭日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
B.齐心协力——合力的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之和
C.牧童骑牛——牧童受到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D.春色满园——院子里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10.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系有小球。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匀速转动(如图)。此时,下方小球能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绳子突然断了,金属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金属球匀速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
C.小球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金属球匀速转动时,其重力与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1.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秤,每个钩码重5牛顿,若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当钩码静止时A、B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
A.5牛顿 0牛顿 B.5牛顿 5牛顿
C.0牛顿 5牛顿 D.5牛顿 10牛顿
12.如图是一只竹蜻蜓静止摆放在一个支柱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的竹蜻蜓受力不平衡
B.竹蜻蜓受到的重力和支柱对竹蜻蜓的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C.竹蜻蜓对支柱的压力和支柱对竹蜻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若不小心将竹蜻蜓一只翅膀摔断后,竹蜻蜓仍能在如图位置静止
1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4.如图所示,直升飞机悬停在空中,不计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旋桨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直升飞机所受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螺旋桨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螺旋桨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对地球没有作用力
D.直升飞机所受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
15.某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组装了如下实验装置:
(1)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一个不等重的砝码,这是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此时木块受到的力是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2)怎样改进实验使效果更好?请写出其中的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
16.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向上提起重物,记下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和对应的读数F ,并描出F-h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重物质量为 kg,当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到的拉力为4.5N时,桌面对重物的支持力为 N,当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为4 cm时,重物竖直方向所受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g取10N/kg)
17.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t1内,伞兵处于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状态,此时伞兵受到的重力 (填“<”“=”或“>”)阻力;在 (填“t1~t2”或““t2~t3")时,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此时受到的重力 (填“<”“=”或“>”)阻力。
1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1)实验室有等大的小铁片、小玻璃片和小塑料片,图中选用小塑料片的目的是,小塑片的 可以忽略。
(2)如图甲所示,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同数目(左边2个右边1个)的相同钩码,此时小塑料片两侧受到的拉力大小不相等。放开小塑料片后,可看到小塑料片将会向 (选填“左”或“右")侧运动。
(3)如图乙所示,在两边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小塑料片稍向下移动,放开小塑料片后,可看到小塑料片向上运动至水平位置静止。此现象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 。
(4)如图丙所示,在两边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小塑料片扭转一个角度,使小塑料片两侧绳子相互平行。放开小塑料片后,可看到小塑料片会转回到原来位置。此实验可以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作用线在 。
19.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实验中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瞬间小卡片开始旋转,一段时间后恢复静止。此步骤是为了探究 。
(3)保持右侧滑轮的位置不变,降低左侧滑轮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在两细线上各挂一只钩码时,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 .
20.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1.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瞬间小卡片开始旋转,一段时间后恢复静止。此步骤是为了探究________。
(3)保持右侧滑轮的位置不变,降低左侧滑轮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在两细线上各挂一只钩码时,小卡片________(能/不能)平衡。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
22.降落伞俗称保险伞,是一种使人或物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航空工具。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沿竖直方向降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最后安全着地。已知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为700牛,跳伞过程中下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________。
(2)当t=30秒时,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________(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阻力。
(3)图乙是跳伞过程中部分阶段的情景及受力示意图,其中①与图甲曲线中________(用字母表示)阶段对应。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弹性绳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性绳和将弹性绳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性绳,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性绳的力和弹性绳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的1/2,所以B选项正确.
2.C
【解析】A.起跳离地后,上升一段距离是因为他有惯性,故A错误;
B.在最高点时,运动速度为零,但是他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故B错误;
C.在最高点后,能下降落地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故C正确;
D.在腾空过程中,他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肯定不受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羽毛在木条上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它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故A、B正确不合题意;
重力和支持力在同一直线上,因为支持力通过a点,所以重力也通过a点,即a就是羽毛上重心的位置,故C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①在光滑地板上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②正在下落的石块,速度不断增大,即运动状态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
③天花板下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④用力推物体,加速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 其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①③。 故选B。
5.D
【解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据此判断。
A.扫把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扫把上,扫把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地球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扫把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扫把上,扫把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扫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都作用在扫把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作用在扫把上,扫把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两个物体上,肯定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6.C
【解析】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着陆器向下喷气获得的反推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
BC.着陆器匀速降落时,重力与反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重力与反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故D不符合题意。
7.D
【解析】A.物体M静止在电梯底部,弹簧处于伸长状态,0~t1内,电梯静止,物体也处于静止,受力平衡,则受到重力G,地面的支持力F和弹簧的拉力T,由于压力与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则有 G=F2+T
当t1~t2内,压力变为小于F2的F1,弹力和重力不变,此时 G>F1+T
则物体受力不平衡,由静止变为运动,速度变大了,则运动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说明电梯是向下加速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t2 t3内,压力恢复到静止时的大小,说明受力平衡,因而是匀速下降,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t3 t4内,压力F3大于F2,此时 G如果电梯向下运动则是减速运动,如果向上运动,则是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忽略M和电梯的形变,因而弹簧的长度始终不变,形变大小不变,因而弹簧的弹力保持不变,t1 t4内,弹簧对M的拉力不变,故D符合题意。
8.D
【解析】A.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可以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避免对两个拉力的平衡产生影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时,应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因为拉力由钩码的重力产生,即钩码个数越多,拉力越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操作是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滑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9.D
【解析】A.以旭日为参照物,山的位置发生改变了,故山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当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时,同一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分力之和,其他的情况合力只会小于分力之和,故B错误;
C.牧童受到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牛,故C错误;
D.院子里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运动,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D正确。
10.B
【解析】A.若绳子突然断了,金属球只受重力,此时金属球沿原来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做平抛运动,故A错误;
B.金属球匀速转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但是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B正确;
C.小球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作用在小球上,它对绳子的拉力作用在绳子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金属球匀速转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它肯定不受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当两个测力计都保持静止状态时,它们挂钩上的拉力都等于测力计的示数。因为挂钩上的拉力都由砝码的重力产生,因此两个测力计的示数都等于砝码的重力5N,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C
【解析】A.竹蜻蜓在支柱上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竹蜻蜓的重力和支柱对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那么二者肯定在同一直线上,故B错误;
C.竹蜻蜓对支柱的压力和支柱对竹蜻蜓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和同一直线上,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若不小心将竹蜻蜓一只翅膀摔断后,它的重心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此时竹蜻蜓不能在如图位置静止,故D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重为G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由图可知F 1是弹簧对小球的拉力,F2是小球对弹簧的拉力,F3是铁架台的水平横杆对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重力G与F1是一对平衡力,F2和F3是一对平衡力,F 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G与F3是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BC错误,D正确。
14.D
【解析】A.螺旋桨对空气的作用力向下,直升飞机所受重力方向也向下,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螺旋桨对空气的作用力受力物体是空气,空气对螺旋桨的作用力受力物体是螺旋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对地球也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螺旋桨向下对空气施力,空气会对飞机向上施力,飞机便能上升,故D正确。
15.(1)木块与桌面间存在摩擦力;平衡力 (2)将木块换成小车
【解析】(1)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重力不等时,木块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不等,那么木块就有向合力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此时会木块后受到与合力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因为现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肯定受到平衡力,但是三个力的平衡,不是二力平衡。
(2)根据实验的要求,必须减小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据此设计改进措施。
【解答】(1)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一个不等重的砝码,这是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木块与桌面间存在摩擦力,此时木块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因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所以改进措施为:将木块换成小车。
16.0.45;0;平衡
【解析】(1)当物体静止在桌面上时,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支持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G=F拉+F支持。随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增大,则桌面的支持力逐渐减小;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物体重力相等时,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根据图乙可知,测力计保持不变的示数为4.5N,所以物体的重力诶4.5N,质量为:;
(2)根据G=F拉+F支持可知,当弹簧测力计挂钩受到的拉力为4.5N时,桌面对重物的支持力为0N;
(3)根据图乙可知,当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为4cm时,它的拉力小于4.5N,此时物体仍然在桌面上保持静止,因此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17.加速;>;t2~t3;=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在0~t1内,伞兵的速度不断增大,即做加速运动。此时它受到的合力向下,与运动方向一致,即G-f>0,那么伞兵受到的重力>阻力。
(2)在t2~t3内,伞兵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它受到的重力和阻力相互平衡,即重力=阻力,那么阻力保持不变。
18.(1)重力(2)左(3)方向相反(4)同一条直线上
【解析】(1)实验室有等大的小铁片、小玻璃片和小塑料片,图中选用小塑料片的目的是,小塑片的重力可以忽略。
(2)放开塑料片后,左侧绳子的拉力大,右侧绳子的拉力小,则小塑料片将会向左侧移动。
(3)小塑料片向下移动时,两边的拉力方向不相反,它不能处于平衡状态;当小塑料片处于水平位置时,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此时塑料片平衡,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方向相反。
(4)将塑料片扭转后,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它不能平衡;当小塑料片回到原来位置时,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此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19.(1)钩码的数量(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能(4)用剪刀将小纸片剪开
【解析】(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实验中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此时纸片上的两个拉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此步骤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保持右侧滑轮的位置不变,降低左侧滑轮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在两细线上各挂一只钩码。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它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则此时纸片上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即小卡片能平衡。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用剪刀将小纸片剪开。
20.(1)相反;钩码个数(2)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把小卡片剪成两半(4)D
【解析】(1)由图甲可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能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因为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要满足其他三个条件,只改变一个物体这个条件,下一步的操作就是把小卡片剪成两半就可以了。
(4)由图乙可知,木块与桌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摩擦力会影响实验结果,故选:D。
21.(1)钩码的数量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能
(4)用剪刀将小纸片剪开
【解析】(1)纸片上受到的拉力由砝码的重力产生,砝码的数量越多,重力越大,纸皮受到的拉力越大;
(2)分析二力平衡中哪个条件发生改变即可;
(3)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分析绳子上的拉力大小是否相等即可;
(4)将纸片剪开,就变成两个物体,此时每个纸片上都只受一个拉力,观察纸片是否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即可。
【解答】(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实验中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此时纸片上的两个拉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此步骤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保持右侧滑轮的位置不变,降低左侧滑轮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在两细线上各挂一只钩码。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它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力的方向,则此时纸片上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即小卡片能平衡。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一步的操作是:用剪刀将小纸片剪开。
22.(1)运动员在50- -70 秒内下降的高度
(2)等于
(3)BC
【解析】(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速度公式s=vt分析解答;
(2)根据甲图确定t=30s时运动员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二力平衡分析判断;
(3)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据此结合图甲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阴影部分为长方形,它的面积S=ab。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根据s=vt=ab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运动员在50~70s内下降的高度。
(2)根据图甲可知,t=30s时运动员和设备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即运动员和跳伞设备的总重力等于阻力。
(3)根据图1可知,此时运动员和设备受到向上的阻力1100N,向下的重力700N,那么f>G。此时合力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它们一起做减速运动,则①与图甲曲线中BC阶段对应。
3.5 二力平衡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