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西亚 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3 西亚 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3 23: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3 西亚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发源于西亚的宗教是( )
A.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B.佛教和印度教
C.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D.犹太教和佛教
2.以下国家中,节水农业最显著的是( )
A.法国 B.美国 C.伊拉克 D.以色列
3.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土耳其海峡
4.中东“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
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北海及其沿岸地区
C.墨西哥湾及其沿岸地区 D.几内亚湾及其沿岸地区
5.下列有关西亚地理景象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
A.波斯湾沿岸的油轮川流不息 B.阿拉伯人在清真寺里做祷告
C.当地的民居是极具特色的高脚屋 D.绿洲上生长着茂盛的枣椰树
6.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东显著特征之一是( )
A.水资源匮乏 B.文化差异显著
C.石油资源丰富 D.冲突、战争频繁
7.中东战略位置重要,其联系了三大洲,分别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
C.欧洲、非洲、大洋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
8.中东输出的石油,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出。图中B石油输出线路是( )
A.波斯湾—地中海—大西洋—西欧
B.波斯湾—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北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
D.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澳大利亚
9.波斯湾的石油通过海运输往世界各地必须经过的海峡是( )
A.霍尔木兹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曼德海峡 D.土耳其海峡
10.东南亚物产富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B.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C.印度尼西亚的椰子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D.菲律宾的稻米产量占世界首位
11.下列哪些是导致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因素( )
①“三洲五海之地”重要的地理位置 ②丰富的石油资源
③淡水资源紧张 ④文化差异大 ⑤争夺领土、河流、运河、海峡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中东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又有“世界油库”“世界的火药桶”之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引起中东冲突不断的原因有:( )
①地理位置重要②石油资源丰富③水资源匮乏④宗教矛盾⑤国家众多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下列解决中东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以色列采用滴灌等技术发展农业 B.沙特阿拉伯通过海水淡化获得淡水资源
C.农业以畜牧业和种植业耐旱作物为主 D.通过战争的手段夺取所需水资源
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读下图完成下列14-16问题。
14.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B.丙地终年盛行东南风
C.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 D.丁地夏季盛行西南风
15.有关四地所在国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所在国家以黑色人种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C.丙地所在国家的经济高度发达 D.丁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6.关于丙地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的粮食作物以小麦和水稻为主 B.该国的硅谷是乞拉朋齐
C.该国的经济作物是亚麻 D.该国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读图中东地区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中东有“世界油库”、“三洲五海之地”之称,下列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家①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伊朗
B.②是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C.③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D.国家④是埃及,地跨非、欧两大洲
18.我国从中东进口一批石油,若通过海洋运输,没有经过的海洋或海峡是( )
A.马六甲海峡 B.阿拉伯海 C.红海 D.印度洋
读西亚图,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西亚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图中显示西亚石油集中分布在( )
A.波斯湾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红海沿岸 D.阿拉伯海沿岸
20.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两洋”之地,五海之中有一个“海”实为湖泊,它是( )
A.阿拉伯海 B.红海 C.黑海 D.里海
21.中东地区的阿拉伯男子,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骑骆驼而行,这些风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气候寒冷需保暖 B.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
C.地形崎岖 D.方便狩猎
二、解答题
22.读中东图回答问题。
(1)大洲 甲 ____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___
(2)海 ①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
(3)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及沿岸地区。主要运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应阿联酋政府邀请,中国水稻专家带领团队在迪拜近郊的沙漠地区试种水稻并取得成功。左图为亚部分区域略图,右图为图1中H、A两地气温资料和迪拜气温、降水资料。
(1)B为____(海湾名称)该海湾地区被称为“世界____矿产名称)的宝库”。H地与A地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比A地____(“高”或”“低”),主要是因为H地____。
(2)迪拜属____气候(气候类型名称)。迪拜为解决沙漠种植水稻灌溉用水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二:甘肃省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多地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同时在光伏板下建农业大棚、养殖圈舍、育苗基地等,实践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的“光伏+农业”发展模式。甘肃通渭县光伏产业示范园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仅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就带动全具1,8万贫困户实现增收。左图为甘肃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月变化图,右图为通渭县某“光伏农业”示范点。
(3)描述甘肃省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征。
(4)从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简述甘肃实践”光伏十农业”发展模式的好处,
参考答案
1.C
【详解】试题分析:西亚是世界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所以选C。
2.D
【详解】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政府从建国伊始就意识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不惜斥巨资从事对水资源的开源节流的研究,成效显著。故D符合题意。选D。
3.C
【详解】试题分析:
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是世界上石油运输的主要通道.根据题意,故选C.
4.A
【详解】中东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
【详解】西亚地区石油丰富,尤其集中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可以看见油轮川流不息,故A正确。西亚地区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随处可见阿拉伯人清真寺做祷告,故B正确。西亚地区气候干旱,不可能看见分布在湿热地区的高脚屋,故C错误。当地气候干旱,代表性的植物是枣椰树,故D正确。故选C。
6.C
【详解】由图中图例判断,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该图没有反映水资源、文化差异及冲突、战争频繁。
7.B
【详解】中东地区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五海是指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三洲是指亚、非、欧三大洲,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故选B。
8.B
【详解】由图可知,B石油输出路线是从波斯湾经印度洋,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再到西欧、美国等地,B正确;波斯湾—地中海—大西洋—西欧是A石油输出路线,A错误;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是C石油输出路线,C错误;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澳大利亚石油输出路线图中不存在,D错误。故选B。
9.A
【详解】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其石油大部分通过海洋运输出口到北美洲、西欧和东亚地区,石油外运的必须经过的海峡是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世界油阀”称号,是西方国家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和土耳其海峡都不是必经之地,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A
【详解】试题分析: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的椰子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稻米产量居世界首位。
11.A
【详解】中东地区冲突不断,成为世界热点的因素是: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交通、战略地位重要,①说法正确。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为了抢夺丰富的石油资源,②说法正确。中东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为了抢夺淡水资源,③说法正确。中东地区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文化宗教上的差异明显,④说法正确。为了争夺领土、河流、运河、海峡等控制权,⑤说法正确。综合分析,①②③④⑤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带,引起中东冲突不断的原因有:位于东西方交通要道,占据了“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位置,①正确;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石油而战也是原因之一;该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③正确;该地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宗教文化差异大,④正确;国家多少与冲突无关,⑤错误。故选C。
13.以色列气候干旱少雨,淡水资源严重缺乏,但由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农业成就,A项正确;沙特阿拉伯沙漠面积广大,通过海水淡化是当地获取淡水资源的重要途径,B项正确;中东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中东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作物也以耐旱作物为主,C项正确;争夺淡水是中东的战争源泉之一,但世界各国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都希望作为地球村成员的各个国家能够和睦相处,共同进步与发展,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D项错误。故选D。
14.读图可知: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了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甲、乙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东南季风,故选C。
15.读图可知:甲地所在国家是埃及,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乙地所在国家是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丙地所在国家是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丁地所在国家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故选B。
16.读图可知:丙地所在国家是印度,印度的粮食作物以小麦和水稻为主;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被誉为印度的“硅谷”,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茶叶、黄麻和蕉麻;该国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故选A。
17.由图可知,国家①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伊拉克,故A错误。②是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故B正确。③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故C错误。④是埃及,跨了亚洲和非洲两大洲,故D错误。故选B。
18.如果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一批石油,若通过海洋运输,是从波斯湾再进入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洋,再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不需要经过红海,故选C。
19.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故选: A。
20.西亚地处亚洲、非洲、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泊.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 D。
21.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骑骆驼而行,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长袍呢 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在阿拉伯国家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有一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光.故选: B。
22.
(1)读图可知,此图是中东地区,甲是欧洲,乙是亚洲,丙是亚洲。
(2)读图可知,①是地中海,③是红海,④是波斯湾。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通过海洋运输运往西欧、北美洲和东亚地区。
23.
(1)读图可得,B为波斯湾,该海湾地区被称为“世界石油的宝库”。H地与A地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比A地低,主要是因为H地海拔高,图中和所示A地海拔在200米以下,H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
(2)迪拜属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迪拜为解决沙漠种植水稻灌溉用水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等方式增加灌溉水源,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灌溉用水,研制水稻新品种等。
(3)由图中信息可知,甘肃省的日照时数季节变化不均,存在春夏长、秋冬短的特点。
(4)甘肃发展“光伏+农业”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太阳能发电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又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