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知识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2022年广东)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2.(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3.(2020年宜宾)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重难点】
4.(2022年四川乐山)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5. (2022年江苏苏州)“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A.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 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 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6.(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8.(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能力点一 戊戌变法的内容 【重难点】
1.(2020年广西贺州)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2.(2021·广东·佛山市第四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反映的时代需求是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A.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B.顺应潮流,实业救国
C.摆脱危机,民族独立 D.应运而生,民主共和
能力点二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易错点】
3.(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4.(2022·湖南会同·八年级期末)《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写道:“长逾150年的中国近代史,在社会发展的性质上也是部转型史。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人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但是那时的光绪爷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结果可想而知。”以上材料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B.赞扬了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图强的精神
C.分析了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D.批判了光绪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落后
能力点三 戊戌变法的影响 【重难点】
5.(2022年广西梧州)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6.(2022年山东聊城)“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7.(2020年北京)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8.(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一模)舒新城曾这样概括留学生和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戊戌以后的中国政治,无时不与留学生发生关系,尤其是军事、外交、教育、卫生为甚。全国重要事业无不有留学生在其中……”。由材料可知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博学多才 C.影响民国政局 D.决定近代中国走向
9.(2020年辽宁沈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8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853~1854 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 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 并依据材料-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与日本历史上的哪-改革有关 写出这一改革发生在哪一世纪
(3)材料三反映出幕府统治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
(4)材料四中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改革要求
素养点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家国情怀
1.(2021·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民国史学泰斗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素养点二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历史教训——史料实证
2.(2020年四川乐山)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B.B C.C D.D
素养点三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比较——历史解释
3.(2022年湖南邵阳)为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某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 B.都主张暴力革命
C.都主张民主共和 D.都主张君主立宪
第6课 戊戌变法
知识点一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2022年广东)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可得出1895年后,各种报刊出现,例如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新型媒体得到发展,B项正确;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开始创办,排除A项;1924年 国民革命蓬勃开展,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1年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真题)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学堂、报刊、学会,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故C符合题意;维新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0年宜宾)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所给数据可知,梁启超、严复、康有为等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创办报纸宣传的是变法图强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是孙中山,故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是陈独秀等人,故排除C项。故选D。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重难点】
4.(2022年四川乐山)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参与百日维新运动……组织保皇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人物主张改良变法,参与维新变法,说明该人物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B项正确;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而题干体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C项;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 (2022年江苏苏州)“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A.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 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 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只是局限于社会上层精英分子的活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评价戊戌变法方式,排除A项;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排除B和D项。故选C项。
6.(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联合各地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并于1898年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从而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B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不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A排除;辛亥革命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这应当属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二步,C排除;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并非政治近代化表现,D排除。故选B。
7.(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是谭嗣同殉难图,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但是变法被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去,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D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太平天国是1851-1864年洪秀全等人发动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B排除;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洋务派官员发起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C排除。故选D。
8.(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详解】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维新派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排除B;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排除D。
能力点一 戊戌变法的内容 【重难点】
1.(2020年广西贺州)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中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的,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百日维新失败后被保留下来, 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故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2.(2021·广东·佛山市第四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反映的时代需求是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A.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B.顺应潮流,实业救国
C.摆脱危机,民族独立 D.应运而生,民主共和
【答案】A
【解析】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宣传维新派变法维新的主张,材料中的书籍反映了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历史、法律、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需求,说明当时的时代需求是学习西方,变法图强,故选A;《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D。
能力点二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易错点】
3.(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4.(2022·湖南会同·八年级期末)《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写道:“长逾150年的中国近代史,在社会发展的性质上也是部转型史。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人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但是那时的光绪爷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结果可想而知。”以上材料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B.赞扬了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图强的精神
C.分析了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 D.批判了光绪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落后
【答案】C
【解析】根据“那时的光绪爷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结果可想而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认为“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艰巨”,光绪皇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运动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是导致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运动,排除A项;材料分析了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并非赞扬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图强的精神,也无法体现批判光绪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落后,排除BD项。故选C项。
能力点三 戊戌变法的影响 【重难点】
5.(2022年广西梧州)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旨在说明戊戌变法促进思想启蒙,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没实现国家富强,排除ABC项。故选D项。
6.(2022年山东聊城)“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0年北京)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史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是对戊戌变法这一史实的评价,是历史结论,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选项D符合题意;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不属于历史结论,也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的内容,A排除;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不属于历史史实,C排除。故选D。
8.(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一模)舒新城曾这样概括留学生和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戊戌以后的中国政治,无时不与留学生发生关系,尤其是军事、外交、教育、卫生为甚。全国重要事业无不有留学生在其中……”。由材料可知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博学多才 C.影响民国政局 D.决定近代中国走向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戊戌以后的中国政治,无时不与留学生发生关系,尤其是军事、外交、教育、卫生为甚。全国重要事业无不有留学生在其中”可知,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转化的一个过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之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让中国不断近代化,资本主义民族经济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这一切都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因此,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由此可知,材料说明了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因此,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9.(2020年辽宁沈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8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853~1854 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 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选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建议朝廷“下诏鼓天下之气",...提出设"议郎”-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设"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议郎"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可以"随时请对,上驳诏书, 下达民词",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 并依据材料-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与日本历史上的哪-改革有关 写出这一改革发生在哪一世纪
(3)材料三反映出幕府统治面临着怎样的统治危机
(4)材料四中康有为的主张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改革要求
【答案】(1)变法(改革) ;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大化改新;7世纪
(3)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国家的入侵)
(4)政治制度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可知,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转型;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可知,这体现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7世纪,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进入到封建社会。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8本港0,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可知,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民族危机严重。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议郎……表面是备皇帝顾问,实际上是模仿西方议会政治……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可知,这体现了政治制度上的变革。
素养点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家国情怀
1.(2021·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民国史学泰斗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反映了不进行改革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反映了中国要是进行改革可能早就实现了近代化。这些都强调了作者认为改革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现状要急需改革。D正确;根据题干内容大意,可以看出没有涉及军备、国力、政治方面的问题,ABC排除;故选D。
素养点二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历史教训——史料实证
2.(2020年四川乐山)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故B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故A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故D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故选B。
素养点三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比较——历史解释
3.(2022年湖南邵阳)为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某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 B.都主张暴力革命
C.都主张民主共和 D.都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二者都是学习西方,A项正确;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属于革命,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排除D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