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同步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流奔腾
简福海
①时间,沧海。
②当我通过“强国直播”实时目睹武汉,目睹穿城而过的长江时,脑中突然蹦出这两个词。
③空荡荡的江面,不见片帆往来,水流纡静无声,一如许多人幽深的孤寂。江面空了,便开阔了,渐渐延伸出海的形象。停摆的江湾,时间寂静如海,悲伤也漫漶成海。
④此刻的武汉,是一个疼痛的碰触。
⑤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江汉关钟楼为焦点,随便截取一个时光切片,当是这样的:在阳光的覆盖下,江汉关钟楼尖耸接天,道路延伸,车流涌动,拐弯处,浩荡的长江接替它们一路奔腾,直向远处翻卷,隔岸的楼宇高低错落,江中船舶来回穿梭,排宕成天阔水远又繁忙有序的景象。在百年铜钟催促砥砺的声响中,你能想象,一日又一日,那真切的梦想、开阔的胸襟、热血的担当是怎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成、奔突和激荡的。
⑥倘若调个角度,把镜头拉近放大,应有如许画面:无数生龙活虎的身影,踩着第一缕阳光从街角的某个巷子拐出,为铺着烟尘的梦想奋斗,就着夜色回到温暖的家,默默积攒新一天的力量。密集的门户,流驶的时光,一路轻尘,几缕炊烟,万家灯火,满城葳蕤。
⑦远景,特写,一切都应当是这副生机勃勃的样子啊。可是,这座城市走到冬春之交的十字路口,突然就慢下来、静下来、闲下来、冷下来、歇下来了。中断,封闭,破碎,彷徨,泥淖,呐喊,抗争,顿悟……一些幸福与安宁,跌落在时间的罅隙。
⑧生命脆弱,宛如蛛网,在风暴的漩涡中,难逃死亡的渊薮。有亲人倒下了,有医生倒下了,有基层干部倒下了,有快递小哥倒下了……曾经烟火不熄的生命,顷刻间画上了句号,仿佛狂风骤雨中的一片落叶。接连的讣告、奔涌的哀思、庄肃的仪式、匆促的祭奠……一切从简,笙箫皆默。
⑨邪恶的病毒犹如幽灵,越长江,过磨山,一路潜行游荡,侵临各地。踪迹过处,阴风森森,暗影重重。英勇无畏的人们,执戈以待,凛然迎击……
⑩大学同窗毕业十多年,多数还坚守在医疗卫生战线,白衣一袭,谱写性命相托的旋律。此时疫情在前,他们又变成一只只青耕鸟,奋战在前方后方。冲到一线的姐妹兄弟,穿着防护服,一步一步走向患者,那是同死神交战的最近距离,每一步都踩在刀尖地雷上。亲历抗击“非典”,见过了惨烈的生离死别,我更能深切体会灾难、命运、梦魇这些虚幻却又真实的词语,体会到伴随人们的不可抗拒的无常感,总是鬼魅般四处游荡,伺机抵临制造悬而未决的故事。
当然,我也深知,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是白衣天使的铁甲战衣,深知勇气亦是肉体凡胎的金钟大罩,它最柔软也最坚固。
光阴烟花四散,忽忽已是中年。悲欣错落,人事消磨,大学同学平日没有过多的联络交流,微信群素来沉寂萧萧。最近,却沸腾了,关切、提醒、请教、问候、祝福……每一条信息,紧紧牵扯着山迢水远的目光。网络天涯,给不了彼此拥抱,却构成了最近的依靠。
一段讲述同学故事的视频在群里热传,单从主题看,似乎也没什么新鲜情节,医者仁心仁术,病人转危为安,无非是职责使命罢了。可稍加浏览,双泪淋然。面对全省首例危重病人,病源不清,机理不明,没有先例,无特效药……看着包裹严实的他,转身,进玻璃隔门,退远,变小,折入病房,走向体重300斤的病人,消失在那个未知的深渊,担忧从心底一寸寸漫上来,漫上来。
那是刀光剑影的生死江湖,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一刻是投入到怎样的血腥与挣扎中,家人又翻炒着怎样的忐忑与煎熬。幸运的是,最终他与病人共同捧出了生命的日出。隔着屏幕,我知道在南方小城的他,还要继续扛起天职,冲向下一个病人,除了默默祈祷,无法给他别的解药。
时光的铁铧向前挺进,犁开了春天。我曾写下歌词: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冬天总为春天作序。樱花要开的,但这不是文学的修辞——深深浅浅的春光里,它们总要深深浅浅地绽放。
两年前在武大赏过樱花,成片的花朵在路珈山下的土地上沸腾如浪,滚荡着最后的花期,一蓬比一蓬繁盛,一朵比一朵娇妍,艳出霞彩,洁出玉质。当一个个病患借助爱的双桨,穿越黑暗的边缘,平安归来,浴血重生,是不是也会万分珍惜这生命之中来之不易的阳面,就像一株樱花树,春风来了,便摇曳出满树虹霓,彻底忘却那些雪压霜欺,抑或把其消解成人生的雨露涓滴。
直播镜头中的长江,依然在钟楼边汤汤东去。它不是在表演,清澈、纯良、浩荡、骄傲,那是它本真的面目,更重要的是,即便风雨天心,千帆过尽,它仍旧知道自己的去向。这仿佛又是一个隐喻——暗含一节关于如何紧握命运,高歌向天,奔腾豪迈人生的精彩故事。
我被此刻的长江启蒙:时光如沧海,有了爱,便有了渡向明天的舟楫;而一个人或一座城的生命,无论怎样波折,也要流成一条江,勇往直前……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长江和武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用长江奔腾不已勇往直前的精神寄寓心中武汉,希望武汉早日重生。
B.过去的武汉在作者的心中是非常美好的,它繁华有序,富有生机,充满梦想和活力,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C.作者通过看直播,实时目睹了疫情中的武汉和穿城而过的长江,与直播镜头中展现的过去的武汉截然不同,让作者悲伤不已。
D.文章通过写同学群里讲述同学故事的视频,赞颂了疫情中的医护人员面对病毒凛然迎击英勇无惧的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情感抒发非常强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对武汉的怀念、悲伤、期望等复杂心情。
B.文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疫情前的武汉景象与疫情中的武汉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了疫情对武汉的打击。
C.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句式上主要以短句为主,尤其是很多地方连用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更为有力。
D.文章在结尾部分再次写长江,既照应了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又深化了文章主旨,丰富了文章意蕴。
3. 文章的⑤⑥两段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本文题目“江流奔腾”有着怎样的意蕴?请简要阐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九江印象
丰子恺
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华氏度),还是可爱。我们一到招待所,听说上山车子挤,要宿两晚才有车。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街道清洁,市容整齐;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但这还在其次。九江的男男女女,大都仪容端正,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尤其是妇女们,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还是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一个个相貌端正,衣衫整洁,其中没有西施,但也没有嫫母。她们好像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但这也还在其次。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平和,对外来人尤其客气。这一点最为可贵。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时候,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江西人好客。”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这并非由于萍乡的地主(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夫妇都是我的学生,也并非由于“到处儿童识姓名”(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不管相识不相识,萍乡人一概殷勤招待。如今我到九江,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我们在九江,大街小巷都跑过,南浔铁路的火车站也到过。我仔细留意,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向人问路,他恨不得把你送到目的地。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之巨大。萍乡和九江,相去很远。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其风俗人情就有共通之点。我觉得江西人的“好客”确是一种美德,是值得表扬,值得学习的。我说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主要点正在于此。
九江街上瓷器店特别多,除了瓷器店之外还有许多瓷器摊头。瓷器之中除了日用瓷器之外,还有许多瓷器玩具,猫、狗、鸡、鸭、兔、牛、马、儿童人像、妇女人像、骑马人像、罗汉像、寿星像,各种各样都有,而且大都是上彩釉的。这使我联想起无锡来。无锡惠山等处有许多泥玩具店,也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也都是施彩色的。所异者,瓷和泥质地不同而已。在这种玩具中,可以窥见中国手艺工人的智巧。他们都没有进过美术学校雕塑科,都没有进行过素描基本练习,都没有学过艺用解剖学,全凭天生的智慧和熟练的技巧,刻划出种种形象来。这些形象大都肖似实物,大多姿态优美,神气活现。而瓷工比较起泥工来,据我猜想,更加复杂困难。因为泥质松脆,只能塑造像坐猫、蹲兔那样团块的形象。而瓷质坚致,马的四只脚也可以塑出。九江瓷器中的八骏,最能显示手艺工人的天才。那些马身高不过一寸半,或俯或仰,或立或行,骨骼都很正确,姿态都很活跃。我们买了许多,拿回寓中,陈列在桌子上仔细欣赏。唐朝的画家韩干以画马著名于后世。我没有看见过韩干的真迹,不知道他的平面造型艺术比较起江西手艺工人的立体造型艺术来高明多少。韩干是在唐明皇的朝廷里做大官的。那时候唐明皇有一个擅长画马的宫廷画家叫做陈闳。有一天唐明皇命令韩干向陈闳学习画马。韩干不奉诏,回答唐明皇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我们江西的手艺工人,正同韩干一样,没有进美术学校从师,就以民间野外的马为师,他们的技术是全靠平常对活马观察研究而进步起来的。我想唐朝时代民间一定也不乏像江西瓷器手艺工人那样聪明的人,教他们拿起画笔来未必不如韩干。只因他们没有像韩干那样做大官,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因此终身沉沦,湮没无闻;而韩干独侥幸著名于后世。这样想来,社会制度不良的时代的美术史,完全是偶然形成的。
我们每人出一分钱,搭船到甘棠湖里的烟水亭去乘凉。这烟水亭建筑在像杭州西湖湖心亭那样的一个小岛上,四面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陆。这小岛面积不及湖心亭之半,而树木甚多。树下设竹榻卖茶。我们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面水光滟滟,风声猎猎,九十度(华氏度)以上的天气也不觉得热。有几个九江女郎也摆渡到这里的树荫底下来洗衣服。每一个女郎所在的岸边的水面上,都以这女郎为圆心而画出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的水浪纹,好像半张极大的留声机片。这光景真可入画。我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是这种心境吧。预料明天这时光,一定已经身在山中,也许已经看到庐山真面目了。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风韵犹存”一句,既写出了古人对九江的喜爱,也交代了作者畅游九江的原因。
B.第二段中的“绝不”“恨不得”等词语,极写九江人的和气与热情,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俗人情的赞美。
C.作者联想到唐代韩干学习画马的故事,其用意在于赞美九江手工艺人善于观察研究、极具才华的特点。
D.文章结尾从人物与环境两个角度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沉浸其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从风俗人情、手工技艺和环境风光等方面叙述了在九江的所见、所感,呈现了对九江的美好印象。
B.文章第三段以无锡泥器作为衬托对象,写出了九江瓷器工艺的复杂性和形象的多样性,着力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
C.文章首尾写出行方式、中间段落写沿途接触到的九江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体现了游记散文常见的融情于景的写法。
D.本文只用平常的字句,不加粉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具有一种朴素而又明亮的味道,体现出随笔体散文的特点。
7.本文在第二段和尾段都引用了诗句,各有什么作用?
8.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九江印象”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
冯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9.“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中的“秘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10.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
11.从下列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就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⑴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⑵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12.文章结尾,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请你谈谈这“意味不尽的关联”的内涵有哪些?
二、情景默写
1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陆游看见沈园的桃花,思绪万千:“桃花落,闲池阁。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人多爱牡丹,宋人多爱梅,周敦颐却独爱莲:“________,_______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③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
④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表演秦腔时,嗓音穿云裂石,极富感染力,征服了现场的观众,更征服了眼光挑剔的评委,获得了本次比赛金奖。
B.贵州高三学生抛书事件引起广泛争论,有人力主严惩,其实学生只是借此缓解压力,不足为训。
C.入夜,月色溶溶,水面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促膝畅谈,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 ,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②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拜寿的人 ,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
③圆明园里的宝物 ,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军阀混战,战乱频仍,现在都荡然无存了。
A.应接不暇 俯拾即是 数不胜数 B.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C.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D.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虽然秦腔名家任哲中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可是我依然惠存着他当年送我的秦腔磁带。
B.这件事情当时非常紧急,且又有难度,如果不是您的全力帮助,估计就又黄了。
C.由于正值上班高峰期,路上堵车严重,当我赶到宾馆的时候,检查组已恭候多时。
D.老张啊,昨日见到您我万分激动,本想多喝,却不胜酒力,酒后失态,还望您多包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装饰它。它像是一个民族在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 。
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 ,只有纯洁,没有 ,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 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曲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 )。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余音 卑躬 矜持 放任 B.余韵 矜持 卑躬 一任
C.余韵 卑躬 矜持 一任 D.余音 矜持 卑躬 放任
18.填入括号内的句子,表述恰当一项是( )
A.这些白色的小草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必定也曾经围绕着那消逝了的村庄
B.这些白色的小草必定也曾经围绕着那消逝了的村庄,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
C.那消逝了的村庄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
D.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
四、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乘车穿过了郭塔尔得山洞,便走入瑞士东南的特精省,这是意大利人种的瑞士,一切风物也是南欧的了。最惹人注意的是,房屋在山北都是灰色,忽然变为耀目的粉白色——但白色里处处透露着衰老___________,反不及北方的灰色那样新鲜。
特精省的南端是罗迦诺城,临着一座爪形的湖,这座湖由意大利和瑞士两国分领。若是坐在汽船上,绕湖一周,左边一站是意大利的,右边一站是瑞士的,虽然居民都说着意大利话,可是一边热衷于法西斯主义,一边是自由和平,百余年不知干戈,对比起来,煞是有趣。
我在湖边的一个小村落里住过一个晚夏的八月。
脚刚踏上轻松的土地,举目一望两旁的浓绿,便深深嗅到___________的故乡气味。不只是气候和北平夏季的乡间很相似,就是几种违阔许久的生物,也在这里___________了:中午是无边无际的蝉声,夜晚窗外时常有窸窸窣窣的声音,那是蝎子在墙缝里出没,更有成群成队的壁虎,灰色的,绿色的,在壁上和草间爬来爬去,有时清早起来,露水未晞,草地上常有大的壁虎,身长逾尺,绿得透明,像是碧玉一般,湖山寂静,它一动也不动,你可以轻轻地在它身旁赏玩许久,不提防有一个大的蝗虫跳出,它也飞箭般跟着窜入草的深处。
植物方面呢,也多是故乡所有的。西瓜、蜜桃,这些暑中的鲜品,都非常肥美;更有那大芭蕉叶子,成荫地伸出矮矮的墙头。只是暗绿色,瘦而火焰形的扁柏,三三两两地被移种在别墅里,或是白色的圣母堂旁,给我们一些异乡之感。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父亲坐在炕边,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和母亲唠嗑:“今天下雨,不能下地干活了——庄稼这一下可好了!”
B.有人认为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是中国诗的特色。
C.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腐败 浓郁 相逢 B.腐败 浓厚 重逢
C.腐旧 浓郁 重逢 D.腐旧 浓厚 相逢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湖山寂静之中草地上常趴有身长逾尺、绿得像是碧玉一般透明的一动也不动的大壁虎”,哪一句在本文中的表达效果更好?请谈谈你的见解。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一棵树,它实在是太老了。树干,已基本被风干了。曾经很壮大的树冠,由于不堪负重,每年都要折断一部分。如今,已剩下屈指可数的几枝了。但那几枝,顽强地活着,做着一棵树应该做的事情。春天,它一样也要发芽,抽叶。也要多多少少地飞一些杨花。但更多的时候,它在糊里糊涂地活着。就像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老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基本上认不得别人了。说着别人听不明白的话。白天睡觉,晚上就在村子里四处转悠,自言自语。那些老人,转着转着,就转到了这棵树的下面。然后,老人和老树,在絮絮叨叨地说一些只有他们才能听得懂的话。
树,觉得自己活着越来越没意思了。它的树干,开始悄悄地腐烂。一些它见都没有见过的虫子开始吞噬它的内脏。心脏,没有了。肝脏,也没有了,肺,也没有了。树,还是顽强地活着。它自尊地活了一辈子,它不想轻易地倒下去。它的树干,不能支撑那硕大的树冠了。一个秋天的夜里,它放弃了自己身上最壮的一根树枝,让它倒在了脚底下。它有一些绝望地望着那个也已经是中年了的儿子。第二年的春天,它脚下的孩子,干枯了的躯体上忽然抽出了一些新芽。树,有一些欣慰地笑了。
去年的清明节,去老家上坟。走过那棵树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我忽然看到它泪流满面,它的浑浊的泪水,一行又一行地流进了它的空荡荡的腹腔。但我不知道它要给我说什么,我实在无法实现与一棵树的对话——我只能陪着它流泪。我感觉自己的内脏的某一个地方也开始切切地痛。我知道,那是我终生无法改变的对家乡的迷恋。我再一次地细细打量它,它实在太老了,而且真的是很丑陋了。空空的内脏,更如一只空洞的眼睛,绝望而又无奈地张望着远方。
22.下面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量子速读法称可让人5分钟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完整复述——全是骗术。
B.人文科学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确定性——无法进行定性研究,一切只能靠自己理解。
C.在坪乡黄沙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过程非常艰辛曲折。
D.我叫他来见你罢,他就在楼上,只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是早就死了的。
2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4.文章前面写道:“树,觉得自己活着越来越没意思了。”但之后却又写道:“树,有一些欣慰地笑了。”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5.雪莲中学高二9班某次班会,模仿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模式举行活动,其中邀请的一位“阅读者”,朗读来新疆籍演员陈建斌的作品《给那个谁的第一首诗》:
……
八家户我的小村庄/庄稼地已盖满了房/只有月光闪耀着还和从前一样/
八家户我的小村庄/白瓷砖已贴满了墙/只有雪花飘落着还和从前一样/
乌鲁木齐/你的名字就是美丽的牧场/
望着天上下的雪/他比不上我家乡的大/这里的酒也比不上我家乡的烈/
望着姑娘的眼睛/她比不上我家乡的野/她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倔/
写到这儿我的泪水流淌/有多少时光已被我淡忘/
我想着我看着镜子里的我/和我们村的那个谁一样
请根据这位朗读者朗读的内容,给这次朗读活动提炼一个主题词,并围绕主题词补写一段鲜明、生动地开场白。(80字左右)
六、小阅读-课内
26.《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下列对课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运用修辞。如第七段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菌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B.本文虽然是散文,但是风格清新明澈,有诗一般的语言,并饱含着深刻的生命体验。
C.作者引用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中的诗句,使文章显得富有文采,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也表明生命生存的顽强和独立性。
D.本文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27.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运用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身上具有的纯洁和坚强。)
B.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的菌子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C.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引用诗句使文章显得富有文采,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表明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D.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人们沉醉在秦腔里的神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28.《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侧重于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文章开头描写的“这座山林”是属于人类以外的去处,近似于世外桃源。
B.文中一棵小小的鼠麹草、一些彩菌都承载了作者丰富的联想,也会引发读者思考与生存意义有关的话题:生死、病苦、兴亡,等等。
C.“风雨如晦的时刻”这一句话点明作者写作的年代,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
D.本文最后一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概括了对自然的总体感悟——自然滋养人类,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
29.《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结构类型属_________式,结构关系属_________式。
30.阅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并鉴赏下面语句。
①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②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七、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竟也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925年
3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一见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流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
D.“风又厉,浪又狂”暗示社会的险恶,它造成了“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3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的变化,从而反衬“我”的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成的恋人的“裙裳”“花冠”与最后“吹折”“击碎”等词相照应,体现了诗人的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的约束。
D.本诗的语言特点为:注重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词,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33.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
34.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3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的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的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裙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语言特点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运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36.简要分析本诗的抒情线索。
参考答案
1.C 2.A 3.①从内容上交代了疫情前的武汉景象,从而与上文疫情中的武汉进行了对比,表现出了疫情对武汉的打击。
②从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疫情中的武汉,照应下文“远景,特写,一切都应当是这副生机勃勃的样子”,也为结尾对武汉恢复生机的祝福张本。 4.①“江流奔腾”表面上指“长江奔腾不息”。
②从深层含义考虑:长江精神也是武汉人的精神,他们为了梦想努力奋斗,为了守护百姓而甘愿牺牲自我,“江流奔腾”也喻指对武汉人精神的赞美;
③同时文章将长江和武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用长江奔腾不已勇往直前的精神寄寓心中武汉,希望武汉早日重生。
5.A 6.B 7.①第二段引用诗句,体现出历代诗人对九江的赞美,赋予九江文化韵味。②结尾引用诗句,体现出作者陶醉于九江环境的闲适、自得其乐的心境。 8.①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出九江人的好客之风;②运用联想和衬托手法,写出了九江手工艺人的智巧;③运用白描、工笔手法,写出了九江人美、景美的特点
9.山路的尽头曾经有过人类生活的村庄,有过房屋,有过田园。 10.⑴养育过山村人的泉水(或溪水);
⑵围绕过村庄的鼠曲草;
⑶滋养过山村人的彩菌。 11.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身上具有的纯洁和坚强。
⑵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的菌子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12.⑴作者认为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⑵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⑶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13.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14.A 15.C 16.D 17.C 18.D 19.D 20.C
21.①两句话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强调了壁虎的身长、颜色和湖山寂静中壁虎一动也不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改后的句子强调的是壁虎。②两句话句式不同:原文中使用短句,节奏明快,描写的壁虎充满了生机;改后的句子使用了长句,语言严谨,与原句一样写出了壁虎的特点,但失去了原文所具有的活力。③与语境的紧密度不同:原文中写“有时清早起来,露水未晞”,“露水”自然让人想到草地,所以接着写“草地上常有大的壁虎”,文意顺畅;而在“有时清早起来,露水未晞”之后写“湖山寂静之中”,则衔接欠紧密。
22.B 23.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枯树的苍老之状,也表现了老树对往昔生活和人民的留恋。 24.不矛盾。开头之所以说“活着没意思”,一是因为老树感觉生活环境越来越差,自己饱受病、虫困扰;二是因为它感到生活太孤独,缺少人气和人情。而结尾之所以“欣慰”,是因为自己的顽强没有白废,生命有了新生,对以后的生活有了憧憬。
25.主题词:怀旧(或故乡、故土、思乡、青春、时光、回忆等均可)
开场白: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因为那个时候你年轻。我们一直念念不忘的,不仅是曾经美好的时光,还有层层叠叠被珍惜的过往。怀旧,怀念那段老时光,怀念那时旧模样。
26.C
27.D
28.A
29.感悟 相属(总分)
30.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身上具有的纯洁和坚强的特质。
②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出来后,草间的菌子的色彩斑斓和旺盛的生命力。
31.C 32.D 33.诗作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 34.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暗示了封建顽固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
35.D 36.以小河的流程为全篇的抒情线索。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当作柔波荡漾的“小河”来写,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从始至终都把情感寄托在“小河”,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