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13 20:2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6页,答卷卡1至4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47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鲁迅”的“现代价值”
我们讲鲁迅,就是讲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他的实践 。但读了韩国朋友的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把“鲁迅”仅仅看作是鲁迅(周树人) 是不够的,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
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世界性。其表现形态有两种,一是相互影响性,一是平行性。所谓“平行性”,就是说,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所说的“鲁迅”,是指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 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如柳中夏教授所说,他们是“相互照射的镜子”,他们的文本是可以作“互文解读”的。
另外还有些20 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一些思想家、文学家,他们或者不同程度地受到鲁迅影响,但又以自己的独立创造丰富、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或者是鲁迅的研究者,却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阐释鲁迅,又接着鲁迅往下说,也同样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日本的竹内好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所创造的“竹内好鲁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视为“从鲁迅出发的竹内好思想”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鲁迅”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鲁迅”,是符号化的鲁迅,我们讲的“鲁迅遗产”,主要是指鲁迅和同时代的东亚思想家与文学家共同创造的20 世纪东亚思想、文化、文学遗产,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与东方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突出“二十世纪中国与东亚经验”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最近二十年,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盛行着两种思潮:或者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在‘割裂了传统’,因而主张‘回归儒家’;或者以为对西方经验,特别是美国经验的拒绝,是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因而主张‘走英美的路’。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或转向外国,而且限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却恰恰忽略了‘现代(二十世纪) 和中国’,即使是讨论现代中国学术和文学,也是偏重于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那一部分学者与作家。这样,真正立足于中国本土现实的变革,以解决现代中国问题为自己思考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反而被排斥在研究视野之外。这些年孙中山之受冷遇,毛泽东之被遗忘,鲁迅之一再受到攻击,绝不是偶然的。”
这样的情况,在21 世纪初仍在继续。
因此,在当代中国,研究鲁迅,言说鲁迅,传播鲁迅思想与文学,就具有某种“文化反抗,文化坚守”的意味。 “鲁迅”的“现在价值”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亚国家以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学术界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这些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普及鲁迅思想、文学,传扬鲁迅精神这一方面。
(节选自钱理群《“鲁迅”的“现代价值”》)
1.下面对“相互照射的镜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具有相互影响性和平行性的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的世界性。
B.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 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
C.思想家、文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
D.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因此思想家、文学家们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
2.以下说法不属于文题中“ 鲁迅”的一项是( )
A.指20 世纪的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B.不仅仅看作是鲁迅(周树人),而且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的思想、文学和他的实践。
C.不同程度地受到鲁迅影响的又以自己的独立创造丰富、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某些20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
D.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阐释鲁迅,又接着鲁迅往下说,也同样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的研究者。
3.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互影响性和平行性是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世界性的两种表现形态;作者侧重阐述了“平行性”,以说明“鲁迅”。
B.第三段提到日本的竹内,是为了证明他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既能阐释鲁迅的价值,也能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
C.孙中山之受冷遇,毛泽东之被遗忘,鲁迅之一再受到攻击的跟本原因是中国思想界、学术界一直“割裂了传统”、“走英美的路”。
D.文章的结尾,作者又针对性地提出传播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问题,从一个大的的背景下来认识“鲁迅”的“现在价值”问题,并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二、古诗文阅读、默写(24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5.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分)
(二)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用法?请举例说明(3分)
9.这是一首哲理诗,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呢?(3分)
10.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两题任选一题,每空1分)(6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 。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锦瑟无端五十弦, 。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人,又少了一个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蜡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鬓,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得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
只听见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喊:“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
“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
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地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1.她是出来乞讨的,为什么要拿出身份证来?(4分)
12.第一次向别人乞讨的女人,有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是否相同?(4分)
13.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4分)
14.第四段画线部分内容去掉可以吗?它在文章里的作用是什么?(5分)
第Ⅰ卷(表达题 共5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监生(jiàn) 飞湍(tuān) 虾蟆陵(xiā)
B.錾银(zàn) 两靥(yè) 镯子(zhuó) 冯虚御风(féng)
C.惫懒(bèi) 朱拓(tuò) 嘲哳(zhā) 拗不过(ào)
D.猿猱(náo) 牲醴(lǐ) 榫头(sǔn) 少不更事(gēng)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2月27日晚,《来自星星的你》就要播出大结局了,很多粉丝都翘首以盼金秀贤饰演的都敏俊和全智贤饰演的千颂伊这一对情侣能够义结金兰。
C.电视剧《命运》,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 ”的风雨历程。
D.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1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病隙碎笔》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体现了一个真正思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
B.如云的明星、无数的影迷和众多的媒体,似乎都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奥斯卡颁奖活动正在把巨大的商机和经济利益带到世界影都洛杉矶。
C.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显示,澳大利亚海洋地质学家比曼25日称,那些疑似MH370残骸物正位于一个巨大海底火山链上方。
D.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18.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_;第三类,________。第一类人,________;第二类人,_____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________,________。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19.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分)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杭州下沙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还有人说,这种服务的推出,银行应该感到脸红。
请从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字)
(1)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2)被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五、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父母的一言一行,朋友的一颦一笑;童年的无忧无虑,成长的喜悦烦恼;故乡的一草一木,四季的花开叶落都可以成为我们心底抹不掉的回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0.(1)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2)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泣如诉,不绝如缕
15.D
16.C(C项“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A项“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多指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不合语意;B项“义结金兰”指结交很投合的朋友;D项“痛不欲生”指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用“痛心疾首”)
17.B(A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C项杂糅,删去“据”或者“显示”;D项搭配不当,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18.C(第1、2空,应从“画怎样的画”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⑤②,第3、4空,要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③①。最后两句作评论性总结,⑥在④前。)
19.(1)花2元钱雇人去银行排队以节省时间
(2)到银行去替别人排队排队以获得2元钱的报酬
解析:要包含两个要素:“行为”——花2元钱雇人去银行排队/到银行去替别人排队,“目的”——以节省时间/以获得2元钱的报酬。(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