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湖北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湖北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4 09: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冲刺卷(湖北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 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 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2.《汉书》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主张凡是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
A.渗透了外儒内法的理念 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
C.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特征 D.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化色彩
3.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北)齐、隋旧制,多著幂苏(遮盖头部之巾)……永徽之后,皆用帷幄,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族渐息……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这些变化反映出唐代( )
A.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B.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社会风气日渐开放 D.民族矛盾走向缓和
4.北宋中晚期,褪去浮华的极简主义孕育在定窑瓷器的刻花、构图、纹样之中。重莲瓣纹代表君子的气节和风度,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言而被广泛使用;其刻花装饰有别于前期的浮雕形式,独具一格;尚简素雅的印花图案自然严谨,活泼生动。这些现象( )
A.体现出了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B.显示出文化交融推动艺术的多样
C.成为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根源 D.促进中国文化和外来文明的发展
5.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焚祖尸,“鬻其他,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 )
A.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 B.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
C.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拜金主义盛行
6.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作为清王朝使者出访英国,他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而不是中国官场的跪拜礼。在他所著的《使西纪程》一书中,他完全放弃了之前传统士大夫对西方人贬低的写法,他笔下的西方人大都或文雅、或矫健。这表明他( )
A.具有较明确的近代意识 B.奉行“中体西用”原则
C.积极学习英国外交礼仪 D.崇尚发达“西式”文明
7.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 B.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8.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访问延安,发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共产党主义的存在。如垦荒,个人自垦自种,各归私有,经营行业,也是市肆如恒,并无异易”。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B.国民党反共宣传最终破产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 D.土地改革稳定抗日根据地
9.1951年1月,全国对外贸易管理会议召开,贸易部确定了采取“以易货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随后,贸易部按出口货的重要程度,将出口货分成三类:甲类出口货与重要的进口货交换;乙类出口货与次要的进口货交换;丙类出口货则或换货或卖瑞士法郎。这一做法意在( )
A.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 B.宣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10.下表所示为我国1990年的若干史实。这些史实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 )
时间 史实
8月28日至9月7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项法律
9月16日、21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11月26日 深圳隆重举行庆祝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A.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 B.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C.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科学应对国际政局变幻
11.按照古希腊传统,马其顿人从不向凡人行叩拜礼,只向神匍匐礼拜。亚历山大入主波斯后,不但要求波斯人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也意图让马其顿人予以效仿。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拉拢波斯帝国遗臣 B.传播希腊先进文化
C.强化君主统治权威 D.传承东方政治体制
12.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第六编目录如图所示。其中第23章“××××”处最恰当的表述是( )
第六编 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22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一、伊比利亚扩张主义的根源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 第23章 ××××,1600-1763年 …… 第24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 第25章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一、新的全球视野 二、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 ……
A.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
B.北美的崛起:美国的独立和扩张
C.扩张中的西方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欧洲的政治革命
13.《笨拙》周刊描摹了自1841年起特别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社会面貌。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列颠神、爱尔兰神、法兰西神、日耳曼神或拥抱,或争辩,或责骂,或喜,或忧,各种神态淋漓尽致,战争中的死亡被赋予神话般的尊严。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倾向是( )
A.自由主义 B.种族主义 C.帝国主义 D.民族主义
14.1918年1月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漫长的、比较困难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形式,在很多方面将取决于占优势的是小私有制还是大私有制,是小农业还是大农业。由此可知,当时苏俄( )
A.应该尽速向社会主义过渡 B.面临探索经济建设道路的难题
C.必须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 D.农村的基层政权尚未建立起来
15.1977年,日本大藏省开始实施国债“流通化”和利率“弹性化”措施,为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自由化提供了重要契机;1980年日本修订的外汇法,原则上实现了外汇交易自由化,1984年又撤销了期货交易的实际需求原则,日本金融领域的这些改革( )
A.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质变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是当时经济“滞胀”下的被迫调整 D.使日本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提高
16.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1974—1979年在任)积极维护和促进拉美及第三世界的团结,并认为第三世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能够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此外,阿根廷等国也在这一时期加入了不结盟运动。材料反映了( )
A.殖民体系的瓦解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C.美苏关系的紧张 D.拉美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计52分。
17.【汉代孝子形象】 (14分)
材料 舜父瞽(gǔ)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恭敬谨慎),匪有解(懈怠)。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非难、批评)于父母昆(兄长)弟之言。”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
——刘向《说苑·修文》
(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材料中“孝子”的记述作出鉴别。(10分)
(2)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汉代塑造“孝子”形象的史学功能。(4分)
18.【中世纪西欧特许状】 (12分)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11-15世纪,出现了“整个欧洲,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国王、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长都纷纷给他们的城市颁发特许状”的局面。它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下表为部分特许状的内容。
颁发者 内容
【英】不列特尔市 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
【英】亨利一世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英】亨利二世 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
【英】理查德一世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法】威廉·克里托伯爵 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
【法】特尔瓦伯爵亨利 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概括西欧特许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从“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的角度,分析西欧特许状的作用。(6分)
19.【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14分)
材料 日本政府于1872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下田歌子是日本“良妻贤母”教育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第一位从事中国女性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下田歌子的女性教育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这是下田歌子进入教育界的开端,也是日本专门女子教育的起步。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第三阶段: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
——摘编自甘康丽、叶宋敏《清末民国初年留日女性与明治维新时期新女性的比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下田歌子女性教育的特点。(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的因素。(7分)
20.【天津达仁堂大事记】 (12分)
材料:
时间 事件
1912年 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
1914年 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
1917年 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
1934年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
全面抗战时期 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 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
1954年 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
1955年 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66年 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
1980年 恢复了达仁堂牌号
1980年后 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
20世纪90年代 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1年 在上海成功上市
——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从材料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出土的文物带有内蒙古地区的风格,说明距今3000年左右新疆与内蒙古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C项正确;材料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项;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题干所示为汉武帝以来,用儒家经典解释法律相关问题;材料中“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等信息,都反映出当时法律呈现出儒家化特征,C项正确;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说法绝对,排除B项;除了法律,还用“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不具有理性化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唐贞观时期,宫人的大多佩戴遮面头巾,发展到唐开元时期,宫人大都戴胡帽,不遮面,化靓装露出面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唐代社会风气日渐开放,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使得社会风气也是大变,当时的长安百姓都喜欢那些胡风异俗,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出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否得到了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唐代的对外交往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唐代的社会风气日渐开放,不是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中晚期,……重莲瓣纹代表君子的气节和风度,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言而被广泛使用;……尚简素雅的印花图案自然严谨,活泼生动。”可知,材料体现出宋代定窑瓷器装饰图案既有佛教风格,也有道教、儒教的痕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佛教和道教思想在发展中同儒学相交融,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品产生重要影响,定窑瓷器图案装饰的变化呈现出三教融合的特征,B项正确;题干只能体现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无法得出,排除A项;理学产生源于宋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排除C项;材料现象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明影响的结果,而不是推动外来文明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晚明社会风气的变化。首先解读题干时需紧紧抓住设问中的要求:“据材料可推知”,需要根据题干材料展开符合逻辑的合理推理。据题干可知封建伦常中的重视孝行在晚明发生变化,出现挖掘焚烧祖坟、变卖陪葬物求利的现象,人们对此种现象认可、并不责备,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逐利风气浓厚、拜金主义盛行,导致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崩坏,故选D。材料并未说明是江南地区且材料不涉及经济结构,排除A;从材料中无法推知政治黑暗,排除B;材料中也看不出家庭组织的裂变,排除C。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他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而不是中国官场的跪拜礼。”“他完全放弃了之前传统士大夫对西方人贬低的写法,他笔下的西方人大都或文雅、或矫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中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和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其书中摒弃了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对西方人不再带有偏见,尊重西方礼节,说明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具有较明确的近代意识,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积极学习”用词过于夸张,不能因为郭嵩焘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就断定他积极学习英国外交礼仪,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郭嵩焘是否“崇尚”西式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总统提交拟任政府部长名单,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参议院通过并确认,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这是近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初步践行,故选B项;孙中山与参议院的行为均属于正常履行职权的行为,且他们最终达成共识,故排除A项;孙中山按照民主程序组建政府,不能表明其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故排除C项;1912年3月,《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故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1940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延安地区私有制存在及商业贸易活跃,主要是因为受到民族矛盾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政策来维护统一战线,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是在解放战争爆发前夕,排除A项;此时国民党并未放弃反共宣传,排除B项;此时并未进行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51年1月,全国对外贸易管理会议召开,贸易部确定了采取‘以易货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凋敝,民生困苦,经济濒于崩溃,迫切需要资金、物资和技术以恢复经济,因此,中国对引进外资和开展外贸是有着热烈期盼。但美国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和“禁运”,极力阻挠这些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且把参与“禁运”作为“美援”的条件,迫使一些国家与之采取联合行动,停止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正常贸易。建国初期,面对西方国家的打压制裁,新中国想方设法突破层层贸易封锁,1951年初,美国、日本已禁止对我国出口并冻结资产,欧洲继续出口的可能性尚不清楚,我国向资本主义国家定购的大量货物尚未运回。根据当时动荡不定的进口情况,权衡利弊得失,中财委决定采取“以易货为主”的对外贸易方针,及时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力求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做法意在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D项正确;国民经济结构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促进贸易正常化,未涉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A项;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所述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促进贸易正常化,并非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项法律”可知,1990年我国陆续颁布的一系列法律。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根据材料“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可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政府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保障粮食供应和粮价的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根据材料“深圳隆重举行庆祝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招待会”可知,政府继续推动深圳的对外开放。根据材料“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可知,我国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改革,推动改革开放。综合以上分析,1990年一些领域的重要表现都反映了我国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A项正确;1992年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C项;材料针对的是国内事务,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亚历山大不但在西亚沿用君主制国家的君臣之礼,甚至希望将其引进深受公民政治影响的马其顿(希腊)地区,其旨在加强君主的权威,C项正确;根据“在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可知延续君臣之礼并不能起到拉拢波斯帝国遗臣的作用,甚至会引起波斯人的抵触,排除A项;君臣之礼并非先进文化,排除B项;亚历山大的目的是通过东方君主制国家的君臣之礼来强化其权威,东方政治体制是强化其权威的方式,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西欧对外扩张的先锋,16世纪后期,西班牙吞并葡萄牙,西班牙多次在对外扩张中失败,17世纪,荷兰、法国、英国积极进行对外扩张,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到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所以,《全球通史》第23章主要内容应是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扩张,A项正确;《全球通史》第23章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内美国还没有诞生,排除B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间为14—17世纪,与《全球通史》第23章所涉及的时间范围不一致,排除C项;《全球通史》第23章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内欧洲尚未广泛开展政治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D
解析:不列颠神、爱尔兰神、法兰西神、日耳曼神等神祇的称呼带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这体现了当时民族主义的倾向,D项正确;自由主义、帝国主义以及种族主义与材料中神祇的特征不符,而且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有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漫长的、比较困难的过渡时期”、“取决于占优势的是小私有制还是大私有制,是小农业还是大农业”可知在过渡时期面临的主要是经济问题,因此苏俄面临探索经济建设道路的难题,B项正确;材料中列宁指出向社会主义过渡比较困难漫长,但没有强调尽速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工业化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农村基层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对国债和外汇进行改革,促进金融自由化发展。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危机,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因此,材料反映当时经济“滞胀”下的被迫调整,C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旧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后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排除B项;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使日本资本主义社会化程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1974—1979年在任)积极维护和促进拉美及第三世界的团结,并认为第三世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能够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此外,阿根廷等国也在这一时期加入了不结盟运动。”可知,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认为,第三世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能够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其积极维护和促进拉美及第三世界的团结,其目的是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D项正确;二战后,亚非拉殖民地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而材料中描述的是拉美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第三世界的团结,是世界多极化的问题,而非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拉美与第三世界的团结,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苏关系是否紧张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1)关于舜的记述:舜是传说中的人物,其“孝”的事迹源于传说(当时没有文字记载):记述中如“天子”“摄政”等说法,与原始社会的状况不符。因而史证价值相对较低。(4分)
关于闵子骞的记述: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其时已有文字记载,且与汉代间隔时间较短,因其可信度较高。(4分)
二者作为文献史料,都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佐证。(2分)
(2)汉代塑造舜、闵子骞等人仁爱、贤能、遵守礼制的“孝子”形象,意在推崇儒学伦理,适应统治者尊崇儒术的需要,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4分)
解析:(1)根据题意,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作出鉴别,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判断史料的真伪,一般通过分析史料的类型、作者等信息对史料进行可靠性初步判断。史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内容和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按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原始史料。一般而言,实物史料证据价值强于文献史料,一手史料证据价值强于二手史料。多史料的相互印证,尽可能避免孤证。了解基本的史料知识后,结合本题加以分析:关于舜的记载,来源于口述史料,中国的第一个国家为夏,舜处于原始社会,根据材料中的“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可得出司马迁的记载有误,与原始社会的状况不符,因而史证价值相对较低;关于闵子骞的记载,与孔子为师生关系且属于文献史料,虽为二手史料,但春秋时期与汉代间隔时间较短,因而史证价值相对较高;为避免孤证不立,都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佐证。
(2)刘知几的这句话的大概意思为“借鉴使用历史,它的利处很大,实在是我们当前的要务,是国家的重要原则和工作。”汉武帝时期为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用思想的“大一统”去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于是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塑造众多孝子的形象,符合了儒学倡导的纲常伦理,适应统治者尊崇儒术的需要,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
18.答案:(1)主要内容:确认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人身安全;确认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一定的贸易自由权;废除封建赋役;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司法和行政管理权。(4分)
特点:颁发主体为上层贵族或教会人员;涉及领域广;是封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政治契约的属性。(2分)
(2)作用:协调王权、贵族势力和城市的矛盾;促进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保障了城市的基本制度和市民的基本权利;促进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西欧社会从古代封建主义到近代资本主义的转型。(6分)
解析:(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可知,确认市民的身份自由;根据材料“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可知,保障人身安全;根据材料“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可知,确认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根据材料“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可知,一定的贸易自由权;根据材料“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可知,废除封建赋役;根据材料“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可知,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司法和行政管理权。
特点: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可知,颁发主体为上层贵族或教会人员;根据材料“整个欧洲,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国王、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长都纷纷给他们的城市颁发特许状”可知,涉及领域广,是封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根据材料“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可知,具有政治契约的属性。
(2)作用: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调王权、贵族势力和城市的矛盾,促进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保障了城市的基本制度和市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促进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西欧社会从古代封建主义到近代资本主义的转型。
19.答案:(1)特点:在政府法律制度保障下,逐步推行;教育范围由贵族逐渐向大众扩展;西方思想和日本传统相结合;影响范围扩展至留日女性。(7分,任答3点)
(2)因素:明治维新的推动;皇室的支持;西方思想的影响;日本传统思想的逐渐瓦解;女性意识的觉醒。(7分,任答3点)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日本政府于1872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可推出在政府法律制度保障下,逐步推行;根据材料“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可推出教育范围由贵族逐渐向大众扩展,影响范围扩展至留日女性;根据材料“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可推出西方思想和日本传统相结合。
(2)因素: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72年”可推出明治维新的推动;根据材料“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可推出皇室的支持;根据材料“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可推出西方思想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从传统思想受到冲击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等角度进行分析。
20.答案:示例一论题: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达仁堂获得新生。(12分)
阐述:天津达仁堂是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民营中药企业,在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天津达仁堂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改变旧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改革开放后,天津达仁堂发扬创新精神,努力进行改革,完成了向现代化工厂制的过渡,促进了中医药生产经营的大发展、大变革。进入21世纪,在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天津达仁堂成功上市,逐渐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和中国中医药的一张“名片”。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达仁堂积极迎接社会变革潮流,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营的转型中获得了新生。
示例二论题:天津达仁堂是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2分)
阐述:天津达仁堂是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民营中药企业,在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在政府激励政策下并借助一战提供的发展时机,天津达仁堂起步迅速,发展良好,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京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天津达仁堂抓住发展时机,积极革新,采用机器化大生产,推动中医药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全面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受频繁战争影响以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天津达仁堂发展陷入绝境。
天津达仁堂诞生和成长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长期在夹缝中生存,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只有在新中国,民族企业才能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从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变化这一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中“1912年,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1955年,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198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拟定论题——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达仁堂获得新生;确定论题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展开论证,如通过对比达仁堂在近、现代的发展状况,分析达仁堂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的关系;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认识,如说明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达仁堂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只有在国家独立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展;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论证充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