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2023高一四月月考语文答案
1.D(3分)【解析】“也成不了君子”说法错误,从文中“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是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遗传密码,是血脉之根”可知这一说法不成立。
2.C(3分)【解析】A项,后一句错误。人格是文化的积淀和影响,是几千年的积淀,必然是不断发展的,这两篇论文本身就是在进行阐发。B项,从文中“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抽丝剥茧,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可知是探究哲学理论,并不是“探究建立严密的哲学理论系统”。D项,“材料二认为现代社会并不存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象”说法错误,文中是说“不必危言耸听‘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因此这一推理不成立。
3.A(3分)【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这里的“君子”与地位有关,与人格无关。
4.(4分)①举例论证,列举孔子在《论语》中用比较排除法说明君子人格的事例,论述君子人格是可学、可做的人格范式。②对比论证,以中西方文化对比,论述君子文化体现着“实用理性”精神。③引用论证,大量引用《论语》中的句子阐述君子人格的内涵。(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6分)(1)首先,解释“君子人格”这个概念,指出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的正面的理想的人格范式。(2)其次,强调践行君子人格的必要性。君子人格是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遗传密码,是血脉之根,也是民族精神的脊梁。(3)最后,强调践行君子人格的可行性。君子人格本身就是体现“实用理性”的,是“知行合一”的,是适合推向社会、推向大众的。(每点2分)
6.D(3分)【解析】“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错,根据原文中的“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了”“赵大爷说了……不然他不管我的事”可知,狗子是在政府的管制和赵大爷的教导下前来赔礼道歉的,并非自觉地改造自己。
7.B(3分)【解析】“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错,根据原文中的“天下是变了,变了……教大家喜欢,多么好呢”可知,程疯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可以抬头做人,对于政府打黑除恶,他的内心是喜悦的。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生活燃起希望,并没有表现出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8.(6分)答案:①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②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③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的冲突;④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程疯子的言行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比如程疯子有没有信心去民教馆、对待黑旋风的态度有没有改变、对待狗子的态度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犹豫与徘徊等,都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9.(4分)答案:①饱含程疯子对狗子过去打自己的谴责;②表示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③蕴含程疯子对狗子改过自新的劝勉;④表现程疯子性格的转变与做人的理念;⑤彰显在新中国做人的主题。(每点1分,答对4点满分)
【解析】这句话是程疯子对前来道歉的狗子说的,富含哲理而又内涵深刻,需结合上下文理解。联系上文,过去狗子打过程疯子,这次他在政府的管制和赵大爷的教导下前来赔不是,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程疯子叫狗子伸出手,说“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言外之意是大家都是人,本应地位平等,但狗子过去仗势欺人,表达了程疯子对其恶行的谴责。现在政府打黑除恶,恶霸倒台,狗子在管制和教导下重新做人,联系下文“这我就放心了”可知,此句还表达了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和对他改过自新的劝勉。联系上文“穷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可知,程疯子过去受屈含冤,新中国成立后民教馆请他,他抬头做人,有了做人的尊严,他对狗子道歉的接受,表现了他的善良宽容,也表明他性格的转变。联系上文“从此我的手得去干活儿,不能再打人了”可知,狗子的手过去是用来打人的,现在是用来干活儿的,突出了在新中国做新人的主题。
10.C (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
“耕而得玉”是指“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耕”和“得”衔接紧密,不可断开,排除 AD;
“野人”是“请曰”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耕”为状语,其后不应断开;“子罕不受野人请曰”,“野人”不是“受”之宾语,其前应断开。
11.C (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恶,不好。句意:地名很不好听;/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正确。
B.去,离开。句意:离开郑国。去,表趋向的语助词。句意: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正确。
C.“再”意思是两次。再拜意思是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句意:再拜一次。“再而衰”的“再”,意思是第二次。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二者含义不同。
D.食,进食。句意:每次进食。食,喂养。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正确。
12.D (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错误”,文中“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是用来证明“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的。
13.(8分)(1)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之人不同的原因。(“恶”1分,“所以”1分,判断句式1分,句子大意1分。)
(2)他们的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就越粗陋。(“知”1分,“弥”1分,所字结构1分,句子大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恶”,厌恶;“所恶”,所字结构,所厌恶的东西;“所以”,……的原因;“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判断句式。
(2)“知”,同“智”,智慧;“弥”,越;“所取”,所字结构,追求的东西。
14.(3分)答:①对江上老人帮助自己行为的感激;②对老人拒绝高官厚禄诱惑精神的赞美;
③再寻老人不得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需要根据“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进行概括分析。
由“丈人度之,绝江”可知,江上老人帮助伍员渡江,祭祀他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由“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可知,江上老人虽然帮助了伍员,却不肯接受他的馈赠,因此通过祭祀来表达对老人拒绝高官厚禄诱惑精神的赞美。
由“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可知,伍员再也找不到江上老人,因此通过祭祀来表达再寻老人不得的思念之情。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是因为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好听。楚人畏惧鬼魅,而越人迷信神灵。因此,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之人不同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面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此江上丈人伪言也,因揣知必伍员,故作此言以拒之耳)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子罕说:“您把玉当成宝,我把不接受它作为宝。”所以宋国有德行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认为的宝与众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就越粗陋。
15.C(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意为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分析错误。“笑独眠”是写楼上花枝像在嘲笑独眠之人。
16.(6分)①拟人。“莺啼燕语报新年”赋予春天的莺燕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的场景。②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③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莺啼燕语;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关,不能享受这美景与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景色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意为: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边关。首先,“莺啼燕语报新年”赋予莺、燕以人的情感,是拟人手法,联系“报新年”,描述了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其次,“莺啼燕语”美好的景色与“路几千”构成对比,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春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并且以春意盎然反衬沉郁悲壮,以美景衬哀情,为反衬手法。最后,第一句为实景,眼前所见,第二句为想象,是虚写,所以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相生,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前句写京城春天充满生机,更能反衬下句亲人远在千里之外的边塞的悲壮。
17.(6分)(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18.A(3分)【解析】(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此处是修饰“木楼”,应选用“古色古香”。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热可炙手:比喻权势显赫。这里形容权势,应选“热可炙手”。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愁肠百结: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这里并非指愁绪郁结,故选“悲天悯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独立自主,也不想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这里形容宁死不屈的精神,应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故选A项。)
19.C(3分)【解析】(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运营”与“根据地”动宾搭配不当,应将“运营”改为“经营”;二是前后陈述对象不一致,应在“那里”前加上“让”,将后一分句变成兼语句,这样前后主语就变得一致了。只有C项修改正确。)
20.(5分)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②把有关方志敏在闽浙皖赣地区流传的诸多故事,比喻成散落在闽浙皖赣山水草木间的散珠碎玉,(2分)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方志敏故事的珍贵以及流传之广。(2分)(酌情给分)
【解析】句中“方志敏的故事”作本体,“散珠碎玉”作喻体,所以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说方志敏在闽浙皖赣地区,流传的故事数量很多,多得像散珠碎玉,而“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则表明方志敏的故事在闽浙皖赣广泛流传;“珠”“玉”本为贵重的东西,用“散珠碎玉”比喻方志敏的诸多故事,形象地写出了方志敏故事不仅流传广,而且珍贵。
21.D(3分)【解析】(前一分句是“感冒药和退热药不能一起服”,后一分句是在前一分句的基础上反面结论,主语保持一致比较恰当,据此可以排除以“健康”为主语的A项、B项;比较C项、D项,运用假设关系比运用条件关系更恰当,从而排除C项。故选D项。)
22.(6分)①就等于把退热药吃了两遍②这种药物在一般剂量下很安全③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每句2分,意对即可)
【解析】第一空,前文语境是说感冒药中本身就含有退热成分,退烧药也是有退烧成分,把两种药一起吃“就等于把退热药吃了两遍。第二空,后文语境是“但如果剂量太大”不安全,可知所填句与这一句含义相对,应围绕“这种药物在一般剂量”下的作用来写,可写“这种药物在一般剂量下很安全”。第三空,前文语境是“剂量太大,超过了肝脏能够承担的解毒范围,所填句应该是写这样做的对肝脏的后果;后文语境是这样做最严重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可知所填句应写对肝脏的一般性伤害,因此可填“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着一个字“逆”展开。材料共三则,第一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逆”的解释:向着相反的方向;迎接。这是对“逆”的字典意义的理解。第二则是女足“逆转”局势,夺得亚洲杯桂冠。第三则是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逆转”战场态势,为胜利奠定基础。最后的引导语是对“逆行者”的解释,疫情中的“逆行者”,日常生活中的“逆向、逆行、逆战、逆转”,这是对“逆”引申出来的更广泛的解释。
学生要确定“逆”的内涵,并进一步思考。如要“逆转”,需要“不气馁、不急躁,迎难而上”;“逆行者”需要“责任与大爱”“奉献”精神;“逆向”需要转换思维,创新精神等等。
学生可以围着材料中列举的对“逆”的理解,选择一个进行作文,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学生可以歌颂抗疫英雄的精神,可以谈自己青春的奋斗,可以论述人间大爱。
【立意】
(1)迎难而上,磨砺品质。 (2)不走常规路,创新出新。
(3)不从众、不跟风,做有主见的人。(4)逆行者,定格时代背影。
【例文】
“逆”迎困难,锤炼自我
史铁生言:命运的局限难以改变,但不屈的力量须臾不可或缺。面对当下新时代,新挑战,我们应该不畏不惧,心存黎元,“逆”迎困难,锤炼自我,为自己的一生涂上一层不屈的底色!
不畏不惧,砥砺前行。
“逆”是千里路途步步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往前走才能看见彼岸的灯塔,亦如卢思浩所言:“唯有行动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冲出崖壁,逆着风雨,直面雷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踏出革命第一步,勇敢与命运逆行。如果有人问我,是什么令他们能够逆风而行、逆流而上?我想,狄兰的“尽管我戴着镣铐,依然像大海一样歌唱”便说明了一切。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人生如逆旅,只有脚踏实地,方得始终。让我们漾起自己的风帆,正如《水上行路》中所说的“一下一下地”,向着成功的逆旅前行,因为我们坚信不畏不惧,砥砺前行,终见彩虹!
心存黎元,道济天下。
“逆”是激流勇进只身陷。如基辛格所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忆往昔,“救时宰相”于谦于大明王朝倾颓之际,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为大明续命百年;看今朝,2020年伊始,新冠肆虐,人心惶惶之间,支援武汉的队伍毅然上路,最美“逆”行者的身影让人泪目!这个时代呼唤英雄,“你”是新时代的开路人,“逆”便是行动的号角。逆者,现在是他们,将来便是我们!00后当心存黎元,道济天下,成就家国梦想。
奋斗拼搏,锤炼自我。
“逆”是少年凌云志在巅。寰宇一白雄鸡唱,拿云系日少年心。少年当锤炼自我,方能大展身手,有所作为。君不见,22岁的朱海秀,隐瞒家人毅然奋斗在抗疫一线;君不见,方舱医院中一刻不停忙碌的高三应届生;君不见,7岁小女孩案板下独自写作业的身影;君不见,《奇迹笨小孩》中的景浩……奋斗是当代的主旋律,纵然路途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可我们依旧要拼,毕竟“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梁启超先生说:“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如是,你我何不登高拼搏,逆流而上,锤炼自我,弄潮于时代峰尖?
少年当“逆”迎困难,不畏不惧,心存黎元,锤炼自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是梦,“逆”迎困难,直面风雨,在最好的时代,锤炼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