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梯级训练
巩固练习:
1.“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民国建立初期
2.“《申报》每期只销六百份,四个月后,该报在上海已日销上千份……至1877年,每日销量已达八九千份。”材料主要反映了《申报》( )
A.市场竞争激烈 B.销售技术高超
C.内容丰富多彩 D.影响逐渐扩大
3.如图是某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4.“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聂耳
5.如图绘画作品蕴含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忍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其作者是( )
A.鲁迅 B.徐悲鸿
C.聂耳 D.冼星海
6.《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7.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艺术作品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品名称。
(2)从上述的作品中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提升练习:
8.“那个你未曾经历的年代/那个你魂牵梦萦的校园/那些你无缘亲见的大师。”《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讲述了北京大学的前世今生。下列关于京师大学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校
B.它是戊戌变法留下的教育改革成果
C.创办于百日维新,后改称北京大学
D.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9.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C.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
D.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
10.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是小雨同学整理的《申报》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申报》
·时间、地点:1872年、上海
·主要内容:主要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和字典
·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主要影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A.时间、地点 B.主要内容
C.重要地位 D.主要影响
11.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被誉为“东方明珠”。下列史实发生在近代上海的是( )
①南洋公学的创办 ②《新闻报》的创办
③《申报》的创办 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2.毛泽东曾评价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他”是( )
A.齐白石 B.冼星海 C.鲁迅 D.徐悲鸿
13.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14.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不妨时常看看。”这里所说的文化娱乐方式是( )
A.听京戏 B.看电影 C.读报纸 D.赏电视
15.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 )
①废止科举考试 ②创立中国同盟会 ③看到有关《狂人日记》的评论 ④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 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核心练习:
17.“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B.在国际竞争中,经济、科技的竞争已不太重要
C.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D.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梯级训练
巩固练习:
1-6 ADBBBB
7.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艺术作品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品名称。
(2)从上述的作品中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1)材料一是《义勇军进行曲》。材料二是《黄河大合唱》。
(2)爱国主义的精神;国难当头社会各阶层团结一致,发挥所长,众志成城的精神。
提升练习:
8-15 AABBCDBC
16.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 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答案:(1)兴校育才(发展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2)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广设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
育等。
(3)废除了封建主义教育。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人才的培养。
核心练习:
1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