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扬州慢
南宋 姜夔
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感受诗情。
2、体会词人因国家残破、人民不幸而哀痛的心情。
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写作背景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兵屡次南侵,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繁华之地被洗劫一空。之后姜夔路过扬州,黍离之悲油然而生,于是写下这首词。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解读小序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荞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解读小序
“黍离之悲”?
表示家国残破、昔盛今衰之痛。
感情基调:低沉悲凉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夔
(一)诵读诗歌
概括词作内容:
词人进入扬州城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梳理文脉
问题1:词人见到的今日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
(二)梳理文脉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桥边红药。
空城
破败荒凉
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
(三) 鉴赏手法
(二)梳理文脉
“惊”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借杜牧当日的妙笔“难赋深情”来反衬今日扬州的破败荒凉
问题2:词人心中昔日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
(二)梳理文脉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二十四桥
名都
繁华热闹
昔
日
今
日
原诗概括
名都
空城
诗句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二十四桥
自己概括特点
破败荒凉
繁华热闹
原因
“惊”
手法
问题3: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用词中的语句回答。
(二)梳理文脉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
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昔
日
今
日
原诗概括
名都
空城
诗句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二十四桥
自己概括特点
破败荒凉
繁华热闹
原因
胡马窥江去后
“惊”
手法
问题4: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 鉴赏手法
昔
日
今
日
原诗概括
名都
空城
诗句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二十四桥
自己概括特点
破败荒凉
繁华热闹
原因
胡马窥江去后
对比鲜明 虚实结合
(虚写)
(实写)
“惊”
手法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名都 佳处
突出昔日扬州城的繁华与优美。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
繁华与荒芜的对比
突出了战后扬州荒凉凋敝的景象。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借杜牧当日的妙笔“难赋深情”来反衬今日扬州的清冷空寂、凋败残荒。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谴怀》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明月”不在
“玉人”不见
“箫声”不闻
今昔对比
月亮见证了扬州城的繁华富庶,也正凝望着它的萧条破败,作者向往扬州城的繁华富庶,却正目睹着它的萧条破败,月冷人更冷。
典 故
出 处
作 用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
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
表达昔盛今衰之感伤。
昔
日
今
日
原诗概括
名都
空城
诗句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二十四桥
自己概括特点
破败荒凉
繁华热闹
原因
胡马窥江去后
对比鲜明 虚实结合
(虚写)
(实写)
“惊”
手法
化用诗句(用典)
1.对昔日扬州繁华的怀念。
2.对今日扬州荒凉的痛惜。
3.对战争和侵略者的厌恶。
(四)主题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
五、拓展延伸
问题:民族的矛盾、种族的冲突、国家之间的纷争等等,难道一定要用战争才能解决吗?除了战争是否还有其它解决的途径?
途径:和谈、第三方的调解等;
战争 :当然有些情况,如国土被侵占之际,以上途径都无法解决时,不得不战。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比较《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在意象、手法和意境等方面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