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化学复习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5-14 14: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多样性,能区别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道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物质构成的奥秘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符号,理解化学符号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化学——生产、生活——情感开放性、灵活性
避免知识的简单记忆、重视理解和运用出错点:
(1)没有用化学
用语填空
(2)将“信息”
写成含义
身边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有关空气的综合考查(成分、用途、污染)了解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科学的物质观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活动性的综合考查注重性质的应用,利用性质来解释生活生产中常见现象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阅读图表、分析图表、提炼信息、运用数据考查溶解度概念、溶液浓度的运用主干知识、核心物质出错点:
选择一个答案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重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问题灵活、开放、创新回避知识的简单记忆出错点:
分解反应地表水中有许多不溶性杂质学生答题情况地下水可以防止与污染物接触地下水经过土壤的一遍遍过滤地下水比地表水接触的物质少地下水在渗入地下时受到岩层的过滤地表水与空气接触,受到污染化学与社会发展贴近生活,从化学的角度解释生活的现象贴近生活,熟悉的生活情景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健康、合理、正确的生活方式,
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开放性试题出错点:
(1)天然有机高分子
(2)生锈条件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溶液pH的变化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化学方程式计算比较生成氢气的质量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读图、比较、分析、判断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开放性:多种生成CaCO3的反应重点物质:CaCO3对基本概念(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总结、推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CaCO3Ca .+ CO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综合考查比较、归纳——原理、装置、质量守恒实验、变化科学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考查了基本实验技能(重视动手操作)将CO2的制取和性质重新整合,体现创新准确描述现象,学会判断和推理问题呈现形式多样、开放,重视原理和探究过程出错点:
(1)取石灰石的操作
(2)分析和反思科学探究结合主干知识,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
创设新的探究问题,体现学习的可延续性。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实验、经过分析
得出结论、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反思评价)关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创新、开放出错点:
(1)实验结论
(2)恰好反应的
实验现象
(3)有现象的
中和反应方程式计算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围绕问题提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简单进行化学计算的能力出错点:
(1)没有围绕铁的
冶炼来答题
(2)计算错误或
没有考虑杂质
1.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
[查阅资料] Na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与分析] 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人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 上到处游动,滴人酚酞试液后溶液 变成红色;③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1)你认为金属钠能在煤油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2)从实验②中,你能得出哪些关于钠性质的结论?(任写两条).
, 。
(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 。 2.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且有毒的气体,它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氯气也能与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1)实验室制取Cl2时,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写出Cl2和NaOH溶液反应的生成物 。
(2)自来水厂常用Cl2时来消毒,目前市场上假冒的“纯净水”是由自来水罐装的。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鉴别 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3)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可以将有色的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某同学用胶头滴管将氯气的水溶液逐滴滴入含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最后发现红色褪去。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 , 。 3.[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 __;
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依据课标一、物质构成的奥秘(12分)
1.物质的多样性
纯净物和混合物
2.微粒构成物质
碳酸钠和酸反应的实质、HCl+NaOH反应中各离子的变化
3.认识化学元素
元素的种类
4.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所能表达的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信息、化学式计算依据课标二、身边的化学物质(22分)
1.我们周围的空气
氧气、二氧化碳
2.水与常见的溶液
3.金属与金属矿物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钙
依据课标三、物质的化学变化(16分)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本质、能量
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基本类型 、复分解反应的判断、金属活动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7个)
化学方程式计算
依据课标四、科学探究(14分)
1.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石灰石的取用
2.完成基本的化学实验
CO2的制取和性质
酸和碱的性质
3.发展探究能力
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依据课标五、化学与社会发展(6分)
1.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雾霾产生的原因、低碳出行
2.化学物质与健康
搭配营养餐
3.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火灾自救依据课标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干知识、核心物质、重点反应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简单问题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
根据图像、表格、符号、文字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简单的化学计算能力
依托教材重点物质
二氧化碳、水、铁、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
重点反应
化合反应:CO2+H2O
分解反应:有水生成(H2CO3、H2O2)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a2+和CO32-依托教材重点实验
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和石蕊、中和反应
重点知识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二氧化碳的性质、酸和碱的性质
水的净化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质量守恒定理
复习策略一、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二、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使其系统条理
三、注重知识的迁移
四、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方法和习惯,形成解题经验
五、在不同课题中渗透常用的解题思路
六、重点知识重复出现,重点题型重复出现
七、引导学生将文字符号化,梳理题目信息提炼解题思路
八、试题的筛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复分解反应(互换成分,价态不变)
Fe2O3+6HCl=2FeCl3+3H2O
金属+酸、金属+盐(“置换”)
Fe+H2SO4=FeSO4+H2↑ Fe+CuSO4=FeSO4+Cu

含C、H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
C2H5OH+3O2 2CO2+3H2O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描述燃烧的现象: 特征、 生成物、 放热
红磷 白烟 放热
铁丝 火星 黑色固体 放热
硫 火焰 刺激性气味 放热
木炭 白光 放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描述金属+酸、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酸的实验现象:
观察点: 固体+溶液
例如: Fe+HCl、Fe+CuSO4、Cu+AgNO3
Fe2O3+HCl、CuO+H2SO4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例:判断下列除杂质的试剂是否正确
规律: (1)不能与原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O2(HCl) NaOH溶液
CaO(CaCO3) 稀HCl
NaOH( Na2CO3 ) CaCl2溶液
H2(HCl) NaHCO3溶液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O2CuSO4H2SO4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使其系统条理
物质的化学性质NaOHH2OCCO2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使其系统条理
物质的化学性质FeFe2O3NaOHNa2CO3(AgNO3)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使其系统条理
物质的化学性质CO2CuSO4HClNaOH
物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使其系统条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置换反应金属+盐溶液 如:Fe+CuSO4金属+酸 如:Fe+H2SO4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如:C+CuO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使其系统条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复分解反应酸+盐 如:CaCO3+HCl中和反应 如:HCl+NaOH金属氧化物 +酸 如:CuO+H2SO4碱+盐 如:Na2CO3+Ca(OH)2盐+盐 如:Na2SO4+BaCl2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使其系统条理不属于基本类型非金属氧化物+碱 如:CO2+Ca(OH)2CO还原金属氧化物 如:CO+CuO有机物燃烧 如:CH4+O2引导学生梳理重点知识,使其系统条理
【例】证明CuSO4溶液呈蓝色是与Cu2+有关
【方案1】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注重知识的迁移
【方案2】加入足量的Zn粒,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例】证明CuSO4溶液呈蓝色是与Cu2+有关注重知识的迁移
【方案3】观察稀硫酸的颜色(无色)
【例】证明CuSO4溶液呈蓝色是与Cu2+有关
分析: CuSO4溶液: Cu2+ SO42- H2O 蓝色
稀 H2SO4: H+ SO42- H2O 无色注重知识的迁移注重知识的迁移 HCl气体?除杂质 H2(HCl)Fe(2013江苏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 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实验现象:I和Ⅱ中小花不变色;
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 。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
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 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 。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人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人盐酸中,能反应注重知识的迁移例: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答案:量水时仰视读数左物右码
NaOH是否在玻璃容器中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方法和习惯,形成解题经验例:从微粒的角度解释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答案:分子结构不同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方法和习惯,形成解题经验例:从微粒的角度解释NaOH溶液Ca(OH)2溶液
性质相似、有不同性质的原因答案:都有OH-
金属离子不同1.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微观(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方法和习惯,形成解题经验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方法和习惯,形成解题经验 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例:排除法的解题思路《酸的性质》设计实验证明是盐酸中H+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思路: HCl溶液: H+ Cl- H2O 变红
NaCl溶液:Na+ Cl- H2O 不变不同课题中渗透常用的解题思路《碱的性质》设计实验证明是NaOH溶液中OH-
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思路: NaOH溶液: OH- Na+ H2O 变红
NaCl溶液: Cl- Na+ H2O 不变设计实验证明FeCl3溶液成黄色与Fe3+有关
思路: FeCl3溶液: Fe3+ Cl- H2O 黄色
NaCl溶液: Na+ Cl- H2O 无色不同课题中渗透常用的解题思路
《中和反应》稀H2SO4和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
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1: Na2SO4
猜想2: Na2SO4 H2SO4
猜想3: Na2SO4 NaOHOH-例: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并证明H+
思路:恰好完全反应、其中一种反应物过量
找到不同的离子,利用该性质选择试剂不同课题中渗透常用的解题思路
《盐》Na2CO3溶液和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
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猜想1: NaOH
猜想2: NaOH Na2CO3
猜想3: NaOH Ca(OH)2 CO32-Ca2+
思路:恰好完全反应、其中一种反应物过量
找到不同的离子,利用该性质选择试剂不同课题中渗透常用的解题思路
CO2和NaOH
实验探究(变质、探究反应、实质)重点知识重复出现,重点题型重复出现
推断、除杂
CO2的性质、碱的性质
实验探究、推断
酸碱盐、金属、二氧化碳重点知识重复出现,重点题型重复出现现有一包久置的碱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同学们用它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猜想与假设】该干燥剂如果发生变质,则产物可能是 (填一种)
【解释与结论】白色沉淀a为 ,证明该干燥剂已变质。
由反应①可知b溶液中一定没有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b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引导学生将文字符号化,梳理解题思路分析久置的碱石灰(主要成分CaO和NaOH)白色沉淀a为CaCO3CO2+2NaOH=Na2CO3 + H2ONa2CO3+ Ca(OH)2 === CaCO3↓ + 2NaOH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 + H2O溶液b中可能有
NaOH、Ca(OH)2 、 Na2CO3(1)实验一可得出三种金属的
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
(2)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可能有的物质是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____
?Mg2+②Mg2+、Fe2+③Mg2+、Fe3+④Cu2+、Fe2+⑤Mg2+、Fe2+、Cu2+引导学生将文字符号化,梳理解题思路 ?:Fe MgSO4
?:Fe+CuSO4==Cu+FeSO4 固:Cu
Cu Fe 溶液:一定有MgSO4 FeSO4
可能有CuSO4 稀盐酸(1)每周一套模拟题
(2)题型、题量、难度与中考一致
(3)选题:山西省中考题、模拟题、百校联考试题、其它省市中考题(改编)试题筛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