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 (共49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 (共49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4 15:1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部编版 历史(八上)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视频导入:新八国联军现身南海
导入新课
据环球网2022年8月13日报道,在佩洛西窜台之前,法国海军参谋长旺迪耶就曾经发表恶意涉华言论,他叫嚣要让西方国家海军联合起来,“战胜”解放军海军。《费加罗报》报道显示,旺迪耶在2020年就曾发表涉华言论,他不断炒作中国海军的正常发展,并编排“2030年中国海军吨位将是美国海军2.5倍”等言论。旺迪耶叫嚣,要搞更多的军演,以确保“提升战斗力”。他还要求法国增加军费,以应对所谓“全球冲突”。
解放军战舰“打卡”台湾东部海域
法国海军参谋长旺迪耶
西方国家妄想组建所谓新八国联军威胁中国
导入新课
中国人民永不忘记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人们用欢呼声拥抱新的世纪之年,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怀着丧权辱国的屈辱与悲愤跨入20世纪的。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板书课题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新课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理解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反帝斗争性和落后性;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认识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3.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认识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核心素养
教材整合
目标1:可敬——义和团运动
目标3: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目标4:可期——泱泱中华复兴梦
目标2: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扶清灭洋”忠义传
热血壮士敌胆寒
沦为工具陷深渊
复兴征途凯歌旋
提纲挈领,明晰主线
自主学习
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为何农民率先提出反帝的口号?义和团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有何局限性?
先清政府被利用,后又被其出卖,说明了什么?
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有何特点?谈谈这与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关系?
四、可期:泱泱中华复兴梦
洋务派、维新派、农民等为什么都失败?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教材整合
可敬
天地生我汉之男,
剑胆硬骨铁之拳。
看吾中华数千载,
万代多因忠义传。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忠义传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义和团是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组织发展而来,最初进行的是反清活动。19世纪末,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1、义和团兴起背景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忠义传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忠义传
新课讲解
视频播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史料实证
材料一:窃自中西通商以来,西洋教法盛行中国,天主福音等堂几遍天下,虽至穷乡僻壤,皆有各国教士潜往传教。从教之人大半皆系无赖痞徒,平日犯法生事,无所不为。或因案为官所捕,或因事为众所纠,一旦入教,即以教堂为护身符逋逃薮”,鱼肉乡里,倾害善良,百姓望而生畏。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1.阅读材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地点、性质。
地点:山东、直隶一带
时间:19世纪末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史料实证
外国资本无节制地进入中国,外国商品无限制地涌入,这一方面提升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使许多中国人的生活难度在加大,许多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较之战前不是有所改善,而是进一步恶化。有了这种最直接的个人生活体验,中国人尤其是广大农村民众在将这种责任归罪于朝廷的同时,他们更直接的感受就是:仰仗洋枪洋炮而作威作福的洋教士们以及他们所豢养的所谓教民几乎没有什么好东西。他们的愤怒对准这些洋教士和中国教民。
--马勇《义和团的崛起与覆灭》
思考:
为何农民率先提出反帝的口号?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史料实证
材料:皇太后昨晚在宫内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为时极久。旋即议定,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因该团实皆忠心于国之人,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日】佐原笃介《拳乱纪闻》
1.阅读材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
2.清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态度: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
目的:利用义和团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唯物史观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唯物史观
资料 揭帖指旧时张贴的启事、文告。以下是义和团的一份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珠都发蓝……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
观点1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的的爱国运动,它使列强看到了中国昂扬的民气,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
观点2 义和团不愿意学习外来文化,盲目排斥一切外国人以及一切外国商品,这是义和团运动的历史遗憾。
结合资料,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上述两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说说你的理由。
两种观点都认同。观点l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意义。观点2指出了义和团运动的缺陷。
唯物史观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参与阶级具有局限性,所表现出来的迷信、盲目排外的思想需摒弃,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
注定了被封建统治阶级控制、利用、镇压的结局(八国联军侵华)
结果
性质及意义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剿灭
招抚
镇压
利用义和团
讨好外国侵略者
意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的野心。
4、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性质及意义
目标导学一、可敬: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历史解释
纵知必死亦必战,
只为一洗弱与孱。
壮士何惧马革裹,
热血不令河山残。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新课讲解
热血壮士敌胆寒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史料实证
时间
参与国家
率领者
抗争表现
结果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侮辱妇女,无恶不作,哭声、火光、血泊笼罩着北京城。
1900年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出逃,临行前下令绞杀义和团
西摩尔
瓦德西
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义和团与清军配合进行的:
①老龙头车站争夺战
②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
阅读教材第二幕,完成下列表格
开 始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司令、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1840-1929)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经八国联军及列强驻天津领事授权,西摩尔于1900年6月10日凌晨,率2000兵力以保护北京使馆为名自塘沽下舰,兵锋直指北京,对中国不宣而战。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史料实证
廊坊
时空观念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西摩尔不得不改变计划,从水路进京。沿途又遭义和团的袭击,伤亡惨重。直至后来得援兵救助才狼狈逃回天津。事后,西摩尔心有余悸的说:“如果义和团也拥有西式枪炮,那么我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不可。”
廊坊阻击战
天津
北京
乘火车
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团阻击,狼狈逃回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史料实证
北京沦陷后,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应对的?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如何?
慈禧太后西逃,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史料实证
攻陷天津
侵占北京
慈禧西逃
下令剿杀义和团,请八国联军“助剿”
大沽口
义和团的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概况
时空观念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虽然被血腥镇压,但它英勇抗击了入侵的八国联军,表现了中国人们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反动政府的反抗精神。图为视死如归的义和团员。
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视频播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城后,举行阅兵式。图为阅兵后联军军官们合影。
八国联军暴行
八国军进入紫禁城
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北京正阳门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的本质其实是一场农民自发的起义活动,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人物,这样的情况下这场运动也就没有了理论指导,也没有统一领导,所以义和团只是一场盲目的爱国运动,无法分清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本质,注定会遭到失败。
思考:义和团运动先清政府被利用,后又被其出卖,说明了什么?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唯物史观
义和团运动什么会失败?
(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
主观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
2、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3、具有迷信色彩
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目标导学二、可叹:抗击八国联军
唯物史观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新课讲解

沦为工具陷深渊
图为11国公使--组成联军的八国加上西、比、荷三国,在共同商讨对中国的议和大纲。从1900年10月到是年年底,11国围绕谈判内容,争执不休,直到12月24日才统一了意见,向清政府提出了有12条条款的"议和大纲"。清政府被迫一条不改地接受列强的"议和大纲"为既定条约。这个大纲里,"道歉"、"惩凶"、"驻军"、"赔款"……但凡一个国家所珍惜的主权被践踏殆尽。这个议和大纲是《辛丑条约》的蓝本。
视频播放:辛丑条约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他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既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
悲恸欲绝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他毕生致力的"外修和好,内图富强"的愿望,到了生命的边缘阶段,算是彻底碎如齑粉了。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去世,终年78岁。死之前,已经穿上寿衣卧于病榻上的李鸿章忽然睁大眼睛,嘴唇喃喃颤动。老部下周馥痛哭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 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李鸿章“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须臾气绝。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
经济
军事
政治
外交
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辛丑条约》是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讲解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历史解释
庚子赔款:俄国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1911年初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成立。1917年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1924年苏联放弃俄国部分庚款,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至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出通告宣称停止支付庚子赔款为止,1902-1938年这37年间,中国实际支付给帝国主义的赔款数额共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约占总数的58%。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史料实证
慈禧太后回到北京
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逃到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承认她继续执政,慈禧见条约没将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不仅全部接受,还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正式宣布实行新政。改革内容多1898年的戊戌变法近似,但更广更深,如废除科举制。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史料实证
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在使馆区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历史解释
知识拓展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俄国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签订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强的侵略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战败原因
清政府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统治者错误的战略政策
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唯物史观
侵略
反抗
鸦片战争
关天培英勇抗敌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目标导学三、可怜:《辛丑条约》的签订
史料实证
锦绣大地神采飞扬,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中华儿女齐心协力,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目标导学四、可期:泱泱中华复兴梦
新课讲解

复兴征途凯歌旋
洋务派、维新派、农民等为什么都失败?
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他们自身局限性,没有先进理论来指导!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
清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内因)
列强的侵略(外因)
近代中国人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失败
维新运动
(19世纪末)
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失败
失败
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四、可期:泱泱中华复兴梦
史料实证
目标导学四、可期:泱泱中华复兴梦
“两个一百年”
(1)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少年强则国强 ……
少年智则国智 ……
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四、可期:泱泱中华复兴梦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义和团运动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的签订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口号:“扶清灭洋”
义和团向京津地区发展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背景: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廊坊阻击战
在北京的战斗
天津保卫战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八国联军的暴行
签订过程:1901年
具体内容
影响:清政府沦为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板书设计
请你解说板书设计
1.(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A.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2020年江苏苏州)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卫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头领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出征前,头领画了个避洋枪的符咒给他。傻二把符咒塞进辫根儿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其中。尽管傻二英勇无畏,但仍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A.带有迷信色彩B.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C.对清政府抱有幻想D.盲目排外
D
A
中考链接
3.(2020年湖南衡阳)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4.(2022年浙江台州)《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D
中考链接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