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课标要求商业:是以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出现与发展为前提的.
城市
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
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商人商品货币 城市贸易区域职业商人 最早的货币工商食官私商 货币 都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商业发展一个新高峰期新特点 商人 货币 商品 市镇原始商业产生商业活动萧条商业发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商代: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自由商人成为主体;货币种类增多;形成都会。隋唐时期:形成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代: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行纸币;商业发展的新高峰期。明清时期:市镇兴盛;货币经济;副业产品商品化;广泛使用白银;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前提:
基础:
影响:
有利条件: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达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内外交通便利货币的发展新石器晚期和夏朝:使用天然贝壳商周时期:出现骨币、铜贝等人造贝币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形态多样化秦朝:统一币制, “半两钱” 奠定基本形制统一货币半两钱唐开元通宝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明清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从贝币铜钱到金银纸钞商朝的贝币秦半两钱秦统一货币示意图中国古代最早的
纸币——“交子”南宋“会子”纸币明清
(白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探究 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较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中国商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由于受此影响,古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受到严重的阻碍,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文明。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1、商业起源很早;
2、基础: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二、城市的繁荣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格局和功能1、周秦至唐代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①市的特点(时间和空间)②城市性质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时间)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并与民居隔开典型: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2、宋代坊市界限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草市)没有时间限制,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夜市)①市的特点②城市性质经济功能大大加强3、明清:以经济功能为主工商业市镇北宋汴京城唐朝长安城△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 指出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有什么不同?限时开闭打破限制县治设市,坊、市分开打破市坊限制受到官府直接监管不受官府直接监管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经济职能加强※原因: 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4、对外贸易:丝绸之路——陶瓷之路②沿海港口城市兴盛①陶瓷
原因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陶瓷制作技艺提高并大量出口城镇功能秦—唐代经济功能增强到工商业市镇政治、军事城镇为主宋—明清国内工商业发展形成对外贸
易形成汉唐丝绸之路的商路城市明清沿海港口城市三、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的概念: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重农抑商的演变过程:想一想评价重农抑商: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四、重农抑商:
1、含义 重农,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抑商:就是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最早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典型史实:西汉高祖和汉武帝;明清
评价: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严重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1、产生: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 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做法:一是从政治身份上贬低商人二是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三是重征商税战国时期。原因:2、发展:两汉时期。原因: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社会不稳定。做法:对商人征收重税;实行均税平准、盐铁官营等经济措施,打击私营工商业者3、缓和:中唐时期。做法:朝廷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的政策4、强化:明清时期。做法: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征集重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影响:严格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地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古代农业生产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历代统治者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以确保赋税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并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评价1、以农业为本的自然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所以古代封建统治者要重农抑商,以维护封建统治。2、农业是基础,重视农业的发展是正确的策略。对于抑商要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经济恢复起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时再抑制商业发展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反而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你认为战国时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探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资本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