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桂花,也称木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树冠卵圆形,叶子对生,椭圆形,花小,颜色普遍为暗黄色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中秋,是传统名贵香花,也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作者介绍
琦君(1917-2006),台湾当代女作家、散文大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著作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包括《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和《与我同车》等等。
组词: 懂得 懂事
组词: 兰花 兰草
组词: 箩筐 竹箩
组词: 婆婆 媒婆
组词: 蛋糕 糕点
组词: 饼干 烧饼
组词: 沉浸 浸湿
组词: 缠绕 难缠
组词: 茶叶 喝茶
组词: 捡柴 捡起
组词: 杭州 苏杭
1、读出感情
读出节奏
2、带着问题朗读。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桂花雨”是指什么?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作者回忆故乡的桂花和小时候帮母亲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什么?
摇桂花树时,纷纷飘落下来, 像下雨一样。
“ 桂花香 ”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这一段话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将桂花树与梅花树进行对比,又从开花和不开花两方面对桂花进行描写,体现了桂花朴素而不张扬的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首先,“至少”说明闻到桂花香的村民可能更多,桂花香所弥漫的范围更广,体现了桂花香气馥郁的特点;其次,一个“浸”字把无形的花香写的可感可触,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丝一缕的,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仿佛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又韵味悠长;最后,“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运用双重否定句的形式,不仅体现了桂花的芳香馥郁,又加强了肯定的效果,体现了语言表述的魅力。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全年”“整个村子”这两个词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桂花进行描述,体现了桂花香气馥郁并给家乡的人们所带来了欢乐与甜蜜;而这里的“浸”字说明桂花不仅开花时芳香迷人、香气扑鼻,还可以晒干了泡茶、做糕饼,将香气留着人们的心中,使乡亲们的生活一年四季都充满幸福与甜蜜。
“ 摇花乐 ”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缠”字和“怎么还不”写出了“我”对摇桂花的迫切期待。
“ 摇花乐 ”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一句写了“摇花乐”的情景。“使劲的摇”体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兴奋;“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则描述了金黄芬芳的桂花像雨一样纷纷扬扬飘落在人们身上的唯美画面,体现了人们当时摇桂花的热烈氛围;“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照应文章标题,再次突出了桂花芳香馥郁、香气扑鼻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怀念。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正所谓“月是故乡明”,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树代表了母亲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即使他乡的桂花再香、再美、再特别,也比不上自己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家乡的桂花已经成为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表现了母亲对故乡和亲友们的深切思念。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家乡的桂花与作者童年的快乐紧密相连,而“摇花乐”与“桂花雨”也已经深深的植入作者的生命中,这一句话中的“又”字则说明作者不止一次的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而母亲这一次的话使作者又一次想起。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传达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眷恋与怀念。
本文记叙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摇花乐”的情景,突出了桂花的香气迷人,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比怀念之情。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课后作业
同学们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