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掏、逗、蔷、薇、逮、忆”6个生字,会写“摘、掏、赛、忆”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掏、逗、蔷、薇、逮、忆”6个生字,会写“摘、掏、赛、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难点:
1.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探究法、迁移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短视频《美丽神秘的原始森林》,教师朗读第一小节。
2、刚刚我们看到的短视频是哪里的风光?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板书:祖先的摇篮】
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一望无边】
3、引读:爷爷说……
摇篮本来是婴儿睡觉用的,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真有意思。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祖先的摇篮,去看看祖先生活的场景。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推想我们的祖先在这片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里做什么事情?用横线划记相关词语。【板书:原始森林(绿色粉笔画)】
2、学生汇报。
(1)学习第二小节。
①出示: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你能把这段猜想完整地读一读吗?
“曾”可以组什么词?
“可曾”表示什么?
②齐读第二小节。带着猜想、好奇的感觉读。
用△标记这几个短语中的动词。
③谁愿意用你的动作配合老师的朗读。
④出示:摘 掏。换词比较:拿鹊蛋。
出示“掏”在字典中的意思。
掏: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出示“一窝喜鹊蛋”图片,理解手伸进了鸟窝中,所以用“掏”。
迁移运用:生活中,除了掏鹊蛋还能说掏什么?边说边做动作。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⑤“摘”和“掏”都是手部动作提手旁。左右等高。
“摘”右部里面是“古”,不要把右边写成“商”。横折钩略低于竖勾。
“萄”是第二声,里面紧凑。
展示书写。【板书:摘、掏】
⑥教师引读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
和野兔赛跑刺激吗?蘑菇怎么会有伞呢?借助103页右下角插图理解。
⑦根据诗句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出示:( )野兔 ( )蘑菇
你能根据诗中的“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⑧指导读第二小节。
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得真简单、自由。
⑨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
(2)学习第三小节。
祖先的孩子们又在这片大森林里干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①出示: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用△标记这几个短语中的动词。
指名回答。
看课文插图,边读边想象那时候的孩子们生活的场景。
②出示:逗 蔷 薇 逮
观察这四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蔷薇图片。“蔷”“墙”。
“逗”惹弄,引逗。逗小松鼠就是和小松鼠玩儿。
“逮”换个词,就是捉、捕的意思。
③男女分组读两个问句。
④多么天真活泼的孩子,你们觉得那时候的孩子们生活得怎么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⑤齐读,读出孩子们生活的有趣和自由。
⑥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
祖先们的生活中除了和植物、动物,还可能与大自然中的许多其他事物有交集。
齐读“”摘野果、采蘑菇……。
⑦拓展:“( )喜鹊唱歌……”
仿照第二、三小节说一说。
(3)学习第四小节。
①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树叶提醒我们的思绪该回到现实了。指名读第四小节。
②这些有关祖先们的回忆是怎样的?【板书:美好、遥远】
指名读: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③(课件出示:啊!……摇篮!)用朗读赞美一下我们祖先的摇篮吧!
第一小节中我们用“一望无边”概括祖先的摇篮,第四小节中你用哪个词概括祖先的摇篮?用双横线划记。【板书:苍苍茫茫)】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给你怎样的感受?
④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这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的美好祝愿。
⑤齐读第四小节。
多么美好、遥远的回忆。
出示:赛、忆。书写。“赛”撇捺挨近两竖,不相交。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左高右低,起笔与点齐平。
三、总结
1、读儿歌。
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追野兔,赏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美好,那回忆,多遥远。
2、小结:原始森林里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我们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配乐)
四、板书
23、祖先的摇篮
(一望无边)
原始森林 美好、遥远
(苍苍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