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4 21:4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雷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雷雨后的景象。对比阅读,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
2、留心观察天气,把它写在日记里。
3、总结全文,品读句子。感悟“垂、逃”等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会表述天气如何变化。(学生)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句子,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雷雨
雷雨前→ 乌云满天
雷雨时→ 雨大 视野模糊不清
雷雨后→太阳出来 天空出现奇观 动物乐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题。
1、认读词语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积累一些词语(齐读词语)。读完这些词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谁能用刚才的词语来形容这两幅图。
(电闪雷鸣、彩虹微笑)这两幅图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究竟是谁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世界呢?导入课题《雷雨》。
介绍“雷雨”的特点(雷雨又叫做雷阵雨,它多发生在夏季,它来得急去得也快)(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让孩子对雷雨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2、检查预习
老师:通过预习大家应该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雷雨的?谁能用“先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设计意图:通过一定的语境训练孩子说完整话)
生:课文先写了雷雨前,接着写雷雨中,最后写雷雨后。
师:是呀!课文通过三个非常清晰的段落,先写了雷雨前,接着写雷雨时,最后写雷雨后。现在就请大家跟随老师走进这场令人恐怖的雷雨。(播放雷雨的视屏)
二、品读感悟、体会重点字词句。
1、自主学习(感受雷雨前)
自由读课文的1至3自然段,边读边想雷雨前天气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变化让你感到了害怕?(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体会雷雨前后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
①从“黑沉沉”和“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吗?(个别读,全体读)
②说说你又害怕什么?(大风:体会风之快,风之猛。)
③还有让我们更害怕的呢!(闪电、雷声)个别读、全体读。
④这是让人感到多么害怕呀,不光我们害怕了,就连小动物们也感到害怕了,请你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表示小动物害怕的句子。
(生汇报:抓住”逃、垂、一声也不响“体会动物们害怕的心理活动)
总结: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就用”垂下来“,另一头已经完全断开就用”掉下来“。除了他们害怕以外,还有一些小动物此时也害怕极了。
(拓展)我会说
如:一只青蛙……
一只小鸟……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1-3自然段。
2、合作学习(感受雷雨中)
光雷雨前就让我们感到如此的害怕,雷雨时我们会不会更害怕呢?(设计意图:通过拟声词以及动物们的变化感知雷雨时的大)
A、同桌合作读课文的4-6自然段并讨论: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场雨下得很大?
B、体会拟声词”哗“的妙用,为什么文中用了三个”哗“(体会雨之大)
C、雨到底有多大?请你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除了树、房子还有哪些也看不清了?
D、记得在上课之前老师就告诉过大家,夏天的雷阵雨他来的及去的也快,可不,刚刚还是狂风暴雨,这会儿就变小了,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个别读)雨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理解“渐渐”的意思。从这里,我们不光知道雨越来越小,还知道雷声也越来越小,闪电越来越小。
总结:是呀!课文就用了几句话,不光写到了看到的景物,还写到了听到的声音。齐读4到6自然段。
3、感受(雷雨后)
(1)齐读课文的7至8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雨后的美景。如果让你用一个词你会想到什么?(雨过天晴)
瞧!雨过天晴,大地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晰,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谁能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的、甜甜的读7自然段(个别读),让我们一起呼吸外面的清新空气(齐读7自然段)。
作者怀着这样愉悦的心情放眼望去,他看见了(齐读第八自然段)体会“挂”、“满”。(一条彩虹花挂在天空像什么呢?从“满”字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对比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
雷雨前 雷雨后
天 黑沉沉
空气 沉闷
蝉 不叫
蜘蛛 逃走了
青蛙 不叫
作者的心情也越来越好,雨过天晴大地焕然一新,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第8自然段。读完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写作顺序:从上到下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请大家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说说你看到的美景。(读7至8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除了像夏天这样的雷雨天气外,你还知道哪些天气?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幅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出示图片)
我们的大自然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说说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积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四、教学小结
自然界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自然界中不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