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野先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 藤野先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14 14:3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 目
语文?
年 级
九?
课 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单 位
授课教师
单 位
课 题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和主题。(重点)
把握文章叙事线索,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难点)
?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和主题;把握文章叙事线索,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
教具学具
准 备
相关链接资料?
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论或
修改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
走近作者: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家.他的小说集有   ,  ,      .著名小说有      ,    等.散文集有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为     .
了解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
检查预习情况
帮助学生正音、释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宛如( ) 驿站( ) 解 剖( ) 油光可鉴(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诘责( ) 凄然( ) 教诲( ) 瞥 见( ) 抑扬顿挫( )
油光可鉴 ( )
整体感知
讨论探究
巡视点拨
提示: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
(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哪些段落?
(2)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小组交流
展示成果
激励评价?
1、本文写的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是
① ②
③ ④
这些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是
① ②
③ ④
2、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感彩。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实在标志极了
③居然睡安稳了
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
?




藤野先生
鲁迅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 ?段)在东京,
第二部分(第??? 段)在仙台,
第三部分(第??? 段)离开仙台,
?




本节课,我掌握的词语有 等,修辞手法有 等,描写手法有 。
?
学情
反馈
优秀
良好
达标
待达标
?
?
?
?




?
?
?
?
?
?
?
?
?
?
?
?
科 目
语文?
年 级
九?
课 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单 位
授课教师
?
单 位
?
课 题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2.领会语言的感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难点)
?
重点难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准 备
?
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论或
修改
?明确目标
分析人物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
藤野先生
学生浏览6—10段, 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鲁迅先生
1、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2、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3、小结,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 的人,因此                              成为了我们这课的暗线.
?
?
小组合作
讨论探究
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思考,研讨交流。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 仙 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爱 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 国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品味理解
巩固练习
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 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 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 ,② ,③ 。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 ,不同的理由是 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 ,理由 。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
?
?




?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
学情
反馈
优秀
良好
达标
待达标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