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14 21:3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感知诗歌的韵律;感悟其中的哲理。
   2、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谜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教师借机板题:时间
   二、引导学生观察图,激发学生兴趣
   1、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讨论问题:(1)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2)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边看边说,要求自言自语。
   3、组织在班内交流后,切入到学习主题:《长歌行》的理解及背诵、认字、识词……(提出学习任务)。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请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着读一读,要读准音。
   2、划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少、努、徒、伤悲
   3、范读课文,请学生自己验证。
   4、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3、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有语气)。
   4、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词语:复西归、少壮、老大、徒、伤悲
   5、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6、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
   五、走进诗歌,品味哲理。
   1、请你把诗句与意思连起来。
   百川东到海 (1)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 (2)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 (3)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4)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两人互相说诗,对诗意。
   六、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少壮、老大……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七、回顾插图,说演结合
   1、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老爷爷将会对小孙子说些什么?小孙子又是怎样回答的?
   2、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合作自由表演。
   八、识字教学
   1、在诗句中学词,在词中识字,出示词条:
   长歌行、百川、何时、复西归、少壮、努力、伤悲、徒、海
   2、学生读词,然后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1)通过分析字形记;(2)扩词记;(3)说话记;(4)换偏旁或取偏旁记;(5)看拼音记。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识字方法。
   4、描一描、写一写。注意让学生写好“悲”字的“心”字底。
   九、学习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十、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十一、作业:背诵《长歌行》
   板书设计: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背诵《长歌行》(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背诵)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 庐 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三、学习第二首《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 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五、作业:背诵《题西林壁》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养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将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花卉类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法设想
    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事可做。学生在精读,深思,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到老舍先生对花草的关切,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积淀,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的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图片,指名做简要的介绍。
   2,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说的?(这些花真是太美了!我很喜欢这些美丽的花!我也想自己种出这么美的花!)
   3,有同学自己养过花的吗?你能和大家说说自己养花的过程和养花的感受吗?
   4,老舍先生因爱花而爱养花,养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就为我们介绍了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真切感受。
   5,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1,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一种读书方式自渎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要读准生字的音。
    2,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可以将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下来。
    3,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4,集体交流。
   (1)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教师相机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指名说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因此,我只种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同学们速读1-2自然段,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2,默读课文,把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找出来,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3,集体交流。
   4,齐读1-2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发音。
   2,指导生字的书写:载 循 秉 砸
    3,学生自己练写。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比较组词。
    载 异 倾 若
    栽
   裁 导 顷
   难 好 调 乐 尽
    3,把能体现作者爱花的语句抄下来,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回忆一下,谁还记得?(再次出示写有第7自然段的投影)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你是怎样理解“乐趣”一词的?
   (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给你带来过乐趣的?
   (3)谁能用乐趣说一句话?
   (4)齐读这句话。
   二,精读3-6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1,默读3-6自然段,根据填空题,一边读一边体会。(出示文字投影) 养花可以( ),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2,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教师在巡视中了解或指导。
   3,集体交流。
   (1)样话可以增长知识。从课文的第3自然段中可以看出来。如摸着了养花的一些门道.......
   (2)养花有益身心。作者的腿不好,不能久坐,他工作一会就去看看花,调节一下,有益身心。养花可以获得真理。作者虽然在养花中经常热汗直流,腰酸腿疼,但是在这过程中懂得了劳动才能创造生活,乐趣和世界。结合四年级的时候学过的《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是劳动帮助作者一家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一切美好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3)养花让作者和友人一起分享快乐。约朋友来赏花,赠花与人,都使作者感到十分快乐。
   (4)养花使作者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花开得好作者一家都高兴,花开得不好作者就忧。菊秧被砸死后,作者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养花还使作者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了。
    4,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作者掌握了养花的门道,是为了天天照管它们,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进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三,感情练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自己刚才体会到的感情练读课文。
    2,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评议。
   四,练背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指名背。
   五,布置作业。
   1,熟背自己喜欢的一部分。
   2,小练笔(出示文字投影)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 养 花
    乐 趣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3*、米芾学书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观其行。悟其神”所蕴涵的哲理。
   3、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4、认读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抓住米芾2次求学加以比较,使学生懂得学习书法要“勤”与“思”并重。不仅要观其行,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学好。
   教具准备:搜集书法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课题入手,提出不懂的或想知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
   学贵有疑,下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问题,看谁能有所得。
   二、自学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自己尝试着解决质疑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字典。
   三、学生谈感受
   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进行提炼,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
   1、谈到米芾,让学生介绍一下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米芾简介:字元章,是宋代著名书画家。祖居山西太原,后迁至湖北襄阳。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外郎,人称“米南宫”,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2、谈到书指的是什么,简介书法艺术方面的知识。
   (书,指书法,本课指软笔书法,它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之分。)
   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五种书法形体。
   3、让学生对私塾先生和秀才进行比较。
   (2人的教法不同,2人的师德不同。秀才因材施教,煞费苦心,想出妙计用纸贵的情牵动学书的线,使米芾自觉做到了“观其行,悟其神”。突出秀才不仅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
   4、对2次求学经历进行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观其行,悟其神”所蕴涵的哲理。
   学习理解秀才的话:“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行,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教师小结:真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于形似,更重要的在于传神,在于抓住字的神韵。
   四、认读生字新词
   芾、诣、帖、饰、窍、铭
   五、作业:
   扩展练习: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用心 观其形,悟其神
        米芾学书
              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4、父亲的压岁钱
   教学要求
   1、从父亲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父亲的匠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年俗文化。
   3、学会5个生字,能认读4个生字。能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背下来。
   教学重难点
   通读课文,理解父亲的匠心。
   教学准备
   搜集年俗文化以及压岁钱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过年我们都会收到压岁钱,你们心情怎样?谁来说说看?今天我们就看一下文中的作者独特的压岁钱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把文章读通顺流利。
   2、4人小组检查朗读,交流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朗读。每小组推荐一名分解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4、交流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三、范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勾画出来。
   四、再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
   1、指名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2、2人小组读出感情。
   五、学习生字词
   1、小组学习。
   学生介绍自己识字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指导“奔”字的读音。
   2、进行扩词练习。慈祥、嘱咐、积攒、恍然大悟、意味深长
   六、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元日》一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老的年俗文化。指名背诵。
   二、细读课文,感悟父亲的匠心。
   1、父亲赠我压岁钱匠心是什么?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交流。
     (1)对挣来家用零花钱的老母鸡的情。
     (2)对养育全家人的那片土地的爱。
     (3)对以后要挑起全家生活重任的儿子的期盼。
   2、想象父亲三次赠我压岁钱的情景。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2)4人小组交流,选择你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在小组内交流,想象,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1)六岁时:草窝边
   那是家里零用钱的来源地。家里用的火柴、盐、学费等等,都是用鸡蛋换来的。父亲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日常维系,有老母鸡的功劳。
   你该抓一把米,喂喂那几只鸡呀!朴实的话语中透着村里人知恩图报的质朴。
   (2)十岁时:菜园里。
   父亲关注的不仅是我找钱的结果,更关注我找钱的过程。
   翻几块土坷垃就烦啦?孩子,咱们一家子吃菜靠着园子,五谷杂粮也全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
   清贫的生活教会了父亲很多东西,父亲也教给我一个道理——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劳动。
   (3)十二岁时:口袋里。
   你长大以后,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的身上装着呢。这含义深刻的话让我似懂非懂,但父亲自强、自立的行动就是身教。
   是啊,自己的那片天空靠自己去撑,自强不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拓展延伸
   1、补充名言。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背诵积累。
   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四、总结全文。
   压岁钱的真正含义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个钱字上,它更多的包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爱和希望,也包含了子女对父母的爱和深深的祝福,这份情才是最重要的。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背下来。
   2、课后读写。
   3、搜集劳动的名言。
   板书设计:
    草窝边(懂得知恩图报)
     父亲的压岁钱 菜园里(想得到就必须付出劳动) 爱和希望
    口袋里(自己的那片天空靠自己去撑)
   
   
   
               5、三个问题的答案
   教学要求
   1、朗读童话诗剧,感悟世间最温暖、最珍贵、最强大的是什么。
   2、练习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感受诗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3、掌握4个生字,学习用词形容一些事物。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表演感悟家、友谊、爱的无穷之意,无限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诗剧的基本常识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拍一个课本剧,题目是《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来选出导演和演员,请大家先读一读剧本。
   二、初读剧本,了解这种艺术形式。
   1、学生质疑。
   了解舞台说明(即括号里的内容)、台词(即对话部分)、人物名称等戏剧的一些特征。
   2、通读台词。
   (1)4人小组,检查朗读,扫清文字障碍。交流不懂的地方。
   (2)分角色朗读,体味情感。
     家的温暖、真诚的友谊、爱的力量
   三、细读台词,感悟主题。
   1、第一场:
   (1)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世界上最温暖、最温暖的地方?(从几天几夜、站不住、无力可以看出孤独的小木偶在不停的跋涉、寻找。)
   (2)无论是多么豪华的宫殿,还是多么破旧的小茅屋,真正的家,有慈爱的爸爸、妈妈,有友爱的兄弟姐妹,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3)亲情轮回,一代又一代,不求回报的荫庇着他们的子女,闪烁出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辉。
   第二场:
   (1)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珍贵的地方?(从好几天好几天、振作了一下精神可以看出小木偶历尽艰辛,已疲惫不堪。)
   (2)真诚的友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一声问候,一句关怀,如涓涓细流。
   (3)不畏艰辛、苦苦追寻的小木偶,憨态可掬、乐于助人的小嘟嘟,洞察人世、充满智慧的小天使,热情活泼、播洒友谊的小朋友,他们的合唱正是一首友谊之歌。
   第三场:
   (1)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世界上力量最大的东西?
   (2)只有爱,爱是世界最大最强的力量。悄悄地播洒到孩子们的心田。
   2、指导朗读,分角色体味情感,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诗剧。
                  第二课时
   一、研读舞台说明,把握人物特点。
     不畏艰辛、苦苦追寻的小木偶。
     憨态可掬、乐于助人的小嘟嘟。
     洞察人世、充满智慧的小天使。
     热情活泼、播洒友谊的小朋友。
   1、朗读舞台说明,抓住人物的出场地点以及动作,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说说怎样才能演好他。
   2、学生谈自己对人物的体会,选拔演员。
   3、自由结组,选出导演、演员。
   二、学生排练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上台表演。
   四、作业
   书写课后生字词。
   板书设计: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三个问题的答案 友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6*小木桥
   教学要求
   1、读故事,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2、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景中藏着的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勇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木桥》,感受一下勇敢的话题,希望你从中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4人小组读课文,质疑。
   3、小组交流感受。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受。
   讨论:在小木桥上发生的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小组讨论,勾画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朗读体会。
   3、全班交流。
   (1)我怕,小吉玛面带愧色地说道。你先过……
   (2)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3)他很快又从小木桥上走了回来,这是在向吉玛显示自己的本事。
   (4)他逞勇斗狠得跑上小桥。
   (5)吉玛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把手给我,我帮你……
   4、让学生明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才是真正的勇敢。
   四、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勇敢的经历。
    五、总结全文
   勇敢和蛮干虽然都表现为胆大,但本质是不同的。勇敢是为了完成一件有益的事情而不怕困难和牺牲;蛮干是为了逞强、显示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但无益,还往往有害。
   六、作业
   和父母探讨勇敢的含义。
   板书设计:
                  小木桥
              吉玛 不顾一切(勇敢)
              雅什卡 不顾后果(逞强)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才是真正的勇敢。
                   
                   
                   
                   综合训练1
   一、看图了解部首,写出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如:门,古时的门多是两扇,关上左边一扇,关上右边一扇,就是两个扇合上,表示把门关上。今天门大多只有一扇了,门字也就改变了,但意思没变。
   再如:马,在古代用来表示这是一匹马,又长常的脸、长长的鬃毛。马跑得很快,但写马字却很费劲,有时还忘了笔画。现根据字的演变,不用画马头和马尾了,写马字就快多了。
   2、引导学生感悟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学生了解一个子扩展成词,意思也就进行了延展。
   补充有关门的例子。
   初步学会——入门
   有声望的人家——名门
   停业——关门
   边境——国门
   三、读一读,在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2、理解词语意思,鼓励学生讲解成语故事。
   3、补充成语、诗句、歇后语。
   四、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谈感受。
   2、展开想象,用笔画下来,把感受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3、扮太阳演一演,快速吸收语言。
   五、读下面的短文,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1、略读文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而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六、听老师读短文《乞丐》,谈谈自己的感想。
   1、提出要求,学生会更用心听,
   2、听后谈感受。
                   7、珍珠鸟
   教学要求:
   1、学生能够学会本课4个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相互的信赖,产生喜欢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不同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珍珠鸟”。(板书课题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珍珠鸟?(学生结合资料)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下面让我们走近它们的生活,看看人与鸟相处会是什么样的画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谈一谈读完后的感受。
   3、范读课文。
   4、请你们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融入到其中,再读课文。指名朗读。
   5、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带给自己的最深感受。
   6、这么温馨美好的文章是谁的作品呢 (介绍作者冯骥才)
   三、学习生字新词。
    巢 驳 瞅 赖
   多音字: 蔓:wàn 垂蔓
    蔓:màn 蔓延
   四、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入“温馨之境”
   师:看到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信赖的眼神,使我感到今天的课堂是多么的温馨和美妙,让我们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下再次走进《珍珠鸟》。(板书:珍珠鸟。学生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而我却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出示课件:伴着恬静的音乐渐渐出现吊兰蒙盖着的鸟笼)
   师:(深情引述)你看,这是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色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 ,珍珠鸟就像躲在幽深的树丛中一样安全……直到有一天,伴着 一声尖细而娇嫩的叫声,珍珠鸟的雏儿诞生了……
   二、以情入文,悟“喜爱之情”
   1、教学第3段
   师:你们想看看那个小家伙吗?就请打开书,自由读第3段。(师指名读)
   师:(板书:“探”)“探”是什么意思?
   生:脑袋伸出来。
   师: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可以换成“伸”吗?
   生:“探”可以看出这小家伙胆小、害怕。而“伸”只是把头伸得很长,看不出害怕的意思。
   师:真好,一个“探”字,多么精妙、准确,读书有时就要这样咬文嚼字。谁能学学那小脑袋是怎样探出来的?
   师:(抚着该生的头高兴地)多可爱的小家伙!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小宝宝吗?
   生:喜欢!
   师:如果老师请你给大家介绍那小家伙,你行吗?先看图,仔细观察;再看看书上怎么描写的;结合书、图介绍珍珠鸟的样子,说出它的可爱。(生再读课文)
   师:介绍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你介绍的语气中要饱含着喜爱之情,也就是能以声传情。谁先试试?
   (生交流。)
   师:你介绍得多精彩、多有趣呀!老师奖励你,奖励由你给这个小家伙起个名字吧!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这么喜爱这个小家伙,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吧!(齐读第3段)
   三、动情品文,悟“关爱之心”
   1、 学习第4、5段
   A、师:这个小家伙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儿呢?(看录像,范读,再读课文四、五段)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找出有关句子读读,并说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出示课文)
   生:我发现这个小家伙特别淘气,还奔到我的茶杯上喝茶。
   生:我发现这个小家伙的胆子越来越大,就蹦到“我”的杯子上,后来,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地啄“我”的笔尖。
   B、师:开始这个小家伙只敢探一探小脑袋,现在胆子怎么会越来越大?
   (生交流)
   生:因为我不去伤害他。
   生:因为我很喜欢这小家伙,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我也不生气。
   生:这个小家伙用小红嘴啄“我”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的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我的手指,可以看出我喜爱 这个小家伙,小家伙也喜爱“我”、信任“我”。(板书:抚一抚)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的样子抚一抚。
   师:这种感觉多像一位慈祥的父亲,抚摩着自己的孩子!小家伙啄“我”的手指,分明就是调皮的孩子在亲昵地向大人------干什么?
   生:撒娇!
   生:我知道了 ,作者把小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它,爱护着它,所以小家伙的胆子就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爱亲近“我”了。
   师:对呀!这还是一位特别宠爱孩子的慈父呢1
   师:(动情的设问)如果我们再细细的想一想,一开始当这个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或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的时候,如果“我”不小心动了一下手臂,结果会怎样呢?(指名回答)当小家伙啄我的手指时,如果“我”不仅仅是轻轻的抚一抚 他那细腻的绒毛,而是抓在手中玩耍它的小红嘴、小红脚,小家伙还会一步步亲近我吗?(不会)是呀,只要“我”一点点不经意的举动,或者仅仅是好奇的眼神都会惊吓这个小家伙。因此,我们读这两段时应该感受到这小家伙淘气背后是我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齐读四、五两段)
   四、融情入境,悟“美好境界”
   1、 教学第六段
   师:(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
   师:是呀,睡熟了,你能小声告诉我吗?
   生:(下意识地府在师的身边低声说)我看到了小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板书:睡)
   生:我看到了作者正看着肩头睡熟的小鸟笑了。
   师:这小家伙睡得多熟呀!这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生:温暖的巢
   生:妈妈的背
   生: 宝宝的摇篮
   师:如果老师请你给这幅画加个题目,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你会写上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会写上“信赖”,正因为小鸟信赖“我”,才会在“我”的肩头睡着,才会有这美好的画面。
   生:我写上“亲密的朋友”,小鸟和“我”不像是一对亲密的朋友吗?
   生:我写上“小鸟的家园”,因为鸟儿是人类的朋友,作家的肩膀就是鸟儿幸福的家园。
   师:嗯!富有哲理!
   生:我写上“甜蜜的梦”,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正在做着甜蜜梦呢!
   师:真美!
   生:我写上“情趣”,因为课文中小鸟非常有趣,而“我”非常有情。
   师:是啊!可爱的小家伙睡熟在我的肩膀上,多么有趣;我含笑目视着小鸟,这多么有情!真是趣中生情,情中生趣,情趣相映。
   生:我写上“目光”,因为“我”看着小鸟的目光是温和的、慈爱的,作者心里肯定也是幸福的!
   师:经典!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今人遐想!带着这美好的感觉,在朗读声中让我们也走进这美好的境界。(生用轻柔的声音读第六段)(课件出示第六段)
   师:(轻柔地)这小家伙睡得这么熟,这么香,这么甜,那它的梦一定也很美很美,想象他会梦到什么呢?(生自己想,同桌交流)
   师:我相信同学们脑海中的梦境该是多么美丽、温馨,不要说出来(师用手压住嘴唇)把这美好的梦境留在心里,用你们的朗读领我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好吗?(生读课文第六段)
   2、教学第七段
   师:是呀,你们读得太好了,我都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中,连作者也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发出了一声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作者是怎样发出感叹的?
   生:“不由自主”。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为了加强语气,谁来把这句话中的问号读出来。
   生:(朗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看着珍珠鸟在作者的肩上熟睡的样子,我们也被它对作者的信赖所感动,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师:是呀 ,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机动: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的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处。)
   四、小结归纳
   今天这 节课我们在作者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来的奇迹。“信赖”是一种关爱,一分宽容,一片呵护,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者的书房,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中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课件展示一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媒体出示: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冰心)(学生读句子)
   带着对珍珠鸟的喜爱,我们一起赞颂这美好的境界吧!(齐读全文)
   五、 课外延伸,选一选,做一做
   1、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情景,请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欢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① 舒适、安全的巢
   ② 可爱的雏儿
   ③ 小鸟喝茶
   ④ 幸福的“三口之家”
   ⑤ “雏鸟儿的梦”
   六、板书设计:
   
探-----------睡
             7珍珠鸟 作者
                    抚一抚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8、麋鹿
教学要求: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
教法学法:借助图片,观察想象,品词析句,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
   2、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
   3、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我们先来看一部《动物世界》专题片——麋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后用一、二句话简要说说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生自由说,师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理清层次。
   师:哎,看来大家看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2-4)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5-7)
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1、自由读2-4,圈划你感兴趣的词句,想想感兴趣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a.“麋鹿是鹿的一种……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指导朗读。(表现出奇特、神秘感)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它还是神话小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呢,多神秘呀!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b.“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
   (抓住“重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等词体会麋鹿的“大”)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欣赏麋鹿奇特的角型)
   师:真是独一无二的角型啊!谁来朗读?(指导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我们一起来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师: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多奇特的动物呀!而且它的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呢!作用真大啊!(指导朗读)
   e. “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播放课件)
   师:麋鹿体重达200公斤,照理来说应该是胖胖的,很笨拙的样子,但它却能在沼泽地里轻快敏捷的行动,多奇特的动物呀,难怪它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你们喜欢它吗?那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指导朗读)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多可爱呀!(指导朗读。)
   引读小游戏:
   如:师读“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生读“麋鹿的角型是……”师: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在冬季是……
   4.小结: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
   师: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g.“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才发育完全。”
   师:瞧,麋鹿像我们人一样,也要怀胎十月才生下小麋鹿呢,多有灵性的动物呀!而且它每胎仅产一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朗读句子)
   四、学习第一段。
   1.过渡: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那儿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了解一下为什么这儿会成为麋鹿之乡?
   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最大的麋鹿群。”
   (引导学生明白:麋鹿生存的环境必须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师:你们看,麋鹿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活得多悠闲自在啊!(朗读句子)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
   五、作业:
   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二、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1、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播放课件)
   A.“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读出“惋惜之情”、愤怒之情、)
   B.“后来,流落在国外……到1967年……”
   C.“1986年8月……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茁壮成长。”(指导读出“自豪、喜悦”之情。)
   师: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39头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
   麋鹿目前虽已摆脱绝种之危,然而只有它们完全恢复野生群体,返回大自然,才标志着麋鹿的新生。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三、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合适。
   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警觉、跋涉、觅食、销声匿迹、隆冬、繁殖、繁衍、漂泊不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板书设计:
               角似鹿
        外形特点 面似马
蹄似牛 保护野生动物
  8麋鹿 尾似驴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9、老黄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从老黄的身上感受动物是有感情的,从全家人对老黄的态度和做法上体会人是如何关爱生命的。
2、抓住第八和第十一自然段的情景描写,联系当时的情景,感悟叙事过程中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3、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感悟叙事过程中景物描写对情感的烘托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谁来把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老黄,看看他和动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2人小组,检查课文的朗读,要求正确流利,交流词语的理解。
   如:咀嚼、埋葬、暮年、早茶、爽健
   3、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4、读课文,想一想老黄全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回读课文中的重点描写,高手到老黄对生活的留恋,体会全家人对生活的关心。
   5、再读课文,感受情景描写对感情的烘托。
   三、学习生字词。
   1、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2、重点指导:毯
   3、扩词练习。
   梳理、修饰、地毯、暮年、安适、环境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老黄及全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生命间的平等和谐。
   1、出示: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
   要求: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2、 4人小组交流,诵读,谈感受。
   3、全班交流。
   (1)老黄对生命的留恋,让我们感受到生灵有情,生命美丽。
   它悠悠的脚步、沉重的目光。
   准时饮水的足迹记录着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习惯。
   它生命垂危时会到田边的步履,留下了它对以往工作和生活留恋的情感。
   孩子们和她嬉戏时。他和其的目光涌动着对衰老的无奈。
   听到牧童的喊声,站在草场上,润泽的眼睛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回光返照时,回到曾经工作、休息过的地方,它静静的看着,带走了无限的眷恋。
   (2)全家人多老黄的关照,让我们感受到尊重生命的浓情。
   父亲心爱这个老伙计,说它一生辛苦,再不能拿什么工作麻烦它了,就让他安适的、自由的过它的暮年。
   孩子们和老黄嬉闹时,那“环绕、抚摩、梳、抱、喂、打扮“的行动透着对老黄的喜欢和亲近。
   老黄生病了,我们替它披上一条毯子,弄东西给它吃,拿水给它,请兽医来 。老黄已经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不愿失去它。
   老黄死了,我们依据它的心愿,将它埋葬在工作并且休息过的田边。每逢花季,便开出一些美丽的花,那美丽的花给人深深的启迪。
   (3)指导朗读文中两处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热爱生命的情感。
   春光很好。桃树上开着花朵。前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空气很清新。天空没有一片云。阳光爬上山头,有着说不出的美丽。
   (无限春光渲染了生命的美丽,暗示了生机。)
   它到了河边,喝了些水,又站了一会儿 ,破例的不回这儿来,却走到近旁的田边。那时微风拂着正在成长的小麦,麦浪下面藏着无数的斑鸠,上面呢,有千百只小蝴蝶结对飞舞。老黄站在田边,静静的看着,好像面对一个熟人。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了一声,就倒在了地上。
   (这田间一盛一衰的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世界有众多的生命演绎的美丽。)
   4、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生命的伟大与壮美。
   三、拓展延伸
   讲讲你身边的人与动物的感人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关注生命,这世界才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读写。
   板书设计:
               称呼 老伙 老头子 老人
     老黄 人情味 谈论 暮年 早茶 散步
               交往 戴花 抚摩
               做法 生病中照料 死后埋葬
               10、鸟的天堂
教学要求:
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分辨课文中写的事物与联想,体会这些联想的作用
掌握生字,理解“颤动、应接不暇、留恋、逼近、展示”等词语。
3、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静态与动态描写方法。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难过风光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联想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 一簇簇
       榕树 大
     近:一株 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 伸 茂盛
          枝:卧 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 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到过“鸟的天堂”,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什么呢?
   板书:第一次:黄昏 榕树
第二次:早晨 鸟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是不同的,你喜欢作者那一次的描述,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说说你的意见。(讨论后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渡:好,我们先和作者一起欣赏榕树。
   你喜欢作者描写榕树的那些句子,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1)、(2)句子,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请同学们看看挂图、读读句子,你喜欢作者的描写吗?结合图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指名让一位学生上台指着图说。)
   B、小结:这句话写出了榕树“枝上又生根”,有许多“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作者看了会觉得怎样呢?(惊奇)
板书:枝干多
   c、谁能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读)?
(2)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问:你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作者把榕树的什么写了出来?指名说说。(写出榕树茂盛、充满生命力)
板书:茂盛
   A、 少茂盛呢?谁来说?
(榕树的茂盛表现在叶子多而密;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B、“颤动”是指叶子怎样,谁可以做“颤动”这个动作(“颤动”是指微风吹动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问:读了“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而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谁愿意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方佛看到大榕树的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一闪一闪的样子,使人感到大榕树充满活力的勃勃生机。)
   C、看到这充满生命力的大榕树,作者的感受怎样,指导学生读。
   D、再读最后一句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你悟出了吗?读出这样的感情。(读出赞叹、惊喜之情。)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 学法,迁移运用,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了“大榕树”这一部分,作者抓住榕树大、茂盛、充满生命力的特点来写,对大榕树进行静态的描绘,突出静态美。我们学习的方法是:(1)找自己喜欢的句子;(2)说喜欢的原因;(3)读出喜欢的感情。那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课文第三段。
   板书:静态
   过渡: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天堂”原比喻幸福美好的环境,这里比喻特别适合鸟儿生活的环境),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榕树茂盛幽静。农民们不许人来捉他们)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作者心情会怎样呢?
   创设情景: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这一次在早晨,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请一位同学学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老师拍手),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出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很多同学学鸟叫)。我们继续拍掌(掌声不断)。树上就变得很热闹了。
作者怎样描述树上热闹的景象呢?(根据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A、“我”注意地看着这么热闹的场面,有什么感受呢?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我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看漏了那只,第三只有飞走了。)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自己的眼睛“应接不暇”,写出了当时的什么心情?
   B、作者终于看清了一只画眉在兴奋地唱着好听的歌,表达作者的什么感受呢?你可以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吗?(读出对画眉鸟的喜爱之情)
看幻灯体会众鸟纷飞的奇妙景象。并练习(联想):这儿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小结: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看见许许多多欢快活泼的鸟。着重写了鸟的大小、颜色、活动的变化,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当我们的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时,我感到怎样?谁愿意把原文中的话读出来?
作者发出由衷地赞美:“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A、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因为这是引用朋友的说法。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因为这是自己亲眼看到的确确实实的景象,这句话既表明“鸟的天堂”的名称是名副其实。又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留恋。
   B、齐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作者描述的方法也不同,有静、有动,同学们都喜欢。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所以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像作者那样才能够写出好文章。
板书设计: 第一次:黄昏 榕树
第二次:早晨 鸟
        枝干多 茂盛
            静态 动态
               11*大自然,你好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感受被禁锢的身躯对大自然的渴望,体会大自然,你好!这一真情问候所表达的感情。
2、联系略读,能认读生字。
教学重难点:在张海迪的引领下感受生活的美好,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认识张海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张海迪。
谁了解张海迪,给大家介绍一下。
你从张海迪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张海迪。(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近海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2人小组,检查朗读情况。
3、海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朗读课文,感受海迪
1、读了这封信后你有什么感受?
要求: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勾画、朗读。
2、4人小组交流,朗读,谈感受。
3、抓住重点句,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大自然,你好!这一真情的问候。全班交流
(1)别忘了,你到了大海边,到了高山上,到了田野里,一定带我说一声:大自然。你好!(指导学生朗读)
(2)关在屋里该有多难受啊!
(3)我还要感谢大自然给了我那么多奇妙的幻想,是我得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乐趣。
四、总结
海迪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大诗人的收获,鼓励小鸥到大自然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秘密,去聆听故事,去寻找知识,去锻炼身体。
五、作业
摘抄文中感人的句子。
板书设计:
                  走进 陶冶情操
   大自然,你好!(渴望) 热爱 增长知识
                  了解 强健身体
               综合训练2
一、比一比,组词语。
跋( )殖( )斑( )
拔( )值( )班( )
暇( )缓( )梳( )
假( )暖( )疏( )
1、区别自形。
2、组词。
3、补充类似的形近字。
二、了解方言,运用。
1、《龙须沟》第三场中的一句台词。是说丁斯和家里人说话时不和气、指手画脚的样子。
2、《骆驼祥子》里高妈劝祥子是说的话。“满天打游飞”即各处游荡,每个准地方落脚。
3、《正红旗下》介绍大姐夫的性情的一句话。是说他干什么都慌慌张张,冒冒失失。
4、老舍是一代语言大师,其作品形成了一种通俗诙谐的幽默的独特风格。
5、交流。
四六不成材 八九不离十 说出大天来 当面锣对面鼓
三、读宣传语。
1、朗读理解。
2、搜集或编写。
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
物种减少是人类的灾难。
3、告诉我们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
四、读读背背
1、朗读,理解,背诵。
2、积累对对子。
五、读短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1、通过朗读感受湖面静态、动态的美。
2、感受渔人的繁忙和喜悦
六、认识食物链
1、了解食物链
2、交流感受
               
               
               12、捐赠天堂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进行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心的可贵,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堂。
教学准备:唐山大地震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天堂是什么?(能让人们幸福快乐的地方)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天堂怎么可以捐赠呢,我们一起走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新词。
   (1)理解词语意思,2人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4、指名读自己感动的语句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6、思考:孩子捐赠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捐赠了天堂呢?
三、学习生字词
1、交流词语的识记,重点指导:予、毁
2、括词练习
四、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童心的可贵。
1、出示: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3、4人小组交流,谈感受。
4、全班交流
(1)是我求妈妈一定把它们送给你的。为什么是“求“呢?
(2)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第一页,里面竟有两张剪纸!他高兴的欢呼起来。“竟”透过这个词你能想到什么?
(3)理解“废墟掩埋了一切”。孩子不但失去了物质生活保证,失去了亲人,同时还失去了童心中的充满童趣的世界。
(4)理解孩子眼中的“快乐的天堂”是什么?指导朗读,想象自己是受捐赠的小朋友。
(5)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三、回归整体,感受语言
1、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背诵。
四、拓展延伸
想象灾区的小朋友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时的情景,续编故事。从童心的角度去思考,合理想象。
五、作业
1、把自己的东西捐给灾区小朋友
2、完成课后读写
板书设计
       12、捐赠天堂
        真正的天堂
        充满友爱的童心
                  13、花店的传统
教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2、学会做简单的批注。
3、掌握本课的4个生词。]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准备:《爱的奉献》的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从生活中感悟什么是传统。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个花店的传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检查预习的情况。
2人小组检查朗读,生字的认读。素描、承受、妥协、和颜悦色、孤寂、异想天开
3、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汇报交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
四、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有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花店的传统,体会了母女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母女之情与人间之情。
二、细读课文,体会母女情深。
1、自由读课文,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地方,谈一谈,说一说。
2、4人小组,交流,谈感受。
3、汇报交流。
(1)母亲节到了……黄昏时分,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一位陌生女孩,她手拿一大束康乃馨。母亲愣了,问女孩是不是走错门了,女孩甜甜地笑了,把鲜花送进母亲怀里。说了句“节日快乐”就轻轻为母亲掩上门。
   女儿倾尽自己的所能也要为母亲留下一份寄托和安慰,多么懂事的女儿。
   (2)天色已经黄昏了,女儿才回来,满脸的汗水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匆匆的扒了几口饭便睡了。夜里,母亲听到女儿的呻吟声,心便缩得紧紧地。
   女儿为了回报母亲,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女儿的呻吟声痛在母亲的心上,多么让人感动的母女之情。
   (3)……女儿却认了真,第二天居然作了一个小纸板,上面写着:请让我给你画像,我需要你的五毛钱……
   女儿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愿望。用自己的劳动换一点报酬,这样才是留给母亲的回报 ,多么良苦的用心啊!
   (4)于是,在这座城市的街头,便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十六七岁的较弱的女孩手持画具,坐在小凳上期待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引导学生想象,升华认识。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三、有体会母女情到人间情。
   1、启发想象,体会花店传统的由来。
   想象女儿到花店订花的情景。
   2、学生自由结组交流。
   3、交流汇报
四、再现文章内容,配乐朗读
学生准备表演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母女情 情深似海
      13、花店的传统 爱让世界更美好
               人间情 感人至深
               14*一幅难忘的画儿
教学要求
1、读懂这个故事,感受船夫美好的心灵。
2、欣赏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感受船夫美好的心灵,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感人的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那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这幅画,看看文章到底在给我们讲述什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大方式读课文,提出问题。
   2、同桌交流质疑,理解词语意思。
   三、细读课文,品味船夫丰富的内心世界。
   1、出示:船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语句。
   3、4人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
   4、全班汇报交流。
   (1)抓住船夫的动作、语言、神态。
   小木船准确无误的停在了原来的位置上了。抓住“准确无误”体会。
   画完了吗?别急,我等着。读到这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小木船默默地划走了。抓住“默默”体会老人的品质。
   (2)品读情感类的句子,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而当我看到这幅画时,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却像一泓泉水,源源流淌,滋润着我的心。“滋润”是什么意思?滋润作者心的究竟是什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而这幅画却成为对我无声的教诲珍藏在我的回忆里,永远不忘。怎样理解“无声的教诲”,想象作者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怎样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抓住画的内容进行品味。
   亲切而陌生,引导学生发现用词的矛盾,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四、回归整体,进行品味。
   1、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整体感知当时的意境,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心有所动,情有所动。
   2、出示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的东西,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结合学生实际谈谈美是无处不在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美,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作业:把文章中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4、一幅难忘的画儿
                   人
                美好的心灵
               对我无声的教诲
                
                
                
                15、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拄着、洋槐、耐心、 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饱含着的意思。
   3.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从人民送别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1976年1月8日对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个悲痛的日子,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担任政府总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爱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的灵车,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感人一幕。(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情景剧。)
   2.作者目睹这感人的场面,写成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板书:十里长街送总理)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有关总理的事迹资料,并简单谈谈对总理的印象。
   4.老师简单小结。通过教师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在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3.组词练习
   拄( ) 槐( )耐( ) 挽( )饰( )
  柱( ) 魁( )奈( ) 晚( )蚀( )
   腮( ) 洲( ) 陪( )倍( )部( )
   鳃( ) 州( ) 培( )赔( )剖( )
   检( ) 验( ) 阅( ) 矫( )骄( )
   捡( ) 脸( ) 悦( )娇( )侨( )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小组讨论,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几个意思。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加以指导。
   (1)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1)
   (2)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着灵车想念总理。(2—3)
   (3)灵车过去了,人们不肯离去。(4)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配乐课文朗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学生轻声读第一段课文,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板书:等灵车)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人们对总理的怀念之情?边读边在书中勾画。
   (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动脑、动手的习惯。)  
   4.学生学习后,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些都说明在长安街等灵车的人非常多,而三个“都”说明人们都为悼念总理而来。在阴冷的天气里,这么多的人来送别总理,说明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尊敬。(板书:崇敬,爱戴)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老奶奶年岁那么大了,行动不便,拄着拐杖来长安街送总理,可见她非常尊敬总理。“焦急”是说老奶奶盼望早点见到总理灵车。“耐心”是说老奶奶无论等多久,也要等到总理的灵车。“焦急而又耐心”表达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板书:焦急,耐心)
   (3)“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样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挤下”,“踮着”等词语反映了青年夫妇、红领巾深切怀念总理的心情。
   (板书:怀念)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理解,相互补充,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5.教师小结: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代表了长安街两旁的所有人,他们“焦急而耐心”的心情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6.朗读练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写灵车到来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反映了人们深深地怀念总理的思想感情。板书:等灵车)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做的?画出有关语句。(2)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
   (学生边读边划边想,养成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学生写完后讨论、交流。
  “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1)“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指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行动一致。车是指灵车到来时人们行动一致。)
   (2)人们有什么一致的表现?(站直身体,摘下帽子,望着灵车哭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3)这一致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人们非常尊敬总理,为失去总理感到悲痛。连眼泪都顾不得擦,恐怕耽误送别总理的机会。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那么多人没经过商量表现却惊人的一致,说明大家的心情一样,都为失去总理感到万分悲痛。)
   (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体会人们的心情,体会人们的感情,突出重点。)
   4.回忆总理生前事迹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反映人们怀念总理的心情?
   (能。由长安街送别总理,想到总理生前的事,昔日见到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日失去总理的悲痛。)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悲痛、怀念的感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受到感染,更深刻地体会人们悲痛的心情。)
   6.总结学习方法。
   (1)先找出反映人们心情的语句,分析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
   (学生学完后,总结出学习方法,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能积累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自学。
    (1)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2)哪些语句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自学后,交流讨论。
   (1)这段写灵车过去了,人们仍不肯离去,反映了人民对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板书:送灵车)
   (2)①“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牵动”一词表面是说人们的心与灵车相连,实际是说与总理紧紧相连。
   ②“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些是说人们都想多看看总理的灵车,盼望能留住总理。)
   ③“好像在等待总理回来。”
   (是说人们想念总理,希望总理的逝世不是真的,盼望能永远和他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全文
   1.播放十里长街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情景朗读。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总理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2.教师:这就是1976年1月的北京长安街,天又阴又冷,千万名首都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缓缓开动的灵车,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灵车渐渐远去,人们仍不肯离去,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自己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课文描写了1976年1月,北京街上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人们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六、质疑问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5、 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 焦急 耐心 崇敬
   
       望灵车 心情 沉痛 爱戴
   
       送灵车 牵动 奔跑 怀念
    16、惟一的听众
教学要求
   1、记忆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应用理清文章结构
   4、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做事坚持不懈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个颇有名望的教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鼓励帮助一位失去信心的小提琴手,使他终于能够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成功的演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16、惟一的听众)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发言: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演出上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事。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预习结果。
   练习:
   1.正音:
   沮丧 大搅 甭想
   调弦 蹑手蹑脚
   2.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丧( )幽( )
   置( )舍( )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教师行间巡视,适当点拨。
   3.组词:
   锯 沮 蹑 扰 溢 授
   据 咀 镊 饶 益 受
   4.多音字组词:
   传 舍 乐 觉
   5.填上适当的词语:
   真正的( )可怜的( )
   和谐的( )美妙的( )
   慈祥的( )惟一的( )
   有声望的( )
   成千上万的( )
   6.填关联词:
   (1)( )每天早晨,那位妇人都准时到树林听演奏,( )我每天演奏都极为认真,( )两臂累得又酸又痛,( )不间断。
   (2)我( )能够面对观众演奏小提琴,是( )得到了一位老妇人的帮助。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认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思路。
一(1)。二(2-5)。三(6)
   默读交流,理脉络,为讲读做好准备。
五、质疑问难 边读文边思考,看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较易问题。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惟一的听众
二、复习旧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肯定学生的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
   1.课文为什么总是写到“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
   2.为什么结尾说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耳聋的老人”?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和疑问,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三、浏览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几次写到“平静地看着我”这句话?用笔在书上勾出来。
   2.引:课文为什么三次写到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 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三次)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四、小组汇报,深入学文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
   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变化?
   师:老教授对“我”说了些什么?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小结: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给了我继续练琴的勇气和信心。 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1)“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心情变化的句子:
   兴奋-灰心-内疚-信心
   我锯床腿的声音并没有打搅老人,她反而平静地看着我,她在默默地鼓励我。
   语言:(三句)
   (1)感受: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说自己是聋子,实际是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2)练习读好这三句话。同学试读,互相评议。指读、齐读。
   边朗读边交流汇报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文,自主感悟,自由交流。
   引导学生读出每句话的不同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一谈。
   指导读好老人的语言 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1)“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在鼓励我不断努力。
   (2)“我”行动上的变化:“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有毅力,这些都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