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专题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因为它( )
A.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C.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
D.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历史
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D.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这一艰难历程,你最有感悟的话是( )
A.“落后就要挨打”
B.“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C.“弱国无外交”
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在某次会议上,决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次会议还( )
A.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决定向全国进军
5.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开国大典 D.五四运动
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B 抗美援朝 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一个日本学者说:“1949年,你们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我吓了一跳。你们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由此可见,朝鲜战争( )
A.加速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D.开始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8、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9、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运用财政支粮政策、粮食政策性购销和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稳定市场粮食收购价格,保障粮农收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央政府( )
A.宏观调控能力有效增强 B.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深化
C.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D.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
10、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仍盘踞在西南等地区;全国尚有2/3 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投机商人囤积居奇;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这表明( )
A.巩固人民政权的紧迫性
B.开创和平外交的重要性
C.新中国面临一穷二白的困境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11.2018年3月29日,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烈士建园举行,与68年前的这场战争有关的有( )
①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②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③为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④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2.从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农民来说无疑都是重磅好消息,1950-1952年中国农民也收到一个重磅好消息,它是(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实行土地改革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3.“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这表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14.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有( )
①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巩固了人民政权
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标志着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废除的历史事件是( )
A.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开国大典C.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抗美援朝
16、“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和1949年发生的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要了解第三次“大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查阅的教材是( )
17.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
A.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说明西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C.标志着中国实现统一
D.挫败了列强分割西藏的计划
18、以下解说词适用于右图的是( )
A.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19、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要求保障少数民族人民权利的实现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20、1950年11月15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同意,确定当前国家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确定“国防第一”工作方针的目的是( )
A.抗美援朝 B.研制“两弹一星”
C.组建空军部队 D.抗击苏联
二、非选择题
21.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 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乎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著《毛泽东传》(1949~1976年)
材料四 2018年4月27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韩朝边境板门店韩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会谈,就积极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协助支持半岛无核化达成一致,签署并发表《为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朝鲜半岛不再有战争。
——中华网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朝着政治解决方向迈出了重要步伐,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5年,袁世凯启用《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从上表的国歌变迁情况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的逻辑清晰。
23、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① 》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材料二①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从材料二看党和国家实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中概括这次改革完成的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4、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回望七十年前的伟大战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边境起烽烟】
材料一 (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在扩大朝鲜战争的同时,毫无理由地单方面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声称:……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指台湾)的任何攻击……九月下旬,美军大举北犯,推进到三八线附近,美国飞机一再侵犯中国领空,九月二十二日在安东市区投掷重磅炸弹十二枚。中国东北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英雄卫家国】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功绩耀千秋】
材料四 “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毛泽东《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1953年9月12日)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报告》(1953年9月12日)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二,给照片配上一句恰当的口号,并列举抗美援朝战争中两名(个)英雄功臣或功臣集体。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根据材料三,概括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方式。这些爱国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毛泽东、彭德怀所说话的理解,并谈谈你对“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的认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10月2日深夜,毛泽东发给斯大林一封回电,电文如下:
1950年10月1日来电收悉。我们原先曾打算,当敌人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时,调动几个师的志愿军到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我们现在认为,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第一,靠几个师很难解决朝鲜问题(我军装备极差,同美军作战无胜利把握),敌人会迫使我们退却。
第二,最大的可能是,这将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可能被拖进战争中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
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
但如果我们出动几个师,随后又被敌人驱赶回来,并由此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将被全部打乱,国内许多人将会对我们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尚未医治,人民需要和平)。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我们将召开党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将出席。对此问题尚未作出最后决定。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我们想同您商量一下。
——摘自《俄罗斯解密案选编:中苏关系》(第三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对出兵朝鲜态度谨慎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此电报是中国不同意出兵朝鲜的证据,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5BDBBC 6-10BBCAA 11-15CBDDA 16-20DADCA
21、(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3)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22、论题:国歌变迁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
①1912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为了复辟帝制而制定国歌,国歌体现了袁世凯倒行逆施,在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他必然招致被历史和人民唾弃的可耻下场!袁世凯没能“雄立宇宙间”,也不可能延续“亿万年”。
②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发展,革命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歌词表达了国民革命军将士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歌词呼吁全民族团结一致,不畏牺牲抵御外侮,激发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其作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总结:近代中国国歌的变迁是时代背景变化的反映。
23、(1)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3)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主题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24、(1)历史背景:①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②美军侵犯到三八线附近,威胁到中国东北的安全。
(2)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
内涵: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
(3)方式:青年学生参军;工人增产节约;人民群众游行示威;军队组织慰问团。
作用: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鼓舞了前线作战部队的士气。
(4)理解: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不再是任意被欺负的;②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不会成功的。
认识: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②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抗侵略的意志和决心;③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5、(1)原因:①美苏冷战形势下,国际形势复杂;
②如果贸然出兵朝鲜,会打破刚刚赢得的和平环境,不利于医治战争创伤;
③会打乱和平建设计划,不利于恢复经济;
④中国经济军事装备落后;
⑤担心引起中美公开冲突,扩大战争规模;
⑥不符合人们渴望和平的意愿。
(2)不能作为不同意出兵的证据。
理由:①这封电报只是反映了中央讨论出兵时,对一些问题的忧虑;②同时这封电文中最后有“对此问题尚未作出最后决定”,因此该电文不能作为不出兵的决定;③这封电报作为单一的证据,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