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欧州
1.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称之为“撤回忠诚”。这反映了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C.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D.领主附庸地位平等
2.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于格·卡佩质问诸侯阿尔德贝特:谁让你成为伯爵?后者则反问:谁让你们成为国王?到路易六世统治时期,如果没有紧邻诸侯的允许和护卫,他外出巴黎都不能超过第三个界碑。这说明,当时( )
A.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B.庄园经济占据主导
C.贵族王侯有世袭特权 D.王室权威积弱不振
3.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予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封君封臣( )
A.相互依存 B.地位平等 C.关系和睦 D.利益趋同
4.“合理谋利”精神起源于新兴的市民等级。市民等级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它包括手工艺匠人、商人、雇工、作坊老板,以及所有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城市作为自由自治的市民社会,创造出了一种可以引发农民的市场兴趣、把他们的富余产品出售到市场从而为自己增加收入的新机制。这种经济联系产生的结果是( )
A.加速了专业化分工 B.促进了英国的农业化
C.直接导致工业革命 D.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5.1251年,在英国某郡的王室自营地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
A.中古西欧王权的分散和软弱性 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
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D.英国普通民众自治能力的增强
6.1070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086年威廉召集所有等级的领主和贵族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该誓约( )
A.促使英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B.强化了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
D.导致英国陷入长期的割据和混战状态
7.1231年,罗马教皇授予巴黎大学罢教、罢课权和迁校权,学校在与教会或城市当局发生冲突时,在教学和学术工作中受到干扰时,都可行使这一权利。这表明巴黎大学( )
A.受教皇的直接控制 B.取得一些独立自治权
C.反对王权干预教育 D.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8.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800年,法国对西部勒芒地区发布法令,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
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农奴政治权利扩大
C.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9.14世纪中期,欧洲地产托管在封土中使用情形增加,即封臣将封土委托他人代为管理,自己不直接占有土地却可以享有土地收益。土地托管的发展( )
A.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发展 B.根植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C.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体制 D.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
10.13世纪的意大利,城市教堂的建造一般由市政府领导,建造资金则由大行会募捐,教会人士也参与其中。教堂被教会称为永恒的耶路撒冷的象征,在市民的眼里则是城市美化的首要标志,成为本城实力与威望之所寄。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教改革导致教会地位降低 B.文艺复兴推动人文思想传播
C.商贸中心转移改变贸易格局 D.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化
11.12世纪初,法国琅城居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城市自治权。但是,高德理又要重新统治琅城。1112年,琅城居民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颁发特许状,承认琅城自治。由此可知( )
A.天主教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市民采取多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C.法国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 D.城市自治得益于王权与教权斗争
1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依靠,以振昔日的权势。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这表明,法兰克王国时期( )
A.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 B.基督教控制了西欧精神世界
C.国王利用教会扩大了疆域 D.教会与王权相互需要与利用
13.诺曼征服后,英国国王威廉一世派人分赴各地,对所有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严格、详细的核查,然后载案入册,编纂成《末日审判书》,以此作为征调贡税、军役的准确依据。此举旨在( )
A.强化封建王权 B.增加国库收入 C.扩大对外侵略 D.完善户籍制度
14.中古时期是历史学名词,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当时的世界是划分为地区的世界,以自然经济为主,世界还没有连为一体,所以世界中古史是按照若干文明地区(西欧罗马天主教文明区,东欧希腊正教文明区,西亚北非阿拉伯—伊斯兰教文明区,南亚、东南亚佛教印度教文明区,东亚儒学文明区)在历史学上分别表述的问题,史学家所谓的中古时期或中世纪主要是指( )
A.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形成时期
B.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C.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15.百年战争前,法王的实际控制范围仅限于法兰西岛,1337 年至 1453 年百年战争中,法国各大贵族的势力被削弱。随后,法王路易十一和查理八世陆续消灭了勃艮第公国、普罗旺斯伯国、鲁西永伯国等封建割据势力,法国很快就成为西欧强国。可见,该时期法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思想的传播 B.国家版图的奠定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国王权力的强化
16.公元11世纪起,西欧商业开始复兴,商人对其子弟的教育通常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阶段是传授拉丁语,开发智力和逻辑的敏捷性;第二阶段是珠算;第三阶段通常在国外长期当学徒。这样的教育方式( )
A.延续教会对知识教育权的垄断 B.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发展
C.直接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D.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以来,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导致自耕农减少,大批“国家财富”被地方官吏、蒙强所掌握。随着门阀士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庄园失去了世袭的超经济特权。与此同时,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富民(仅占有财富而没有任何社会特权的群体)在获得贵族土地的同时,也改变了庄园的经营方式。在中唐实施“两税法”以后,几乎所有庄园都必须按律征税,这成为国家税赋的直接承担者,逐步形成了“农夫输于巨室,巨室输于州县,州县输于朝廷”的国家财政体系。依据租佃契约,无地或少地的庄客或佃户,在交纳定额租或交分成租之后,可以享有土地增值的部分收益,劳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不再被强制来缚在某一特定的庄园之中,可以自行支配劳动时间,这便于他们更好地优化配置劳动资源,实现劳动收益的最大化。
——摘编自林文勋、崔永盛《中国古代庄园的类型及历史演进》
材料二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包括国王在内的各级封建主以“特恩权”的形式把领地“当作私人意志的专有领域,在它的支配上排斥着一切其他的人”,国王不自觉地放弃了自己在直领地以外的权力(行政权、司法权、征收租税权等),而把土地的所有权和庄园上的公法权交给了各大小庄园领主。领主们在庄园这个“王国”里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其他任何人(包括国王)都不能干涉其内部事务。为了统治庄民,处理各种纠纷,庄园主们大多建立了庄园法庭(处于庄园之内)。从历史记录来看,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农奴之间,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案件。农奴只有份地的使用权,其后代继承份地时要向领主交纳继承金;作为使用“领主土地”的代价,农奴要无偿到领主自营地上劳动,并对领主履行各种政治、经济义务。除劳役外,西欧的庄民也要向领主交纳一定的实物,尤其是在节日或领主的喜庆之日。
——摘编自王文杰、左学德《论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世纪西欧庄园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世纪西欧庄园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明显不同的因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B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可以看出,在一方违背契约的情况下,领主可以抛弃附庸,附庸也可以离开领主,这说明两者的关系具有双向契约特征,B项正确;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以土地授受为纽带,并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领主和附庸关系的双向性,没有反映其等级性,排除C项;在封建制度下,领主地位显然高于附庸,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据材料可知,在中世纪早期,在国王质问伯爵“谁让你成为伯爵”时,伯爵反问国王“谁让你们成为国王”,路易六世“没有紧邻诸侯的允许和护卫,他外出巴黎都不能超过第三个界碑”,这些都反映了中世纪早期王室权威的衰弱,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伯爵、诸侯与国王的关系,不能得知神权与王权的关系如何,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伯爵、诸侯与国王在政治上的关系,不能得知庄园经济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伯爵、诸侯与国王的关系,是一种横向的对比,不能得知贵族王侯是否有世袭特权这样一个纵向发展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予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及所学知识可得,封君赏赐土地给封臣,封君必须保护封臣,封臣要忠诚于封君,是相互依存关系,A项正确;他们的政治地位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没强调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封君封臣利益是否一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提到城市与农民之间形成了一种经济联系,从而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并能够促进加工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最终产生英国的民族工业,A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到了农民的市场兴趣,但不是推进农业化,排除B项;这种经济联系不会直接导致工业革命,排除C项;材料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据材料“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庄园事务”可知中古欧洲的部分庄园内,村民可以通过内部组建陪审团、警察和庄园法庭实现基本自治,C项正确;11世纪后,中古欧洲的王权呈现出增强的趋势,材料中的现象在中古欧洲不具有普遍性,排除A项;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以来,英国王权呈现出明显增强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只存在部分没落的贵族庄园中,不具有普遍性,也不适用于所有普通人,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可知,这一誓约规定封建领主都要向国王效忠,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C项正确;英国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排除A项;这一誓约加强了国王与各级领主的关系,不是强化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英国王权加强后,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黎大学在反对教会和王权的斗争中,通过罢教、罢课和迁校等方式,取得了一些独立自治权利,B项正确;材料体现教皇授予巴黎大学部分权利,并未体现巴黎大学受教皇直接控制,排除A项;题干更多的是反映大学反对教会或城市当局对教育的干预,而不是反对王权,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巴黎大学的做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习惯是一种调整领主和农民关系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其中材料“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一天,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反映的是法国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D项正确;当时封君封臣制度正在形成之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奴的政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与维护庄园秩序无关,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14世纪中期,欧洲地产托管在封土中使用情形增加......自己不直接占有土地却可以享有土地收益”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欧洲14世纪中期土地代理人管理封土的现象增多,这冲击了传统的封君封臣制和庄园经济,C项正确;圈地运动是指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地主们热衷于圈地养羊,发展畜牧业、制呢业等,材料无法体现土地托管能够推动圈地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资本主义的萌芽于14-15世纪出现于地中海沿岸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农业集约化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比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土地托管的发展不会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材料“在市民的眼里则是城市美化的首要标志,成为本城实力与威望之所寄”体现的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教堂在市民的眼中也发生了变化,说明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观念变化,D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文艺复兴运动无关,排除B项;商贸中心的转移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琅城居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城市自治权”和“琅城居民起义”等信息可知市民采取多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琅城居民为自治做的多种努力,和天主教统治受到冲击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路易六世颁发特许状,承认琅城自治”可知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琅城居民为自治做的多种努力,不是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在法兰克王国时期,教会需要王权的保护,国王也需要教会的精神支持,这表明二者的关系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D项正确;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B、C两项都较为片面,不能涵盖整个材料信息,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诺曼征服后,英国国王威廉一世派人分赴各地,对所有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严格、详细的核查,然后载案入册,编纂成《末日审判书》,以此作为征调贡税、军役的准确依据。”并结合所学可知,诺曼征服加速英国封建化的进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继续分封,逐层建立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威廉一世还极力摆脱教皇对英国教会的干涉,把英国教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1086年,他召集封臣,令这些人一律向他行臣服礼及宣誓效忠,建立了英国封建主都须以对国王效忠为首要义务的原则,同年还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诺曼征服后,在英国出现了封建庄园,封建领主是庄园最高统治者,大部分农民丧失人身自由,沦为农奴。这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封建王权,A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封建王权,增加国库收入只是影响之一,排除B项;材料所述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封建王权,并非为了扩大对外侵略,排除B项;完善户籍制度并非最终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的中世纪一般指的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这一阶段的历史,即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这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会对人思想形成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与思想转型的时期,B项正确;公元前前2600年克里特文明建立,欧洲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排除A项;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属于世界史上古时期,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属于世界近代史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法王路易十一和查理八世陆续消灭了勃艮第公国、普罗旺斯伯国、鲁西永伯国等封建割据势力,法国很快就成为西欧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国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国王权力不断强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王权的加强,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欧洲的教育,教会居于主导地位,宗教属性非常强,11世纪起,商人子弟重视语言、智力和技艺的学习,体现了宗教教育减弱,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教会对知识教育权的垄断,排除A项;该教育方式并没有直接推动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了冲破封建神学的禁锢直接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17.(1)相同:都是封建社会的经济经营模式;都有自给自足的特点;都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并从农田租金、劳动力租赁中获得收益。不同: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中国古代的庄园主对其地产具有完全的私有权;中世纪西欧庄园农奴受到严格的人身束缚,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欧洲中世纪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有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如同一个独立王国,但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权力没有欧洲庄园宽泛。
(2)因素:欧洲中世纪教皇权力较盛,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欧洲中世纪是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臣下形成,属于封建领主制,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是土地兼并形成的,属于封建地主制;欧洲崇尚法制,中国古代崇尚德治。
【详解】(1)相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与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都是封建社会的经济经营模式,都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根据“交纳定额租或交分成租”“除劳役外,西欧的庄民也要向领主交纳一定的实物”,概括得出都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并从农田租金、劳动力租赁中获得收益。不同:根据“国王……把土地的所有权和庄园上的公法权交给了各大小庄园领主”,结合所学,得出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根据“通过市场化的土地交易”得出中国古代的庄园主对其地产具有完全的私有权;根据“农奴要无偿到领主自营地上劳动,并对领主履行各种政治、经济义务”得出中世纪西欧庄园农奴受到严格的人身束缚,根据“他们不再被强制来缚在某一特定的庄园之中,可以自行支配劳动时间”得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根据“国王不自觉地放弃了自己在直领地以外的权力(行政权、司法权、征收租税权等)”,分析得出得出欧洲中世纪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有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如同一个独立王国,但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权力没有欧洲庄园宽泛。
(2)因素:根据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可从欧洲中世纪教皇权力较盛,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欧洲中世纪是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臣下形成,属于封建领主制,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是土地兼并形成的,属于封建地主制;欧洲崇尚法制,中国古代崇尚德治等角度进行回答。
18.示例:
观点:西欧中世纪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黑暗时代的说法是片面的。
论述:西欧中世纪暗中有光,政治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使欧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加强,议会兴起;经济上,西欧实行大庄园和农奴制维持着传统的封建经济,但是中古后期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国王的统一事业;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会的影响,神权至上,束缚了人性,但是中古后期大学兴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综上所述:西欧的中世纪并不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中世纪的西欧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承接着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详解】观点:根据材料“……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并不完全是黑暗的,由此可拟定观点为:西欧中世纪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黑暗时代的说法是片面的。
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论述西欧中世纪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如:西欧中世纪暗中有光,政治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使欧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加强,议会兴起;经济上,西欧实行大庄园和农奴制维持着传统的封建经济,但是中古后期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国王的统一事业;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会的影响,神权至上,束缚了人性,但是中古后期大学兴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最后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