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4 19: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结合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通过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事件识记十月革命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和影响,探究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并分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原因、历史意义;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
难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探索的经验教训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导入本课内容。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罕见局面。为了引导革命胜利前进,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这幅图表现了工兵代表热烈欢迎列宁的场景。
【新课讲授】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
【教师活动】PPT展示历史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1861年获得解放之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背景: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3)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4)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2.列宁主义的形成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列宁主义的形成的内容。
材料一:1898年3月1~3日,来自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的“斗争协会”和俄国西部地区工人组织的九名代表,在明斯克秘密举行了这次大会。大会宣告党的成立并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宣言指出,俄国无产阶级将摆脱专制制度的桎梏,用更大的毅力继续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作斗争,直到社会主义胜利为止。
材料二: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先在布鲁塞尔、后在伦敦,秘密召开了这次代表大会。大会由普列汉诺夫主持,主要议程是制订党纲、党章和选举中央委员会。大会讨论的党纲草案,是由《火星报》编辑部提出来的。它把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提出来。经过激烈争论,大会通过了纲领草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列宁主义形成: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举行
(1)时间:1903年
(2)意义: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列宁主义。
3.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PPT展示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 1903 年开始的。
——[苏]列宁《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我们将立刻由民主革命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且恰恰是按照我们的力量,按照有觉悟有组织的无产阶级的力量开始过渡。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我们决不陷于冒险主义,决不违背自己的科学良心,决不追求廉价的声誉,我们能够说的而且要说的只有一点:我们将用全部力量去帮助全体农民实现民主革命,从而使我们无产阶级的党更容易并尽快地过渡到新的更高的任务即社会主义革命。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内容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保留了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2)沙皇专制制度与垄断资本相结合,使俄国政治落后,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结合起来,革命力量十分强大。
(3)俄国无产阶级的战斗性、组织性和革命性都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且有成熟的政党领导,这些构成了对统治阶级和旧秩序的严重威胁。
4.列宁主义的评价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列宁主义。
材料一: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更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
材料二: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帝国主义论”,并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做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判断,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论断。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评价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革命进程
(1)二月革命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二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的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1917年2月,首都彼得格勒面包供应短缺,食品价格猛涨,工人和市民举行罢工抗议。3月8日(俄历2月23日),示成人群走上街头,革命爆发奉命镇压的军队转而支持民众,宣布起义。工人和起义士兵建立了革命领导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众叛亲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寿终正寝。由资产阶级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宣布接管政权。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人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立的局面。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0页第二段内容,思考:二月革命后为什么由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管政权?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
(2)四月提纲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四月提纲的相关内容。
材料:《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背景: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1917年3月,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内容: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并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3)十月革命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十月革命的内容。
材料一:政府成立后发生政权危机,于是企图通过战争来摆脱危机。但军事冒险遭到惨败。激起了人民的愤怒,特别是士兵。7月3日,工兵们进行街头示威,示威即将激化的时候,布党紧急做出劝阻,但起义还是发动了。布党又决定于第二天进行和平示威,使游行成为和平有组织的运动。
材料二:七月事变把小资产阶级推向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为保权,调和矛盾,推举小资政党社党人克伦斯基出任总理。但无力解决工兵农强烈要求的“和平、土地和面包”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法满足人民对于“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并且继续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
时间:1917年11月
过程:11月7日晚九时,列宁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并于8日凌晨两点占领之。
结果:冬宫被攻占,革命取得胜利。
2.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在8日晚至9日清晨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代表们听取列宁的报告,批准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并选出由列宁任主席、名为人民委员会的苏俄临时工农政府和以加米涅夫为主席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崭新苏维埃国家的诞生。
材料二:《和平法令》强烈谴责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停战谈判,签订公正民主的和约,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内容: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2)影响: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十月革命的影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十月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境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
材料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影响:
(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思考: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封建军事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各种矛盾表现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较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材料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满足民众要求,继续参加世界大战,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各种矛盾: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沙皇专制同人民矛盾,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同东方殖民地的矛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腐朽、反动的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经陷入深刻的危机,革命出现高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客观原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反动军队集中于前线,后方薄弱。
主观原因:
(1)革命得到人民支持,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3)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措施来巩固政权。
(4)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
(5)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时期,为适应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措施,为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从而赢得国内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集中有限的力量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3)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4)评价: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新经济政策的措施和评价。
材料一: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苏】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
材料二: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年3月
(2)措施: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3)评价: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建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4.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内容和结果。
材料一:我门优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门应皆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门做到这一点,或者我门被人打倒。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只用了4年零3个月便提前完成。到1932年,苏联已由农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1933年~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二五”计划也以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背景: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结果: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材料一: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这一模式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4)评价
①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②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③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④但苏联的发展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课后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着历史进程。在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苏俄的诞生。由于处于一战的环境背景下,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暂时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解决了苏联初期的困难,但后来被终止。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上台执政,带领苏联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后来也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板书设计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
2.列宁主义的形成
3.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4.列宁主义的评价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革命进程
(1)二月革命
(2)四月提纲
(3)十月革命
2.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3.十月革命的影响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苏联建立:
4.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