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14 18: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一 语 文 命题:李秀梅 审题:王翠霞 2014.04
考试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
  2.答选择题时,请在规定表格内正确规范书写。   3.答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水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乐器的角度看,一把好的琵琶,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回答,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两个重要特点: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珠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琵琶的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2.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3.在作者看来,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是好呢?(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B.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足:脚步快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活
D.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雕刻
5.下列“之”字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3分)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何厌之有?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⑥
6.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3、4两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B.“不积跬步”“不积小流”的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难以实现远大目标。
C.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地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8.本诗颔联描写了怎样一种意境。(4分)
答: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6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5)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7)遥知兄弟登高处,________________。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________________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件小事
鲁迅
我从乡下跑进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您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〇年七月。
11.请列举出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一部散文诗集、一部散文集、两部杂文集。(6分)


12.为什么“我没有思索的要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6分)


13.试分析文中车夫这一人物形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一形象。(6分)


14.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至少两处并加以分析。(6分)


第Ⅱ卷(共84分)
四、(24分)
15.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鱼凫(fú) 猿猱(náo) 石栈(jiàn) 飞湍(tuān)
B、吞咽(yàn) 乍破(zhà) 商贾(jiǎ) 荻花(dí)
C、骤雨(zhòu) 凝噎(yē) 戏谑(xuè) 桎梏(zhì gù)
D、寻觅(mì) 巷陌(mò) 浊酒(zuō) 纤细(xiān)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负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秀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17.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天色愈阴暗了, , , , ,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①下午竟下起雪来 ②满天飞舞
③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
1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6分)
中新网4月11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统计数据称,自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来日留学生人数已经连续3年减少。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按国籍统计,中国学生人数仍居首位。
报道称,截至去年5月,日本的大学等高等教育机关的在籍外国留学生共135519人 。来日留学生人数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以前以141774人达到顶峰,之后受震灾等影响,3年来连续减少。
不过,报道指出,以考入大学为目标而就读于日语语言学校等的留学生有32626人,比上一年度高出35.4%,所以今后就读高校的留学生人数也有可能回升。    按留学生的出身国家或地区分别统计,中国以81884人居首位,其次是韩国15304人,两国都减少了数个百分点。排在第3位的是越南(6290人),增加了43.8%。    高等教育机关的在籍留学生人数详情为大学本科67437人,大学研究生院39567人,短期大学1438人等。    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依次为早稻田大学(3899人)、日本经济大学(3385人)、东京大学(2839人)、 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2420人)等。
19. 下面五句话中有四句词语运用不得体,请在表格相应的位置写出用错的词语并改正。(4分)
(1)有一位顾客对店长说:“我时常惠临你店,你总该给我打个折吧?”
(2)小明向朋友介绍自己的父亲说:“这是令尊。”
(3)你向好友借了一本书,你的好友对你说:“请不要忘了奉还。”
(4)美术老师送给同事一幅画说:“我自己画的,请雅正。”
(5)班主任刘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数学老师宋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题目序号
运用不得体的词语
改正
(1)
(2)
(3)
(4)
(5)
20.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我校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5分)
五、(60分)
21.作文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鞋带复又弄松。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拟,题目自定,不少于800字。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答题卡
序号
1
2
4
5
6
15
16
17
选项
3

7(1)
(2)
8

9

10


11 小说集:
散文诗集:
散文集:
杂文集:
座位号
12

13

14

18
19
题目序号
运用不得体的词语
修改
(1)
(2)
(3)
(4)
(5)
20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答案 2014.04
1.D (根据第四段中“五条标准……过了头”“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是有裨益的”等信息可以作答。) 2.C (C项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 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 3.首先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其次声音还要尖 、堂、 松 、脆、 爆。
4.C 生通性,本性
5.B
6. A解析:A 中“重大意义”应为“方法和态度”。
7.略。
8.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
9.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10.略。
11.略。
12.自责与后悔,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同时也看出“我”对车夫行为的赞赏。
13.光明磊落,敢作敢为,有责任心的普通国民。用车夫的伟大反衬自我的渺小,从而批判知识分子的自私,呼吁社会人性善良的回归。
14.国家大事与一件小事的对比,反衬此事对我的影响之大;车夫与“我”对老妇人不同表现的对比,将车夫的伟大与我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知识分子的自私,歌颂劳动人民的强烈责任心。
15. C A石栈[zhàn] B商贾[gǔ] D浊[zhuó] 酒
16.D.A项 “汗牛充栋”指牛运输书时累得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很多。形客橙子多,属于使用时象有误。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⒘ B
18.来日留学生连续3年减少,中国仍居首位。
19.
题目序号
运用不得体的词语
修改
(1)
惠临
光顾
(2)
令尊
家父
(3)
奉还
归还
(4)
正确
(5)
屈就
担任
20.书香何需烟草香
21.作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