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5 08: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为强大的一种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以及大量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日用器皿,器表大部分施有彩绘的图案。据材料可推测出黄河流域:( )
A.手工业技术精湛 B.聚落间交流频繁
C.制陶技术较为成熟 D.农业发达
2、 下表是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根据表格可知西周初期的诸侯国:( )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3、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的相关记载,其中相互印证的信息是:( )
出处 记述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秦纪》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自称曰“朕”。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
C.秦始皇功过三皇五帝 D.秦始皇建立郡县制
4、《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这说明当时:( )
A.制度严苛导致的社会关系疏远 B.官僚与诸侯勾结大肆聚敛财富
C.同姓王与异姓王之间存在矛盾 D.王国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5、《宋书》这样描述: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 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之所以出现材料描述的现象,主要是:( )
A. 社会稳定 B. 兵役、徭役负担较轻
C. 人口南迁 D. 统治者重视
6.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史料中反映的史实是( )
A.削弱相权 B.夺其兵权 C.收其财权 D.文臣统兵
7.《明史 宋濂传》记述: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一记载可以用于研究( )
A.朱元璋提倡尊孔崇儒 B.明初大大强化皇权
C.明朝的君臣关系和睦 D.明初朝臣权力过大
8.如图1所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浮雕中的英雄们”正在进行(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收复新疆 D.冲撞吉野号
9. “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组建了政党,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材料中的“政党”是指 ( )
A.兴中会 B.共进会 C.文学社 D.同盟会
10.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
A.自强与求富 B.变法与维新 C.民主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11、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环境的恶化 B.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种族灭绝灾难
C.三角贸易导致美洲人口急剧减少 D.西班牙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1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7世纪欧洲人设计出的解决方案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13、自颁布《独立宣言》建国以来,美国国旗的图案已修改过二十多次,下图是美国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国旗,其中的变化反映了( )
A.反抗英国要求独立的斗争更加激烈 B.各州开始联合进行独立战争
C.美国确立了不同于英国的新型民主共和制 D.美国领土疆域的逐渐变化
14、美国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布鲁斯·阿克曼,在1787年宪法中,关于成立国家政府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我们不联合起来,就会被欧洲列强所摧毁。我们需要一个中央政府。为此1787年宪法( )
A.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确立了联邦共和制
15、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和法国革命反映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C.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反映整个世界的要求
D.英法革命为其他国家革命发展开辟了道路
16.下面表格所示是英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这反映出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是(  )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进一步限制王权
A.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B.通过立法的形式,逐步确立民主共和制
C.资产阶级一直是英国宪政进程的推动力量
D.持续时间长,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推动宪政进程
17.如图表示的是美国18世纪7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指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B.图中遇到的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图中b处的事件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图中c处《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美国的诞生
18.有学者认为,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相互影响……其中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这里的“最大公约数”是指(  )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D.反对殖民主义者的压迫
19.如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20.如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巴黎公社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二、非选择题(40分)
21、(10分)我国自古以来注重经营对外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外交流的的特点,并简述影响(4分)
材料二:
宋泉州市舶司遗址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分)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关闭其他口岸,‘(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禁止外商到江、浙、闽三关贸易,只准许在广州一处通商。”此外,清政府还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例:1759年实施《防范外夷规条》,嘉庆十四年颁布《民夷交易章程》,1831年清政府又先后制定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对外商限制日趋严格。这些章程的规定: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不得乘轿、不得向官府直接投递文书、不得随意外出游览、外国妇女不得进入广州城......至此,清朝对外贸易的限制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北师版七下《教师教学用书》
(3)对比材料二、三,概括清朝对外政策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图5
材料二 唐朝前期,南北经济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随着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以及之后的藩镇割据。北方经济和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北民大量南迁,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江南经济在和平环境中得以持续发展,经济重心也发生转移,长江流域日渐成为当时中国经济繁荣地区。
——摘编自钱乐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三 两宋时期,人们普遍称赞江南的富庶,到了北宋后期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南宋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农业发展手工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兴盛。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代南北方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归纳其表现。(4分)
23.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打破各国孤立闭塞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只是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易才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齐世荣、吴于廑 《世界史》
材料二:表一:英、法、德、美世界贸易总值对比
表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材料三:资本主义在一步一步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然而这些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新技术也都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归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表一,归纳英国贸易总值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对比表一表二,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的史实。(2分)
(5)综上所述,归纳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影响。(4分)
答案
1-5CCBDC 6-10ABADD 11-15DCADC 16-20ABBCA
21、(1)特点:交流领域、范围广泛;双向交流
影响:促进中外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丰富了世界文明;密切了双方的联系等等
泉州是宋代著名的港口城市;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3)新变化: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外商。
原因: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扰;自然经济的影响;反清活动的推动;统治者的故步自封等。
22.(1)表现:北方少数民族南迁至中原;中原汉族南迁至江南地区。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趋势:由唐代前期南北方经济共同发展,后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持续发展。(2分)原因:唐朝前期形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南北方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唐朝后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表现:江南地区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江南地区商业繁荣出现了早期纸币海外贸易繁荣等。
23、(1)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2)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总值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遥遥领先。得益于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殖民地。
(3)变化: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上升,超过英国。
原因: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美国内战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4)汽车,火车,飞机。电话电报(任选两个)
(5)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殖民地造成殖民灾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