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灯光》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4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这篇课本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与《凡卡》一样,本文也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回到现实。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尤其是对文本中关于对文题“灯光”的理解,尤其值得人体味与琢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明。灯光,不仅驱散了黑暗,而且为身处困境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看看他眼中的灯光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板书课题——灯光。
3.思考: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介绍作者。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倚着 电钮 璀璨 憧憬
围歼战 黑魆魆 郝副营长
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
(2)词语解释。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聚精会神: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战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上灯光耀眼。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多好啊!”(板书:灯光多好啊)
3.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或“灯光”的句子,并用笔勾画下来。
4.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并指导讨论交流和朗读感悟。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我”心头就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呢?
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他为什么沉思?他可能在沉思着什么呢?
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①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②“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神态描写
四、感悟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学生默读。思考: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
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五、总结概括
1.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2.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