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教学目标】
1.了解“幽篁”“长啸”“玉笛”“折柳”的含义。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1.王维(701—760),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孟浩然齐名,并称
“王孟”,同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作品清新淡雅,禅意丰富,苏轼曾评价
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2.王维的名句回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
二、划分节奏,朗读诗歌
竹里馆
王 维
独 坐/ 幽 篁 里,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
三、品读诗歌,读懂诗歌情感。
1.解词:
(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2)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3)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4)深林:指“幽篁”。
(5)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
2.诗歌大意: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唯有明月
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琴,时而长啸,无人
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诗歌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境。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目标】
1.了解“幽篁”“长啸”“玉笛”“折柳”的含义。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
进酒》《蜀道难》等。
二、划分节奏,朗读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三、品读诗歌,读懂诗歌情感。
1.解词: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笛子的美称。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2
⑷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2.拓展有“柳”的意象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小雅 采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 诗歌大意:不知何人用笛子吹奏出悠扬的声音,乘着春风散落全城。就在今夜的乐曲中,听到令人
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生呢?
4. 诗歌直接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诗句是哪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5. 简要分析“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两句中的“暗”字、“满”字有着
怎样的表达效果?
“暗”字把笛声的隐约、断续表现得淋漓尽致,衬托出夜晚的安静。“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
写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了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诗人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6.思乡名句大集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诗歌小结
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