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课课练:1.3动物的生长时期【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课课练:1.3动物的生长时期【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5 17: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020年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假如你是灭蝗专家,应给出蝗虫在( )期消灭的最佳建议。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过程,下 列动物的生长时期流程图表示不正确的是( )
A.蚕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B.青蛙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幼蛙→蝌蚪_→>成蛙
C.人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D.蝗虫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3.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句话概括了蝉的一生:“蝉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蛰伏四年,换来的只是短短一个月生命的春天”。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下列有关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蝉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B. 蝉一生蜕皮4~5次,其实“皮”是蝉的外骨骼
C. 蝉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D. 蝉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
4.木橑尺蛾是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雌雄交配后产卵,卵期9-10天,幼虫孵化后即可取食叶肉,幼虫期40天左右,幼虫老熟即坠地化蛹,下列有关木橑尺蛾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橑尺蛾的发育类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 木橑尺蛾危害最大的时期是幼虫期
C. 木橑尺蛾的发育类型与蝗虫不同 D. 木橑尺蛾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5.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 B. 作茧自缚指的是阶段①
C. 与蝗虫发育的区别在于有③ D. 正确的发育顺序是②④③①
6.如图表示昆虫的两种发育方式,已知D为卵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可以表示为D→A→C
B. 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
C. 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 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要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B期
7.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生物种类 受精方式 发育方式
A 金鱼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B 青蛙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C 狗 体内受精 体内发育
D 蝴蝶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8.目前有的国家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试管婴儿”,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图所示的技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三亲试管婴儿”的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 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由捐献者的卵细胞提供
C. 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D. “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
9.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昆虫的生殖离不开水,其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受精
B. 雌、雄蛙的抱对现象有利于受精卵孵化成蝌蚪
C. 鸟类的繁殖行为是对复杂的陆地环境的适应
D. 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10.下列关于动物生长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蝌蚪
B. 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相似,仅在体型大小上存在差异
C. 人类活动对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将影响动物的寿命
D. “春蚕到死丝方尽”,家蚕发育过程中的“蛹”不食不动,已经死亡
11.昆虫两种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所示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 为受精卵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蜻蜓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 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 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 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12.关于青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雌雄成蛙抱对,是体内受精
B. 蝌蚪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变为成蛙
C. 青蛙是卵生动物,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D. 蛙的生殖发育都在水中进行,说明蛙是由水栖向陆栖过渡的
13.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到达子宫后,才开始进行细胞分裂
B.苍蝇和蟋蟀的发育是不完全相同的
C.真菌一般是通过孢子繁殖后代的
D.嫁接和扦插能保持亲本植物的性状
14.下列关于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蛙的受精作用发生在水中,为体外受精
②小麦发育的起点是种子,属于有性生殖
③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主要是营养生殖,由植物的营养器官直接发育成个体
④家蚕的发育经历 了受精卵、幼虫、成虫几个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5.2019年1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猴胚胎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I,获得了一批节律紊乱的小猴 (第一代模型猴), 采集了其中一只睡眠紊乱的成年猴的体细胞,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了五只BMALI基因敲除的克隆猴( 第二代模型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猴的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B.组成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I的蛋白质中含有遗传信息
C.第一代模型猴和第二代模型猴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
D.第一代模型猴和第二代模型猴都是由有性生殖产生的
16.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诞生的大致过程是:打开种蛋(即已受精的鸡卵),将鸡卵的内容物轻轻倒入如图1所示的孵化装置中,盖上塑料盖,再放入孵化箱中孵化21天。图中①﹣③是去除卵壳和卵壳膜的鸡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蛋是在雌鸡和雄鸡进行   后产生的。(选填“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
(2)该小鸡孵化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3)与两栖动物相比,鸟类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优势有(至少答出两点)   。
17.图示分析说明了“多莉”的诞生过程,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一个组织细胞,像翻录磁带或复印文件一样,大量生产出相同的生命体,这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
(1)小多莉的诞生是通过哪项技术实现的?________。
(2)小多莉的长相像________绵羊?与________绵羊没有血缘关系?
(3)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发现生命的密码存在于________内。
18.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变态发育。
(2)C和D的名称是 。
(3)d表示的发育时期叫做 期。
19.青藏高原有一种蝙蝠蛾,它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喜食头花蓼等植物的根,当幼虫感染了某种真菌后会僵硬而死,继而真菌菌柄从它的头部长出,吸取虫体营养,这就是冬虫夏草。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蝙蝠蛾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这个生态系统中,从组成成分看该真菌属于________。
20.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显著。下列表格和曲线图是某种鱼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中孵化的实验结果:
水温(℃)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平均孵化率(%) 0 55 70 92 84 56 6 0
请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回答:
(1)像鱼这样,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
(2)水温在18~34℃之间时,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与水温的关系:随水温的升高,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   (选填“增大”或“减少”)。
(3)18~38℃温度范围内,平均孵化率与水温的关系:   。
21.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
分组处理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1)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   发育。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   期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如   (写一个即可)。
(4)从表中分析,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   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解答】蝗虫的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幼虫,没有翅,只能爬行和跳跃,活动范围较小,便于集中消灭,因此消灭蝗虫最合适的是若虫(三龄以前)。
2.B
【解析】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解答】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其繁殖方式是卵生,不存在胚胎;故B错误;
3.A
【解析】A、蝉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蝉一生蜕皮4、5次,其实“皮”就是蝉的外骨骼,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蝉的生殖过程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蝉的雄性个体通过交配过程将精子送入雌性个体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属于体内受精,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 A
【解析】A、木橑尺蛾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
B、木橑尺蛾的幼虫期食量大,对农作物危害最大,B不符合题意;
C、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不符合题意;
D、木橑尺蛾的生殖方式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因此它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B
【解析】A、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即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A不符合题意;
B、作茧自缚指的是阶段③蛹期,B符合题意;
C、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家蚕与蝗虫发育的区别在于有③蛹期,C不符合题意;
D、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需要经过②卵、④幼虫、③蛹和①成虫等4个时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D
【解析】A、若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D是卵期,A是幼虫期,C是成虫期,A不符合题意;
B、若此图表示春蚕的发育过程,D为卵期,A是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B不符合题意;
C、C为成虫期,蝗虫的成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不符合题意;
D、家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四个阶段,D卵→A幼虫→B蛹→C成虫,蚕吐出的蚕丝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适当延长发育过程的A幼虫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D
【解析】在有性生殖中,按受精方式不同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许多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在生殖季节,将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排到水中,精子在水里遇到卵细胞就与之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这种生殖方式繁殖的后代必然是体外发育。陆生的动物,如许多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雌性动物的卵细胞成熟后不排出体外,而是通过交配过程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这种生殖方式的昆虫、爬行类、鸟类形成的受精卵在母体外进行发育,属于体外发育,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为胎生,即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进行胚胎发育,也就是体内发育。
A、金鱼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A不符合题意。
B、青蛙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不符合题意。
C、狗为体内受精,胚胎体内发育,C不符合题意。
D、蝴蝶为体内受精,体外发育,D符合题意。
8.D
【解析】A、“三亲试管婴儿”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由捐献者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卵黄)提供,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父亲的精子,而不仅仅是来自母亲,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9.C
【解析】A、昆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昆虫的生殖并不需要有水的环境,而其精子和卵细胞并不在水中受精 ,A不符合题意;
B、雌雄蛙的抱对有利于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雌雄蛙的抱对不能使受精卵孵化成蝌蚪,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过程,这是对复杂的陆地环境的适应,C符合题意;
D、胎生、哺乳的确能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但提高哺乳动物的产仔率无关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C
【解析】A、青蛙是有性生殖,卵细胞和精子细胞是青蛙的生殖细胞,故不是发育的起点,蝌蚪是青蛙的幼体,故也不是发育起点,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A不符合题意;
B、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相似,不仅在体型大小上存在差异
,在生活习性上也有差异,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的排放,乱砍乱伐,破坏动物的栖息地等活动将影响动物的寿命,C符合题意;
D、 蚕是幼虫期,幼虫发育成熟后,吐丝作茧,吐完丝,蚕的幼虫化为不食不动的蛹.好像是“死”了,其实没死,蛹过一段时间就能羽化为蚕蛾(成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C
【解析】D是受精卵,因此A是幼虫,C是成虫,B是蛹期;
A、蜻蜓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只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即D→A→C;故A错误;
B 、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B是蛹期,C是成虫;故B错误;
C、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是C成虫;故C正确;
D、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幼虫的吐丝成茧后进入蛹期,所以要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A时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A
【解析】A、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体外受精,A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蝌蚪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幼蛙,此后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B不符合题意;
C、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C不符合题意;
D、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蛙的生殖发育在水中,而蝌蚪生活在水中,发育成青蛙后,青蛙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因此蛙是由水栖向陆栖过渡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A
【解析】(1)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3)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
(4)生物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无性生殖例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A、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开始分裂和分化,A符合题意;
B、蝇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蟋蟀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B不符合题意;
C、真菌进行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嫁接和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征是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D不符合题意。
14.C
【解析】生殖是指生物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 生殖是由生物产生幼小的个体易繁殖后代。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动物的有性生殖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而无性生殖 则有出芽生殖和细胞生殖两种.植物的无性生殖分为孢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①蛙的受精作用发生在水中,为体外受精。①正确。
②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小麦发育的起点由受精卵.②错误。
③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主要是营养生殖,由植物的营养器官直接发育成个体,③正确。
④家蚕的发育会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所以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④错误。
15.C
【解析】(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2)根据DNA基本组成单位和染色体的特征切入解答。
(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最大区别是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解答】A:猴的体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因此没有细胞壁,但是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
B、基因是一个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构成也就是DNA的构成,故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I不是由蛋白质构成是由DNA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第二代模型猴是通过克隆技术来,所以第一代模型猴和第二代模型猴中的染色体数量相同,C符合题意;
D、第一代模型猴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第二代模型猴属于克隆技术,这两种生殖方式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都属于无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16.(1)体内受精
(2)卵黄
(3)体内受精、卵外由卵壳保护
【解析】卵黄外面的卵白,也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壳和壳膜起保护作用,卵壳上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
(1)种蛋是在雌鸡和雄鸡进行体内受精后产生的。
(2)卵黄的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因此该小鸡孵化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卵黄。
(3)与两栖动物相比,鸟类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优势有体内受精、卵外由卵壳保护。
17.(1)克隆技术(2)母羊B;母羊C(3)细胞核
【解析】(1)“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A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母羊B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一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C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来到了世界。因此小多莉的诞生是通过克隆技术实现的。
(2)多莉的三个妈妈中,母羊A为多利提供了无核卵细胞,也就是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母羊B为多利提供了细胞核,也就是遗传物质。C起的作用是代孕,即母羊C为多利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也就是植入子宫内膜后,为多利提供了营养物质。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它里面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B羊的细胞核内含有该绵羊全套的遗传基因,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多利羊,其遗传基因来自于B羊,所以克隆羊多莉的性状与B羊相似。因此生出来的小羊多莉几乎跟B羊妈妈一模一样;而C羊只是代孕妈妈,因此与C羊没有血缘关系。
(3)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它里面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因此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储存在细胞核内。
18.(1)不完全(2)幼虫(若虫)(3)蛹
【解析】(1)甲是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由图可知,C、D是幼虫时期; (3)d是在成虫之前,是蛹期;
19.(1)有性生殖(2)分解者
【解析】(1)从图中看出,蝙蝠蛾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因此蝙蝠蛾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真菌主要靠分解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因此从组成成分看该真菌属于分解者。
20.(1)卵生
(2)减少
(3)在18~26℃之间平均孵化率上升 ;在26~38℃之间平均孵化率下降
【解析】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胚胎发育方式可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卵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都是卵生的。卵生动物的孵化率会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1)像鱼这样,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卵生。
(2)由曲线图可以看出,水温在18~34℃之间时,随水温的升高,鱼受精卵平均孵化时间减少。
(3)由表格可以看出,在18~26℃之间平均孵化率上升 ;在26~38℃之间平均孵化率下降。
21.(1)完全变态;蛹
(2)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3)温度(或湿度、气压等)
(4)光线暗而均匀;幼虫
【解析】变态发育指动物胚后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形态和习性上的变化,如昆虫从幼虫至成体的变态,青蛙从蝌蚪至成蛙的变态等;植物中由于机能的改变而导致器官结构的变化(如仙人掌的叶变为针状等)也属此。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1)蚕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蚕茧是蚕的蛹期;
(2)由表格中的实验记录可知,该小组是为了探究光照对蚕茧厚度的影响;
(3)该实验中光照是变量,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如影响蚕的生长的温度、湿度、气压、通风情况等;
(4)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线暗而均匀时,薄头茧发生率最低,蚕茧的出丝率最好;且9月份的薄头茧发生率低于5月份的,所以要延长蚕的幼虫期;
1.3动物的生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