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中物理
考点复习
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说明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内容要求】
课标要求
【学业要求】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考点1
考点梳理
秦岭-淮河一线
1、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6、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7、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8、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4、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的分界线
…………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3、河流结冰与否的分界线
5、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考点2
考点梳理
四大地理区域
1.界线
400mm
800mm
0℃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考点2
考点梳理
四大地理区域
2.自然特征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
青藏高原
高原、平原
平原、丘陵
高原、盆地
高原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亚热带、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高寒气候
400~800毫米
>800毫米
<400毫米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考点3
考点梳理
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温度带
气候类型
耕作制度
结冰期
植被
地形
干湿区
土地利用
农业类型
民居
农产品
饮食
交通
00C/800mm
400mm
说一说
考点3
考点梳理
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农业类型 农畜产品 耕作制度 饮食
南方地区 种植业 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柑橘 一年两到 三熟 米
北方地区 种植业 粮食作物:小麦 经济作物:甜菜花生苹果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面
西北地区 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畜产品:三河牛、三河马 粮食作物:小麦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哈密瓜 一年一熟 馕
青藏地区 畜牧业 河谷农业 畜产品:牦牛 粮食作物:青稞 经济作物:油菜 一年一熟 酥油茶糌粑
考点3
考点梳理
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民居 传统交通
南方地区 竹楼、吊脚楼(通风散热避雨) 船
北方地区 窑洞、四合院(防寒保暖) 马
西北地区 蒙古包、平顶屋 骆驼、驴
青藏地区 帐房、碉房、木质 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