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14年6月28日,一位往来于世界各地的意大利商人亲眼目击了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的事件,这件事情就是 ( )
A.卢沟桥事件 B.萨拉热窝事件C.9·11事件 D.日本偷袭珍珠港
2.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刘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②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④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可能见到的武器是 ( )
A. 大炮 B. 原子弹 C. 飞机 D.坦克
4.最能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事件是 ( )
A.双方结成同盟作战 B.德国极力支持奥匈帝国挑起战争
C.意大利见风驶舵,加入协约国 D.战争中使用了飞机、毒气和远程大炮
5.1938年,德、英、法、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导致的最恶劣的影响是( )
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导致捷克亡国
C.加速二战的爆发 D.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7.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规模巨大,法军的66个师、德军的46个师在这里厮杀,双方伤亡人数达到70多万。这说明了( )
A.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
B.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D.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战争
8.“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们”成为受害者,是因为英、法推行( )
A.绥靖政策 B.侵略政策
C.法西斯政策 D.不结盟政策
9.1948年,一些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
10.1955年,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至此,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多极化趋势
11.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一场著名的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夭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这场战役是 ( )
A.北非登陆战 B.诺曼底登陆战 C.西西里岛登陆战 D.不列颠之战
12.右图是一枚纪念勋章,是纪念二战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役,下列关于这场战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英美军队在法国海岸的诺曼底登陆 B.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
C.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D.有力地配合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13.从战役对战争全局及局部战场的影响看,能够被称为是转折点的战役 ( )
①莫斯科保卫战②中途岛战役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这充分说明了 ( )
A. 中苏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D.未来世界将呈现两极化格局
15.“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发表这一“演说”的是 ( )
A.杜鲁门 B.丘吉尔 C.斯大林 D.罗斯福
16、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保持其优势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战争的创伤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欧洲优势地位也日益丧失。欧洲优势地位的保持与丧失,其决定因素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美苏超级大国的崛起
C.综合实力的消长 D.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
17、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材料中,美国立场的变化说明( )
A.社会制度决定国家对抗 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
二、非选择题
18、《英、法、德、美力量变化比较表》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1)表中前三项内容说明了什么史实?
(2)该史实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客观规律?
(3)表中前三项内容与第四项内容之间存在着什么矛盾?这一矛盾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9、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4)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哪些?
20、阅读材料: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回答:(1)“这个遗臭万年的”发生了什么事情?(2)美国随后采取了什么对策?对二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21、阅读下列材料:在那场战争中,苏联军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胡锦涛讲话
请回答:(1)材料中“那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2)材料中胡锦涛认为中国和苏联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请你写出中国.苏联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各一重大战役。
(3)时光飞逝,“那场战争”已经结束60多年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让全世界至今都不能遗忘。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答案
1-5BDDAC 6-10DBACB 11-15BACAA 16-17CC
(1)表中前三项内容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后来居上,先后赶超英法,居世界一二位。(2)反映了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3)表中前三项内容列强的经济实力与第四项内容中列强所占殖民地面积的位次极不相称,这就必然使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大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终导致大战的爆发。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同盟国、协约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方式:冷战。格局:两极格局
(4)局面:一超多强。
因素: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经济实力(综合国力)
(1)日本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事件)(2)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21、(1)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苏联卫国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亦可)(2)中国:台儿庄战役;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其他符合题意的战役亦可)(3)符合题意、积极向上、发人深思等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