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上海中考历史模拟卷九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 30分。考试时间 40分钟。
2.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教科书,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一、开国议政(10分)
假设你就“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为宋太祖提供建议,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
A 兵自重,武将常篡夺皇位。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
唐代设置科举,人才荟
定国是,提高士大夫的参政
萃,享国二百余年。
意识,王朝便能稳固了。
唐代参加科举考试者越来
B
越多,求官者多,得官者少。
唐代有人认为朝廷的显
开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
要官员必须是公卿的子弟,
亟需大量富有实干经验的官
他们从小就有机会学得各种
员来应对政治挑战,仅通过科做官的知识,而以科举入朝
举制选官难以满足这个需求。
的布衣之士则缺乏此类经验。
1.在文本框内的 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4分)
2.你会建议宋太祖大力推行科举制吗?简述理由。(4分)
3.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这一时期”(8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一时期,劳动者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这一时
期,劳动者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作为其一生劳作的回报。这一时期,
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这一时期,出现了富
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这一时期“黑暗”与“光明”并存。
1.“这一时期”是指哪个时期?(2分)
2.“这一时期”典型的经济形态是什么?(2 分)
3.“这一时期”的“黑暗”有哪些?“光明”有哪些?(4分)
三、百年中国看上海(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
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
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
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
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
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碍。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
化概论》 汇编》
材料三 材料四
习近平在 2020年 11月 12
……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 日浦东开发开放 30周年庆祝大
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 会指出:30年来,浦东创造性
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取得
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现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越式发展,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
《中国历史(第三册)》 列,核心竞争力大幅度增强,人
民生活水平整体性跃升。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材料一所述内容是哪个条约中规定的?(2 分)
2.材料二中“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而后进行了三次近代化的探
索,任举两例发生在上海的探索活动。(2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会”是指哪次重要会议?材料四中的“浦东开发开放”
是在哪一年?(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百年中国看上
海”这一说法的认识。(6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开国议政(10分)
1.选择文官管理国家,实行重文轻武策略,提高文人地位;增加科举考试的录
取名额。言之有理,逻辑匹配,均可得分。(每空 2分,共 4分)
2.会。因为科举制度能选拔大量的有用人才,避免北宋出现五代十国时期军阀
割混战的局面,有利于北宋政权的巩固和长治久安,科举制度还造成了北宋人才
辈出,科学技术发达的局面。(4分)或从科举制度导致北宋冗官、冗费严重,办
事效率低下,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角度不建议实行科举制度,言之有理,逻辑匹
配,也可得分,但不能得满分。
3.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
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
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即“八股文”。(2分)
二、“这一时期”(8 分)
1.西欧的中世纪(2 分)
2.庄园经济(2分)
3.黑暗有:封建等级制度、庄园经济对农奴的束缚,基督教会的压迫等;光明
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大学兴起等。(答任意匹配 2点即可得分)
三、百年中国看上海(12分)
1.《南京条约》(2分)
2.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戊戌变法:创办《时务报》;新文化运动:创办
《青年杂志》等。(任举两例,符合题意即可,2分)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1990 年。(每空 1 分,共 2
分)
4.此题按层次赋分(6分)。第一层次:不能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第二层
次:能够列举部分与题意相关的史实;第三层次:能够根据材料,围绕主题进行
叙述;第四层次: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认识。
例如:上海在百年历史沧桑中的近代化历程曲折艰辛,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
它见证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
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国从屈辱中站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整个历史进程。上海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
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上海中考历史模拟卷九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2.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教科书,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一、开国议政(10分)
假设你就“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为宋太祖提供建议,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4分)
2.你会建议宋太祖大力推行科举制吗?简述理由。(4分)
3.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二、“这一时期”(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一时期,劳动者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这一时期,劳动者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作为其一生劳作的回报。这一时期,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这一时期,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这一时期“黑暗”与“光明”并存。
1.“这一时期”是指哪个时期?(2分)
2.“这一时期”典型的经济形态是什么?(2分)
3.“这一时期”的“黑暗”有哪些?“光明”有哪些?(4分)
三、百年中国看上海(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所述内容是哪个条约中规定的?(2分)
2.材料二中“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而后进行了三次近代化的探索,任举两例发生在上海的探索活动。(2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会”是指哪次重要会议?材料四中的“浦东开发开放”是在哪一年?(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百年中国看上海”这一说法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一、开国议政(10分)
1.选择文官管理国家,实行重文轻武策略,提高文人地位;增加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言之有理,逻辑匹配,均可得分。(每空2分,共4分)
2.会。因为科举制度能选拔大量的有用人才,避免北宋出现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混战的局面,有利于北宋政权的巩固和长治久安,科举制度还造成了北宋人才辈出,科学技术发达的局面。(4分)或从科举制度导致北宋冗官、冗费严重,办事效率低下,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角度不建议实行科举制度,言之有理,逻辑匹配,也可得分,但不能得满分。
3.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即“八股文”。(2分)
二、“这一时期”(8分)
1.西欧的中世纪(2分)
2.庄园经济(2分)
3.黑暗有:封建等级制度、庄园经济对农奴的束缚,基督教会的压迫等;光明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大学兴起等。(答任意匹配2点即可得分)
三、百年中国看上海(12分)
1.《南京条约》(2分)
2.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戊戌变法:创办《时务报》;新文化运动:创办《青年杂志》等。(任举两例,符合题意即可,2分)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1990年。(每空1分,共2分)
4.此题按层次赋分(6分)。第一层次:不能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第二层次:能够列举部分与题意相关的史实;第三层次:能够根据材料,围绕主题进行叙述;第四层次: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认识。
例如:上海在百年历史沧桑中的近代化历程曲折艰辛,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它见证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国从屈辱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整个历史进程。上海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