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欢迎走进初二历史课堂
共和国勋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并学习他们的精神;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4、探究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重点:“两弹一星”取得的具体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难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和启示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0-95,思考以下问题,限时3分钟,注意标画:
1.“两弹一星”是指?分别是何时研制出来的?有何意义?
2.我国载人航天取得了哪些成就?
3.“杂交水稻之父”是谁?他的贡献?
4.20世纪70年代谁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hao)素?
5.1956年在文艺上提出了什么方针?改革开放前后各有哪些具体文化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以身许国铸重器
一
(一)两弹一星
1、含义:
“两弹一星”
两弹
一星 ——
核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
氢弹
材料一:1953年,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战事吃紧,美军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紧急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以防不测。1955年,中共军队占领了大陈列岛,美国国会强硬地表示: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988年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席之地》
打破美国的核威胁
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影响力
合作探究: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2、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64年
10月16日
1970年
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
1966年
2、成就
两弹元勋邓稼先
名字鲜为人知 功绩举世瞩目
3、代表人物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材料一:
“有了原子弹……我这个外交部长在国际讲台上说话,腰杆子硬!”
——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元帅
材料二: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原子大国,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法国总统蓬皮杜
4.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有核大国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阅读材料,思考“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
863计划和973计划
作用: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王淦昌
王大珩
杨嘉墀
陈芳允
973科学家
相关史事
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P96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
翟志刚 太空行走
神舟十三号,与太空站完成交会对接
1999年11月
2021年10月
神舟五号杨利伟
“第三个”
2003年10月
找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
(二)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忧国忧民谋福祉
二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思考: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何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第一个特等
发明奖获得者
世界意义: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一)农业:袁隆平--杂交水稻
(二)医学:屠呦呦—青蒿素
屠
呦
呦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材料:据WHO《世界疟疾报告2015》估算,从2000年到2015年,ACT(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合疗法)等措施使全球620万疟疾患者免于死亡,其中包括5岁以下的儿童590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办. 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 2017年 上[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P44
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荣誉: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药学奖。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你得到什么启示?(结合教材及所学)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1) 党的正确领导和重视科技发展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的结果;
(3)世界科技发展进步的影响
难点突破
文化事业的发展
百花齐放结硕果
三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
“ 双百”方针
1.文化发展方针
(1)时间:
(2)人物:
(3)内容:
(4)意义:
1956年
毛泽东
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毛泽东
毛泽东题词
(二)改革开放后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电影
《大决战》
大型舞剧
《丝路花雨》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小结
建 国 初 期 指导思想
优 秀 作 品 小说
话剧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电影
改 革 开 放 后 优 秀 作 品 长篇小说
报告文学
电影
大型舞剧
获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红岩》《青春之歌》
《哥德巴赫猜想》
《东方红》
《英雄儿女》
《平凡的世界》
《大决战》
《丝路花雨》
《茶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科技文化成就
1964原子弹
1966导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
科技
文化
两弹一星
1999“神一”(无人)
2003“神五”(载人)
2008“神七”(出舱)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抵抗疟疾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农业医学
载人航天
“双百”方针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振奋民族精神
打破核垄断
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国际地位
文化自信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
课堂总结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其中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
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
A
C
当堂达标
3.“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袁隆平
4.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C